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心得体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也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深入领会精髓要义,对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对我们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展现出巨大韧性,疫情冲击没有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应对挑战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观大势、谋全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坚定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信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文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压器。
改革开放42年来,我国经济的车轮迅速驶入“快车道”,经济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跑出了历史以来的“新高度”,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我们必须转变新发展理念,不再追求又快又多,而要追求又快又好,向产品要质量要品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体现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然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坚持不懈地搞创新,把科研所设在生产基地,更好地研发出新产品。要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提高服务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产品要尽量做到绿色、环保、生态、有机,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独特的品牌,让“量身定做”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需要,让中国产品成为不可替代的生活首选。我们在追求发展要有高度的同时,也要让发展有深度有温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不能为生产而生产,不能为解决剩余劳动力而大量开办企业,要尽量做到供需平衡。特别在重视量的发展时,要重视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要加强宏观调控,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要紧紧抓住消费者的需求,一切生产为他所用。依托“一带一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高端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实现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速度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发展呈现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不平衡现象。国家在推进京津冀发展、珠三角发展、长三角发展的同时,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推动大中小城市网络建设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干多支多圈的发展模式。要站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两个大局的高度,尽可能地多培养几个重要增长极,打造一批合作先行区、示范区和协同区,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用,让区域发展更加完善、更加均衡。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要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当前针对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我们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调整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做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石油等战略资源进出口的主要通道,海洋经济也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有力引擎,建设海洋强国既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也是时代所趋、民心所向。
打造世界一流海港,畅通“海上丝绸之路”。海港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是外贸进出口物品的集散地,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到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离不开一流海港的建设,要坚持以一流的视野科学规划港口布局、一流的标准完善港口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提高港口运营效率、一流的服务赢得更多商业机遇,打造一批配套设施齐全、货物吞吐量大、管理水平先进的世界一流海港,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完善海洋产业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我国拥有世界第四长的海岸线,拥有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要树立正确的开发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原则,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矿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等,要利用好不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扩宽产业发展渠道,实现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以海洋科技为支撑,发掘新兴海洋产业,同时要健全政策激励机制,使海洋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各海洋产业均衡发展,更有力地激发海洋经济活力,维护海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留下一片碧海蓝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洋经济开发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前提,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要继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坚持污染防治的决心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尺度不能松;要压实压细环境执法部门的主体责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决依法惩处违法排放、超标开采和过度捕捞等污染海洋环境和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早日把我国从“海洋大国”建设成“海洋强国”。
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中明确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安徽创新馆考察调研,了解安徽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靠自己”的质朴情感和科创硕果再次得到升华印证。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实现“两翼”齐飞,必须要靠“自主创新、自力更生、自出心裁、自始至终”的精神密码和不二法门,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在创新发展中育新机、开新局。
自主创新打好“组合拳”,将短板变成“潜力板”。企业基础研究不足、重大原创成果缺乏、关键技术依赖、底层工艺能力不够、软硬件成果自主转化不到位等依然是我国科创局面的短板。我们必须要将自主创新的“一招鲜”“几招鲜”研究出来、运用到位,才能在创新高地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领航发展。要以科技短板、创新瓶颈为导向,建立健全科技管理、科技决策、人才发展、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等体制机制,从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统筹指导安排,精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能够完全适应国内外需求。要从根本上改变“受制于人、受制于外”的局面,坚定信心、增强能力,破除“等靠要”思想,及时拆除产业化“篱笆墙”,从政策、主体、职责、基础、资源、环境等方面持续压实“基本面”,释放挖掘、参与、实施、主导潜力,全面发力、点位突破,真正掌握竞争发展主动权。
自力更生牵住“牛鼻子”,将创业变成“创众业”。科技是发展的“牛鼻子”,是国之“利器”,科技创新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在“双创”的时代大背景下,要把握发展潮流,紧跟“稳就业”需求步伐,用实际行动证明“因为众业才最不容易倒”,走出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守业路。要充分掌握“创众业”赖之以“强、赢、好”的创新规律,主动融入到脱贫攻坚、生态旅游、文明创建等基础性民生工程中,自觉投身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中,用好用活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智慧“大脑”。要着眼于“创新、孵化、集群、共享”于一体的空间平台搭建,融合创新网络,畅通“各展其才、尽展其能”评价、奖励、引用保障渠道,释放“创众业、众创业”改革红利,让创新成果的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开创新局面、占领新高地。
自出心裁激活“动力源”,将破题变成“破难题”。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进行创新动力变革,是获取科创稳步发展不竭动力的“源头”。要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下功夫,激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危机结合、危中求机、化危为机,勇开“顶风船”,善于在供给创造和全面需求中寻求动态平衡。要破解阻碍创新突破、产品原创、产业化成果转化的共性问题,在实施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上持续用力,探索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高速度、高质量转化的应用模式,催发新动能、激发新活力。要致力于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利用合作与竞争在生产、分配、流通等环节的新优势,让科技和制度“双驱”联动、提升质效。
自始至终迎战“新高地”,将联赛变成“接力赛”。科技创新,贵在接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要系统化、常态化普及科学知识,形成资源精准配置、要素高效流动、环境持续开放的显著优势,共建共治共享“人人参与、人人主导”的科创新局面,提振士气、同频共振。要指引中国“智”造开放合作向纵深发展,逐步提升高精尖领域、交叉领域、“断点”“盲点”领域的攻坚能力和斗争才干,及时对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新高地”的大需求、大环境。要在首创精神、原创动力的激励下,教育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携手创新、接力奋斗,站稳国际科创前沿,领航创新发展方向,将“细流”引入“河流”、将“众流”汇成“江海”。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实现创新发展“两翼”齐飞,“大国利器”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立足于己、为己所用,才能不断让中国“智”造丰硕成果赢得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在《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中提到,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细数当前经济形势,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紧迫任务。就我而言,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基础。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亦是收官之年。2016年开始,我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从精准识别到精准脱贫,从危房改造到结对帮扶,从政策宣传到典型推广,我们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终帮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摘帽。但从实践看,越到最后越要巩固脱贫成果,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补齐短板,防止在薄弱环节出问题成了巩固脱贫成效的重点。对此,我们要全面梳理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易发生返贫致贫的风险点,加强防止返贫监测,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本文2025-01-08 02:17:37发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81660.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