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习红色文化心得体会[5篇]
第一篇:2021年学习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2021年学习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党上下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百年党史是一部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革命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史,是一部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奋斗史。常思来路多艰辛,今朝砥砺自奋蹄。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坚定红色信念 筑牢信仰之基
我们党走过艰难险阻,经历了血雨腥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极不平凡,是中国人民改变历史命运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一百年,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一百年。而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有我们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党的奋斗历史证明: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我要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把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二、学习红色历史 悟红色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形成和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凝聚着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对红色精神的深刻领会。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有“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有“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有“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等。红色故事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奋勇向前的接力。红色故事是感人的、深刻的,在时光的长河和人民的记忆中历久弥香。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红色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
三、发扬红色精神 凝心聚力干事
红色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长期艰苦奋斗中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百年大党辉煌的历史,正在承前启后、既往开来中谱写新篇章,正在青春接力、持续奋斗中创造新奇迹。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应传承红色精神,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敢于吃苦,努力把红色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责任和毅力。在实际工作中,防腐公司在服务好生产主线、保证生产顺行的同时,还应主动思考,积极作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主体意识及品牌意识,积极整合内部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防腐公司的环保装备竞争力。
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汲取历史经验,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政治素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将脚踏实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实干、苦干精神,带领防腐公司全体员工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全面、高效的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工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防腐公司的力量。
第二篇:学习延安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延安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文化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
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难
困苦的战争岁月和局部执政的情况下积淀形成的文化。它是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的基本“生活样态”,是
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价值取向、崇高思想品德、艰苦朴素
工作作风为主要标识的革命者的“公共人生”,本质上是延
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党文化。延安红色文化是走向成熟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生动的革命实践和宝贵的奋斗智慧。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延安红色文化是一种以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政党文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和“解放”“改变世界”是
同义语,革命的过程就是应用革命理论,动员广大群众,改
变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革命除
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含义之外,更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
改造主观世界、“实践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完美统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
行最彻底的决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和完善,正是建
立在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内涵的深刻把握和不断的践
行之中。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民族危机的加剧,党及时调
整革命的策略路线和任务目标。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
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认为,民族革命的新高潮推醒了工人阶级和农民中的落后阶层;广大的小资产
阶级群众和知识分子已转入革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
多乡村富农和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也有对革命采取同情
中立的态度以至有参加的可能。因此,党对“革命”的“阶
级斗争”的理解,应转到“统一战线”上来,党的策略路线
是发动、团结和组织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一一日本帝国主义。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信心也有能
力使自身变成一个“革命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革命战士。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
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
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一一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
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正是立足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
结合,1937年3月,毛泽东在和史沫特莱的谈话中坚定地认
为,整个抗战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为真正实现革命的三民主
义而奋斗”。从“温和的土地政策”到边区的民主选举和“
三制”,从提升干部素质的学习运动到改变党风的整风运动,其灵魂就是毛泽东反复强调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表
现出的主线是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坚持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民主主
义的中国。马克·塞尔登曾感慨地评价,中国共产党“使农
村革命的实践适应统一战线的战时迫切需要,同时领导民众
大胆地、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在多重压迫下解体的问题”。整
个延安时期,毛泽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爱国青年不断地发
动民众、组织民众,形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并不断地改
造自我,坚持“永久奋斗”,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新民主
主义的胜利。毫不夸张地说,经过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血与
火的洗礼,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革
命话语体系已走向成熟和完善,党中央延安十三年的辉煌成就,正依赖于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成熟和努力践行。
二、延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朴实无华的“接地气”的革命文化。
延安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毛
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表现。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就提醒中国共产党人:“马克
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尖锐地批评了党内的关门主义,认为马列主义如果不能“活泼地运用到中国的特殊的具体环境中去”,就会变成死的教条。1937年,毛泽
东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初步清理了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1938年10月的中共
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
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并
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第一次
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认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共产党人发刊词》
第一次完整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
践相结合的命题;到《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系统而完整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
思想走向成熟。
延安整风运动之初,毛泽东通过《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完整也是朴实无华的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整顿党的作风》
中,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
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作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
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
学界普遍认为,1968年5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延
安精神永放光芒》社论,是“延安精神”概念的首次提出和
明确阐述。该社论指出,“在长期斗争中用毛泽东思想培养
起来的延安精神,代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彻底革命精神,代表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无疑是延安
红色文化的内核和基因,其中已经凸显了延安红色文化和当
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一一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表
明了其朴实无华的“接地气”的特征
今天,我们回望延安十三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就会发
现许多延安精神原生态的内容。譬如,坚定地维护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走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抗大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广泛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的“延安县
同志们的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生产运动、下乡运动体现
出来的“南泥湾精神”“劳模精神”等等。这些精神都是十
三年“延安道路”的凝练,都是当时“延安作风”的升华,都打上了“窑洞中的马列主义”一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印记,都体现出了和旧的剥削和压迫观念决裂后中国共产
党人的朴实无华的“接地气”的文化品格。延安时期,续范
亭第一次见到朱德总司令,就欣然写道,“敌后撑持不世功
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亲切和蔼田舍翁”;1942
1943年,张闻天做了15个月的农村调研后,感慨地总结
道,“接触实际,联系群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终身事业”。
正是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和反对“洋八股”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香的”“鲜活的”“接
地气”的革命理论,也才使得延安红色文化成为真理追求和
价值诉求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显著文化标识。、延安红色文化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
最基本的“生活样态”,其生活表现和实践表达是乐观自信
爱国奋斗的人生态度。
毛泽东对延安时期人们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高度赞
扬,认为这是坚定革命者理想信念不动摇的“骨气”。在1942
年12月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对延安
县同志们的布尔什维克精神赞不绝口,指出他们的工作态度
是积极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
生龙活虎,不违农时,按时发放农具贷款;根据实际,“制
定每个农户的生产计划”;“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有
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这种精神,对于那些一遇困难就
唉声叹气,就缩手缩脚的人们,对于那些办事不认真,得过
且过,敷衍了事的人们,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乐观自信和爱国奋斗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
群众的基本生活样态。尽管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很多时候是“端上饭碗照影影,睡在炕上望星星”,甚至在反动派的封锁和围困时,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子。但这些
困难丝毫不能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不能断绝人民
群众对革命胜利、民族自强的希望。经历过延安岁月的文艺
工作者最普遍的回忆是:“虽然一切都是简陋的粗糙的,但
心情是愉快的”,“精神上是极为满足和快乐的”;“延安
城内不论男女老少,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到处都
能听到革命“歌声”,都能看到“同志,同志”的相互招呼。
爱国华侨陈嘉庚参观考察后预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引人深思的是,这种乐观自信和爱国奋斗的人生态度,刻也没有脱离细微的边区现实生活和抗战时期具体的经
济、政治工作。这样的人生价值追求也绝非只有“大人物”
和政权机构、政治组织才有,而是每个类似张思德、白求恩
样的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身边的“小事”和
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做起的。抗大没有校舍,师生们自己建校
舍,没有桌子就用膝盖当桌子。延安红色文化的生成和形塑
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乐观自信的生活世界,其实
践表达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扎扎实实地融入人民群
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总结道:“我们党的自信心,群众的自信心,结合成为战胜帝国主义的民
族自信心,因此战胜了一切肉体上的困难。”
延安红色文化的内在机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社会总动员
和群众大组织基础上的“救亡”与“启蒙”并重的文化运动。
延安时期社会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是结合时代要求和
中国共产党特定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而进行的,是密切联系
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具体化、实践化和生活化,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内在的逻辑是:通过社会动员
和群众组织,把“救亡”和“启蒙”内在地统一起来,以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推进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而这也正是延安十三年革命史积淀形成的最为宝贵的文化
遗产之一。
正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动员,在艰难
困苦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和仁人志士历尽千辛
奔向延安,为的就是追求中国社会的光明前景,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以“打断骨头连着筋,爬也爬到延安城”的勇气和毅力,冒着生命危险,闯过重重关卡来到延安的陕北
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完成精神洗礼,为
中华民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正是
通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群众性的生产、下乡、扫盲、冬学等组织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和边区人民一起度过了“扫
荡”“封锁”“重点进攻”的艰难困苦,在不断走向胜利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话语体系和红色文化传统。
第三篇: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红色文化宣讲心得体会
历史上,我县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让人动心的,就是129师的老区精神。星期一,红色文化宣讲团走进我校,为我们带来了一餐红色盛宴。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残忍的杀戮了我们的民族同胞,我县人民为了民族大义,创造了九千将士进进涉县,30万壮士出太行的奇迹。一二九师在我县成功的歼灭了敌人,他们缔造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老区精神,成为我们永远可歌可泣的历史。
正是有了老区精神的感召和影响,在我县去年经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后,我们全县人民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服万难,在废墟中重建自己的家园。受灾的百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没有失掉信心,一个个美丽的家园重见。
在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只有三百多人的小山村,全村党员32名,正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却谱写了燕赵大地上的一篇神话,全村自发的修筑了一条通山的致富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提高农业产量,村民们义务出工出力出材料,上山修路,不计较得失,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位人。这就是“新愚公精神”。
我县前半年成功举办了邯郸市首届旅法大会,短短的一百多天,创造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多少个旅发速度,都与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分不开。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把这一个个精神传递下去,让每个学生能感到自豪,让每个学生都能为家乡做点应有的贡献,为社会添砖加瓦。
第四篇: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2016年12月15日,参加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活动。参观了淞沪会战等红色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历史,瞻仰了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红色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充分领悟学习了长征精神和真谛。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
2021年学习红色文化心得体会[5篇]
本文2025-01-08 03:44:13发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97850.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