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76

栏目:读后感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民歌》读后感

余光中的诗是承继五四新诗起步的,50年代投入现代主义诗潮,后来又转而回归中国古典

传统,最后他选择了一条中西融汇、古今结合的诗歌道路。《民歌》这首七十年代创作的作

品就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探索和追求。

诗人对西方文学有很高的造诣,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有深厚的功底和修养。因而,他能在东西

参照中看待中国文化。所以,他的诗的回归不是形式的,而主要是基本的文学精神和民族魂

魄的血统。正如他自己说:“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这首《民歌》就是在传统与自我、个

性与共性的交融点上表现和歌唱了中华民族雄强自主、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构

成,是历史的,也是自然的。

因此,诗一开始就从我们民族的发祥地写起。正是那莽莽的黄土地养育了我们的民族,孕育

了这首“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的民歌。它自诞生以来,响彻华夏大地,“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这里的民歌是我们民族起源时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它有最古老的自然源流。

正如人们所说:“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民族精神的演化,是从原始的自然理想而进入到社会文明的人文系统。这一进步,诗中是“黄

河冰封”、“长江发出母性鼻音”两个意象的转换来表现的。从黄河到长江,不单是地域的扩

大,而是展现了我们民族精神所经历的艰苦悲壮的历史行程。因此,“鱼也听见/龙也听见”。

鱼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说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传统已深入到整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底层结

构。

历史长河流到今天,民族精神汇入现实个体。传统从自然本源出发经历了历史的磨砺和充实

之后,又进入更高层次的生命自然。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确认,是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它使民族精神的传统化为生命的血液,在个人的心海里激动。因此,“醒也听见/梦也听见”。这说明个体的人生已同民族精神溶为一体。

民族精神从河流进入血液,并没有到此终止。个体意识的张扬,正是民族整体灵魂苏生的重

要表现和先兆。诗中的“自我”也不是纯粹的个人,它是个性化的共性。因而,进一步发展,就能超越个体的局限,而进入民族精神的永恒。这就是“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

他的血在合唱”。所以说,民歌的传唱不会断绝,它永远与我们民族的命运共哀乐:“哭也听

见/笑也听见”。

这首诗以民歌为民族精神的指代,以河流的流动和转换为民歌传唱的载体,从外在世界进入

主体世界,把共时态的地域环境与历时态的民族演化纵横融汇起来,从而构成了以诗人对民

族的苦恋为核心而又辗转升华的四维空间(三维空间加时间维)。这是审美空间,也是智力

空间。以高度的智慧对自己所属的民族进行深层次的审美思考,正是这首诗的基本特征。此

外,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句式整饬,循环往复,一唱三叹,这种仿民歌的形式,也很适合诗的内容,并具有民族传统的特色。

第二篇: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咱们湖南湘西飞出了一只凭借歌声享誉全球的百灵鸟,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宋祖英 大家都知道她歌唱的好啊!她曾经成功地在悉尼歌剧院和音乐之都维也纳开办个人演唱会,把我们中国的歌曲展向世界,这是中国第一人,也是亚洲第一人!那大家想不想看看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精彩演出呢?现在我们来欣赏她当时的演唱曲目之一《龙船调》。

看大家听得那么入迷,真的不愿意打断你们,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欣赏好吗?那么,大家能说说,是什么让你们这么陶醉吗?。。。

有很多,但是都离不开她所选择的歌曲——民歌的魅力!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遨游民歌世界!

二、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民歌? 生:略

师:看来大家对于民歌还不是很了解啊。这些歌曲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但,并不都是民歌!为什么?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就能让你找到原因!民歌有很多种体裁:号子、山歌、小调、舞曲和风俗礼仪曲等,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这三种:号子、山歌、小调。说到号子,大家肯定不陌生。拔河比赛时,大家是怎么为队员加油的?

一二,加油!18*,加油!

收割稻子时家里人抬打谷机总会有人吆喝:一二,三哟~ 这些可以说都是民歌号子的原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号子的代表作——咱湖南的《澧水船夫号子》,在欣赏之前,咱们先来体验一下船夫的感觉,好不好?要做船夫,首先要会什么?(划船。)怎么划?大家试一下,就当我们现在坐在18*号船上。如果船夫都像你们这么划,那估计就危险了!咱们也得有个号子啊。我们用力是都会说什么?(嗨!)那我来喊:同学们哪,你们就一起用力划,同时喊:嗨

非常不错!只要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无论什么困难,都能战胜!我们再来看看澧水上的船夫们是怎么样来对抗风浪的。同时想想,号子有什么特点?

注:一边放音乐,一边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划船,加上适当的表情.师:号子有哪些特点?如何产生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师:大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相当的不错!这样吧,剩下两种体裁交给大家分析.分成两组,上课前我发给大家每人一份歌谱,左边的同学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右边分析<沂蒙山小调>。每组推选一位主持人和一位记录员。主持人负责组织组员演唱和分析歌曲的体裁,看能不能举一反三,联系歌曲探讨出那种体裁的风格特点等等,书记主要负责记录。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到时主持人上台公布各组的研究成果,老师当公正裁判,比比看哪组同学更团结合作,效率高!

注: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让学生把歌曲唱出来,鼓励学生即兴创作。并就学生报告情况简要点评或补充,适当 表扬。对研究效果进行星级制评比。

师:这三种体裁的共同特点有哪些?一般有固定的作者吗? 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民歌?

大家明白为什么《辣妹子》、《青藏高原》等不属于民歌了吗?

四、活动与探究

师:刚才大家分析的很详细,合作的效率非常高,这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将来大家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也要记得与同事之间保持团结,注重团队精神。接下来我要检测一下你们的运用能力了。我需要一位帮手,谁来帮我颁奖?

我将播放一些民歌作品的片段,看谁最先辨别出它是属于哪种体裁。举手抢答,答对奖励本组一个苹果,错的就要拿走一个哦!从作品的音乐风格如节奏、演唱形式、题材、歌词等方面进行引导。

五、综合评价

1、总结比赛结果

2、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多留意一下民歌,我们56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各个民族的歌曲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我们浏阳也有许多的民歌,大家的研究性学习里也可以加入这一课题!我们要把这些民族的璀璨发扬光大!

第三篇:四川民歌

四川民歌《数蛤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歌曲《数蛤蟆》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感受,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多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创编歌词和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爱护小动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歌曲《数蛤蟆》 难点: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课前准备:电脑课件、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不喜欢做游戏?(喜欢)平时都做什么游戏,谁跟老师说说? 生1:老鹰捉小鸡 生2:丢手绢 生3:摸象

生4:猜字(很多孩子都想说,气氛达到了高潮)

2、猜谜导入歌曲

师:(故作很神秘的样子)老师今天也准备了一个新游戏,想知道吗?想玩吗?(想!)想玩游戏还得猜个谜语呢!猜出来后我才教你们玩。生:快说吧!快说吧!

师:“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穿件绿色花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猜一种动物。生:青蛙。

师:真聪明!游戏名字叫 “青蛙传球”,先看老师给大家做个示范,(提出传球时的要求,传到你手中,要学青蛙叫两声,跳一跳,再传给另一位小朋友,以歌曲《数蛤蟆》为背景音乐,音乐一响孩子就开始传,并将孩子们分成红、黄、蓝三队,谁传得好且先到终点谁就获胜)

[孩子们玩得可欢了,他们早已忘记了这是在课堂上,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在无意识中接触这首歌曲]

师:咱们现在只能做到这里了,以后咱们再去操场上比个高低好吗? 生:好!(抓住孩子们好胜之心,让孩子们保持着这种热情)(二)、新授内容:

1.初步感知:师:孩子们,刚才咱们在做游戏时,我都在放一首很好听的歌,有没有谁注意到这首歌?也许留心的小朋友还能哼唱出一点来呢!生1:说蛤蟆的歌 生2:唱的是一只蛤蟆一张嘴

师:不错,青蛙用四川方言说,又可称蛤蟆。这首好听的歌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歌曲《数蛤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完整的来欣赏这首歌呢?

生:想!(孩子们很迫切)

2.初听:欣赏数蛤蟆课件,动画的生动早已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一起。

师: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生:快乐„„

3.读歌词: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蛤蟆爱吃害虫,它每年要吃掉近万只害虫,它是保护庄稼的小能手,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夸夸它们吧!

(跟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师:歌曲里数的是蛤蟆的哪些部位?(量词的用法,只、张、条)师:再跟我来读一读。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师:蛤蟆不吃水吃什么?解释衬词)

4.学唱: 1)老师领唱,学生跟唱一遍。找一找相同旋律

2)学生跟琴模唱歌曲一遍。

3)师生接口唱各一遍;

4)齐唱一遍;

5)男女生分组唱:男生唱一遍,女生唱一遍

(三)、创编活动:师:唱得真不错!这只小蛤蟆捉了一会儿,又跳过来一只蛤蟆帮助他的伙伴捉虫,现在有 只蛤蟆了呀? 唱一唱两只蛤蟆 唱一唱三只蛤蟆 „„

(四)、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又叫童谣,这些流传在小朋友中间的歌谣和儿歌都叫童谣。(歌谣是可以唱的,儿歌琅琅上口,是可以读的。)那你还知道哪些童谣呢?能读出来或唱出来给别的小朋友听吗?

编花篮

丢手帕

两只老虎

传传传

„„

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演一演《小老鼠》、《唐僧骑马咚得咚》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大家知道了蛤蟆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以后要爱护它,保护它。还一起欣赏了许多好听的童谣,跟小伙伴一起开动脑筋,一起玩耍。课后请小朋友去留意我们身边的童谣,比一比谁找到的童谣多、会读会唱的童谣的多。

第四篇: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小河淌水》

一、深井里舀出的一口甘泉

那是一种什么声音?是从月夜山林中流出的一条干净的小河!不知是歌声融进了河水,仍然一条小河淌进了歌中,总是水淋淋的,带着云南红土高原土壤的芳香,飘溢着林木花卉湿淋淋的芬芳。像浸泡小河中的玉环,自然清澈。年华的流水再长再多也冲洗不去,类似,它却和这年华流水的反响融汇成一曲动听动人的协奏曲,流进的生存,流出了永不枯槁的情节。

倘使说中国有“笔墨之美”,恐怕只属于“小河淌水”这几个字了。你想像一下:夜间的山林,夜虫鸣叫,月光在流淌着;竹楼左右,一条清清的小河在流淌着;望见玉环中的阿哥,女子的想念心也在流淌着——小河淌水,一个“淌”字,把那安静而又滚动的“清悠悠”融入夜色,静又不静,固然更不暄闹,一个“淌”字,再恰到好处然而的了。

“小河淌水”是来自《小河淌水》,源自一个有着很深厚古代的音乐乡土:真是在一眼深井里舀来的一口甜泉,命定就要出极品。《小河淌水》,出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音乐歌舞之乡弥渡,有“丽江粑粑、鹤庆酒,到了弥渡不想走”的谚语;关于弥渡的花灯之乡密祉,有“十个密祉人,九个会唱灯。才进密祉坝,各处闻歌声”的传说。自清代乾隆年间起,密祉的元宵节,即已经举行狂欢两夜而遐迩着名的大型花灯嘉会,三百年来代代相传,未尝中断,被外国盛赞为“东方狂欢节”。书有纪录:“入夜,圆圆的玉环挂天中,整个密祉山村沉浸在一片快乐的海洋中。各村灯队都要抵家家户户唱家数灯,主要唱折子戏和花灯歌舞。人们席地而坐,围圈观察,悠然欣赏剧中的故事和音乐。按古代,每天晚上每个灯队要玩几十家,从入夜到玉环偏西,无论走到哪村,随处是鼓乐声喧,丝竹继续。”(《弥渡花灯品鉴》)

这个音乐之乡有着多元的音乐文化资源,汉族的、白族的、彝族的,融会在一起。明代大量汉族生齿迁入定居密祉,籍贯多系南京。乾隆年间即时髦《倒板桨》《打枣羊》等,多为吴声歌曲江南小调。至今老人谈花灯,仍多说“老祖宗从南京应天府到云南从军时带来的”。然而弥渡西山的彝族居住地,所散布的《放羊调》《磨豆腐》等曲调,也是《小河淌水》中要害旋律的母胎。一曲《小河淌水》,足以阐明中国各民族灵魂气质的和睦相生。

中国的好工具多数是“鼎足而三”的。密祉的其它两首广为人知的名曲,一是《十大姐》,一是《绣钱袋》。前者黄虹早在1956年莫斯科天下青年联欢会唱驰名,后者由朱逢博二十世纪八十年月初唱驰名。二曲至今也还是各大演唱会的经典保存节目。

《小河淌水》为尹宜公老师改编。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年青时深恋一女子,终身不渝。“诵吟两乐音,系我一生心。”此歌亦融入自家生命体验。他改编这首民歌,也就改写了开头这一个乐句——“亮旺旺”,然而那两个切分音,尤如宝刀刃上的精钢,超出了千首万首的凡铁庸铜。细听两个切分的重复,是谁人妹妹不坚信分袂、不供认分别,更要一程一程地相随;是她站在高坡坡上,更把歌声一声一声地相送。是中国人关于民气长在的信心,在艺术中最经典的证明。

二、众人尊崇的“东方小夜曲”

《小河淌水》是一首特别美好的中公民族乐曲,阿妹歌声意千万,阿哥听来情真真,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小夜曲”而享誉海表里。在上海音乐出书社1981年版的《音乐欣赏手册》相关《小河淌水》条款中是这样纪录的:小河淌水(汉族),云南弥渡山歌(本地称‘音调’),经赵桦记实,尹宜功填词,歌咏家黄虹整理并演唱后,广为散布。

《小河淌水》全曲只用了5个音,又由5个乐句组成。以从容伸张、对照自由的节拍和回环滚动、清爽美好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音乐织体之洗练,乐思之美好明确、质朴平静邃远深沉,泛动的抒咏形容了一个充实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这首歌音区较高,音乐较宽,音色清脆甜蜜,歌声像小河淌水那样流利。全曲都以气味支持着声音的坎坷走向和轻重缓急,音量自始至终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营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氛围。《小河淌水》歌词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内涵,富于想像,文学语言则甜蜜、朗朗顺口,如“亮汪汪”、“清悠悠”、“天上走”。歌词情节为,阿哥上山去了,阿妹在家里很想他,晚上,银色的月光照在默默的山林,周围一片平静,只有山下小竹屋左右的小河发出潺潺的淌水声。玉环的影子在水里荡漾,那是阿哥在对着她微笑。聪慧俊秀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蜜意,倾注在美好的旋律中。她身不由己的轻声喊着心爱的阿哥,那么情真意切,那么动人。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义,随着小河的流淌,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民歌》76

第一篇:《民歌》读后感余光中的诗是承继五四新诗起步的,50年代投入现代主义诗潮,后来又转而回归中国古典传统,最后他选择了一条中西融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