学习《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体会
学习《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体会五篇
【篇一】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导向和遵循。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支柱和风向标,“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征程全面开启,要切实以规划为引领,紧紧拧住法治政府建设这个关键,助推全面依法治国目标早日实现。
党的领导是主心骨。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以正确的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向纵深推进。《规划》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行动纲领,明确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主要原则,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要进一步深化党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增强各级党委及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实际参与度,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抓好落实。
问题导向是突破口。肯定积极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敏锐把握发展趋势和热点难点,从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现状及实践中遇到的新形势新要求入手,着力“清除”《规划》实施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据《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0)》显示,当前法治政府建设还面临着一些“深水区”,比如,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仍然不清,整体治理趋势与制度体系碎片化之间的矛盾需要谋求化解,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导致部分工作仍然浮于表面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改革攻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规划》为法治政府建设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着力点,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强化行政监督与问责,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确保《规划》实施“不打折扣”。
以人为本是落脚点。以人为本是法治政府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底蕴,我们党始终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同时也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指出,要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是法治政府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题中之意。依法行政要更加注重政务公开、行政参与,让行政相对人更加广泛和主动地参与到行政过程中来,加强监督和责任机制完善,明确指挥棒、亮线底线要求、强化权责统一,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实质性纠错功能,持续化解社会矛盾、有力解决行政争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透明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的形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规划》提出了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蓝图”和“展望”,要进一步发挥《规划》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篇二】
1月10日,《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一下简称《规划》)公布。《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
2021年,我国即将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的交汇点上,面对复杂斗争形势下的新格局、新机遇、新挑战,要以“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为总目标,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健全法治体系,规范法治实施,提升法治保障,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
第一维度:以建设法治国家为核心,完善标准的法治规范体系。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鲜明标准特征。一是要强化宪法宣传教育,牢固宪法地位作用。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利用“七五普法”“12.4国家宪法宣传日”等时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二是要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三是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立法、执法、司法机关权力行使,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组织、队伍、人才、科技、信息等保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支撑,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
第二维度:以建设法治政府为重点,健全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和重点,必须要注重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一是要谨防“塔西佗陷阱”,提升政府公信力。各级政府是国家权力的实行部门,承担着经济调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等重要职责,只有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二是要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牢固树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态度,用好互联网,推进服务网上办、公开办,一心一意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的认同,增强对法治国家的认识。三是要强化政府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法治实施体系,从政策制定、发布、公开、实施都要进行法治审核,形成法治工作实施闭环管理。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强化法治思维,深化“法治讲堂”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铁的纪律、过硬的素质、良好的态度赢得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的认同和选择,进一步提高法治社会建设成效。
第三维度:以建设法治社会为基本,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在《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习近平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要求,营造全民守法的浓厚氛围。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全面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二是要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规律,党的十九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建设法治社会也要立足这个矛盾采取更多更有效的举措,尤其是要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网络环境等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聚焦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完善司法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社会各个角落,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篇三】
历史必定铭记今天!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这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这是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计程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我们全面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明确了前进方向!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类关于法治的思考和实践,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焚膏继晷,孜孜以求,从古代中国的管仲、韩非等法家学派开始探索实践,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礼法结合、礼法并重的中华法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必然要走向法治化,目前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位置,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用法治中国凝聚复兴力量。
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心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70年来,走出一条波澜壮阔中国法治路,监察法制定,在法治轨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民法典诞生,保障人民权益,更是法治中国建设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万山磅礴,必有主峰,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全面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规划的制定始终坚持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贯穿全篇的主题主线,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规划各个方面,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国家的命脉所在,党的领导更为各项工作的开展纳入到法治轨道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让群众收货更多的法治获得感是依法治国的指南针。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的基础是人民,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落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等,民法典的诞生,更体现了对人民人格尊严、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平等保护,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根本保障。此次《规划》的印发,把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落实到规划每一部分,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实施法治中国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
学习《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体会
本文2025-01-08 03:51:25发表“其他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98930.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