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2020(5篇范文)
第一篇:机关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2020
机关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5 篇
学习十九届*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九届*中全会心得专题汇总 300 篇 更多
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中全会上,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时间,“中国之治”成为热搜词汇,在国内外引发广泛的关注热议,在各地城乡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之治”为什么这样“红”?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鲜红的旗帜”,“中国之制”向“中国之治”的“进化”让人民共享制度建设的“红色果实”更加真切。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1992 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今天,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九届*中全会给出最坚定的答案,那就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带领中国人民更加从容地应对风险和挑战,战胜艰难险阻。
人民需求是激发前行的“动力引擎”。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是共产党?80多年前,3 名女红军用“半条棉被”作出了回答。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远相连,记录着红军与百姓间的亲密情感,也象征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今天,中国***亿人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表现在百姓的笑容里,体现在人民的获得感里。从“半条棉被”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党始终带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中国之治”是开创美好未来的“金色钥匙”。对于外媒来说,中国,是个一再打破预期的“谜”。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的 70 年,中国走出了一条最具“特色”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0 年来,我们在走“中国道路”的同时见证了西方冲突加剧与社会不公、党派政治与社会分裂,给西方模式“追崇者”重重一击,“中国之治”是可学的,“中国道路”是走得通、走得好的。只有向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迈出更坚实的步伐,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时代起点上,让我们秉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以“中国之治”向世界展示,让“中国之治”绽放更加绚丽的颜色,用“中国之治”敲击出开辟未来的强音!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思想指引、理论指导、制度保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1 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万众瞩目的党的十九届*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
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成功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下面,笔者将从三个维度来阐释“中国之治”的内涵。
历史的维度——党和人民群众在斗争实践中检验得来的“人间正道”
年筚路蓝缕,70 年正道沧桑。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举世瞩目、繁荣昌盛、走向复兴,我们党扛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开拓前行,走出了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之治”既不是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衍生品”,也不是外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舶来品”,更不是西方现代治理模式的“复制品”,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当前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不动摇地坚守这条“人间正道”。
制度的维度——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密码图谱”
制度是建党之基、立国之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国家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伟大成就。而今,党的十九届*中全会第一次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重大政治问题,第一次凝练概括了以党的领导制度为统领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制度图谱,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
世界的维度——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过70年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的治理。一个个重大举措,一项项重大活动,一个个扎实成绩,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让全世界赞美“中国奇迹”、钦佩“中国力量”、倾听“中国声音”、惊叹“中国速度”。从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到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作为国际形势的稳定之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登高又望远,行进在“中国之治”的新征程上,唯有时刻铭记、始终坚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复兴号”巨轮才能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由此足见人民在推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论国际局势如何风云激荡,不论时代发展如何风云变幻,人民永远是中国伟大斗争、伟
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推动者,人民始终站在中国时代发展的“C 位”。
人民是中国价值的导航仪,以磁针罗盘之向驶入中国辉煌成就的海洋。全体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因此,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中国价值所向。中国价值如何彰显?中国梦如何实现?要把目光和劲儿放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价值得以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奋斗目标,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价值标准,以人民群众的评判为好恶依据,只有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为磁针罗盘,定准中国价值的方向,才能创造更多的发展成果,驶入中国辉煌成就的海洋。
人民是中国速度的助燃剂,以日夜兼程之功奔向中国伟大复兴的彼岸。领跑世界速度的复兴号,不断解锁新功能的智能手机,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 5G 网络……碎片化的“中国速度”事例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拼搏进取、砥砺奋进的姿态,是中国转型升级、冲刺发展的动能,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活力,惊艳四方、惊动世界的“中国速度”正是源自伟大的中国人民,源自他们渴望探索深海、高地、太空、未来的强烈心愿,源自他们不断变化进步的创新思维和发展理念,源自人民以共同的梦想、以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人民群众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在加速发展的轨道上一路飞驰,奔向伟大复兴的彼岸!
人民是中国力量的强引擎,以劈波斩浪之力扬起中国风鹏正举的高帆。中国力量之宏大有如带劲的山风,拥有摧枯拉朽的神力,如聚力的千斤顶,撑起了中华民族千秋万载的寒峻不凋,它又如蹚水过河照耀在身上的暖阳催人奋进,如润物万千的无声春雨充满感召。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的持久力和爆发力的根源在于团结人民的力量,汇聚成固若金汤又不可战胜的国家力量,托举起中国梦,让中国面向世界更加自信自强,扬起风鹏正举的高帆。
人民是中国精神的统一体,以时代民族之笔绘出中国灿烂文明的画卷。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而人民作为文明的连缀和精神的载体,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行了统一性的集体表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他们不仅仅“立”住了精神,还为这些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岁月长河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和强大的生命力。从文字的演变到器具的使用,从防洪技术到新的伟大工程,从雕梁画栋到巍峨建筑,从出行方式大不同到太空探奇……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在培育、继承、发展和融汇中创造出中国灿烂文明的壮丽现实,凝结成中国精神,为全民族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民是中国发展的“灵魂”所在,人民和中国发展“血脉相连”,“心灵相通”“所愿相契”“所呼相和”,互为“映射”,共享发展成果,人民推动着中国以更高质量和更高速度不断发展,人民永远现在中国时代发展“C 位”。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之治”将如何获取新思路、新方向?又将如何给予人民群众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随着主题教育与基层工作的有机融合,这些问题在我们学思践悟中逐渐明朗。新时代“中国之治”需要的不是循规蹈矩的“模板”,不是虎头蛇尾的“面子”,也不是避重就轻的“形式”,而是“内外兼修”的“大治慧”。“大”在智慧决策、科学施策,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共建共治,共同推进“中国之治”向纵深发展,共同收获长治久安、文明和谐的幸福感。
法律制度之“治”,既要追根溯源强化建章立制,又要保驾护航推动落地生效。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切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都离不开稳固完善的制度基础,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没有法律制度的有效支撑,就没有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背后,更多的是基层干部们恪尽职守的付出。可见,要想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社会问题,在不断强化建章立制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严守法律制度“红线”,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基层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一公里”究竟有多远?取决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能力素质和奉献精神。如果不能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就无法带给群众幸福感。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既要有敢作敢为的担当,也要有善作善成的智慧。力求盘活政策制度,发挥治理实效。
社会道德之“治”,既要由上而下培养公民道德,又要平行推进弘扬社会公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根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要求道德建设也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当下,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强化德治成效,国家大力宣传,学校加强教育,企业纳入考核,公民道德显著提升。但仍有许多“漏网之鱼”,社会公德面貌有待改善。并非因为“湖”大“网”小,而是需要一种来自公民之间的平行推力,仅靠由上而下的力量无法织密这张“网”。这就要求每个公民争做生活中的道德楷模,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在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同时,积极带动身边人,影响更多人。感召是激发群体活力的重要力量,只有将榜样精神的正能量融入日常生活,充分发挥社会群体间的感召力,才能织出
“疏而不漏”的德治之“网”。
生态环境之“治”,既要精准施策加强污染防治,又要正向激励引导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关系到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做到“软硬兼施”。一方面,要将全盘规划与因地制宜融合起来。既要有全局意识,制定环保总体规划方案,又要因时因地制宜,针对性开展治理工作。要考虑当地自然资源、人文风貌,也要考虑人力财力、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融合起来。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离不开基层干部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但守护美丽家园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借助学校、企业、城乡居民等全社会力量。通过正向激励,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能力,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丽乡村,共同谱写生态环境治理新篇章。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全民凝心聚力的“大治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也需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之路上,我们要用“内外兼修”的大智慧助推新时代“中国之治”走向新征程。
*月*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中全会提出了总体目标,作出了重大部署。
5000 余字的全会公报中,“制度”“人民”“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词频繁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以此些高频词汇以点带面,勾勒出一张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在时代发展的宏伟蓝图下,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更应把握机会、抓住机会,坚持练好自身的“硬气功”,扬起理想的风帆,荡起奋发的双桨。
坚定“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底气。底气源于自信,在 2020年*月*日发布的*中全会公报中,习近平总书记以***个“坚持”为我们详细阐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每一位年轻干部都应该将这种“制度自信”根植心底,它是我们在工作上、生活中前进的指明灯,更是推动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更是应该始终把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内心最为沉重的东西,不动摇、不偏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底气,坚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自信,当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践行者。
坚定“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才气。在党的十九届*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俗话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着眼于组织工作,组工干部更要善于“集万家之长”,要有着跟进时代步伐、勤于变通的才气。上善若水任方圆,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善于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在能力上不断创新,在工匠精神上不断深入,更要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敢于克服障碍的毅力、敢于迎接挑战的魄力,在突破中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坚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锐气。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关口”,要至始至终的“锐气”贯穿于整个组织工作当中。“锐气”,是组工干部理想信念、品行修养、工作魄力的综合体现,是组织工作的担当与坚守。“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为组工干部,我们既要杜绝“胸怀宇宙孙连城”般的“为官不为”,更要杜绝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三分钟热情”,面对山拦石阻,面对风霜雪雨,以一往无前的锐气扎硬寨、打硬仗,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共同书写组织工作的辉煌篇章。
第二篇: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小编为您整理了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一
金秋十月,一个丰收之季,硕果满怀,收获金黄、收获火红、收获希望。十月的第一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国庆大典的庄严洗礼,在十月的最后一天,又收获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的捷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知耻后勇、发愤图强,立下“中国之志”,发挥“中国之智”,巧用“中国之制”,写下了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璀璨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之志”是源自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源自共产党人肩负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使命。事非经过岂知难,中国共产党人,知所从来才能明其将往。近代以来,旧中国历经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光明之道,然而在很长的时间中都抱憾而终。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因为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立下了“中国之志”,就扛起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就肩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自从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之治”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中国之智”,是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集思广益,所汇集起十四亿人民聪明才智的磅礴力量。从革命战争时代到改革发展时期,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从“大锅饭”时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到新时代建立“一带一路”新经济走廊,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不仅为中国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全球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治理路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国之制”是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最佳选择。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之制”是深扎中华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最佳制度。新中国70年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中国奇迹”,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当今之世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且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不断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好我们的“四个自信”,继续秉持好彰显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中国之志”,继续发挥好汇集十四亿人民磅礴力量的“中国之智”,继续用好具有中国专属特色的“中国之制”,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就一定能够一代接一代地续写好“中国之治”的辉煌长卷。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面对新时代这项“重大战略任务”,自当笃行“四字箴言”,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笃行“勇”字,勇于担当推进“中国之治”。前进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必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抓好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不惧风险、不畏挑战、不怕麻烦,在担当实干中解决好遇到的困难、问题、风险和挑战,切实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贯穿新时代推进“中国之治”全过程,坚持在勇于担当中开辟新路、在敢于负责中探索前进,持续在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中深入推进“中国之治”,在深入推进“中国之治”中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
笃行“真”字,踏实认真推进“中国之治”。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党员干部干事,贵在一个“真”字。前进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才行。唯有真抓实干,才能如期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也才能更好把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引向深入。
笃行“巧”字,会干巧干推进“中国之治”。前进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光有一腔热情激情还不行,还必须巧干会干。善于借智借力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找准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中国之治”的工作重点,以重点突破助力全面推进“中国之治”,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全面凝聚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合力,既重视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的原则性、也重视推进“中国之治”的灵活性,更好把“中国之制”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治理效能。
笃行“民”字,依靠人民推进“中国之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初心,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重要的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前进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贴近实际、生活、群众,积极顺应人民期待、回应人民呼声,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更好为人民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三
近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抓好基层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因此,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瞄准基层“针眼”,用好党建“绣花针”、捧起人民“金丝线”、练就治理“高手艺”。
用好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习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武义“后陈经验”从“治村之计”上升到“治国之策”,就是基层治理探索创新的一个典型,契合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更要敢于直面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决定了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成效,要通过选优配强“领头雁”,为基层治理提供人才保证,从而逐步形成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
捧起人民“金丝线”,织出基层治理“一张网”。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基层治理是否有成效,关键还是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因此,基层治理要坚持“民心所向”,立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用心用情织出基层治理服务网,让群众的呼声有人听,群众的建议有处提,群众的事情有地办。人民群众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最强大的力量,要紧紧依靠群众这一核心,发动和鼓励更多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练就治理“高手艺”,打造基层治理“风景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基层治理内复杂、任务繁重,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只求效率和政绩忽视基层具体实际,只会导致治理混乱或者治标不治本。要在学习和实践中练好基层治理和为人民服务的“绣花工”,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不嫌苦不怕累的信念赢得群众的支持。要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在治理过程中客观分析,认真总结,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或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治理模式。社会需要这种精雕细琢的匠心式治理,严要求、深加工,不求速成,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都紧扣群众最迫切的需求,都能打造基层治理的精品。
走进新时代,中华文化迎来了全面复兴,伟大进程为思想文化提供了深层碰撞的机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初步建立,广大党员要赓续奋斗,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之治”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四
近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主张、人民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制度安排,向世人清晰展现了一幅决胜全面小康、奔向伟大复兴的“中国之治”的宏伟蓝图。
宏伟愿景,已然有了深谋远虑的制度作为保障。但是,带领近14亿人民奔向全面小康,过上美好生活,不是一件容易事。在挥墨“中国之治”的宏伟蓝图中,必须以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之治”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使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听取民意,使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见证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表达了他深切的爱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喜欢的一首诗,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中,总书记以郑板桥的这首诗为切入点,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为民就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以人民为中心。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人民意愿,真诚听取人民呼声,真实反映人民愿望,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要多听一听群众的期盼,多看一看群众的生活状况,多想一想群众的感受,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方能找出差距,抓好落实,将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心声转化为我们的工作实践。人民将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的工作干得好与不好,将由人民来评判。
汇聚民智,使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推动者。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翻开历史的扉页,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大国,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我们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促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推动形成发展有力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的良性循环。
化解民忧,使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受益者。以前,“我家是我家”“你妈是你妈”等一系列“奇葩证明”一度成为百姓集中反映的痛点。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声讨“奇葩证明”掷地有声、言犹在耳,“放管服”改革也就此拉开帷幕。随着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加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凸显,党和政府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大刀阔斧砍掉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在制度源头上进行了整治。现如今,民众与政府的沟通成本在降低,办手续也越来越方便,恼人的“奇葩证明”也成为了“中国之治”改革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中国之治”的道路上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制度之效,在于落实。当前,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引领中国发展新常态的机制体制已然形成。棋至“决胜局”,要下好落实“关键棋”,让我们凝聚起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谋划和推进“中国之治”,以更加扎实的步伐,奋力冲向全面小康社会。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五
“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点汇上,对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任务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并鼓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敢于向决战脱贫攻坚路上的“不良现象”亮剑。
敢于向“不良现象”亮剑,要时刻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扶贫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党的形象,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念在嘴里。我们要时刻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不越红线,不踩底线,在偏远农村要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要干干净净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清廉务实,作风正派的干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许和信赖,才有勇气和底气敢于向“不良现象”亮剑。
敢于向“不良现象”亮剑,要形成干群联合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春风吹拂华夏大地,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给贫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喜人的变化,但是,却总有那么一些人运用手中的权力或势力欺上瞒下,让群众的利益蒙受损害,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要想知道糖甜不甜,吃到嘴里才知道,要想知道人民群众的心里话,坐在办公室里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迈开步子、扑下身子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哪些人喜欢偷嘴,哪些人喜欢横行霸道,人民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密切联系群众,形成干群联合监督体系,让“不良现象”无处遁形。
敢于向“不良现象”亮剑,要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向扶贫一线延伸的有力抓手,把整治脱贫攻坚路上的“不良现象”当成维护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我们既要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勇气和魄力,也要拿出一番又精又细的绣花功夫。要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强化问责追责制度,加强基层干群的党纪法规教育;
要勤动腿,多动嘴,多跑多问,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深入一线,找到具体人具体事深挖细排,一抓到底,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工作越是进入最后的全力冲刺阶段,我们的挑战和考验越严峻,只要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始终与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和更加坚定的决心在脱贫攻坚路上毫不松懈、愈战愈勇,那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就一定会实现。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六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发布,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
机关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2020(5篇范文)
本文2025-01-08 01:15:47发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73123.html
- 专题20生活与哲学综合主观题-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 专题20生活与哲学综合主观题-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
- 专题19文化生活综合主观题-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 专题19文化生活综合主观题-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
- 专题18政治生活综合主观题-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 专题18政治生活综合主观题-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
- 专题17经济生活综合主观题-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 专题17经济生活综合主观题-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
- 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 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五年(2019-2023)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