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5离骚学案
离骚
【知识链接】
1.题解:《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文学史上,常以“风”(代表《诗经》),“骚”(代表《楚辞》)并称,成为我国传统诗歌两大源头。
“离骚”就是“罹忧”。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来源:学|科|网]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把《诗经》中语言淳朴、形式整齐的四言诗,变为词藻华美、句式灵活变幻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有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包括两个内涵: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
屈原主要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其中《离骚》是其代表作。
【预习检查】
1.读准读音,认准字形
修姱()
羁()謇()
谇()
揽茝()
诼()偭()
溘()
诟()
椒()
岌()
糅
()
昭()
弥()
朕()
规矩
()
蕙纕()
侘傺()[来源:学科网]
2.解释词义
太息()
修姱()
鞿羁()
揽茝()
灵修()
绳墨()
周容()
侘傺()
方圜()
3.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5.古今异义词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自前世而固然()
偭规矩而改错()
6.翻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7.默写课文语句。
⑴诗人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
⑵诗人指斥那些奸佞小人追随邪曲、歪曲真理的诗句是:。
⑶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至死不渝的两组诗句是:
。
⑷写诗人裁剪服饰的诗句是:。
【达标训练】
一、按课文内容作答
㈠用原文诗句回答
1.第一层哪些诗句表明作者受屈遭贬的原因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2.第二层哪些诗句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
“绳墨”“规矩”比喻准绳、准则。“鸷鸟之不群”“何方圜之能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蛾眉”等比喻。
2.对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夸张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为了自己的追求,“无悔”的向善之心。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而且凸显了诗人的美德。
㈢选择题
1.下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朕(zhèn)蕙纕(xiǎng)
鞿羁(jí)
B.揽茝(chǎi)谣诼(zhú)芰(jì)荷
C.偭(miǎn)忳(tún)郁邑
溘(kè)死
D.岌岌(jí)攘诟(hòu)兰皋(gāo)
2.下列词语(或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謇朝谇:在清早
灵修:君心
穷困:生活困苦
B.工巧:投机取巧
改错:改正错误
溘死:突然死去
C.相道:选择道路
朕车:
我的车马
及行迷:趁着
D.离尤:远离忧愁
长余佩:使…加长
杂糅:混淆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延伫乎吾将反
B.忍尤而攘诟
C.进不入以离尤兮
D.何方圜之能周兮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固时俗之工巧兮,俪规矩而改错 [来源:学.科.网Z.X.X.K]
C.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5.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B.①既替余以蕙纕兮 ②又申之以揽茝
C.①背绳墨以追曲兮 ②竞周容以为度
D.①宁溘死以流亡兮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C.《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D.屈原《离骚》一诗的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7.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句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定下抒情基调。
C.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D.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主人公形象。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但面对强大的统治阶级,也表现了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8.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B.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等,但是由于“兮”字的存在,对仗不是很工整。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D.《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9.翻译下列句子:
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⑵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
⑶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来源:Z&xx&k.Com]
译文:。
【提升训练】
一、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方正:
穷:
信:
约:
微:
廉:
迩: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离骚”的含意是
。屈原用“离骚”为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编写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讨伐
C.屈平既绌
绌:通“黜”,被罢官
D.竟死於秦而归葬
竟:最终
2.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选出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A.及时相遣归
B.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
C.父母者,人之本也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阅读以上选文,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张仪主动请求前往楚国,并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怀王的宠妃郑袖,让她在怀王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
B.怀王决定放走张仪,在朝廷做官的屈原劝谏他放了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C.张仪欺骗楚国使者秦国允许割让的土地是六里而不是六百里,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
D.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不听屈原进谏,而听从子兰建议去到秦国,却被截断了归楚的后路,最终死在秦国并埋葬在那里。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⑵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⑶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拓展阅读】
行动的哲学
蒙田
随着有益的思考越来越充实和坚定,它们也就越来越会成为精神的羁绊和沉重的负担。罪恶、死亡、贫穷、疾病是一些重大而又会使人陷入痛苦的主题。我们必须具有一个既知道如何承受和战胜这些苦难,又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坚守信仰的心灵才能够面对它们,还必须常常启迪和锻炼我们的心灵去研究它们,但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则只能够轻松而又有节制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如果过分地紧张,那么心灵就会变得惊慌失措。
在我年轻的时候常常需要别人的提醒和激励才能够安心地工作,据说年轻人活泼的性情和充满活力的身体不适合进行公务上严肃而富有哲理的思考。然而现在我却是处于另一种心态下。人到了暮年,身体的条件给我提出了太多的警告和劝诫,使我越来越清醒和理智。我从过分的活泼堕入了过分的庄重,而后者其实比前者更加有害。因此眼下我想要让自己稍稍地放纵一些,有时会任由精神像年轻人的顽皮思想那样游逛,使大脑和身体都得到休息。从今以后,我将会变得沉着、稳重、成熟。
时间每天都在教训我要冷静、要节制。这年老的身躯对于任何越轨的行为都是躲避且唯恐不及的。现在又轮到躯体来改造精神、统治精神了,而且所采取的方式将会更加粗暴、更加专横。不管我是睡着的,还是醒着的,它无时无刻不让我想到教训、死亡、忍耐、忏悔。现在我避免自己只是一味地节制,就像过去避免自己一味地追求快意一样。因为节制总是在拖我的后腿,简直让我到了迟钝麻木的地步。而我,从各个意义上来讲,都要做自我的主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5离骚学案
本文2025-01-08 01:03:37发表“学校管理”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70491.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