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大全笔
第一篇:祝福语大全笔
胎毛笔祝福语:
01、热爱生命 自强不息 02、青丝着墨 点缀人生 03、书云惊龙 五世辉煌 04、乌毫作笔 描绘前程 05、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06、一生平安 健康快乐 07、授之父母 制笔铭心 08、健康快乐 梦想成真 09、珍珠入堂 兰惠吐芳
10、父母之爱 相伴一生
11、生命源头 步步生辉
12、兰心慧质 有女如玉
13、风神俊雅 德才兼备
14、铁画银钩 纬武经文
15、广阔天地 任你翱翔
16、乳笔相伴 才智相随
17、挥洒人生 前程似锦
18、心若慧兰 思如幽谷
19、妙笔生花 旋乾转坤 20、晴云秋月 玉洁冰清
21、聪颖秀丽 锦绣前程
22、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23、一笔亲情 一生相随
24、天赐宝宝 吉祥如意
25、惠巧玲珑 艳丽多姿
26、一帆风顺 鹏程万里
27、吉祥如意 福禄寿喜
28、懂经识典 博学多艺
29、八面玲珑 超群绝伦 30、万紫千红 锦上添花
31、冰清掌珠 玉润含饴
32、福星高照 鸿运当道
33、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34、清润三江 才达四海
35、书写人生 笔笔精彩
36、雍容华贵 心想事成
37、博学多才 香飘四海
38、兰质蕙心 柳诗荀赋
39、脚踏实地 足下生辉
01、百岁胎毫珍 千秋父母情 02、健康常相伴 快乐永相随
03、书精彩世界 写美好人生 04、胎发制成笔 永记父母恩 05、毛发生前世 今朝写辉煌 06、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07、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08、平生直且勤 处事和而厚 09、壮心驯大海 浩气走山河
10、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1、书洋洋洒洒文章 度平平安安岁月
12、浓浓深情何处觅 幽幽情系胎毛笔
手脚印祝福语:
01、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02、鹏程万里越高峰 幸福快乐永相随 03、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04、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0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06、迈好第一步 成功千万步 07、今朝足迹辉煌 明日前程似锦 08、小手牵出健康快乐
小脚走出人生精彩 09、鹏程万里从这步开始;
脚踏实地去寻找未来
10、宝宝,这是你为自己颁发的第一份签证。凭此,你
就可以走遍世界各地。我们衷心祝愿你健康、快乐地成长。
11、世界象一面镜子:你朝它皱眉,它也朝你皱眉;你
微笑,它也微笑。The world is like a mirror:Frown at it and it frowns at you;simli,and it smiles too.12、愿智慧之光照耀你成功的每一步,愿你脚踏实地用
自己的心力和努力去创造一个灿烂的未来。
13、你是我们心中温馨的阳光,愿你身心健康、脚踏实
地、聪明乐观、事业有成。
14、凤凰飞落梧桐下 功成名就天下知
15、手托日月展宏图 脚踏乾坤成伟业
第二篇:随 笔(定稿)
随 笔
漫步深秋的三塔路,随手捻起一枚飘落在肩头的银杏叶,透过它看那远处的夕阳,叶子脉络透亮的清晰可辨,里面闪闪点点流淌着的分明是生命的痕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佛陀。是啊,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我想就是这样的吧。。。
第三篇:比较文学笔
简单目录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第一节:比较文学ABC 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
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美国: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
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它们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与口头文学。
国别文学又称为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
总体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的研究。比较文学存在可比性、开放性、宏观性、理论性等一般特点。第四节:发展中的特性
比较文学在发展中又形成了边缘性、跨界性、包容性的特点。
边缘性:
1、文学研究正在向前发展,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2、在边缘交叉学科蓬勃发展的今天,比较文学之所以在学术界显得格外活跃,是因为它的研究范围的边缘呈模糊状态,具有某种不稳定性。
3、当前文学研究的以欧洲为中心状态虽然扩大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学术范围,但都在崛起的东方挑战之下,表现出多元化倾向。
跨界性:
1、比较文学由于定义不断被刷新,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倾向日渐明朗。
2、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越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
3、比较文学也是一种跨越文化界限的文学研究。
4、比较文学还是一种跨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
包容性:既然形成了边缘性和跨界性,那么其包容性也就应运而生了。第五节: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
一、为文学研究开疆拓土
1、比较文学为文学研究开拓了领域,开辟了新的探索途径。滥 于文学史的研究,文学研究沟通了国别文学之间的缝隙,这种跨越民族语言障碍的文学研究,是传统文学研究未曾涉猎过的新的独立领域。
2、比较文学的开展,使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出现了另辟蹊径的崭新局面。
二、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是在各民族文学相互渗透、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继续在这种交流中得到巩固,并将反过来促进这种交流过程的发展。
三、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比较文学可以更准确、更科学、更全面地认识文学本质及其规律。第二章:比较文学与可比性 第一节:比较方法的思维特点
一、比较法的客观性
比较法是科学方法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是对照各个研究对象,以便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人的认识分为感性和理性的两个阶段。借助于比较方法,可以初步整理文学的事实材料,其作用首先在于辨认文学事实,其次是通过比较法来给文学事实定性定量,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给文学事实分类。局限性:只是将所比较对象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相比,而暂时有条件地撇开了其他方面。
二、文学现象的可比性
首先,世界万物皆有可比性。两位异域作家、作品之间,往往存在着多方面的逻辑联系,即是说可以找到“第三者”将它们联系起来。无条件性和绝对性;条件性和相对性。要正确的比较,不仅要弄清可比性原则,还要进一步了解运用比较法所遵循的逻辑规则。
(!)运用比较法研究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形成独特的可比性,就是要不断地发掘文学现象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从而不断加深对中外文学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比较法才脱离了普遍意义而取得了进入比较文学领域大门的权利。第二节:异质同构的心理
(2)主要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基础,文学事物的可比性问题,实际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并早已有丰富坚实的实践为理论依托。“可比性”是回答比较文学从何来,是什么,去何方的最佳答案。
一、人的一致性形成文学可比性
从文学表现出的丰富内容来分析,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是人类所关心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一性是可比性的重要前提。
二、文学实践到理论认知具有可比性
从文学形式和文学发展趋势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并进行中外文学研究,也可以发现不少具有共性的规律。文学形式主要包括体裁、韵律和表现手法等。文体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更多的相同规律。
三、自我求证的文学昭然可比
人类探求人生意义的意识,古今中外是相通的,只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不尽相同而已。文学家通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求索精神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虽然包容在世界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学,在各自发展史上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求证”与探索的底蕴有着表面上的不同,但是其精髓却是相似的,它渗透在对自己的某种特殊关心的深层意识里。第三节: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一、“徒劳”的主题
吴刚伐桂、希腊神话西叙福斯推着石头上山,而后石头掉下来。表现了初民时期的人类,在与自然进行斗争时,努力抗争,但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川端康成在《雪国》里,虽然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妓的遭遇,但是他主要还是试图以艺术形象说明,人在生活中所作的一切牺牲、所进行的一切追求都是徒劳的,流露出面对他所不想了解的世界,而产生的一种虚无思想与悲观情绪。
古代神话传说流传至今对人生徒劳的感叹,加缪从中汲取了力量,陈染表现出无奈,川端对现实丧失信心。“徒劳”成了他们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态度的试金石,这是由于他们不同的创作个性和相异的心理感受决定的。
二、“变形”作品的反思
主要与作者的创作心理和民族文化积淀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的作品中,人被描绘成能变成某种动物,实际上是人类发展到文明阶段以后,一种返祖心理的反映。
《奥德修纪》、奥维德在长诗《变形记》中,把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和一些历史人物编织在一起,颇具想象力。一百年后,阿普列尤斯的《变形记》、《一千零一夜》。在中国被描述得最为详尽而且绘声绘色的,莫过于唐代孙頠的《幻异志》中“板桥三娘子”的故事。
中外这类变形故事表明,人类有一种返祖心理长期潜存在深层意识中。到了现代也不乏其例,中外文学家在这类变形故事中寄托了现代人的思想意识,表达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一种困惑与恐惧。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这种变形的思想基础与古代已截然不同,是建立在人对现代社会的恐惧心理上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与认识意义。
三、“睿智”与二妇争子
德国现代著名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将中国的《灰阑记》改编为《高加索灰阑记》。作者遵循的原则是:“一切归属于善于对待它的人”。二母争子、智者明断的故事在希伯来文学总集《圣经·旧约》的《列王记》中,就有所罗门王断案的类似故事。
总结:他们将不管是否有关联的同类主题,按照自己民族的审美需要加以抉择,再繁衍出新的故事题材。由于主题的相同,文学研究有了另一种“可比性”。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进行某一标准下的比较,又派生出新的可比性。第四节:世界文学与可比性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学派 第一节:法国学派
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的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最主要的流派之一。阿扎尔将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总体文学”来进行研究,致力于研究欧洲各民族思想之间的共性和感情倾向,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欧洲各民族文学的一种尝试。他认为文学思潮的影响研究也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来观察其相应的影响。梵·第根是第一个系统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比较文学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强调各国文学间的相互影响才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且科学地勾画出这种“影响”的经过路线,即影响的放送者、传递者和接受者。
1981年,法国学派在索邦大学创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中心,这标志着法国比较文学走上了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综合研究的道路。中心分4个小组:
1、主要研究各国间的文学关系;
2、主要研究文学的表达方式;
3、主要研究比较分类学和比较符号学;
4、主要研究比较文学方法论。第二节:美国学派
法国学派强调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要有“事实联系”,它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且有明显的沙文主义倾向。美国学派的理论,相对于法国学派的“影响理论”可以概括为“平行理论”;研究方法也可相对于法国的“影响研究”而简言为“平行研究”。
初创时期理论尚欠严谨、定义过于宽泛的不足,仍是当前比较文学研究应该关注的事实。第三节:俄苏学派
与法国学派的偏狭、美国学派的放任相比,俄苏学派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即独特的本质论和方法论。
一、从本体论而言,俄苏比较文学学者普遍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国际间的文学联系和文学关系,研究世界各国间文学艺术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其次,许多学者不仅研究东西方之间的文学异同,欧洲各国之间的文学联系和关系,而且还研究俄罗斯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二、就方法论而言,俄苏比较文学学者注重“类型学”研究。第四节: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李达三“中国学派”的主张,非常明确,即走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中庸之道”,于是中国学派就成了中庸学派。中国学派的研究方法为“阐发法”,“阐发研究”,不仅仅是中国学者的一个成功策略和明智选择,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日新月异。中国学派“双向阐发”研究,任重道远。
曹顺庆在文中指出:“如果说法国学派以(影响研究)为基本特色,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为基本特色,那么,中国学派可以说是以(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特色。如果说法国学派以文学的(输出)与(输入)为基本特框架,构筑起了(流传学)(誉与学)、(渊源学)、(媒介学)等研究方法为支柱的(影响研究)的大厦;美国学派以文学的(审美本质)及(世界文学)的构想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以(类比)、(综合)及(跨学科)汇通等方法为支柱的(平行研究)大厦的话,那么中国学派则将以跨文化的双向(阐发法),中西互补的(异同比较法),探求民族特色及文化根源的(模子寻根法),促进中西沟通的(对话法)及旨在追求理论重构的(整合与建构法)等五种方法为支柱,正在和即将构筑起中国学派(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大厦。” 第四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中心。
第一节:影响的类型
一、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播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同时,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在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
二、反影响:一国文学希望从反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外国的影响作用,指那些借批判外国文学,从反面支持本国文学的某种趋势与意图,通俗地讲就是“打鬼借钟馗”的道理。
三、负影响:一国文学在外来影响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的文学流派与思潮,往往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或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和文风。
四、回返影响:一国文学中的某些因素为某个外国作家所接受,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超越影响:某些作家作品在国外的影响,超出在本国范围内的影响。
六、虚假影响:某些作家有意用虚假的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的作品增加审美情趣,为读者制造某种假象,以便影响他们的审美意向。
七、单向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向影响。
八、双向影响:两个民族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现象就称为双向影响。
九、直接影响:一国或民族的文学影响到另一国或民族的文学,其间没有插入包括其他作家或作品等媒介者。
十、间接影响:一国或民族的文学影响到另一国或民族的文学,其间经过了其他作家或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作为媒介。
第二节: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的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的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
一、总体影响:指一种民族文学或者一种思潮和运动所给予接受者的影响。
二、个别影响:指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
三、技巧影响:指放送者所制造的或改进后的文体、艺术形式、创作技巧等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影响了接受者。
四、内容影响:指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以及思想内容对接受者的影响。
五、形象影响:指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接受国度的流传与影响。第三节: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一、个人媒介者
二、环境媒介者
三、文字材料媒介者
1、中国翻译史
中国翻译事业信而有征,于东汉恒帝(刘志)元嘉元年(151年),安息国太子安清(安世高)译出《明度五十校计经》始。
徐光启和意大利利马窦合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通四夷馆,专门翻译和传播外国语。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他们在文学翻译事业上具有开辟蒿莱之功,影响深远。
2、外国翻译史
古希腊沦陷以后,许多有文化的人也被带回罗马当奴隶,安德罗尼科斯是迄今为止有文字可查的第一位欧洲的翻译家。
《圣经》是目前翻译最多的。
《赵氏孤儿》,法译本取名《中国悲剧赵氏孤儿》是第一部译为外文的中国剧本。第一部英译中国小说《好逑传》。
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严复又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译事三难、信达雅”的主张。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只有他将翻译定位为一门科学,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文学的再创作,而且还是一门科学。
苏联翻译理论费道罗夫为代表,称为语言学派,后者以翻译家加切奇拉泽为代表,称为文艺学派,主张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的“等值翻译”。翻译理论分为:直译理论和意译理论。
第四节: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探求放送者即输出影响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因素。
一、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二、口传渊源:
三、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四、直线式渊源:渊源研究的目的是从一部作品重新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渊源,可以是题材,可以是情节和细节,也可以是思想。
五、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第五节:影响研究举隅
第五章:平行研究: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第一节:平行的模式
一、类比比较
二、对比比较 第二节:主题学
一、主题和主题学:主题探求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重点在于揭示研究对象的内涵。主题学研究是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对考察研究对象外部——手段和形式的关注。
二、主题学研究的主题:主题是对题材的提炼和塑造形象所得出的高度浓缩与升华的思想结晶。
1、爱情和义务冲突的主题:中国洪 的《长生殿》,唐明皇是失朝纲,还是占情场的冲突。司汤达的《法尼娜·法尼尼》中烧碳党人彼得和女主人公之间革命与爱情的尖锐矛盾,都表现人的感情和理智的矛盾。
2、不相识的父子相残的主题。
3、大家族盛衰史的主题。
4、描写战争的主题。
5、描写人总有一天会被赶出乐园的主题。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人在离开福地时产生的一种失落感。中国的《红楼梦》。
6、描写生死恋主题的作品更多。
7、描写反咬一口的主题。
8、描写市民心态的主题。英雄主题。拿破仑主题。
三、主题学研究的分类
1、母题研究。
2、主题研究。作为主题学范畴里的主题研究,它关注的对象不是个别作品的主题,而是主题的相互取舍、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人物研究,又称典型研究。西方文学中常常以一些典型人物的名字来指称主题。如
102大全笔
本文2025-01-08 02:54:14发表“祝福语”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89336.html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5-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5-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答案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5-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答案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答案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2-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