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精选合集)

栏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

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

2019年5月17日

阳山县人民政府

2019

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5月16日至17日,本人参加了清远市市管干部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四期专题研讨班的学习。在为期2天的学习时间里,我进一步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认真学习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动员讲话。2天的学习让我倍感振奋,体会很深,收获良多。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从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一国两制”发展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战略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进一步延伸。“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促进了两地经济欣欣向荣,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伟大实践,也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再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城一地难以独力赢得科技竞争,兼容合作、互助共进才能迎头赶超、傲立潮头。粤港澳三地山水相亲、习俗相近、人文相通,在历史长河中,三地同胞始终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是简单机械的要素组合,而是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充分结合三地人文地理实际,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科技竞争强点合理、科学地融合,以要素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创新发展、互利共赢。

二、要坚定工作信心,以学深悟透《规划纲要》、抓牢抓实各项工作的责任担当,全力增进人民福祉

《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我们描绘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让我备受鼓舞、工作信心倍增。对于《规划纲要》,我们要学深悟透,只有学深悟透,才能做实做好各项工作,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同时,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第一,要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带动各方面各领域工作。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带动作用落实到战略引领上,认真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

第二,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全局,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要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加快建设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

第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们要积极弘扬广东“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改革精神,坚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敢于探索、勇于尝试,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努力解决与发展不适应的障碍和束缚,不断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

第四,要充分发挥我市的重要区位优势。清远处在环大湾区的第一圈层,紧邻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接受大湾区的外溢效应,具有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我们要以广清一体化为主抓手,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阳山作为粤北生态屏障,要涵养好距大湾区最近的绿水青山,借助广清一体化的东风,主动融入大湾区,以生态旅游参与大湾区,以职业教育服务大湾区,以绿色生态吸引大湾区。要认真做好与大湾区的交流对接,主动接受广州的辐射带动,主动争取广州市的支持,利用广清对口帮扶良机,全力推动阳山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民生事业迅速发展。

第二篇: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主动投身到大湾区建设中来,在“融珠强带”工作中走在前列。

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要求,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站位,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学习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和启示,学深悟透,切实把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融湾强带”工作要求,深入研究谋划,主动把汕尾的发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起来,积极主动投身到融入大湾区建设中来。

二、营造深厚氛围,广泛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热潮

推进大湾区建设是总书记交给粤港澳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市供销社系统要把深入学习宣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摆在突出位置,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传达贯彻到最基层,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员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人心;要组织开展专题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思践悟,持续掀起学习宣传热潮,坚持边学习边贯彻边落实,把学习宣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坚持读原文、悟原理,带着信念学、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带着责任学,深学细研,在全面系统掌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微信、网站、宣传栏等平台,充分发挥供销社工作直接联系基层、联系农民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做好《规划纲要》的宣传工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汕尾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凝聚广大群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

三、自觉调频对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就全市大局而言,汕尾与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我们要把握好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参与、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为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汕尾贡献。一要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高速路和市区与各县之间的公路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市区断头路的建设,加快推动重大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港口航道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高质量沿海景观公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二要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共融,打造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共建基地、海洋经济和临港工业共建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度假首选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高效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健康养生目的地,大力构筑大数据信息产业集群,探索建设港澳青年汕尾创新创业基地。三要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加速科技创新,加快打造科技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扶持龙头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大幅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四要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接轨的营商环境,主动对接港澳在市场准入、政务服务、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则制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一站式办事大厅建设,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搭建精准化、便利化、集成化的服务平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五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内涵,为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塑造健康湾区作出汕尾贡献。六要完善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和“3+2”经济圈合作机制,建立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多层次互访机制,探索建立产业共建机制,坚决破除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七要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水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和污水处理站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改善水环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汕尾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打造大湾区生态“后花园”。

四、落实“融湾强带”工作要求,努力开创供销社工作新局面

对全市供销系统来说,我们要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利用好毗邻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的战略谋划,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角色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融湾强带”工作要求,结合供销社实际,将本职工作融入到参与大湾区建设中,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参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积极参与“粤菜师傅”工程,做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培育等工作,确保为农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紧紧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对照建设“融湾强带”的要求,通过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特别是要重点打造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城乡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推动综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加快打造管理科学、服务城乡、产业多元、重现活力的供销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在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中走在前列,为我市加快推动革命老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该《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

展目标。通过学习,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国家、人民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大湾区建设应当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任何违背绿色发展、影响绿色发展的做法都应禁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年依靠的就是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把粤港澳三地当做一个整体,切实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把改革开放的步子拉的更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能让人民共享到发展的福祉,感受到发展的实惠,从而为了发展福祉而更加支持大湾区建设。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印证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民情、适应国情、适应世情。要取得更进一

步的发展,就亟需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深深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是新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如今,大湾区建设已经吹响号角,这艘改革开放的巨大航轮已经起航,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三大合作支撑,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着既定轨道和目标前进。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可以说,“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也让沿线国家受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需要我国建立健全改革开放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带一路”建设更进一步的促进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广阔空间和宽广舞台。

【篇二】

《纲要》提出,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推动实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支持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训交流。

《纲要》要求,建设人才高地。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支持大湾区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拓宽国际人才招揽渠道。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畅通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市场化渠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支持澳门加大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结构。探索采用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等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和管理。

【篇三】

2月18日,对珠港澳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纲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大大促进了粤港澳地区的交流,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使城与城之间大大减少了距离隔阂,未来大湾区势必会成为城市互联度极高的一体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四】

多方面高度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今天(2019年2月18日),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并授权新华社全文通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浏览全文,令人振奋,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低谷困局的破局之举。而此项规划纲要最关键前期工程之港珠澳大桥在去年的成功开通,堪与19xx年及时启动三峡工程为龙头的经济刺激大举之长江截流仪式的综合效用媲美,都是中国大复兴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工程、历史壮举。

《规划》共11章,2.7万字,涉及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规划定位、重要内容、实施策略与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内容。

其中,空间布局部分强调,通过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来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规划定位方面强调:通过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塑造健康湾区,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

发展策略方面有两大思路:一是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携手扩大对外开放。二是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发展特色合作平台。

在规划实施保障方面,强调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其中的推进重点工作,有报道显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已于本月13日在深圳市前海举行。包括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启动项目以及深圳交通工程新开工项目在内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749亿元。31个项目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有10个,涵盖产业、公建、环境提升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类型;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项目共11个,分为落户、签约、启动和建设等4类;

此外,还有深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0个。深圳市政府去年11月正式批复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及大小南山周边地区综合规划》,规划范围面积约37.9平方公里。其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今年全年实际共有313个,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

笔者估计,按深圳市前海区这个力度,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固定资产项目的首轮投资力度,势必远远超过万亿元量级。整个地区的最终投资,则可能达到百万亿元量级。如此大举投资,势必强有力刺激整个珠三角区域经济,迅速改观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经济近乎断崖式下滑的险情,促成中国景气、中国机遇再度爆发。

纵观大历史,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已春风三弄,三次“春风”、“春天”、“春潮”,珠三角地区都是重要主角、领跑者、“拓荒牛”。

第四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篇一】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南方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一论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如下:

文章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是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行动指南,对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港澳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也是广东继续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大机遇、大文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文章指出,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自觉肩负起大湾区建设重要责任主体的职责,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机遇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携手港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该《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国家、人民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大湾区建设应当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任何违背绿色发展、影响绿色发展的做法都应禁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年依靠的就是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把粤港澳三地当做一个整体,切实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把改革开放的步子拉的更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能让人民共享到发展的福祉,感受到发展的实惠,从而为了发展福祉而更加支持大湾区建设。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印证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民情、适应国情、适应世情。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亟需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是新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如今,大湾区建设已经吹响号角,这艘改革开放的巨大航轮已经起航,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三大合作支撑,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着既定轨道和目标前进。

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可以说,“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也让沿线国家受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需要我国建立健全改革开放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带一路”建设更进一步的促进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广阔空间和宽广舞台。

【篇三】

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立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直接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方向和成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中指明了大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只有准确把握、牢牢贯彻这些事关大湾区未来的根本性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大湾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基本原则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锚定方向,至关重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重要指导理念。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牢牢遵循“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这六大基本原则,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深化对大湾区战略定位的认识。要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规划纲要在2022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设定了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紧扣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协调推进。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设施支撑保障、绿色智慧节能低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发力推进,到2022年,实现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精神作为当务之急,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遵循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创新,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大胆创新路径、方法、措施,全面提高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精选合集)

第一篇: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2019年5月17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