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工作总结

栏目:公司工作总结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2011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工作总结

2012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响应市社《三打二建》·《再生资源行行业协会的工作》和《对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改革》的部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全体职工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了市社的部署,现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总结一年以来的工作.一、做好三打两建的工作

张尧修总经理,根据省、市关于开展“三打两建”工作的统一安排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上级供销社要求及我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合作伙伴周密布置、落实工作安排,在全公司范围内集中开展以打击扺制、坚决不收购盗切的和非法的物品。以“三打两建”工作要求贯穿服务城乡经营网络拓展工作,做了不系的努力。

二、公司与行业协会工作

今年以来,公司并积极搞好废旧物资及可利用垃圾回收销售。全年共回收废旧物资和可利用垃圾共计1600余吨,销售金额达50余万元。并为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行业协会方面,我们的做法是经常召开协会成员会议,传达行业协会的行情通报及有关时事政策,使全体协会成员能及时了解政策和信息,发挥最佳效益。在工作中,我们协会经常与经贸委、工商、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协调关系,使全体会员在平时经营活动中减少外部协调关系的时间,能专心搞好经营,得到会员的好评。今后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我们保持一致,紧紧围绕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为中心,时刻做到便利群众交售,搞好环境卫生,美化市容市貌,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环保型循环经济发展,为我市创建精神文明、生态旅游城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开拓业务

在总经理张尧修的设计和带领下,决定购置一批机械设备,方便作业需要,并向市民政局提出诉求,经三翻五次招标工作,最终在今年11月19日招标成功。2013年的工作计划是努力办好行业协会的各行证件和进一步继续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络的实施意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支持,完善县级分拣中心、集散市场和乡(镇)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相关配套设施、设备,抓好再生资源回收人员,以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整洁、规范、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2年12月29日

第二篇:广州安丰聚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广州安丰聚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成立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证照齐全、集企业环保服务、企业综合服务、生产性废弃物的回收及再生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专业企业。

公司现有运营场地为60亩,占地180亩的新厂房正在扩建当中,现有员工300多人,公司拥有各类运输车辆四十余台,再生加工设备及装卸、计量设备配套齐全,实现了机械化装卸、图像化监控和信息化管理,是一家硬件优良、管理先进、专业突出,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企业。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定位为同地区同行业的中等偏高水平。

本公司坚持“诚信、创新、双赢、永续”的经营理念,以诚待客,优质服务,在创新和双赢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客户满意、服务至尊、系统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按照ISO9001:2000标准建立起系统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和谐自然”的环境方针,按照ISO14001:2004标准进行系统的环境管理,从而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

多年来,本公司荣幸地为广州本田、建兴光电科技、旭丽电子、光宝科技、捷普电子、松下?万宝压缩机、永丰余纸业、博创机械、舒适刀片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了废弃物回收、厂区环保等多项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废弃物加工处理经验。回收的废弃物经过我们的分类、加工、处理,再生为宝贵的生产原料,并以其质优价廉而深受下游生产企业的欢迎。

资源再生、变废为宝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本公司将以一流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及先进的加工处理技术与更多企业展开合作,共同为这一伟大事业而奋斗。

公司企业文化:

质量方针:客户满意、服务至尊、系统管理、持续改进

环境方针: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和谐自然

安丰使命:帮助客户成功、实现共赢发展

经营理念:诚信、创新、双赢、永续

核心业务:以再生资源业务为核心和基础、为制造业客户提 供综合、配套和相关服务 管理思想: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业留人、以法治人

管理体制:集体参与、人人经营

用人政策:选用适配的员工、让员工干其所擅长的工作、让员工干得舒心

第三篇:不可再生资源

持久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价格与投资机会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在急剧减少,例如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都将与人类永远告别。对中国而言,GDP的增长离不开碳经济体系的支撑,即所谓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强度消耗,特别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束缚日益突显。一方面,我国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加工效率低下,大量原煤、原油因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可供终端消耗利用的总量较少;另一方面,在终端利用领域,不可再生能源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单位能源投入获取的经济价值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时期,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体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由此可见,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往学者单纯强调能源投入与经济产出的粗放式效率评价研究,缺乏将不可再生能源整个生命周期链条与传统模型进行修正和融合的统一评价框架,无法从根本上明确不可再生能源自源头开采直至终端利用的全过程效率问题.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最初是从环境资源角度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英语Sustainable)一词来自拉丁语Sustenere,意思是“可维持”、“可持(继)续”和“可供养”等,它是针对于资源、环境与生态为人类永久利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完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模式是技术型发展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以为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环境是只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但人们以后日益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已给地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有限的资源在减少,生态环境在恶化,这些又反过来使人类陷入困境。

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其中心问题。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而许多非持续现象正是源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系统衰退。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生产和消费迅速随之增加,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产生了严重的资源问题。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个不平衡造成的,第一种不平衡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现实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需求不仅是单纯的数量增加,而且对资源品种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在人类生产技术没有产生实质性改变的特定时空尺度内,一些已知的自然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开采难度增大。第二种不平衡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即资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例如工业资源,由于发达国家对工业资源的消费程度很高,造成资源的自给率低,不得不求助于发展中国家。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当代及后代的区际间协调,也包括全面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基本需求的这种代际人之间的协调。这就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留下较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应重视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和每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但可持续发展更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良性循环下的经济发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与资源的类型有关,对可更新资源利用时,要限制在其承载力的限度内,同时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提高其利用率,并积极开辟新的资源途径尽量采用替代资源,以减少稀缺资源的消耗,以确保当代间、代际间的人与自然处于协调状态。

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对于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是指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这主要是指金属等矿产资源。如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不过,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程度是由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只有当资源的回收利用成本低于新资源的开采成本时,回收利用才有可能。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的开采储量能够通过一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增加。这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虽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但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使得以前不具有开采价值的资源变得有开采价值。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价格上升时,会刺激生产者去勘探潜在的资源,或者开采低品位的资源。此外,高价格还会刺激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是发现新的可替代资源。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最终仍然会耗竭,但是耗竭的速率是可变的,它取决于市场需求、资源产品的耐用性和回收利用该产品的程度。除了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外,一般来说价格增高会使需求量减少;资源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对资源的需求就越少。回收利用或是通过提高产品使用率(例如重复使用的饮料瓶),也可以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回收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不可能100%循环利用。只要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小于100%,资源蕴藏量最后就一定会降低到零。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是指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消耗掉了,如煤燃烧变成热能,热便消散到大气中,变得不可恢复了。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耗竭速度必然快于其他资源。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一个国家利用和获得能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地位。当代社会对能源资源迅速增加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种资源的耗竭速率。减缓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耗竭速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壤(砖红壤和赤红壤)、水和生物资源。反过来,这样的土壤条件是保证这些植被正常生长的因素,而这样的植被环境,又是降雨量多,气候湿润的保证。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完整环境中任何资源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体效应的降低。又如,在西北干旱地区,气候的干旱使空气湿度小,热容量相应比较小,所以空气的温差大,温差大则风大风多,进而造成了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使得对风的阻挡能力减弱,气候会更干旱。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任何一个大于零的指数增长,其长期结果却是无限大的。有人形象地指出,在耶酥诞生的那一年,以每年5%或更低的复利存入1盎司黄金,那么现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分到数十亿个纯金的地球。而这两千年从历史长河看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瞬间。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革命以来平均每年3%的增长率都不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则难以接受低于7%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要求是有限资源与环境难以承受的。正是在这种追求更高的增长速度的驱使下,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大部分被我们在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中消耗掉了,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消耗掉的,可再生资源的生产量也因生态环境的被破坏而大量减少。在这样的基础上,不要说增长,即使维持现有的水平,现有的资源也难以长期支撑。而要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消费水平达到现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持不变,地球上的资源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殆尽。所以说,可持续性是与增长难以兼容的,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却正是增长,因此存在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说明,只要人类不改变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此可见,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必须改变经济的发展模式。经济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即经济的增长是依靠大量生产资源的追加,包括劳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以牺牲大量资源前提下来发展经济的。前一代人消耗资源过多(特别是多数非再生性资源),那么留给后一代人的资源就少,这种方式不可取;另外一种模式是集约型(又称内含式)发展模式,即经济的发展不单纯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追加,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显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能耗少和物耗小的新技术;开发新的可替代资源;实现废物的回收利用,推行资源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一切都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都是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的含义不同。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合理调控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而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则主要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最优利用。水、土地、生物、森林、海洋和矿产等几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也是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五种自然资源。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球表面有70%的面积被水所覆盖。由于开发困难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的水资源只有1%可供人类使用,称之为“可用水资源”。根据有关部门90年代统计,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7342 m3。人口越多,人均水资源量越少,1995年世界总人口为57亿人,2000年发展到61亿人。上个世纪里,农业用水量已增长了5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6倍,市政用水量增长了18倍。

1.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资源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 m3,在世界132个国家中,资源量居第4位,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次于加拿大、巴西和俄罗斯,略多于美国;但人均水资源量排第82位,人

均水资源量是世界的3/10。也就是说中国以世界上7%的水养活了21%的人口。202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 m3。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我国降水的70%~80%集中在6~9月份,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使我国供水和储水成本提高。黄、淮、海流域片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而水资源量却仅占7.5%。从南北组合看也有很大不同。长江以北平原广,耕地多,耕地资源占全国63.9%,但水资源贫乏,只占全国水资源的17.2%,长江以南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只占全国耕地的36.1%,但水资源充沛,占全国水资源的82.6%。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全面告急,北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的城市供水均在挤占农业用水,地下水位普遍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1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工作总结

第一篇:2011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工作总结2012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们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响应市社《三打二建》·《再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