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五年来56

栏目:述职述廉报告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区委书记五年来述职述廉报告

2002年10月31日我到任西峰区委书记,至今已五个年头,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无时无刻不谨记组织重托、群众期盼,虽不敢言披肝沥胆、心力交瘁,但凭心考量,于职无怨,于己无悔。一晃五年过去了,要说做事,份内份外,的确做了不少,我觉得都是履职、都是尽责,都是自己该做的。如果说有些成绩,也应当归功于坚强有力的市委、市政府科学

领导,归功于荣辱与共的班子成员共济配合,归功于勤劳朴实的全区人民鼎力支持。

一、五年奋斗的结果

五年,对于西峰发展、对于事业进步,仅仅只是历史链条中的一环、前进乐章中的一节,但从承上启下、强基固本的发展角度看,这五年堪称一个重要的突变期、转折期:

(一)经济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

“九五”末三次产业结构“十五”末三次产业结构

(三)城市建设:

由此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西峰由业已完成集镇蜕变的农业小市向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中心转变,规模、品位迅速提升的五年;是由农粮主纲的基本经营模式向工业萌芽、商贸活跃、外贸突起转变,城乡统筹发展的五年;是由入不敷出、维计吃饭的负债财政向收支平衡消化旧账、反哺发展的建设型财政转变的五年;是干部群众由固守农本、艰辛拼争向开拓市场、同心兴业转变,共享发展成果、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

二、五年奋斗的历程

尽管我们的口号是“不看过程看结果”,现在有了这么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审视品味走过的艰难历程,有坎坷、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坦然、是充实。

经济提速发展印证思路日臻完善科学。近年来,别人也讲,自己也真实感受到西峰客商越来越多了,项目越来越多了,工地越来越多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可以肯定的说,随着300万吨炼厂、2000万立方米轻烃厂两大石化项目落户西峰;城区集中供热、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强电弱电改造、新老城区数十条道路开拓、汽车南北站等五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上马;世纪大道、世纪广场、民俗文化城、天湖工程等十大标志建筑的建设;商业步行街、CBD商务广场、文化娱乐一条街、民俗文化产业一条街、新天地财富广场等十大旧城改造项目的动工;庆发公司、正行德集团、陇东土产、益尔制药、西峰制药等十户亿元企业的培植,西峰必将发生历史性变迁。繁荣体现发展,也增信心,更鉴人气。这些年全区干部群众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也干成了好多事,自己在工作上也顺手顺心。应该说,这一风正、气顺、劲足的发展局面源于对西峰区情的全面科学把握,源于对发展思路的不断完善,源于落实措施的不断创新。2002年末,我和大家着眼于全面提速、科学发展,把西峰的发展定位为全市率先实现小康、加快建成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先是提出了“六大战略”(以城带区、民营富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六个突破”(在发展城镇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特色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贸易经济上求突破、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求突破)的基本发展方略,进而又完善为“一、二、三、四、五、六”(实现建设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一个目标,主攻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确保经济发展增速、财政较快增长、城乡居民增收两大任务,解决农民增收、财政、就业三大难题,开发石油、绿色食品、黄砂、香包四色产业、完善“三七开”考核奖惩机制、项目工作责任制、环境建设责任追究制、突出贡献重奖制、监督评议制五种机制,实施以城带区、民营富区、工业立区、商贸活区、农业稳区、文化兴区六大战略)的工作思路;2005年,面对“十一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又提出了“326”(着眼“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的目标,主攻项目、工业,全面推进企业进园、农业进厂、商贸进市、城市进位、文化进级、事业进步)的新战略。配合总体思路的延伸,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实施了“开发南区、改造北区、拓展规模、提升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四为主、四不论、三给予”的民营经济发展思路,“兴、引、挖、扶”并举的工业发展思路,“龙头带动、协会引导、园区示范、基地联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城中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中专业街、城郊大物流”的商贸经济发展思路,“三在三农”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围绕这些思路的落实,在全区推行了目标管理、“三七开”考核、绩效工资、突出贡献重奖、一线工作、三办责任、项目层级纵横负责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撤并了商业局17个“清闲”机构,围绕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城市管理成立了四大产业办公室、环境

110、城管局等新机构,切实强化了政府服务发展的职能。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些想法、办法、措施是对路的。短短五年,全区经济总量由16.4亿元迅速提升到38.5亿元,增长了1.3倍,其中人均GDP增长1.7倍,达到12159元。

社会和谐进步得益于科学统筹发展。科

学发展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量,核心在于社会更进步、更文明、更和谐。一句话就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五年来我工作的一个主导思想。为了让香包剪纸这一古老民俗文化重新焕发魅力、服务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我提出了“节会搭台、政策促动、市场引导”的民俗产业开发思路,除精心组织服务四届香包节外,还指导组建了“庆阳民俗艺术研究所”、“庆阳香

包产业集团”,目前全区已建成生产基地31个,建立营销公司16个,形成了9个专业村,民俗文化产品年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170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800万元,民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为了有效解决群众的“看病难”、“就医难”,我从优化机制入手,全面推进了以“一包四制”、“三项建设”、“四化达标”为内涵的教育改革和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成了涉及全区137所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民办教育规模、档次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建成了覆盖所有城区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44%的农村卫生所建成小康示范卫生所,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26。为了切实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现代文明和科技信息走进千家万户,采用政府组织、社会集资的办法,实施了城乡广电宽带网工程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通宽带,每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次),基本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经常化和社会化。近五年,全区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消费得到了较快提升,西峰区也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区)”、“全国科技达标先进县(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城市”、“全省小康文化建设先进县(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县(区)”、“计划生育省级优质服务县(区)”、“全省双拥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城乡面貌变迁催生城市经营理念。“人居美”既是提速发展的目标要求,更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前提。西峰是一个从农村集镇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作为全市唯一的行政“区”、“中心区”,2002年,城区面积仅为11.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仅8.6万人,城市道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而且因底子薄、举债建设使区财政城建欠帐达1.2亿元,城市发展举步惟艰。为此,我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城市经营理念,率先成立了城市投资公司、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通过政府控制一级土地市场、盘活城市有形、无形资产,一举破解了困扰我区多年的建设资金来源单

一、财政不堪重负的难题。05年,城市及村镇建设一度受用地和资金制约,我综合班子成员、乡村干部、居民群众和客商的意见,果断提出了一条原则(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两项政策(道路建设配套两侧土地开发权;政府统一规划、村组自主开发、相应减免规费),当年就激活民间资金6亿元,相继开通和正在拓建城区道路25条21.7公里,城乡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城建投资由01年的1800万元猛增到05年的8.4亿元。五来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3.6亿元,超过西峰建市到设区17年的总和,而其中政府投资6680万元,仅占1.5%。随着世纪大道、世纪广场、天湖工程等标志性建筑的全面落成,西峰新区开发已具雏形,老城区功能和品位也有较了大幅提升,建成了世纪商厦等6个大型商场、“华宇名城”等12个现代化住宅小区、九龙国际大酒店等14个高档餐饮服务中心,竣工住宅面积累计达47.43万平方米,是前五年的15倍,城镇职工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3.82平方米;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560亩,增长了61.1,城市公交线路由4条增加到16条,出租车数量翻了一番;全区公路总里程比前五年增加了57.2,实现了城乡道路柏油化、87的乡村道路沙砾化。城乡面貌直观的变化既充分印证了我们付出的汗水,更是对自己和全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有力鼓舞。

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坚定干部群众力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多年基层工作的经历使我对“财为政基,政以财兴”的理解更加深刻,群众盼经济发展、盼社会进步,说到底是盼生活富裕,盼实实在在的盘中餐、身上衣、囊中币。五年来,我始终坚持以群众得实惠来检验政绩、印证发展,提出并推行了“两增两看”(乡镇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百分考核,推行末位淘汰制;区直部门以看看业务工作在全市的位次先后、看争取项目资金或招商引资的成绩大小为重点百分考核,推行低分淘汰制)的工作评判标准、“四个基本判断”(能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推进一个乡镇或部门的发展就是有能力,能适时、果断、稳妥地解决各类最难办、最棘手、最头疼的矛盾和问题就是有本事,能创造性、快节奏、高质量地抓落实就是有水平,能干成几件令老百姓高兴、满意、拥护的实事就是有实绩)的干部评价标准,全力推动全区干部群众抓项目、谋招商,全面落实“千百十”工程,先后与温州鹿城区、台州椒江区、厦门思明区缔结为“友好区”,全区项目投资额以年均82速度增长,由02年的3.2亿元迅速扩张到05年的17.9亿元,项目建设每年为财政直接贡献税收1500万元以上;着力实施工业突破,实施“亿千百”工程,总占地过万亩的“二园八区”建设全面拉开,带动全区工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17亿元,增长了4.3倍,地方工业增加值于05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初步建立了支柱财源;大力推进产业调整,全区果、草、菜、烟及黄花菜、油葵的种植面积达到23.7亩,绿色农产品年出口创汇超过4000万美元,切实壮大了基础财源。通过抓就业,累计输转城乡劳动力1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2亿元,劳务经济不断做大作强。五年来,全区财政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区财政由赤字1.8亿元到收入突破2亿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支平衡;干部职工由仅发国家规定的11项基本工资,到现在增补了5个50元生活补助、80元的通信补助和第13个月工资,五年间人均累计增资14794元。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229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70元。干部群众共享了发展实惠,自觉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信心、决心更足了。

三、五年奋斗的感悟

五年拼争,五年艰辛,五年感慨。作为西峰的第六任区(市)委书记,我时常告诫自己要“三比三看”(和同行比,看位次;和历任比,看实绩;换位假设比,看创新),虽不能说是历任中最强、同行中最好,但做到了竭尽全力,矢志奋争,细细思索,也感悟尤深:首先,无私是立身的根本。无私则无欲,无欲则无畏。作为党员干部,任何个人得失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都不足挂齿,只要自已始终坚持以廉政荣、以勤为荣,齐言正身,垂范于先,就不怕被误解、不怕得罪人、不怕有人告状,就敢做敢为、敢抓敢管。五年来,自己虽然牺牲了90的休假日、有病不敢住院耽误一次工作,也不觉苦、不觉累。其次,落实是履职的核心。作为基层领导,落实是履职的核心,思路是突破的关键。这些年我也常常为发展慢犯难、为协调关系作难,为百姓生活贫困苦恼、为财政运转艰难苦闷,但只要思路新、点子活,再多的问题最终都能解决,再大的困难最终都能克服,当看到工作短期内能出成效,我也深感难中有乐,苦中有甜。第三,团结是成事的关键。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市场经济讲究资源配置,行政工作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作为一把手,最要紧是把班子成员以及干部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则万事成。第四,深感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超越。五年来,始终坚持把抓发展锁定到抓项目、把抓开发凸现为抓环境、把抓改革破题于抓创新、把抓落实体现在抓干部,不但确保了发展速度,而且有效破解了诸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有些方面,如天湖工程建设、干部“三七开”考核机制在全省、全市还创出了经验,西峰区也连续四年列全市综合考核第一,区上先后有33名干部被提拔为副县级和转为正县级。在西峰工作的几年,是我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岁月、也是一段最宝贵的经历,我为西峰群众勤劳朴实、善谋发展,为西峰干部顾全大局、真抓实干而真诚感动;为老领导、老同志的悉悉关爱,为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而真心感激;尤其为组织的无比信任、给了我这样一个服务群众、锻炼提高的机会而真挚感谢!

五年来,尽管本人尽心尽力,恪守职责,但和上级要求比,和干部群众的期望比,尤其是和自己的心愿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许多事没有想到、没有做好,比如,由于理论学习抓得不紧,对一些制约发展、群众关注的实践问题理性思考的还不深不透,解决的也不理想;区上财政形势依然严峻,职工工资还低于市上;城乡居民增收缓慢,城区尚有1.4万名低收入居民,农村有6.8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此,自己深感内疚和不安。逝时不能假设,来日更堪争夕,工作生活中我时感组织给予的很多、很多,自己有决心、有信心、更有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回报组织、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第二篇:副县长五年来述职述廉报告

文章标题:副县长五年来述职述廉报告

述职报告

(2006年5月)

2002年2月,我由县政府县长助理、县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调整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为二届县委班子中的一员。在随后的五年里,组织上又对我的工作作了三次调整。2002年8月至2004年11月,担任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2004年3月-2005年1月,在兼任县里职务的同时,受省委组织部派遣,到省建设厅规划处挂任副处长;2004年6月至今,担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回顾自己五年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辛酸,有喜悦,有成绩,也有不足。但总的看来,我在二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能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个加快,三个跨越”发展战略,无论是抓意识形态,抓综合管理,还是抓经济建设,都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恪尽职守,卓有成效地推进分管的各项工作。现将五年来履行职务和自身建设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尽管我在宣传部部长任上只有短短6个月时间,但我就如何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宣传系统的优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工作。一是深化干部群众的理论知识学习。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百名书记讲党课”活动,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参与。以“**发展研讨会”和创新县级党委领导方式创新调研基地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发展研讨,取得了显著成果,2002年仅县级领导在《学习时报》等中央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理论研讨文章就达10余篇。二是加强舆论导向和系列宣传报道力度。坚持定期召开新闻例会、新闻通气会,严把新闻审核关,做到“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泄气”。紧贴全县工作大局,大力宣传报道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先后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系列宣传报道,如《**债转股激活一池春水》、《牵着牛羊奔小康》、《**巧借品牌唱活经济大戏》等,在社会上反响较大,提高了**的知名度。三是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着力抓好了荆坪古文化村的开发建设和320国道、1802省道沿线乡镇“五个一”阵地建设。

二、强化管理,提高办公室的参谋服务协调水平

按照“践行‘三个代表’,建设‘三型’(学习型、奉献型、务实型)机关的要求,重点加强了办公室的政务服务和内部管理,使办公室工作在服务的理念、服务的内涵和服务的水平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转变和升华,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一是抓好综合信息工作。始终坚持“保证力量,加大流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信息。每年上报信息260条以上,综合信息工作一直名列全市前列。为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县委的决策和县内的信息,自2003年起开始编发内部信息周刊《每周要情》,现已刊发—期,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二是抓好调查研究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乡镇领导干部选任工作、鹤中洪芷一体化、煤炭税费统征、农民增收、招商引资、城镇经济、失地少地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素质培训、劳务经济和西部大开发对怀化发展的影响等30多个重大调研课题,为县委、县政府领导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决策建议。另外,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进一步增强各级抓项目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议并组织编印了《2003年**县加快发展工作手册》,县级领导和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人手一册,并对照落实、对照考核兑现,这一做法自此成为惯例被坚持下来。组织起草的《关于实施的暂行办法》(2003年)、《关于加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2004年)等一系列文件,均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是抓好督查落实工作。将“落实”工作作为办公室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强调督查工作必须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来进行,采取决策督查、民情调查、专项督查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督查效果,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都落到实处。初步统计,每年仅围绕计划生育、重点项目、防火、防汛、突发事件等重点工作和各阶段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督查活动20次以上,编发《督查通报》、《督查专报》各10期以上,督办省、市、县领导批示件15件以上,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四是抓好内部规范管理,提高办文、办会、办事的质量和效率。对全县办公室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并加强办公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办文方面,实行较为严格的行文审批制度,严把办文关口,维护县委、县政府文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办会方面,坚持开套会、短会,在会议规格和规模上严格把关,做到该精简的精简,该取消的取消,达到控制总量,减少行政成本的目的。重点抓好常委会议和联席会议、大型会议的服务工作,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督查,从根本上改进会风。办事方面,根据县委工作思路,把握各阶段重要工作日程,做好上、下协调、联

系及接洽工作。规范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值班、信息调研、会议规范、文件制作、车辆管理、请休假等19项制度,严肃了工作纪律,规范了工作程序;对办公室各项工作进行了优化组合,建立并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考核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岗位责任,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把握挂职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综

合素质

通过将近一年的挂职学习,我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组织、参与一些考察、调研活动及处置突发事件,对城镇建设、宏观调控、依法行政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自身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如在参与策划长沙县跳马、暮云等乡镇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规划的超前意识、科学意识、民族意识、协调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益阳调研时,详细考察了赫山区沧水铺镇等乡镇采取置换的方式搬迁政府及筹集城建资金的做法,认为此做法有效解决了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瓶颈制约、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值得学习和借鉴,并积极向省建设厅及我县主要领导建议,得到了认可和采纳。并在指导我县的小城镇建设中付诸实践,取得很好效果。如铁坡、铜湾、新建、接龙、泸阳等乡镇,通过置换粮站、供销社的闲置资产、出让城镇公共设施经营权、用活城镇土地收益、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引进外地资本、激活本地民间资本,扩大了小城镇建设的投资规模,加速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二是对宏观政策的调控方式有了新的理解。挂职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些涉及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政策的制定,切实感受到了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宏观政策的调控方式有了新的理解。在陪同建设部领导对我省城镇建设和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为全国村镇工作会议作准备过程中,我就中西部的土地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省委召开的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为省建设厅领导撰写了《加速城镇发展,繁荣县域经济》的发言稿,提出了“城镇建设强县、劳务输出富民”的政策性建议及具体措施,得到了省建设厅领导的高度肯定。三是对依法行政的实现形式有了新的感悟。挂职期间,我参与了对湘乡市规划局内发生的村民猝死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时修正了媒体不实报道,并就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提出了书面建议,作为呈阅件报省政府领导,得到徐宪平副省长的肯定,并签署了“此件很好,今后类似事件都要照此办理”的意见。

四、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担任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近两年来,我在协助县政府主要领导做好政府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分管的工作大胆负责,科学调度,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着重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立足发展谋全局。主要从政策上、机制上、措施上等不同层面筹划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首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继续贯彻执行《发展手册》和两个《决定》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财源建设工作考核奖励方案》(中政发[2005]1号文件),就农业、工业、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的鼓励扶持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几年来,县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0.7,比预期目标高0.7个百分点,2005年本县生产总值达到16.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4,比预期目标高10.4个百分点,2005年达到4317万元,较上年增长45.8。其次,认真组织、科学指导了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在2005年县委“8.17”会议上,受县委常委会委托,我亲自撰写并作了题为《科学把握我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工作报告,从“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机遇、总体战略和战略支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成为指导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一个纲领性报告。在此报告指导下编制的《**县“十一五”规划纲要》,分别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顺利通过了二届县委五次全会、二届人大五次全会。

第二,突出重点抓大事。两年来,主要抓了四件事:一是加强资金管理和调度,努力实现了“三保”。在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资金调度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综合使用上,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等。2005年又一举出台了《**县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试行方案》、《**县重点工程工作经费支出标准》、《**县县直机关会议费管理暂行办法》、《**县乡镇财政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以中政发[2005]1号文件下发)。2006年根据形势需要,加强了城建资金和政府采购资金的管理,对城建资金实行管、用分开,对政府采购资金实行管、采分离。同时,充分发挥了人大财经委、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职能。通过这一系列措施,防止了财政资金运行风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做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基本实现了“保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保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保社会重点建设支出需要”的目标。到2005年底,全县财政总支出已达到1.8亿多元。二是积极争取省开行长贷资金,保证县城建设顺利推进。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还负责省开行长贷资金的落实工作,两年来,我带领县财政、发改等部门先后10多次赴长沙汇报、衔接,反反复复,费尽周折,终于争取到7400万元的政府信用贷款,2005年已到位3000万元,今年将至少到位2000万元,在怀化市各县(市区)排第一。由于资金到位及时,保证了县城各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和行政中心的如期搬迁。并且在贷款的过程中,我们与省开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下一步争取贷款奠定很好的基础。三是切实抓好粮食、供销和县政府招待所的改革。粮食企业改制,主要是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先后筹集资金100多万元,解决了改制职工的部分医疗、住房补贴和养老保险金,稳定了人心;供销企业改革,主要采取“一社一策”的办法,盘活和置换好企业资产,积极稳妥地推进,目前已完成—个乡镇供销社的改制;为抓好县政府招待所的改制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改制领导小组,我任组长,亲自组织和参与了改制工作的全过程。现招待所资产已成功置换,置换资金一部分用于退休职工的安置,一部分用于县城接待中心建设资金;并通过公开考试、竞争上岗的方式妥善安置好职工,使整个改制工作平稳推进。四是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继续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规范》等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规范了行政行为。

五、勤政廉洁,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

做好政府工作,要靠一班人的团结协作。为此,我协助县长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同时,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此带动政府领导集体及政府办树立良好的形象。一是讲政绩,增强工作的责任性。围绕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我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按照班子成员的分工,协助县长搞好督促落实,在班子成员中努力营造比实干、比效率、比政绩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措施有效果。二是讲团结,增强步调的一致性。对县委,摆正自己位置,演好自己角色,做到正参不歪参、到位不越位,自觉维护县委的统一领导。对人大、政协,自觉接受监督,积极争取支持,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好议案、建议和提案。在班子内部,充分发扬民主,既分工,又合作。对乡镇和部门,经常注意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对离退休的老同志,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中注意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讲效益,增强工作的务实性。着重解决“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并带头精简会议、精简讲话和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往来应酬,经常开展下基层、走边远、访贫困活动,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切实为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初步统计,五年来,累计为基层调处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不下100件(次),筹集各类项目或扶贫解困资金60万元。四是讲正气,增强廉政的自律性。作为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手中掌握着一定财权和人事权,稍不注意或放松约束就会犯错误。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勤政廉政,洁身自好,发挥领导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在工作生活中,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管住自己,管好亲友,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交易,谋私利,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总之,过去的五年,本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三个代表”的标准、组织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虚心接受各种不同的意见,及时加以改正,并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副县长五年来述职述廉报告》来源于,欢迎阅读副县长五年来述职述廉报告。

第三篇:区委书记2005述职述廉报告(范文模版)

2005述廉<?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5年是我就任上街区委书记的第二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下,在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下,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要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现将全年工作述廉如下:

一、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理清工作思路和重点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上街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均收入在全市位居前列,但上街区又是一个资源型、耗能型城市,在本身缺乏资源和能源的情况下,每发展一步,都要受到很多限制,尤其受区划影响,发展的空间非常狭小。这些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发展意识差。在工作中,我最深的就是上街人观念的解放程度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这是制约上街发展的主要症结。自2004年任区委书记以来,我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和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力促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在2005年召开的区委七届七次全会、上半年工作会和全区领导干部会等会议上,我多次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等问题,向全区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努力实现“三个破除和三个增强”,即:破除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增强发展意识;破除消极悲观、不思进取、不求作为的思想,增强迎难而上、创大业、求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先后组织并带领全区干部到长垣、包头、密云、深圳、肇庆和南京等地观摩学习,不断开阔全区干部群众的视野,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在年底召开的区委七届八次全会上,我更是把解放思想放到实现全区“十一五”跨越式发展举措的首位。

二、坚持加快发展,抓住关键,努力在全局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改革推动一切,实力决定一切。我在全区不同类型会议上多次强调这个的观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全区上下唱响发展这个主旋律,排除一切干扰,把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好。在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不同的地区有各自不同的突出问题,作为区委书记,必须立足本区实际,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抓住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做好“五抓”:

(一)抓特色。特色经济是发挥比较优势、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上街区农业经济不发达,但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已形成以氧化铝生产为核心,以铝锭、碳素、水泥、微粉加工和蝶阀生产为延伸的产业格局。可是与外部世界相比,我们的特色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比较短小,产业优势还不突出。为此,在过去的一年,我和班子成员坚持把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壮大支柱产业。一是以“三园”建设为核心,大力优化经济布局,积极发挥经济的集聚效应,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快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综合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激发群众创造力和民间资本潜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全年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8%。

(二)抓改革。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我们在前两年改革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强力推进各项改革。一是对集体企业和粮食企业进行全面改制,实现国退民进,焕发企业活力,目前这些企业所有职工的身份都已经得到妥善安置,养老统筹全部补缴齐全。二是大力支持长铝公司企业改制,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盘活资产。三是加快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吸引社会力量进行投资,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推进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改革,目前市容环卫市场化改革已结束,园林绿化体制改革也制定了初步方案。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五是稳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已经制定了我区农村改制工作意见。在改革中,我多次到企业、改制单位调研,对改革中的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操作程序等关键环节予以指导,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上街经济社会正焕发出旺盛的活力。

(四)抓城市建设。上街区曾经是周边县区羡慕的地方,但近些年,上街区的城市建设没有跟上加快发展的步伐,被周边地区赶上甚至超过。为此,我和班子其他成员一起,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出形象”的奋斗目标,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全年共投入1.3亿元,建设“九路九园一渠”,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形象;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区委书记五年来56

第一篇:区委书记五年来述职述廉报告2002年10月31日我到任西峰区委书记,至今已五个年头,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无时无刻不谨记组织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