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72 人教新课标版

栏目:课件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最后一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理解小说中小费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3.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4.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5.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二.教学重点

1.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以及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

三.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初步感知全文。二.教学过程

1. 导语

2. 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3. 简介小说的基础知识。

4.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语注音(请同学到黑板注音)

5. 听课文录音,思考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然后请同学口头复述)6. 本文用了第几人称来叙述,这样的好处是什么(请同学回答)

7. 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小组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过程——宣布散学

三.课后思考

找出每一个阶段中描写小费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小说中小费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分析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3.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二.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所学要点。

2.请同学朗读第一阶段,并找出描写小费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

3.“我想就别上学了”的原因有哪些?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怎样 的孩子?(请同学发言)

4.“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5. 体会“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请同学朗读第二阶段,并分析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7.请同学朗读第三阶段,在最后一课上,小费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小组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

8.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9.请同学朗读第四阶段,并分析作者写钟声和号声有什么作用?(请同学回答)10.“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11.:“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三.课后讨论

列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以小组形式完成)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2.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请同学讲讲上节课“课后讨论”的结果。

2.小组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简述其作用。3.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请同学回答)

4.“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的原因是什么?

5.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请同学回答).7..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 8.小组讨论:谈谈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9..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10.交流学习心得(课后交流)

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和启发?(如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我们应如何对待我们的汉语呢?)

三.小结全文

1.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2.《最后一课》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还在于它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艺术结构的简朴和紧凑;出色的心理描写;“烘托”和“重复”的手法的巧妙运用。

四.课后作业

如果小弗郎士真有其人,而小萝卜头还活着并读到这篇课文,请你是小萝卜头的口吻给小弗郎士写一封信,以安慰和鼓励他。

教案设计说明

《最后一课》选自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下册第二单元,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经典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篇章。

在此之前,七年级的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已有些了解了,他们学习过《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小说。学习《最后一课》,我们能在这基础上加深他们对小说的了解,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及阅读兴趣。小说的教学除了抓好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以外,还注重美育的培养,培养同学们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同学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培养同学们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因此教学时,我想让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关键语句,来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遵循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理念下,我设计了此教案。

首先,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探讨精神。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小说的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生学,即教师说、学生听,是一种“知识传授式”“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同学们的思维是一种消极的接受状态。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偏离了语文教育真正的内涵,不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我设计的这份教案,采用“教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注重“讨论法”的教学,遵循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原则。同时也遵循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上,我侧重同学们的讨论,让鉴赏由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在讲授课文内容的同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如:“小组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简述其作用。”、“小组讨论:谈谈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加深理解,澄清认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的精神。

其次,体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的课堂,对学生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那种灌输性的教育,不能强烈的“灌输”,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一部作品、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情境,《最后一课》就体现了那悲壮浓郁的爱国情。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以教材为主线,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让同学们正确理解

文本思想。如“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谈谈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等问题,做到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相统一。同时此教案也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这种独特性。设计了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大家进行入情入境的阅读交流和体验感悟。

最后,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相促进。

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在设计此教案时,我注重了听说读写能力相促进。

在进入课文内容讲述前,先“让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口头复述课文的主要事件”。这样既能让同学们很好地理解文章大意,又能培养他们的听与说的能力。同时教案设计的问题能让同学们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感想,不拿绳子去束缚他们的思想,给他们足够自由的“想”和“说”的空间。这样他们更能大胆表述,勇于思考,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第二课时,分析每个阶段前,也让同学们朗读个段落。在第三课时,点评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布置了作业:“如果小弗郎士真有其人,而小萝卜头还活着并读到这篇课文,请你以小萝卜头的口吻给小弗郎士写一封信,以安慰和鼓励他”。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们读与写的能力。通过教案的设计,以课文为凭借和范例,以读促写,以读促说等,使几种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起来看,此教案设计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突出培养同学们鉴赏小说的能力和感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全面培养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使课堂阅读和对话活动成为主要的语文实践,使师生共同沐浴于一种至爱至诚、至真至美、和谐温馨的人文光辉之中。

第二篇: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精题精练(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第7课《最后一课》精题精练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转(wǎn)钥匙(yuè)懊悔(ào)

B.哽咽(yàn)肃静(sù)祈祷(qí)

C.踱步(duó)锯子(jù)郝叟(hǎo)

D.诧异(chà)糊涂(tǔ)赚钱(q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字的一项是()

A.手势 溜水 铁杆 杠子 B.奴隶 钓鱼 忠诚 干脆 C.纪念 塞进 坐位 旷课 D.皱边 代价 口齿 晴朗 3.选词填空。

(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__________(A.喧闹 B.热闹 C.喧哗)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2)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A.安静 B.平静 C.肃静)。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体裁是小说。

B.本文描写的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在内容上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深深的爱。

C.文章按照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逐层展开,而主人公却是韩麦尔先生。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D.韩麦尔先生服饰的不同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阅读下文,完成5~9题。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话唱歌吧!”

5.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字帖()强迫()6.这里的“我”指__________,用第一人称写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显得

7.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8.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出了小弗郎士心里的恐惧,他害怕敌人伤害他喜欢的鸽子。

B.这句话用感叹句写出了小弗郎士的愤慨,表现出他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C.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小弗郎士喜欢鸽子,希望鸽子用法语唱歌。

D.这句话通过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表现他是个淘气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走神看鸽子。

9.你认为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一个有四个国籍的“鸽子”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①在世界音乐的五彩天空里,飞翔着一只美丽的“鸽子”,这就是那首著名的民歌《鸽子》。这首歌曲诞生于19世纪,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生动感人,多少年来,一直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喜爱和传唱。

②要问起它是哪一个国家的民歌,就连专家都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因为西班牙人、古巴人、墨西哥人、阿根廷人都说这首歌是他们的,互不相让,以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致世界各地在刊行这首歌曲时,有的印着“古巴歌曲”,有的印着“西班牙歌曲”„„

③这种“主权”争端从它诞生之日就开始了。争端首先从作曲者展开。作曲家是西班牙人依拉蒂尔,西班牙是依拉蒂尔的祖国,依拉蒂尔在古巴谱写这首歌曲的,我古巴就是这首歌曲的故乡,自然就引起了西班牙与古巴的争论。

④看着他们争论得挺热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闹,墨西哥人也坐不住了,他们认为“主权”应有墨西哥一份,理由是这首歌曲是由墨西哥人首先演唱并使它走红的。

⑤不久,古巴人又找到了新的论据:歌曲的曲调是运用哈瓦那民间舞曲《哈巴涅拉》的节奏为基调的。这个根据一经提出,没想到又引出一个新的对手——阿根廷。他们说,《鸽子》的曲调以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为主要特点,这却起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源于阿根廷。因此阿根廷人认为这首歌曲的故乡应该属于他们。

⑥一百多年过去了,“主权”似乎应为他们共同拥有,但甚至也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0.题目中“鸽子”上面的引号是表示()

A.表示引用和强调 B.表示强调和比喻

C.表示强调和讽刺 D.表示特殊意义

11.民歌《鸽子》受人喜爱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的原因是什么?

12.你认为②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13.请你简答一下文中四个国家争夺《鸽子》“主权”的理由。

14.你主张《鸽子》国籍的归属权应属于哪个国家?为什么? ★试一试

15.哪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古今爱国忧民的杰出诗篇很多。读后往往使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呢?最能激发你的爱国热情呢?请你写出一两句来。(古今不限)

参考答案

一、1.C 2.C 3.(1)A(2)C 4.C 5.tiè qiǎnɡ 6.小弗郎士 真实亲切 7.比喻。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也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由幼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稚变成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

8.B 9.爱国主义教育课。

二、10.D 11.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生动感人,融合了各国人民的艺术风格。

12.有的印着“墨西哥歌曲”,有的印着“阿根廷歌曲”。

13.①作曲者依拉蒂尔是西班牙民歌作曲家。②依拉蒂尔是在古巴谱写这首歌曲的,并运用哈瓦那民间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歌舞曲《哈巴涅拉》的节奏为基调。③这首歌曲是由墨西哥人首先演唱并使它走红。④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怀乡情调与阿根廷的探戈音乐相似。

14.属于世界各国喜爱和传唱它的人们,因为一曲《鸽子》融合了各国人民的艺术风格和感情、智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5.略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_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心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拓展阅读:

(1)导入: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课》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

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

手法

烘托

烘托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种写作手法。)

6、布置作业: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教后记:爱国主义教育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这时一篇充满活力的文章,很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

7最后一课

都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 教学设计

一、普法战争介绍和作者介绍

二、让学生认真细致默读课文一遍。不受任何限制没有压力的自由阅读,能产生鲜活丰富的感受

三、漫谈阅读感受。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结合个人的经验阅历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72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最后一课 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理解小说中小…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