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2019年财政工作总结
第一篇:财政局2019年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局2019年财政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目标,分析研判税收形势,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在加快支出进度的同时,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体制,全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上报。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187万元,占预算的66.16%,同比增收2825万元,增长17.27%。
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8006万元,占预算的69.48%,同比增收5451万元,增长16.74%。
分系统完成情况:国税系统13183万元,占预算的49.75%,增收5488万元,增长71.32%;地税系统7064万元,占预算的83.11%,减收1724万元,下降19.62%;财政系统17759万元,占预算的90.15%,增收1687万元,增长10.50%。
主要项目:税收收入完成19905万元,占预算的57.38%,增长22.71%,其中:消费税169万元,占预算的70.42%,增长9.03%;增值税11122万元,占预算的45.21,增长84.48%;企业所得税3204万元,占预算的95.64%,增长24.86%;个人所得税1859万元,占预算的185.90%,增长46.26%;资源税17万元,去年同期无此项税收;城市维护建设税567万元,占预算的85.91%,增长29.45%;房产税353万元,占预算的70.60%,增长69.71%;印花税188万元,占预算的130.56%,增长95.83%;城镇土地使用税579万元,占预算的39.12%,增长89.84%;土地增值税454万元,占预算的236.46%,增长163.95%;车船税726万元,占预算的85.41%,增长15.06%;耕地占用税87万元,占预算的16.73%,下降42.38%;契税580万元,占预算的50.88%,下降24.87%。非税收入完成18101万元,占预算的90.45%,增长10.82%,其中:专项收入690万元,占预算的78.23%,下降21.9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64万元,占预算的33.87%,下降23.13%;罚没收入1696万元,占预算的50.18%,下降52.20%;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5801万元,占预算的145.03%,增长355.34%;捐赠收入28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12万元;其他收入2120万元,占预算的70.67%,下降11.45%;政府性基金收入6690万元,占预算的113.31%,下降4.13%。
财政支出完成情况:累计完成192568万元,占预算的95.24%,同比增支10361万元,增长5.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20038万元,增长12.76%;公共安全5816万元,增长13.13%;教育39404万元,下降1.21%;科学技术312万元,增长37.44%;文化体育与传媒1572万元,下降21.87%;社会保障和就业25425万元,下降3.32%;医疗卫生21128万元,增长48.07%;节能环保8124万元,下降33.88%;城乡社区事务7901万元,增长91.17%;农林水事务34349万元,增长9.73%;交通运输2861万元,增长125.4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323万元,下降29.5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83万元,下降29.9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3349万元,增长91.37%;住房保障支出10673万元,下降23.50%;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470万元,下降15.62%;其他支出847万元,下降41.34%;债务付息支出125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7342万元,增长21.82%。
二、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形势,财税部门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抓征管,确保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目标,硬化任务,落实征管责任。二是创新征管机制,积极开展财税部门税收协管工作,加强税收分析预测,扩大联合办税范围,实现涉税信息共享,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努力克服取消、减免行政性收费政策的影响,规范征管行为,加大非税收入源头控管力度,“以票管收”,催收促缴,非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注重发挥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筛选申报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至目前,争取到9371万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5691万元的水利发展资金、3517万元的薄弱学校改造资金、1500万元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各类财政补助项目226项,到位资金83628万元,促进了全县教育、农业、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主动汇报我县实际困难,进一步壮大了财政实力,优化了债务结构,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民生支出保障有力。紧紧围绕“重民生、促发展、保和谐”的要求,增强财政调控能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安排资金4.8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6594人的工资性支出;及时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519.864万元,26125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发放各类助学补助资金4490.1175万元,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安排4017万元,支持全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改造。安排资金9597万元,确保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年补助标准由420元和420元分别提高到450元和450元;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人均月补助426元;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保障标准分别由人均月补助285元和249元提高到292元和27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年补助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542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补助标准由3825元提高到425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长134元与去年持平,社会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了保障;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万村整洁”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兑付2019年度农业支持保护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农村五保、农村低保等32项惠农资金18682.6万元,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全县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了省、市、县为X办实事所需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四)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加大政策性涉农贷款发放力度,2019年,为112户贫困户申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63.5万元,补贴各类政策性贷款贴息资金816万元(其中:已兑付各乡镇上报2015-2016年精准扶贫贷款准予贴息农户3233户,贴息资金559.56万元;兑付2016年双业贷款省级贴息资金140.93万元、市级贴息资金13.81万元、县级贴息资金101.7万元)。同时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防御补偿机制,有力保障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
(五)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在财政各项改革上下功夫,力争使财政各项体制机制趋于完善,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积极推行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使我县财政预决算更加公开透明;拓展支付范围,严格支付程序,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规模进一步扩大,支付制度和程序更加完善;严把核算中心支付关,公务卡使用效率逐步提高;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建立完善财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实现财政管理改革向纵深迈进。
三、2020年工作计划
2020财政工作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们必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统筹兼顾,扎实推进,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财源建设,确保收入增长。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加快发展以生态工业为“主板”的财源建设体系,实现财源可持续增长。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省内外优强企业入驻我县,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严格执行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融资、贴息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县内企业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在嫁接改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增强竞争优势;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财政体制改革动态,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完善综合治税机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力争税费收入双增收。
(二)狠抓项目争引,力促经济发展。把抓项目与促发展相结合,紧扣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抢抓政策机遇,准确把握项目信息,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调动部门积极性,强化政策研究,精准谋划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的筛选申报,积极争取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在壮大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有力的支撑带动作用;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杠杆效应,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方式,完善投融资平台,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动态监管平台,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批后监管,跟踪检查,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积极引导、鼓励各级各部门,动用各方力量,大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切实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三)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硬化预算管理,继续从严控制、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证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支持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重点扶持困难群体就业;推进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大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完善财政稳定投入机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扶贫资金、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等措施,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发展高效农业、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进步等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扶贫支持力度。加大扶贫资金及整合资金项目落地及项目实施进度,加快资金拨付。严格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及时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规范贫困村扶贫资金互助社管理,协调各商业银行积极发放政策性涉农贷款。支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解决村级扶贫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五)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使用。牢固树立依法理财意识,严格执行《预算法》、《XX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认真落实审计意见,积极整改相关问题,建立完善审计监督、行政监察、财政检查协作机制,强化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民生事项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监督,规范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快推进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控机制,完善审批程序,规范资金管理。
(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理财水平。增强依法理财的责任感,以实施新《预算法》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完善财政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明确财政重大事项界定范围,实行依法决策;全面规范财政行政行为,梳理财政职权清单,强化对内部权力的制约;建立预算约束机制,明确财政支出责任,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继续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并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彻底盘活存量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对政府性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借、管、还”相统一的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方式,积极推行PPP模式,创新融资思路和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并逐步加快融资平台转型,降低财政风险,以缓解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局面;深化支出绩效管理,强化财政资金的全程监管,探索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彼此制衡的“六位一体”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努力推动财政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篇:宜宾市财政局2007财政工作总结
宜宾市财政局2007财政工作总结
2007年,宜宾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财政厅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全局,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增收节支,科学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和企业扶持力度,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促进“和谐宜宾”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狠抓财源建设,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努力增收节支,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据快报统计,2007年,全市(含宜宾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9256万元,占预算的104.87%,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3.65%,增幅比上年提高8.6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1038万元,占预算的103.98%,比上年增长30.78%;非税收入完成58215万元,占预算的107.91%,比上年增长43.84%。基金收入完成86224万元,占预算的144.57%,比上年增长5.14%。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实现721886万元,占预算的93.31%,比上年增长29.18%;基金支出完成91995万元,完成预算的117.41%,比上年增长36.38%。
2、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决定》,积极研究政策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向财政部、省财政厅成功申报17个相关项目,争取资金支持340万元,全年下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项目贴息资金1000万元;下达工业集中区建设补助710万元;市本级下达科技创新奖金456万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贯彻落实财税政策及时办理退税,办理增值税退税2531万元。通过多种渠道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二)加大公共支出保障力度,落实惠民政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1、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努力筹集资金,增加支农投入。今年,市级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大幅度增长,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支出年初预算8040万元,并在此基础上追加预算,使我市农业生产和农业事业支出预算达到8761万元,较上年增长31.3%,其中:支农生产性资金6372万元,较上年增加1837万元、增长40.5%。二是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林水事业资金20438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加大财政涉农补贴力度,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建立完善了“中国农民补贴网”,及时兑付了粮食直补资金 3639万元、油补资金1219万元、种粮农民增支综合补贴 9466万元,水稻、小麦、玉米粮种补贴3706万元;落实农业保险、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428万元;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今年已筹集划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专户475万元,支持了宜宾黄桷庄国家粮食储备库、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等市级龙头企业。在扶持政策方面,与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研究并修定了原《关于使用“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和落实,争取到省上支持我市五个专业合作组织,全年申报项目资金4565万元,落实项目资金2499万元,增强了“三农”发展后劲。
2、集中财力办大事,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2007年,市级财政拨付基本建设支出58204万元;争取中央、省支持的基本建设项目60个,争取投资19736万元,其中国债无偿资金5631万元;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建设平台,采取城建打捆项目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到位资金6.06亿元。保证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顺利推进了三江路、城区道路改造、宜珙路、城市环线、江长路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交通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3、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促进公共卫生、医疗、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组织资金确保党政机关和教师工资、养老保险等资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重点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城乡医疗救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中央、省、市共安排各项社会保障资金58338万元;其中: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756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11822万元;全市共筹集城市低保资金9606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543万元,城市医疗救助金23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金 292万元;农村无房户住房补助294万元;安排再就业资金5601万元,共有76454人享受政策优惠和政府补贴,2.16 万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拨付自然灾害救助资金2169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全市农村五保户供养年标准达到 1200元/人以上。安排敬老院建设资金 1000万元,支持区县新建和改建敬老院75个。建立了军转干部资金管理和分配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军转干部困难;拨付企业离退休教师补差资金 390万元。
4、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低保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全年教育专项投入9037万元,专项投入较上年增长50%以上,基本保障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积极争取省厅化解“普九”债务激励性财力补助资金,制定了全市消化赤字规划,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努力提高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贴。二是进一步加大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全市安排科技三项费用676万元,用于“村村通”建设经费470 万元。三是促进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全市计划生育事业费按3.36元/人投入,共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1764万元,另投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72.6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800万元,发放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经费1341万元,安排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救助29万元。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624.6万元,有1041名独生子女父母享受了这一政策。四是积极全力争取上级补助,增强教科文事业发展后劲。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066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科文事业的发展。
5、保证惠民行动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民生民本问题。努力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筹措其他社会资金,为全市“惠民行动”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和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今年,“十三项惠民行动”预算执行总计228877万元,占预算的115.89%,超预算近16个百分点。其中:市级资金预算执行25641万元,占预算的120.44%,超预算20个百分点。市级财政安排的“十三项惠民行动”各项资金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资金预算。各项目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别是:实施就业促进行动11184万元,占预算的101.67%;实施最低生活保障16110万元,占预算的100.54%;实施教育资助行动36755万元,占预算的100.87%;实施医疗保障行动19435万元,占预算的186.25%;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52793万元,占预算的131.35%;实施安全饮水行动7508万元,占预算的108.23%;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1620万元,占预算的158.49%;实施城乡安居行动23880万元,占预算的111.17%;实施扶贫解困行动4620万元,占预算的138.75%;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42353万元,占预算的106.72%;实施加快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行动10805万元,占预算的104.9%;实施改造城乡购物难行动259万元,占预算的103.4%;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动1555万元,占预算的386.82%。
(三)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预算管理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扎实推进。认真执行2007年部门预算,圆满完成2006年相关决算编制工作和2007年市本级67个部门共200个单位76317万元的综合预算的批复工作以及2005年、2006年全市各级政府债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建立起覆盖市、县、乡和村级的债务项目信息库,有效实现对历史债务的清理、锁定和对新增债务的审核、控制。全市化解2006年政府债务、部门债务、村级债务约8亿元,控债化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防范和降低了财政运行风险。二是加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监控,加强了对市级各部门和区县的业务指导,顺利完成了按新科目转换2006年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预算数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四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推进,集中支付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完善了《宜宾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宜宾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银行支付清算办法》和《宜宾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会计核算办法》等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今年,对市本级已实施改革的全部一级预算单位和部份二级预算单位进一步进行了规范管理,总结了成功经验,为二级预算单位改革扩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截止到12月31日,支付资金总额 243218万元,其中直接支付 90906 万元,授权支付52311万元,额度结余33701万元;完成基建资金支付64524万元(包括上年结转),完成政府采购支付5489万元。五是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改革成效明显,截止12月,全市共有1316个单位通过银行代收数据平台共计缴纳政府非税收入及往来款项2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8%,其中:市本级共有182个单位缴纳政府非税收入及往来款项13.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10%。六是积极推进全市“乡财县管”规范化管理改革,统筹安排了屏山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南溪县、江安县将作为第一批全面实施“乡财县管”规范化管理改革的单位,举办了 “乡财县管”规范化管理软件业务培训会,一区八县共计109个乡镇在年底前启动了“乡财县管”规范化管理专用软件。此外,按照中央、省上的统一部署,我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到年底基本完成了国家机关和参照公务管理的单位津贴补贴的规范改革工作。
(四)加大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力度,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完善了《宜宾市财政性项目资金追踪问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宜宾市财政监督检查办法》,拟定了《宜宾市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建立健全了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同时,修订完善了《宜宾市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努力做好财政执法监督工作,切实做到依法理财。
2、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监管力度。一是认真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二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完成项目评审90个, 送审金额58215万元,审定金额52816万元,审减金额5399万元,平均审减率8%,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确保了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同时,对1400万元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效果进行了追踪问效。三是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采购体系不断完善。今年,全市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预算30031万元,实际采购规模27328万元,节约资金2703万元,节约率为9%。其中市本级完成政府采购预算11944万元,实际采购规模11055万元。节约资金889万元,节约率为7.44%。同时,积极开展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培训工作,对全市资格审查合格的75名拟进入四川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的专家进行了业务培训。四是开展了对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检查,提高了会计基础信息质量,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
3、切实加强了资产和财务管理。一是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全市十个区县和市本级机关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630个,清查基准日实有资产总额284674.53万元,负债总额115538.08万元,净资产169136.49万元,损失10065.11万元,全市实存固定资产143446.59万元。二是圆满完成了“中央国家机关出差到我市和会议定点饭店政府采购”的组织、协调、上报及批复工作,并对中标单位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监督。同时,适时提出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实施方案建议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差旅费管理。
(五)狠抓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强化政务目标管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1、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扎实。按照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坚决贯彻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构建反腐倡廉的“大宣教”格局,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了“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党建工作有新突破。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狠抓了“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和中心组学习,班子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按照市委关于建设“五支人才队伍”要求,加大了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把干部选拔、任用、教育、考核、监督关。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以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和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展了财政干部队伍学习教育活动,财政干部 “为民理财、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有新的提高。
3、政务工作成效明显。目标管理和政务督办工作卓有成效;政务信息和调研工作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保密制度和信访工作全面落实;市志编修和年鉴工作受到表彰;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工作规范高效;定点扶贫、结对帮扶、三村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爱国卫生、平安创建工作在各级考核中名列前茅。一年来,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9件;编发《宜宾财政工作》133期;采用“财政信息”、“财政简报”、“调查与研究”、“情况反映”160条,被财政部、省财政厅、市委办、市府办采用70余条;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调研文章5篇;起草和制发各类公文909件;处理一般公文2500件、资金报告1699件。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先进单位”考核验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主要体会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财政厅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财政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市各项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工作扎实有效。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搞好下一步财政工作有更新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构建“和谐宜宾”的要求,财政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县之间财政收支差异较大。二是地方经济支柱单一,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特别是市级财源结构单一。三是财政资金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够理想,某些支出存在分散现象,越位和缺位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亟待加强。四是县乡财政困难,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下岗再就业工作任务艰巨。五是财政收支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二)主要体会
1、科学理财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财政部门最重要、最关键职责之一就是为政府和人民当家、理财。为此,我们把财政收支任务特别是收入任务的完成作为重心工作来抓。一方面千方百计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严格目标考核,强化税收征管措施,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对各项收入入库和预算外资金缴存财政专户的管理与监督,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另一方面科学统筹预算内外财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财力继续向民生、民本工程倾斜,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等投入,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2、积极创新是深入推进财政改革的动力。财政工作是一项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保证各项财政政策落到实处。今年,进一步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切实增强政府财政资金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综合预算保障程度。积极探索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监管机制,增强财政资金的绩效,促进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3、高素质的队伍是推动财政工作上台阶的根本。全市财政事业发展的优劣,取决于这个系统自身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通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让广大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努力提高“为民理财、为民服务”的本领,把广大财政干部培养成为讲政治、讲大局,有知识、懂业务、廉洁高效的行家里手,为促进财政工作上台阶夯实了基础。
二ОО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三篇:县财政局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制定的各项有关政策,加强财源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各项财政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财政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县财政局工作总结(财政工作总结范文)。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4474万元(不含基金收入),完成年初预算12651万元的114.41%,同比增收1795万元,增长12.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63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8198万元的117.9%,同比增收1402万元,增长14.56%。上划两税收入484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453万元的108.74%。同比增收393万元,增长8.83%。财政支出完成13976万元(不含基金支出),完成预算调整数13976万元的100%,同比减支出1036万元,下降6.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83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12837万元的100%,同比减支1402万元,下降9.79%;上解支出1139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1139万元的100%同比增支97万元,增长9.31%。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队伍建设,为完成各项财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年来,本局党政领导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及财政队伍建设摆在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造就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工作需要的干部队伍,为各项财政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财政队伍的政治素质。为使财政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局党政领导狠抓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了全年学习计划和每周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党中央有关文件、宪法和法律法规、及《新时代风纪》为主的党刊党报刊登的重要文章、江总书记关?quot;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及在为《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题写书名时的重要批语,学习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支部书记韦耀坤同志和全国劳模郭之龙同志的先进事迹。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三讲”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争先创优”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开展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上与党中央一致,从而推动了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培训和知识更新力度,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我局狠抓了干部职工的知识更新。根据当前财政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办班培训,以会代训,函授和自学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重点学习新理论、新制度、新法规、新政策,先后对干部职工进行了《公务员计算机知识》岗位培训、新《会计法》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参加?quot;三五”普法考试,动员和支持年青干部参加《公务员外语》考试和县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的考试。9月29日在全局举行了一次《财经写作测评》考试。同时还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大专以上在读的有10名,今年大专以上毕业4人。通过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了财政队伍的业务素质,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的廉政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实现”三高一满意”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干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股室岗位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将各业务股室的工作职责、工作守则、职业道德规范、业务办理程序流程图公布上墙,将廉政监督岗、工作人员去向牌等局务公开栏挂在办公楼明显的位置。还先后制定了首
财政局2019年财政工作总结
本文2025-01-07 10:26:37发表“其他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7656.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