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感悟怎么写 [优秀范文5篇]

栏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感悟怎么写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一

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繁衍,这些民族也成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开始衰弱,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派大将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清朝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过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1962年底兰新铁路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线顺利建成通车,贯通第二亚欧大陆桥;1994年兰新铁路复线建成通车,1999年全长975公里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西至喀什段建成通车;到2001年,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到2001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动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长距离等级公路;

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旅游业蓬勃兴起。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与1949年相比,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加到6221所,中学由9所增加到1929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1所增加到99所,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21所,高校在校学生数由0.04万人增加到11万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1949年,新疆只有54个医疗机构、696张病床,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 2001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各类医院1357所,三级以上医院11所,病床位7.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44元,实现温饱有余;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78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法规性决议、决定71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1件,单行条例3件;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173件。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区政府于1988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进一步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五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三种语言的频道节目,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和书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53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65万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维修重点寺院教堂,仅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修乌鲁木齐的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和田加麦大寺。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战略支持。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 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一段段历史,细数一个个数字,新疆的命运,各民族人民的幸福,无不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强盛,则新疆安泰,人民康乐,自由、民主、宗教、民族,这一个个音符,只有融入到祖国发展、强大,屹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篇章中,才会变成动听的协奏曲。

新疆的潜力是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二

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全体党员、干部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有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求真务实,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学在深处、入脑入心。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党员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贪图安逸,坐享其成。

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2020年初,X疫情爆发后,我们身边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

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之际,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让党员干部不忘历史,X,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要让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强化爱党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让党员干部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把新时代的长征路走得更稳更好。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三

一是认真学习党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党的历史是党的根、党的魂,当今时代的党员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更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辉煌成就,通过时时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始终做到长期坚持、牢固树立与毫不动摇。

二是深入学习党史,正确认识党史重要意义。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

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史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强大武器,我们要知史为党、知史爱党、知史兴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三是学好党史,勇当新时代的排头兵。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上海的干部,学好党史尤为必要。当前,上海正处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机遇窗口期,尤其是我们所在的虹口,北外滩的开发,可以说是千载难逢。

要在学习党史中紧扣时代特征,在学习党史、国史中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在学习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规律,进一步激发出大家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的激情,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让初心薪火在虹口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代代相传,奋力续写出辉煌的历史篇章。

第二篇:“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感悟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一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

第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

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包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

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

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 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第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第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二

近日,在区党委、校党支部号召下,我开始认真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研读“四史”深入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而坚定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脚踏实地尝试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三

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繁衍,这些民族也成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开始衰弱,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派大将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清朝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过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1962年底兰新铁路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线顺利建成通车,贯通第二亚欧大陆桥;1994年兰新铁路复线建成通车,1999年全长975公里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西至喀什段建成通车;到2001年,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到2001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动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长距离等级公路;

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旅游业蓬勃兴起。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与1949年相比,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加到6221所,中学由9所增加到1929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1所增加到99所,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21所,高校在校学生数由0.04万人增加到11万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1949年,新疆只有54个医疗机构、696张病床,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 2001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各类医院1357所,三级以上医院11所,病床位7.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44元,实现温饱有余;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78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法规性决议、决定71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1件,单行条例3件;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173件。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区政府于1988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进一步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五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三种语言的频道节目,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和书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53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65万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维修重点寺院教堂,仅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修乌鲁木齐的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和田加麦大寺。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战略支持。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 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一段段历史,细数一个个数字,新疆的命运,各民族人民的幸福,无不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强盛,则新疆安泰,人民康乐,自由、民主、宗教、民族,这一个个音符,只有融入到祖国发展、强大,屹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篇章中,才会变成动听的协奏曲。

新疆的潜力是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第三篇:“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感悟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一

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建立“X、X”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

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X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从历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是要思想高度重视。明年是建党100周年,当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不断深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感悟怎么写 [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感悟怎么写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一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