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68
第一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
2014甘肃信息技术 嘉峪关中学语文02班
嘉峪关文殊中学 马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字词、作者及出处,积累文言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疏通文意。
3、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理解写景的顺序。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2、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
掌握三峡的景物特征。(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教学难点】
掌握三峡的景物特征;理解课文写作顺序安排上的特点。(合作、探究解决)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此处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实词(重),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重、难点),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时下流行旅游,它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使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旅游?(想)今天,我们就做一次跨越千年的旅行,做一次精神之旅,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让我们一起追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走进一千五百年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那时三峡的无限风光。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预习交流:
1、借助工具书,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扫清文字障碍。给下列字注音,看谁又快又好(限时3分钟,)阙 嶂 曦 襄 溯 湍
潄 巘 属 涧 啸 裳
2、学生口头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教师出示课件适当补充。【同桌互查,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对易错处加以强调。此题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1
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3、作者简介:补充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代表作《水经注》详细介绍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课件展示,对重要信息用横线标出,以加强学生记忆,限时1分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形成具体可感形象有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运用播放三峡风光片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初步感受三峡四季景致的摇曳多姿。】
1.朗读课文,以读来整体感知全文。(1)教师出示课件:《三峡》的音画欣赏,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感知。(要求:读准音、停顿、语气)(3)划分句子停顿。(课件展示)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男女交叉朗读。
(5)齐声朗读,在朗读中粗知大意。在听读中理清思路。
【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变为感情的音响,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感受课文。朗读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教师对朗读加以指导,在听读中注意节奏、语气。课件出示节奏划分题,以加深巩固。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2.理清层次。
(1)请你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总写三峡的地貌(山)特点。第二段:描写夏季水势的湍急。第三段: 描写春冬之时三峡的情景。第四段:描写秋季三峡的情景。(2)讨论:本文可划分成几部分?并说出依据。
明确:两部分。先总写三峡的地貌(山)特点,然后依次描写夏、春冬、秋季的不同景物。【幻灯片出示问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加以适当点评。】
四、合作探究:赏读课文,理解文意。1.自学存疑,疏通文意。
【学生参照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字句,在班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解决。】 2.小组合作,翻译句子。(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幻灯片出示句子翻译,重点文言实词用红点标出,找组内成绩中下等学生个别作答,教师出示翻译,重点词蓝笔显示,以示强调。】
【教师在这儿强调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体验,让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去理解课文,同时突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 3.品析课文,领略美景(师生互动,描绘美景)
(1)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
【让学生运用“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的说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感受,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营造了一个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说读活动。学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③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④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思考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合作探究,交流探究成果。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出色表现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师生共同归纳景物特点,形成板书。】 【此题目的在于在准确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同时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赏读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它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 教师小结: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4.拓展延伸:将本文与《早发白帝城》、《与朱元思书》进行比较阅读。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思考:(1)《与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本文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相似,都写水势湍急。(2)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联想到《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纠错强调。此题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联系,形成知识系统网。学会了新识,巩固了旧知。】 5.情境假设:
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为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三峡景物的独特之处设置此题,启发学生合理地拓展课文。组织富有美感的语言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组内代表发言,发挥自己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再创美的能力,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了学生自由施展才华的场所,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舞台。】,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图片资料:)
五、归纳总结:
1.让学生谈一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学生个人总结发言,谈收获可以是知识
方面的,情感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巩固了新知】
2.教师小结:昔日的三峡因郦道元的鬼斧神笔而成为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因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而放射出世人瞩目的光辉,相信不久的将来,三峡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临三峡,感受它的独特的魅力。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关于写景的方法与角度,安排材料的顺序等写作上的技巧我们下节课再分析。
3.教师出示课件,师生配乐试背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及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以读来赏,回归文本。】
六、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不以疾也 快良多趣味 确实,实在 林寒涧肃 清冷 2.本文中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明确: 山:连绵、高峻 夏水:暴涨、湍急
【两生板演,其他生写到检测本上。对重点知识当堂训练,进行巩固,效果较好。】
七、反馈矫正:学生汇报、交流。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体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艺并感受文章美丽,在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下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这样设计既让学生了解了三峡的景物特点,还能够能够学生欣赏到文章语言的魅力。
《三峡》一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是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减字背诵法”加以验测,整堂课有诵读、有品位,有积累,有方法指导,高效、实在。
第二篇:三峡教案
《三峡》知识点细解与阅读
一、读一读,写一写
阙处(quē)、亭午夜分、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g)、沿溯(sù)阻绝、绝巘(yǎn)、哀转(zhuǎn)久绝、飞漱(shù)属引(zhǔ)凄异、山涧(jiàn)、素湍(tuān)绿潭、重岩叠嶂(zhàng)、长啸(xiào)、隐天蔽日、乘奔(bēn)御风、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晴初霜旦
二、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
○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缺失。○2[亭午]正午。○3[夜分]半夜。○4[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江陵。襄:上。○6[沿]顺流而下。○7[溯]逆流而上。○8[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9[疾]快。○10[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湍:急流的水。○11[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巘]极高的山峰。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13[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14[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高而陡峭。○15[晴初]天刚晴。○16[霜旦]下霜的早晨。○17[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18[重岩叠嶂]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19[良多]实在有很多。良:副词,真,实在。○20[或]有时。
三、一词多义
0
1.自○1在。例:自三峡七百里中○2如果。例:自非亭午夜分 2.至○1表示另提一件事。例:至于夏水襄陵○2到。例:每至晴初霜旦 3.属○1连接,念“zhǔ”。例:属引凄异○2类。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绝○1消失。例:哀转久绝○2极高。例:绝巘多生怪柏
四、词类活用
.1.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3.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例:回清倒影 4.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例:每至晴初霜旦
五、特殊句式
0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六、文学文化常识
0
1.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课文选自《水经注疏》。2.“三峡”按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依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3.《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三峡》一文分别从夏季、春冬之季、秋季描写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5.分别用四个字写出春冬之季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清荣峻茂(清险奇秀),林寒涧肃(清冷凄寂)。6.清荣峻茂”是对水、树、山、草四个对象的描写 7.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中最见秋之精神的几个字是:寒、肃、凄、哀。8.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理解背诵、默写。
0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八、理解感悟
0
1.整体感知: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全文仅用155个字,就把三峡一带雄奇的景象和四时景物的不同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在结构上先总写三峡形势,后分说四季的景物特点。写四季景色,不是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为序,而是按夏、春冬、秋来写。这是根据三峡的特点来安排的。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文章开篇总写三峡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也从侧面写出了河谷之窄。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与奔腾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色。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比较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之时,故有“素湍绿潭”、“清荣峻茂”之妙景,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与冬春之时的“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的秋天,而此时“高猿长啸”更显悲凉凄清,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的秋景。全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既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又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0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自然景观的?答: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0
3.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山、水、柏、猿等。○2先总写三峡形势,后分0
4.课文写三峡的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答: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文章先从山写起。
0
5.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答: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0
6.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季合为一体?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比较接近,故一并写。
0
7.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相矛盾?答:不矛盾。夏季江水暴涨,淹没了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这里写的是水势大、水流急的情况下的通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特例,是在“或王命急宣”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即使冒着触礁危险也要迅速传达诏令的非常之举。
说四季的景物特点。先山后水,写水又依夏、春冬、秋的季节次序。
0
8.第3段中,从“良多趣味”可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答:作者被奇丽可爱、雄伟险峻的美景所吸引而产生的欢乐心情。
0
9.选文最后一段写三峡哪一季节的景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秋天。从“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以看出。
0
10.文段中写到猿猴的哀叫,又引用渔者之歌,其用意是什么?
答:写猿猴的哀叫和引用渔歌,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那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奇异特征,同时山猿哀鸣,渔歌苍凉,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0
11.文章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
1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答:语言凝练,充满生气。文句骈散结合,收放有致,节奏和谐,富0
13.用现代文改写课文第三、四段。注意不是翻译,要以原文为基础,加上合理的想象。春冬两季的三峡,实在富有情趣。暴涨的江水早已退去,峡内就处处透着一股秀丽和隽逸。看那急流,白如银链,飞溅而下,绽开浪花朵朵,旋出跃跃清波。低凹处,水便成潭,幽深碧绿,沉稳宁静,宛如一位冥思的哲人。抬头仰望,峭壁万仞,耸入云霄。上有千岁古柏,成年迎风逐日,已显得盘曲嶙峋,样子有些怪异。更有流泉飞瀑泻出于悬崖之间,昼夜不停,涤荡着苍松危岩。哦,这青山、绿水、翠木、碧草……真令人魂牵梦萦,心向神往!至于深秋时节,峡中清冷肃穆,风萧林寒。猿猴在峭壁叠嶂间攀援,似也耐不住这凄凉,时时引吭长啸,悲鸣不已。揪心裂肺的啼声于悠长的峡谷中低回婉转,连绵不绝。怪不得渔人在歌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唉,答:描绘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有美感。
当郦道元只身一人,独立于船头烈烈风中,念及漂泊辛酸、人生沧桑之时,想必也会天涯孤旅青衫湿吧?
0
1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之间的联系。
答: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0
15.采撷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示例:春冬之景:“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
0
16.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世影响极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学过或课外阅示例: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境清”等,也明显看出《水经注》对其产生的影响。
九、课文内容理解。
0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
《三峡》68
本文2025-01-08 01:49:16发表“教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77705.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