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5篇模版]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1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5.经过:
⑴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⑵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进而占领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⑶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注意:外国侵略者第一次进入北京)
6.英法联军的罪行:火烧圆明园
7.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856年,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8.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俄《瑷珲条约》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2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⑴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⑵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1.开始标志: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
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由东王节制其他诸王。这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标志者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没有实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5.全盛时期:北伐和西征
开始时间:1853年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概况:北伐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到全盛时期。
6.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856年,杨秀清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后期防御:调整与改革
⑴目的:改变不利局面。
⑵措施:
①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②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8.最终失败:天京陷落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京。——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四.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重要文献:
1.《天朝田亩制度》
⑴颁布时间:1853年
⑵主要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⑶主要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饱”的理想社会。
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3
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原因:
①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经过:时间1839年6月 地点:虎门海滩
3.虎门销烟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二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②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4.中国军民的抵抗:
军: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牺牲;
民:三元里人民抗英。
5.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
注: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
②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补充条约:
①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②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8.《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10.鸦片战争的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③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辛亥革命
一、革命前的准备
1、兴中会的成立 时间:1894年 11月 地点:檀香山 领导人:孙中山 口号:振兴中华 目标:推翻清王朝统治
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
2、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8月 地点: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 黄兴
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刊物:《民报》
三民主义:民主 民生 民权 他是孙中山领导民 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意义:推动全国运动的发展。
二、革命开始—武昌起义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 10月 10日 主力:湖北新军
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 结果: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湖北新军政府成立黎 元洪任总督。
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 土崩瓦解。
三、革命结束
4、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 1月 1日 都城:南京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 政府 成立。纪年法:以中华民国纪元 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统治 结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 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了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 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 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意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 惨的境遇。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集锦1、1839 年6月3日,林则徐 在 虎门 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2、《 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辛丑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瑷珲条约 》是中国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辛丑条约 》是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4、鸦片战争时的中国皇帝是: 道光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中国皇帝是: 咸丰。
5、挑起两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英 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俄国。
6、列强两次攻入北京城分别是: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0 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魏源 编著的《 海国图志 》,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严复 译述的《 天演论 》,把西方的 进化论 学说介绍到中国。
8、太平军在 青浦 大败洋枪队;在 太仓 活捉敌军副领队;在 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
10、甲午年是 1894 年;戊戌年是 1898 年;
辛丑年是 1901 年;辛亥年是 1911 年。
11、黄海海战时,海军提督 丁汝昌,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12、1895 年初,日本围攻 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13、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首相是 伊藤博文。
14、洋枪队的头目是 美 国人 华尔 ;
八国联军的头目是 英 国人 西摩尔。
15、由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关条约 》和《 辛丑条约 》
16、从 19 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 师夷长技 ”的洋务运动。
17、洋务派以“ 自强 ”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以“ 求富 ”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18、唐胥 铁路建成通车标志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
19、张謇 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詹天佑 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20、李鸿章创办的军事企业有 江南制造总局 ;
民用企业有 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
21、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明定国是 ”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
22、戊戌变法开始于 1898 年,在位的皇帝是 光绪。23、1898年9月,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光绪帝 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 逃到海外,谭嗣同 等流血牺牲。
2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同盟会,成立于 1905 年 日本东京(地点)。
25、同盟会的纲领是“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6、孙中山指导革命的旗帜是 三民主义,即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7、武昌起义发生在 1911 年;中华民国成立于 1912 年,28、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9、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30、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 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 民主 ”与“ 科学 ”两面大旗。
3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 封建礼教 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 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32、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33、《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4、1898 年,光绪帝 颁布诏书,设立 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35、1904 年,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36、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37、19 世纪 70 年代,《 申报 》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38、1897 年,商务印书馆 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9、照相术于 19 世纪 30 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 年代以后传入中国。40、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41、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 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 艺术纪录片。
4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 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遭拒绝。
43、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运动爆发,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4、6月5日,五四运动的重心由 北京 转移到 上海,斗争主力由 学生转向 工人
45、北洋政府罢免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三人的职务。
46、五四运动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共一大 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7、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 上海 召开,“南陈北李”分别是指 陈独秀 和 李大钊。
48、青年节 5 月 4 日,建党节 7 月 1 日,2009年是五四运动 90 周年,建党 88 周年。
49、黄埔军校 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 任军校总理,蒋介石 任校长,廖仲恺 任党代表,周恩来 任政治部主任。50、1926 年 7 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打击目标是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1、北伐军在连克湖南、湖北交界处的 汀泗桥、贺胜桥 之后,攻克 武昌,转入江西战场,连克 九江、南昌,直捣 上海、南京。
52、1927 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国民政府 ”
建立起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的反动统治。
53、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54、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
55、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 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 毛泽东 率领的部队会师,会师后,部队改称中国 工农红军第四军。
56、1934 年10月,红军撤出 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57、1935 年 1 月,遵义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8、1935 年 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吴起镇。
59、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甘肃会宁,宣布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60、长征 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遵义 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61、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战争)起止时间: 1924 年—— 1927 年;
长征起止时间: 1934 年10月—— 1936 年10月。
62、叶挺独立团 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63、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 标志局部抗战开始。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 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64、《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聂耳。
65、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 和 杨虎城 发动西安事变。6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67、1937 年 12 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68、1938 年春,中国军队在 李宗仁 领导下,取得 台儿庄 战役的胜利。69、百团大战 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指挥者是 彭德怀,时间: 1940 年 8 月
70、冼星海 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徐悲鸿 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 侯德榜 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71、中共七大 被称作“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时间: 1945 年 4 月,地点: 延安。
72、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1937 年 7 月 7 日—— 1945 年 8 月 15 日。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73、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 广岛、长崎 投下两颗原子弹。
毛泽东发出“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的号召。74、1935 年,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45 年,中共七大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45 年,中共七大 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75、1895 年,日本割占台湾; 1945 年,中国收复台湾。76、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 年,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77、重庆谈判签订《 双十协定 》,对于 解放区民主政权和 人民军队 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78、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 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7 年 6 月,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8 年 9 月,辽沈战役 的打响标志着战略决战的开始。79、辽沈战役 后,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 后,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80、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81、解放战争时期: 1945 年 8 月—— 1949 年 9 月
解放战争开始于 1946 年 6 月
82、彭德怀 率军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傅作义 率军接受北平和平改编。
83、毛泽东 和 周恩来 领导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刘伯承 和 邓小平领导了千里跃进大别山。
毛泽东 和 朱德 领导了百万雄师过大江。
84、既参加了辽沈战役又参加平津战役的军队是 东北野战军。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筹建新中国)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
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1年10月
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 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
第2课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
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影响(意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抗美援朝精神: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内容:1950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法律依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0年代的“土地改革”实行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实质上仍是土地私有制。★★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
①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③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76)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也叫“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特点),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成就①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②交通运输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③工业基地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主要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方式:进行公私合营。1956年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缺点: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
第6课 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
★★★
中共八大——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主要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8年的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失误:在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发动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的错误)(注意名字)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探索时期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模范人物(1956-1966年)
成就: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 石油工业 “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战士”雷锋。
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左”倾错误 原因: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
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 1967年2月 的 “二月逆流”
★★“刘少奇案”是文革中最大的冤案被诬陷为“叛徒、工贼、内奸”也是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九一三事件”(1971、9、13)——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976年的“四五运动”: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的活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文革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华国锋、叶剑英
后果:使得国民经济和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
★文革教训: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祟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底)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意义(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伟大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第二代国家领导人)
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课 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
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1978)进行→1985年的城市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
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前提: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作用(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
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⑤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根本)
★★★★ 对外开放过程
(1)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省)(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2)开放沿海14个城市——1984年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并在内地省份设立一些开放城市
★
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现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体现
★★★★
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和调整?
答: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主要内容:①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南巡讲话(1992年)——“1992年在南海边写下了美丽的诗篇”
主要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历史意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十四大(1992年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内容: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 十五大(1997年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实例:改革开放后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世纪90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意义: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模范人物典型——“援藏好干部”孔繁森,也被藏民称为“活菩萨”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改革开放后(适用范围:台湾、香港、澳门)
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553年,澳门(Macul)被葡萄牙占领)
港、澳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港、澳回归的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建国初期:(1949-1954年)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5年后)★★★③改革开放以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5篇模版]
本文2025-01-07 10:26:55发表“其他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7685.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