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精选合集]
第一篇: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
多做主要是指锻炼。要学习数学,您必须做练习,并且应该做得更适当。做运动的目的是首先要熟练并巩固所学知识。第二,初步激发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整合和交流数学知识的不同内容。做运动时,您必须仔细检查问题并仔细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有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边做边总结,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限定时间,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地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在课堂上记详细的笔记。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内容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
5、做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
做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做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做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6、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
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实验,为此,我校数学研组也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本人所教五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实况,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和做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这就是说教师是指导者就不能“代庖”,教师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而是组织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相信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感慨。此次培训不光是使我们在数学教学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数学教学的能力,更多的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
一、体会到专家数学教学的智慧
来自各地区专家对于课标的解读,课堂教学的展示和精彩解读,无不显示了数学教学的智慧所在,都使我们受益匪浅,产生了共鸣。
二、体会到集智慧与一身的数学教师们
看着教师们的发帖、作业精选、学习心得,都透露着教师们无穷的智慧和对培训的深刻理解。特别是教师们针对各年级发的资源共享,许多精彩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值得借鉴和学习。
三、体会到管理员的辛苦和学识
参与此次培训的管理员每天都要与学员qq交流,指导学员学习,很辛苦;评析学员的发帖,句句针对性很强,指导到位,可见,管理员对于数学教学各个领域的知识把握到位,心中有数。
四、一些建议
在视频学习中,有些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也设置120分钟,好多老师都认为也要学习120分钟,就这样挂着耗时,是不是可以重新更新改进一下。
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这学期,听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设计非常新颖,钟老师让学生用纸、吸管、用毛线折角,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很快从生活中找到角。在学生掌握角的组成,会判断角的基础上,钟老师又让学生用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让学生创造角,进一步升华了角的概念。在巩固练习设计上,钟老师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创造角,看谁创造得多。这一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项,变封闭为开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愤状态时,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终于探索出各种的摆法。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议”数学——在合作中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如杨老师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中,让学生用小组内交流,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字母表示的多样化,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用”数学---在应用中拓展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这几堂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面对一堂学生已上过的课,面对一群从未见过的学生,几位老师仍旧应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让很多老师都为之欢呼,这正是我平时教学中所欠缺的应变能力。
第二篇: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
孟翠修
总觉得学习数学其实挺简单的,在课堂上也一直强调数学只要上课认真听,理解,回家完成作业就可以。但在我们认为简单的事情,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
1.学习要以书本为主
为什么以书本为主呢?出题目得以什么为主,当然是书本了。我们现在还是应试教育,万变不离其中,理论的东西都一样。
2.理解
既然学习是以书本为主,那是不是要背书呢?对数学这学科来讲当然不是,因为题目千变万化,但考点不会变,所以要求同学们要理解书上的每个概念,性质,判定,当然公式要记牢。
做题目最根本的是靠什么,靠得是对概念得理解呀,概念要每个都理解,真不理解得话就背下来。考试考的是什么,不是题目,是对概念的理解呀。是概念呀!
3.做课本上得小练习,然后再做习题。
为什么要做课本上得小练习,因为课本上得小练习,能帮助你理解记住书上得概念,再做习题,习题要比小练习难,但那样更能让你强化概念得运用。
4.做练习册
为什么要做练习册,练习册得题目相对有点深度。而且会更广一点,问题是他会有些新得题型你不知道。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5.做两本课外资料。
数学要求准确率,适当得多做点题目可以增加你认识新题型,同时增加你做题目得准确率。但是前提是要完成上面四步!
6.针对性得对一些题型做训练
有些题型比较难,所以要你进行专项得训练,归纳总结,找出规律,这样,数学碰到难题你就可以搞定了!
这是最简单得学习办法,我个人建议,如果你一个题目用15分钟还没考虑出来,就赶快看答案或者就放弃掉。我们常说“舍得”,有“舍”才有“得”!数学第一考得是全面与深度。第二才是难度。如果你全面与深度有了还担心难度吗?
中考考得是所有层面上的人,成绩好的和差的都要考。记住百分之九十都是基本题目,难题就是把所有基本题目综合来考你!
由于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所以造成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如何消除学习数学的各种障碍,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一、掌握预习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学会预习数学新知识,因为预习是听好课,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学的预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这需要我们既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数学预习可以有“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
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二、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数学课学习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既要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口到:就是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都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数学课堂学习有时是掌握例题的解法,有时是学会运用公式,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
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如命题“只有零和1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可以改写为“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零或1”。
手到:就是在听,看,思的同时,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
三、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数学的解答能力,主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数学练习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不论是预习练习,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复习练习,都不能只满足于找到解题方法,而不动手具体练习一练。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
2.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3.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坚持“先复习,再作业”和“边作业,边复习”的练习模式。很多同学反映说为什么上课听懂了,而到自己做作业的时候,还是不会,这说明没理解课堂知识。
4.细观察、活运用、寻规律、成技巧。
四、小结方法
每学完一个章节后,要进行一次小结。盘点一下所学章节内容,将不懂的地方完全弄明白,想清楚,课后的练习题最好要全部能做。
第三篇:数学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首先介绍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当然,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高一新生能努力摆脱初中的思维定势,就能较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因此,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体会几种学习方法: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等。
二、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
1)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学习不订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其学习因依赖心理而滞后,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 1
主动权。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把优秀的学习习惯同学树为榜样,让同学借鉴。
2、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状态。经过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同学,甚至错误的认为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拨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定高中三年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有利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三年各有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我在开学初,请在高考成绩优异的同学,向高一新同学介绍高中学习心得,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4、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参变量问题,三角公式的运用,空间与平面,实际应用问题等,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需要高中补救,查缺补漏,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训练,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我们在教学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发展健全的人格。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表现在各地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给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但是大量进入高中的新生的不同基础学业水平,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加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选,教师教学思想转变尚未及时跟上,这给高中教学扩大规模后要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难度。以前我们曾就如何处理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过度展开过多方面的思考,笔者就自己从教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新形势下要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固本培元,优化
学生学习数学一体化过程。
高一新生数学学习基础状况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学习是积累性的,也就是说,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那么高中数学学习已有经验应包括褪初中的数学知识,和已形成的思维方式。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经过中考后休息“失重”,进入高中新生基础知识遗忘较多;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把数学学习等同于解题,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也只停留于模仿、记忆、定式,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也没有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和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在记忆模仿型、思维定式型、探究理解型三个认识水平中,多属于前两类,以思维定式型居多,这种局面很不利于高中数学教与学。学习方法上基本是上课听,下课做,不会自主学习,学习上基本是被动的,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高,初中数学知识密度的不同,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高中课堂容量大,高初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上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不适应,认为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上得快,高中学习数学困难或时间不够。一学期结束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解题习惯方面,受初中定式影响,对有固定操作程序的题目觉得比较轻松。如:三角变换、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计算等。而没有固定解题套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十分困难,如证明题,尤其是代数证明题,鉴于上面的学习状况,我们应如何整合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编排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初中内容倾向于基础性和普及性,主要是让全体学生学习人人都需要的数学知识,而高中内容则注重发展性及研究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但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教材内容的选定与编排要相互衔接,螺旋式上升,知识中间缺少某一环对后面的学习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初高教学内容我认为应该:
1、适度提高初中后期内容的理论性。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但在初三阶段增强教材内容叙述的严谨性、规范性,适度体现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特点。使学生上高中前提前适应数学知识的抽象表述方法,不至于“措手不及”。而高中教材则应初中化使用。比如: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如为了说明φ与{φ}的区别,可以类比空箱子放入空房子,房子不空。把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相对性,联系到数学中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相对性,可
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同时使学生逐步接受科学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高中教材。
2、增加过渡性教材教学,使初高中知识系列化、系统化。如二次函数是高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仅凭初中的教学要求在高中显然是不够的,建议高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后,增加“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一节,以系统阐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运用。在函数的单调性之后,增加“部分抛物线的问题”一节,把函数概念从初中到高中螺旋上升落到实处。再如教学三角函数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单独先成节,作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内容先进行教学,二、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把数学思想方法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现实中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在各个领域的用处日益突出。所以不论初中、高中同步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必要的:
1、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因此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意义识记的方法,教师应在平时结合分类讨论思想、函数对应思想的训练题,加强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有意义记忆和数学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而高一教学可通过设计出一些起点低、坡度小、密度强的课堂结构,有意识地分散难点;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立体思维衔接,使他们注意特殊和一般、归纳和演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突出数形结合由于初高中数学首先由函数相接,而函数教学中图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函数图象对于研究函数的性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可以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函数与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也是通过图象变化特点来归纳的性质,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本身就是由函数图象给出的。所以不论初高中,注意图象教学,使学生不仅能从图象观察得到相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性质时也要有函数图象来印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绘制某些简单函数图象的技能,记住某些常见的函数图象的草图,养成利用函数图象来说明函数的性质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推行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逐步渗透这种教学思想。
1、高中与初中的教学方法有相同之处,均以讲解法为主。但初中教学要尽力克服保姆式的教学,改变事无巨细地讲解知识,总结题型,归纳方法方式,提高教学知识的系统性与网络化。高一应承接初中教学对解题方法虽有总结归纳,增加练习课次数和题量训练量,先让学生掌握通性通法,使刚入学的学生度过适应期。
2、不论初高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从讲述法向其他教学法(探究式和研究性教法)衔接,如引导学生怎样学好数学语言、阅读数学课本,如何掌握数学概念、用活数学公式、以及怎样掌握数学解题基本技巧等,都需要教师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给学生。例如在概念学习中,可以通过对重要的字词添加记号;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亲身实践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体会
数学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范例[精选合集]
本文2025-01-08 01:21:22发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74271.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