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栏目:学校工作总结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课题实验方面

半年来,我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学教研教改计划》,扎实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加强对教研教改工作的管理

1、计划管理

成立教研教改领导小组,实验教师在教研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认真制定课题实验实施方案,并依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学期、学年课题实验计划,科研领导小组对计划的实施及方案的落实实行定期、定项、定性督导检查与评价,帮助教师学期开始科学地制定可行的教研教改活动计划、活动配档。要求教研组每学期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六次以上,活动主题有创新,杜绝不实际的无活动而记录。

2、过程管理

由于实验时间长,过程管理尤为重要,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研讨会,听评实验教师课,查阅实验记录,客观评价教学成绩,根据教学动态,调控实验进程。为保证自变量的单一性和因变量的科学性,学校保证实验班教师、学生、科目“三不变”,使课题实验按既定方案顺利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引用、借鉴、创新相结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推广开”的办法。通过邀请县教研室领导到校指导,对教师教研备课、上课作具体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

3、质量管理

实验的目的在于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搞好信息反馈。质量管理成为加强实验教学定向、定度、定势调控的重要手段。实验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实验班级的教学进行一次质量测评,每学年进行一次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与评价,提出指导意见。经过半年来的实验,每项实验都写出了详实的课题实验记录、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情况对照、实验教学改进意见和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二)推广教改成果,辐射带动各科教学

课题实验只是一个起带动作用的“点”,努力推进“面”上的改革与提高,才是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我校积极推广实验成果,在课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各方面进行了学习、研讨与实践。在研习综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潍坊市提出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十项基本要求督促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洋思教学经验,改革课堂教学分三级进行,初级:模仿;中级:熟练运用;三级:求新独创。所有教师争取达到中级水平,青年骨干教师力争在高层次上出成果。

寨乐中心完小教研工作总结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在县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教研专题语文的“自主探究”和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开展教研活动,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了教科研力度,群策群力抓好了教研教学工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勤学理论,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持续发展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特别注意做好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工作。我们教研人员积极参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作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把学习理论与教研指导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研究,提高教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研指导能力。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9月份举办了一次一年级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我们还多次组织全体教师继续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让每位教师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自觉地加入到课改行列中去。此外,我们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地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举办的语文、数学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10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听取了一些课改专家、学者开设的讲座,获得了课程改革最新动向,有效地扩大了教学视野,开拓了教学领域。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总结上升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善思善研,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语文“自主探究”,数学“探究性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1、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期,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以课题研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强化教科研在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导向与动力作用,提高科研绩效。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是组织精干力量,加快两个县级课题的研究进度,力争本学年度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向实践转化,形成效益;二是密切课题研究与学校改革的联系,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让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建构学校教科研的新平台;三是继续加强教育科研的对外联系与合作,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教科研确实成为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有效路径;四是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经过努力,现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紧紧围绕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自然实验、英语等学科的教改研究,形成了“科科有专题、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3、建立“网上教研中心”,推进信息化进程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在各校配备了电脑,建设电脑教室,初步实现了“校校通”工程,同时中心小学建立了网上教研中心专栏,学校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网上教研,勤浏览信息、勤传送资料、勤解答疑难,实现资源共享。为了使全体教师对网络知识有更深了解,本学期从开学的第一周开始,我们利用星期六上午半天时间培训网络知识,包括如何上网查询资料,如何在网上发布资源,如何制作课件等。45周岁以下教师本学期内完成“四个一”,即一课好教案、一篇好论文、一份好试卷、一个好课件;45周岁以上教师除一个好课件外完成“三个一”。为实现和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真抓实干,教研工作持之以恒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创新教学管理,适应课改要求

⑴变重数量管理为重质量管理。其主要做法是:变重备课和改作业的量的检查为重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抽查,行政要经常进课堂听课,每2周举行一次质量抽查。

⑵变重管理“教”为重管理“学”。在教学检查时,查“教”更查“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⑶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性管理。随着改革资源观念的引入,大学校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之间的互动。改变注意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同时欢迎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⑷变重行政管理为重人本管理。在新课改中,树立以“三本”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实施人本管理,即“教育以人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育情境。

⑸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制度。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教研情况,增大教研的广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继续实行“六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完成一次教后记或教学反思,提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听一节课并有评点,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建立一个班级学生的成长档案。以素质教育督导要求为标准,全面落实省颁常规管理意见,不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立足课堂,切实落实“五精心”(精心备课设计、精心课前准备、精心上课授课、精心辅导点拨、精心批改作业)和六“优化”(目标优化、内容优化、方法优化、过程优化、手段优化、效果优化),沟通教材与生活联系,突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加大力度抓好过程监控,对抽查课的听课评价方式需改进,对形成性测试的频率密度要调整,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

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校实际,结合市、县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学校教研组在过去的一年中,精诚团结,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学经验不足,学生第一手资料掌握不够等。课程改革刚起步,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寨乐中心完小教研工作总结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在县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教研专题语文的“自主探究”和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开展教研活动,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了教科研力度,群策群力抓好了教研教学工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勤学理论,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持续发展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特别注意做好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工作。我们教研人员积极参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作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把学习理论与教研指导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研究,提高教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研指导能力。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3月份举办了一次一年级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我们还多次组织全体教师继续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让每位教师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自觉地加入到课改行列中去。此外,我们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地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举办的语文、数学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4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听取了一些课改专家、学者开设的讲座,获得了课程改革最新动向,有效地扩大了教学视野,开拓了教学领域。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总结上升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善思善研,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语文“自主探究”,数学“探究性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1、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期,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以课题研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强化教科研在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导向与动力作用,提高科研绩效。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是组织精干力量,加快两个县级课题的研究进度,力争本学年度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向实践转化,形成效益;二是密切课题研究与学校改革的联系,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让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建构学校教科研的新平台;三是继续加强教育科研的对外联系与合作,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教科研确实成为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有效路径;四是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经过努力,现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紧紧围绕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自然实验、英语等学科的教改研究,形成了“科科有专题、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3、建立“网上教研中心”,推进信息化进程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在各校配备了电脑,建设电脑教室,初步实现了“校校通”工程,同时中心小学建立了网上教研中心专栏,学校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网上教研,勤浏览信息、勤传送资料、勤解答疑难,实现资源共享。为了使全体教师对网络知识有更深了解,本学期从开学的第一周开始,我们利用星期六上午半天时间培训网络知识,包括如何上网查询资料,如何在网上发布资源,如何制作课件等。45周岁以下教师本学期内完成“四个一”,即一课好教案、一篇好论文、一份好试卷、一个好课件;45周岁以上教师除一个好课件外完成“三个一”。为实现和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真抓实干,教研工作持之以恒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创新教学管理,适应课改要求

⑴变重数量管理为重质量管理。其主要做法是:变重备课和改作业的量的检查为重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抽查,行政要经常进课堂听课,每2周举行一次质量抽查。

⑵变重管理“教”为重管理“学”。在教学检查时,查“教”更查“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⑶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性管理。随着改革资源观念的引入,大学校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之间的互动。改变注意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同时欢迎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⑷变重行政管理为重人本管理。在新课改中,树立以“三本”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实施人本管理,即“教育以人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育情境。

⑸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制度。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教研情况,增大教研的广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继续实行“六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完成一次教后记或教学反思,提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听一节课并有评点,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建立一个班级学生的成长档案。以素质教育督导要求为标准,全面落实省颁常规管理意见,不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立足课堂,切实落实“五精心”(精心备课设计、精心课前准备、精心上课授课、精心辅导点拨、精心批改作业)和六“优化”(目标优化、内容优化、方法优化、过程优化、手段优化、效果优化),沟通教材与生活联系,突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加大力度抓好过程监控,对抽查课的听课评价方式需改进,对形成性测试的频率密度要调整,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

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校实际,结合市、县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学校教研组在过去的一年中,精诚团结,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学经验不足,学生第一手资料掌握不够等。课程改革刚起步,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第二篇: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校教研工作在上级及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本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坚持教研为新课改服务的宗旨,不断规范常规教研,寻求专题教研的突破点,实现了全校教研从局部到整体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现将本教研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常规教研工作:

常规教研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升。

1、具体做法:

(1)、学期开校之初,制定好详实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让每一位教师都事先明白一学期以来的教研任务和目标,从而可以提前做好讲课、听课和评课的各项准备,保证了教研工作得以井然有序地持续开展。

(2)、教研活动的开展遵循了“以老带新”的原则,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借助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地激发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使他们得以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

(3)、为了保证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我们规定了教师的听课节数,积极开展课堂大比武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积极开展好各教研组学生层面交易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学期小结:

(1)、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①、绝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慎重地对待每一堂教研课,无论是讲课、听课,还是评课,都认真地做好了准备或做好了记录。②、在评课环节中,许多教师都本着从探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目的出发,“对事不对人”,大胆地提出自己鲜明的看法,为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部分教师教研听课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只要完成了任务,决不肯再多听1节课,听课记录和评课记录也都相应较少。有了听课的形式,缺少听课时的真实体验和感悟,个别教师有心不在焉的感觉。

②、部分教师主动参与听、评课的意识不强,即便有空闲时间也不愿意积极参与不是同类学科的听课或评课,尤其是评课。

③、评课时有个别教师有敷衍塞责的现象,评课太过随意和简单,有些对不起那些准备了很久又认真讲了课的教师。另外,评课时有个别教师空着手来,空着手去,没有认真地做好评课记录。

二、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2、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努力探索高效的教研方式方法。

第三篇: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Xx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一、目标任务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重视过程性管理,重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2、认真落实教科研常规管理,正常有序地开展各类科研活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拓展教师教育视野,浓厚学校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3、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目标明确、积极稳妥地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主要工作

1、制度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健全并认真落实学科组教研制度、学科组集体备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

健全教导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常规督导小组的负责制度,通过课堂临检、推门课、视导课、业务检查、学情反馈等形式,对教研工作进行督导,切实加强教研工作管理。

改进教研活动形式。教研活动形式为教研组、学科组、个人学习三者结合。其中,学科组活动是主要教研活动形式。在文理科教研组的框架下,共分语、数、外、理化、政史、音体美六个学科组。

针对课堂教学、教研课题、学科活动等内容,以主讲人形式开展。学科组成员每学期至少承担两次主讲,时间、内容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自定;每次主讲过程应由课前交流、听课活动、课后反馈三个环节组成,活动形式机动灵活,讲求实效。

2、联片教研活动

3月份的第二轮活动,郑丽红、孔进代表我部了初中生物、政治学科的汇报课工作,收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好评。4月份,我部参与组织了化学、地理两个学科的教师选拔工作。

3、课改推进

根据我部教情学情实际,经过近二年的尝试、探索,我部课改工作的思路已渐明朗,分为三个方面:(1)抓常规(师生)、促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核心目的,但我部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树立教师的常规意识,加强常规的落实督导,远比改进教学的具体模式更为重要,更为急迫。很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如备课质量和授课效果差、作业设臵和批阅质量不高,更多的是人的因素所导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有好的课堂模式也无法真正推行。

课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制度建设,更需要常规的落实。推进课改也给我部加强常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以常规落实来推动课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部课改工作的主要思路。(2)重点引领、全体推进。

课改工作,检验一个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如何有效利用现有师资资源,需要通盘考虑。我部所有教师都有兼课或兼职、学科教研氛围和效果差异较大,如果齐头并进搞课改,难度较大。因此,集中力量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学科,进行学案式教学重点攻关,其他考试科目积极跟进,是我部推进课改的主要思路。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检验,在英语、数学、物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第一篇:学校教研工作总结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课题实验方面半年来,我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