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考纲学习心得体会
银川一中高考新课程备考经验·整理稿
新课程新理念
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突破了学科中心的束缚,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打破了单纯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改善了学习方式,要求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强调学习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宁夏高考方案及其评价
1、科目设置:3+小综合(文综和理综):
文综:政、史、地
理综:理、化、生
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四个领域。综合素质评价以文字形式呈现,通过电子化方式提供给高校录取时参考。
2、考试时间和分值:
语文
150分钟 150分 数、外
120分钟 150分 文综或理综 150分钟 300分
3、对宁夏自治区07年高考方案评议意见 Ⅰ、评议
宁夏07年高考方案继承了现行“3+小综合”的高考模式,根据本区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调整考试内容(保持科目设置基本不变),来适应新课程要求,力图实现新旧考试的平稳过渡。
宁夏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提出了建立高中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增设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在科目设置上与统一考试相互补充。同时还设置了理科实验操作测试,一并作为高考准入的资格考试,既起到防止偏科的作用,又减少了统考科目,尽量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些措施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制度创新。方案中还设计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依据,这体现了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本方案中统一考试科目的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清晰明确,建立了满足模块结构的选择性平台,有利于引导高中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三)宁夏高考各学科试题分布
总体特点:非选择题超量供题限量做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乙 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个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1分)
六、作文(60分)
(四)银川一中高考科目必考、选考开设情况 学科 语文 必考内容
选考内容
我校选考开设模块
语言基础运用、现代文学类文本阅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一般性论述文章阅读和实用类文150分 读、文言文阅读、古本阅读共25分 赏
诗词阅读和写作12
5二选一 25分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分
赏
3.中国小说欣赏 4.外国小说欣赏 5.中外优秀传记选读 6.先秦诸子论著选读
(五)宁夏新课程高考命题特点
宁夏作为第一批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自治区),可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宁夏用小综合可以说命题最接近全国卷。四年的高考表明:
1、宁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认真贯彻了“坚持正确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力求平稳推进,确保命题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原则,严格遵循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的范围,坚持能力立意,命题导向正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稳中有进。
2、试题难度不大、试题不脱离课程标准、题型稳定、灵活
3、在确保试题的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前提下,注重立足于教材,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及知识内在联系的综合考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4、注重对考生学习潜能的考查;
5、理论联系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
6、命题材料新颖,具有时代特色,渗透科学和人文精神。
7、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二、精心准备,用心备考-------高考备考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高考备考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指南。一个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高考指导思想对高考备考的实效性非常重要。银川一中的高考备考指导思想:
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狠抓基础,注重训练;培养尖子,分层推进;调适心理,关注非智;面向实战,决战细节。
高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需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组织高考的备考。所以单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靠少数人的参与和努力也是不行的,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全体高三教师必需同心协力;
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用的精力比别人多,才能取得比别人好的成绩;
案例:2009届高三(7)班高考报考67人,55人上一本线、64人达二本线以上。他们的口号是:“一直都不放弃,一个都不放弃”。
每次月考后的晚上学校办公楼内灯火通明,成为银川一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夯实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高考试题整体上难度下降,基础题的比例升高也要求我们抓好基础。高考中的高分也是在基础扎实的同学中产生的,因此在组织高考复习时一定要抓住基础。
高考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选拔性考试,考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应对三年所学的内容,必需要有较强的应试能力。而学生的这种能力必需通过系统有效的训练才能获得。
案例:数学组的每天一练,每周一测的教学改革; 物理组每课一题的规范训练探索。
近年来,各重点中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尖子学生的竞争。社会和媒体也特别关注高考尖子。我们一定要在抓好学生基础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尖子学生。
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时一定先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所制定的复习计划一定要有针对性。对班里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只有适合学生的复习才是有效的。
高考的竞争不仅仅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竞争,而是学生全面素质的竞争。其中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考生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调适,课任教师、班主任是学生心理调适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适时的聘请专家给学生做心理辅导报告。并建立心理辅导站对学生心理咨询进行辅导。除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外,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学生的全面情况,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之全身心地、精神愉悦地投入到高考备考中,高高兴兴的参加高考。所谓“高考”——高高兴兴的考试
高考备考一定要从高考的实战出发,所以平时的训练的命题、考试、批卷、成绩统计、分析都要从高考的要求进行,切忌随意性。要“把训练当考试,把考试当高考,把高考当练习”。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对高考的备考再恰当不过了。高考备考时间长达一年,头绪千千万万。必需要把每一项工作抓实抓细,才能取得高考的好效果。案例: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偏难,学生考试下来非常沮丧。这时学校号召老师马上给学生打电话,提出了“今年高考的胜利者不是数学考好的人,而是战胜数学考试的不良影响考好后几门的同学”口号。并举了一中一个同学的调侃:答题我非常难受,交卷时看到周围考生的试卷都是空白,我心是轻松多了“。对重点学生班主任进行了家访,2008年高考结果证明上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高考备考中的教学策略
1、重视基础与训练:
精选习题,不要让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不要以老师是否讲过作为评价自己复习效果的标准,而要以学生掌握程度作为标准。
2、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要了解高考阅卷评分方法和把握程度,指导学生有效的得分。提前做题:练习册、五年高考题;研究高考题,多琢磨、多思考
3、重视有效复习方法的指导
如:强度适当的练习,经常的总结与反思 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方法 化学三二一工程
三种化学思维:守恒、差量、极值
两种突破方式:问概念想概念、问什么设什么 一种最高境界:“画学” 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
联想记忆:玻璃棒的作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酸碱中和滴定 顺口溜记忆 乙醇消去反应:硫酸酒精三比一,加热升温一百七,为防暴沸加碎瓷,排水集气来收集。
4、重视选考模块的复习
将选考模块当成必考模块进行复习
5、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各科基本上都分为三阶段复习语文
第一轮复习:8月、10月复习教材
第二轮复习:11月、12月、元月、3月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4月、5月查漏补缺
6、把握高考导向,科学训练
在进行知识点的整理、深化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应该逐条对照研究,对各知识点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它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了规定。它是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试卷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是高考复习的方向。
(四)高考备考中的几个原则
1、激励性原则
领导对教师、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学生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2、高效率原则
(1)管理高效率。如高考研讨会:主题明确,准备充分。上届高三与本届高三进行交流;分班级进行,班主任召集本班课任教师,解决本班备考中的问题;又如:结合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结束后,分析形势,利用积极效应,防止消极影响。(2)对学生倡导有效复习,不搞疲劳战术
3、和谐性原则
学校要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师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复习,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调节气氛
领导切忌层层加压,指手画脚; 教师切忌讽刺挖苦,缺少鼓励; 家长切忌唠唠叨叨,指责埋怨; 学生切忌怨天忧人,情绪波动;
(五)高考备考月考制度
1.时间安排:第一学期:高三暑假补课开始,每复习一个月的时间,年级统一安排一次统考。到放寒假前基本上可安排六次月考。
第二学期安排三次摸拟考试:三月上旬;四月上旬;五月中旬。共九次统考,第十次为高考——十全十美。
2.统考科目设置:按高考设置程序进行:语文、数学、理(文)综、英语 3.统考内容:
由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原则上备课组老师轮流出题,备课组长最后把关,以确保试题质量。
4.试卷模式完全与新课程高考试卷一致:各科分必考题和选考题,文综、理综为长试卷,把选考的权利交给学生。
5.阅卷安排:
每次月考阅卷必须由备课组组织老师流水阅卷,及时批改,统计成绩。第一、二次摸拟考试由教务处安排全校老师流水阅卷。考试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基本上是安排在周五、周六,周天学生休息时,各备课组必须将学生成绩批阅出来,保证周一上课时能及时讲评试卷。6.坚持不懈的周考制度:
数学从高一开始;理化从高三开始:第一学期理化生轮考,第二学期理综、文综合练。
(九)高考重大常规活动
1、高考复习启动大会(8月2日)
2、高考专家报告会
3、“高考百日冲刺”动员暨学科竞赛颁奖大会
4、距高考50天升旗仪式鼓劲
5、专家心理辅导报告
6、考前动员会(6月2日)
7、平衡志愿会
(十)合理安排三模后时间
1.5月21日、5月22日第三次模拟考试。2.5月23日学生休息,教师阅卷。3.5月24日、5月25日讲评试卷。
4.5月26至5月31日学生到校自主复习,课任教师到班巡回指导。
5.6月1日学生休息。6月2日上午照相,6月2日下午考前动员会(誓师大会、毕业典礼)
7.6月3日、4日、5日热身训练;各课考完后请任课老师及时评讲试卷同时就各课答卷的注意事项和答题技巧进行介绍。8.6月6日学生休息。
9.6月7日、8日学生高考,班主任由学校和年级安排倒各考点巡视。
三、新课程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综合,及早入手
调试学生心理,增强学生信心
(二)加强合作,共同进步
1、备课组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知识点,统一课件。
2、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合力攻关。
3、开展课堂观察活动,互相帮组,互相提高。
4、师徒结对共同进步
(三)关爱学生,鼓励学生
新课程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施新课程更要注重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我们要做到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 关爱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关爱学生要与学生建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是老师,又是兄长,更是朋友。关爱学生,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摸摸头给她以最大的安慰 关爱学生,更要鼓励学生,拍拍肩,你是最棒的!关爱学生,也要给学生宽容,其实宽容是一种有效的批评
(四)调试学生心理,增强学生信心
每天都保持微笑;偶尔失误也不要伤心;要和同学和睦相处;自信;要敢于面对困难。
总之,新课程高考备考要认真研究考试方案,精心组织各项备考工作,针对各学科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精炼、迁移、升华,师生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而高考复习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全校、全社会的力量从各个方面、各个细节全方位来应对高考。新课程为我们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前行的路很广阔,找准我们的地位,认清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应对新课程高考!
201
3高考语文复习之命题规律总结
点击数:36 次
录入时间:2012/10/30 13:47:00 编辑:zhangwei19910302 [宣传赚点] 作者:佚名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两大方面。前者包括5个考点: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包括熟语)、病句。后者包括4个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近三年,这一板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求变。新课标命题仅仅只剩下三个语言基础题:词语病句语言衔接。语言表述题明显增大仿句,概述仍然沿用。
1.字音考查的命题规律
(1)字音考查题出现频率较高,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呈现。2008年只有宁夏∕海南卷、上海卷、福建卷没有考查,2009年和2010年只有宁夏∕海南卷、辽宁卷、上海卷、安徽卷、福建卷等没有考查。山西海南卷语言基础题减少,仅仅保留下词语病句衔接题。
(2)其他省份着重考查常用的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形声字。前者如“泊”、“称”、“角”、“着”等,后者如“漪”、“莘”、“菁”、“侩”等。
(3)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高考对汉字读音的考查都是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来设置的,即考查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
(4)有时也把字音与字形合并为一题来考查。如2008年北京卷,2009年北京卷、山东卷,2010年北京卷、重庆卷。
2.字形考查的命题规律
(1)考查的重点之一是音同或音近字。如考查对“一(易)拉罐”、“化装(妆)品”、“供认不悔(讳)”、“两全齐(其)美”、“腥(猩)红”等易错字的辨别。
(2)考查的重点之二是音同义近字。如考查对“膨涨(胀)”、“名门旺(望)族”、“先发治(制)人”、“推心至(置)腹”等易错字的辨别。
(3)考查的重点之三是音近形近字。如考查对“装祯(帧)”、“笑容可鞠(掬)”、“振辐(幅)”、“改弦更章(张)”等易错字的辨别。
(4)近年来,安徽卷、湖南卷、浙江卷等是以句子的形式来考查考生辨别错别字的能力的,难度比辨别词中的错别字要大一些。
3.标点符号考查的命题规律
(1)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即要求考生选出四个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或者给出语段中空缺的标点符号,要求考生选择最恰当的一组。二是错误修改题,即要求考生指出题中所提供的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地方,并进行修改。
(2)从考查频率上来看,2008年山东卷、湖北卷、江西卷、天津卷等对标点符号进行了考查,2009年和2010年都是只有山东卷、湖北卷和重庆卷等考查了该考点。
4.词语(包括熟语)考查的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以成语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成语运用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的辨析。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的常见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包括正误判断题、填充辨析题),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如2008年天津卷所选填的词语包括古诗句、双音节词和成语,2009年浙江卷要求考生用括号里的成语去替代语句中的熟语,2010年广东卷把四个成语放在-个语段中进行考查,突出了活的语言环境。
5.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的命题规律
(1)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之一,每年必考。从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辨析病句,偶尔出现修改病句题。
(2)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结构类病句,它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另一类是语意类病句,它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主要考查指代不明、歧义句。
(3)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般都是选自最新报刊上的语段。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考查的命题规律
(1)题型灵活多变。扩展语句的题型有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描绘,如2010年湖北卷第20题“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有阐释所提供的词语,如2009年全国卷Ⅱ第19题“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压缩语段的题型有拟一句话新闻,有概括语段内容,有阐述看法,有根据语段信息提取关键词等。
(2)命题材料一般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社会动态、民生问题、时事政治、文化科技都有涉及。
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查的命题规律
(1)考查由单一走向综合,常与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等)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结合在一起考查。
(2)常见题型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客观题重在辨析选用句式,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湖南卷第5题,要求考生为所给的诗歌选填恰当的一句。主观题形式变化多样,常常出新,或仿写句子,或补写语句,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浙江卷第6题,以“拆拼汉字”的形式考查了仿用句式。
8.修辞手法考查的命题规律
考查题型主要是主观题与客观题两种。但近年来更倾向于主观题,并且常与仿写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如2010年全国卷Ⅰ第20题。
9.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查的命题规律
(1)对“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考查,主要是对成分赘余的语段进行判断、修改。如2010年安徽卷第18题,要求“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同时,2010年也出现了新题型,即根据提供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如2010年重庆卷第21题。
(2)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一般是以衔接题或选关联词填空题的形式呈现的。如2010年全国卷Ⅱ第19题。有时也与仿写等结合起来考查,如2010年山东卷第17题和广东卷第22题,或为节目写串联词,如2010年广东卷第23题。
(3)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或选填实词,如2010年全国卷Ⅰ第18题;或拟标题,解说画面内容,如2010年天津卷第24题,要求考生给一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或说明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如2010年江西卷第21题;或根据所提供的情景或画面进行描写,如2010年四川卷第19题;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如2010年浙江卷第7题。1.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
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2.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1)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2)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3)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3.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4.文言文翻译
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答题技巧: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5.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1)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2)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3)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6.名句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看清四选三,还是三选二,还是全做,记得牢,拿得准,写得对。
7.文学作品的阅读
(1)加强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
(2)吃透题目要求,严格按要求答题。
(3)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区间,有时阅读区间跨度比较大,注意筛选、截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精心概括,合理重组,必要调整,适当转换。
(4)答案要完整,用词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
(5)根据命题者设题“由浅入深”的特点,后面的题目可能会为前面题目作注脚。
(6)在不限定字数的前提下,根据所赋分值的多少,所留空间的大小作答,注意采点答题。
(7)答案书写虽不赋分,也要认真。一般阅卷老师不会仔细琢磨你的答案,只有让他们速读时一目了然,才不至于丢失冤枉分。答案要做到每一句都有依据,有出处,万不可凭想当然,率性而为。
答题技巧:
(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总结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
(3)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作用”“好处”所迷惑。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象”等词语,就应付了事。
(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多答要注意两点:①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②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
8.语言表达题
(1)语病修改。从语病、简明、连贯、得体角度考虑。首先判断要准确,动小手术(增、删、调、换),不改变原意,答案表述要规_范,注意审题,不要把正确的改为错误的。
(2)仿写。明确评分要点,要求严格按下列要点进行仿写:①内容合理(上下文意衔接、情调一致等);②句式仿写(句式结构一致、运用手法一致等);③修辞上,注意比喻和排比手法;④符合题目要求,尤其特殊要求;⑤语句通顺(否则扣分)。
(3)扩展。①答案必须体现题目的明示要求和暗示要求(明示要求有的在题干上,有的在语言材料中),如2000年“歌声”一题,明示要求:以“歌声”为重点,“不少于30字”;暗示要求:要体现二者的差别,要以描写为主,构思新,文笔好。②答案表述要通顺,不漏字,不重字,不出现语病,书写认真。
(4)压缩语段。①理解和归纳是压缩的前提和基础。②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高考往往强调有侧重的压缩。③合乎题干要求,要点全面,答案通顺。
(5)变换(选用)句式。①明确变换的原则;不得改变原意。②注意把握原句的句间关系。③语句要通顺。
(6)得体、连贯题。要根据要求来作答。
答题技巧:
(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有备无患。
9.作文题
(1)作文阅卷细则
①整体要求:有字即不给0分;无标题扣2分;每缺50字(3行)扣1分;错别字每1个扣1分。
②审题:偏离题意的,如果能判断是完全离题的作文,给20分以下;如文章前后有适当点题的文字,在30分上下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36分。
③基准分:作文评分的基准分都定在42分。达到了基本要求,基本符合题意,语言也过得去,比较平一些的文章,就可以打42分。
④打分的程序:打分采取“综合判断,分等参照”的原则,首先应该从总体上综合打分,看它属于哪一档的文章。
⑤评分重点:评分标准中以题意、内容、语言和文体为重点。我们主张在这四项中,以内容和语言为重点。除了审题,文体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这里的文体,不是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而是指更广泛的文体概念。
⑥抄袭等情况的处理:
抄袭,原封不动或稍微改变了几个字的默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凡是抄袭的作文,只能在20分以下给分,抄袭作文必须给出证据,不能凭想当然办事。
套用,也可以称为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这类作文,如果再创造的成分教多,且能判断该考生的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给分,但不能超过40分。
仿写。模仿与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样。模仿卷的再创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卷子可以打二类分,但不得超过50分。
(2)问题作文
若作文具备以下四点之一,则视为问题作文: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作文雷同;前后笔迹不一致;在文中有特殊标记。问题作文提交组长或阅卷大组处理。
(3)阅卷教师的特点
①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不愿意仔细看,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影响分。
卷面“容颜”须装扮,要讨“考官”心喜欢。
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轻轻地涂,清晰地改;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②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阅卷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向着有利于你的方面发展,否则便会造成直接排斥。
隔皮猜瓜原有“道”,作文写作有“诀窍”。
俗话说得好:“宁可丢了芝麻捡西瓜,不许捡了芝麻忘西瓜。”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作文”比作“西瓜”,因为它在150分的语文卷中占据了60分,比重之大显而易见。当然作文“网阅”的打分也就成了大家关照的重中之重。为公平、公正起见,各地招考委制定了作文“网阅”的新规则:两个阅卷老师打分差距超过7分(7分以内的取两人的平均分)以上,交由第三人批阅打分,如果第三人打分与前两人打分差距还是较大(不大的就取三个人的平均分)就交由第四人(终评人)批阅,并以第四人所打的分为终结分(一锤定音)。关注作文写作,重视作文训练,那种“作文实质上就是碰运气,不用做准备”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应积极准备,科学系统训练。
③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按照评分标准写作文是作文稳中求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真正的弄清写作的评分标准。
以基础等级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2025-01-08 01:43:42发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76742.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