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68[合集五篇]
第一篇:《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教案
一、李白其人其诗
1、由余光中诗引入:酒+剑+诗
2、李白思想:儒+道+侠
3、李白诗内容:李白诗歌今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有:
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李白 “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感情真挚,形象鲜明。如《长干行》、《赠汪伦》
4、李白诗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a、主体意识强烈、主观色彩鲜明,b、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他的诗歌以奔放的气势贯穿,纵横驰骋,一气呵成,犹如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城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夸张的手法。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意象:雄奇壮伟的意象,如大江、沧海、大鹏等,给人一种崇高感;清新明丽的意象,如明月、清溪、白露等,给人一种优美感。
e、色彩上:使用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共同呈现了李白笔下明丽爽朗,透明纯净的诗歌世界。
附李白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文体知识:《行路难》:乐府旧题诗。内容多写世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这是一首歌行体诗。
三、主旨: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两年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世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痛苦;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四、诗歌分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
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1、3、5句或写实或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面,这是第一条线索。2、4、6句或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的一面,这是第二条线索。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第二篇:《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路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路难》教案1引导语:李白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
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三)分层推进式诵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 与 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四)疏通文意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夸张)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如何?(极度苦闷、抑郁)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停、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用了哪种写法?(以乐景写哀)
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像、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理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7、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8、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应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
前途艰难
相信希望
悲愤呼号
充满信心)
9、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六)练笔: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堂小结:(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教案2古风
古风,又称古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指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诗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体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思考与讨论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唐诗别裁》称:“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读这首诗之后,你对李白的狂放诗风有什么样的感受?《行路难》中的“垂钓”“乘舟”和“乘风破浪”等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设置此题的意图是引发学生讨论诗中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行路难》是作者被谗离开长安时所作,但在他被征召入长安时,他志得意满,大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现实的残酷,三年后不得不“五噫出西京”。于是发出了“行路难”的感叹,有了“不能食”与“心茫然”的忧愁与迷惘。但李白就是李白,他的倔强、自信与达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关资料
1.关于思想内容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结尾处,忽开异境,幻想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充满了积极乐观精神。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这首诗主旨是写太白辞官还家放浪江湖的感情。见得一个人的荣枯得失,都不足为凭,富贵功名也不能长保,还不如认定时机,急流勇退为妙。从诗中可以看出太白的人生观。着眼在“旷达”两个字。
这种乐府诗,在作法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中往往用到“君不见”三字,意思是引用古事和现实来对证比较,题目虽是“行路难”,作者往往就题字约略加以敷衍,如“冰塞川”“满山”“行路难……多歧路”等句。这是诗词中所谓“本
意”的作法,不过此诗却是以“行路难”引起世路的崎岖和宦途的危险,合于诗义的比兴。所以第一首直接从居官俸养的富厚写起,感到行路的艰难,决意挂帆渡海他去,大有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
(《唐诗三百首详析》)
此诗可能是李白遭受挫折离开长安后所作。诗人由于心情抑郁,因此虽然面前放着精美华贵的酒器、价值万钱的名贵美酒、白玉盘中盛着山珍海味,可是他无法下咽。他起身拔剑击柱,以宣泄心中的愤懑,感到无限空虚惆怅。世路多么艰难!好像当你要渡过黄河时,河上却结满了冰凌;当你要登上太行山时,山高雪满。冰雪载途,困顿难行。然而机遇不可预料,姜尚、伊尹一旦之间,乘时而起,拜相封官。这是令诗人十分向往的。但现实毕竟是冷酷的,世道艰难,歧路纷纷,哪里是出路呢?前途何在呢?不过,此时的李白还没有完全绝望,他希望终有一天能像宗悫那样,乘风破浪,直达理想的彼岸,有所作为,施展抱负。平心而论,李白的诗梦话多于实话。可悲的是他自己并不认为那些诗写的是梦呓。怀才不遇在那样的年代是很普遍的事,可他认为凭自己的才学,可以平步青云,大展宏图。当他被征召入长安时,他志得意满,兴高采烈,大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是入长安后,被残酷的现实碰了一鼻子灰,三年后不得不“五噫出西京”。于是,发出了“行路难”的感叹。但是还不死心,这就是此诗最后两句的由来,依然在说梦,顽强地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憨态可掬,令人同情,也令人对那个压抑人才的年代产生无比的愤怒。
(《古诗观止》)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
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
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唐诗鉴赏辞典》)
2.关于写作特点
这首诗一共14句,82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唐诗鉴赏辞典》)
教学建议
1.本课可与前几册教材中李白的律诗或绝句相对照,向学生讲明古风的特点。
2.在讲文学常识时,要结合前几册所学的李白的诗歌对李白作较为系统的介绍,这是解决诗歌重点、难点的一把钥匙。要正确理解李白诗歌中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实质,李白诗中虽流露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和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等今天看来是消极的情绪,但总的来说,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3.在讲解诗歌思想内容时,要紧紧抓住名句,以名句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注意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诗歌的语言。要理解诗中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深入浅出的语言和豪迈的风格。
《行路难》教案320xx年4月2号—4号,山东省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在烟台龙口举行,我在参会的同时,有幸执教了李白的《行路难》一课,《行路难》是李白遭遇仕途坎坷之时所发出的人生感慨。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首诗写在李白无奈离京朋友为他送别之时
课堂教学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磨课,我感觉:要出一节自己感觉满意的课,不经过千锤百炼是不行的!对这节课我一次次的教学设想被推翻,又一次次建立新的教学设想,真是“不断磨练,不断完善”,对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由谈李白自然导入课文,再由李白的“嗜酒”过渡到面对美酒佳肴难以下咽,在此基础上走进课文探寻缘由。
在“读准、读顺”环节遵循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当的课堂上可能自己一提到“节奏”问题的时候,有一些突兀,学生们没有很好的理解我的意思,把如何读好一首诗歌的方法一一推荐了出来,或许更换一种问的方式会更好,比如:如何停顿 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我通过适时地展示背景,增强学生们对于诗的了解,诗歌,我个人感觉不适合翻译出来,学生们“一望而知”但是具体说说,又无从谈起,当给他们一个背景帮助之后,使得他们慢慢向诗境靠拢。
在“读细、读情”环节,我设计了:“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此环节设置是想达到:教学生一种方法,具体可抓;当再次背景引入的时候,想通过背景的拓展,螺旋问题的上升,实现问题的勾连;在这个环节的最后实现了“以诗解诗”的目的。标点符号的改动,语气助词“啊”的增加,想让学生的朗读过程出现层次感,最终达到“诗无达诂”的目的。
在“读理、读人”的环节,回归到“难”的主线,当李白面对“难以下咽(食物);难以施展(抱负);难以选择(前路);三个方面的呈现也是想提示学生进行背诵,最后李白的诸多方面诗词想告诉学生“李白不止一面”,让学生在课外的诗词拓展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遗憾之处,例如:首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方面,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还需要再多多努力;其次,当学生的朗读很出彩的时候,没有给予肯定到位的评价,同时在鼓励其他学生的勇敢试探方面还是需要我再加大功夫。
李白的《行路难》是他在“跋涉”他自己的梦想征途,其实,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一场场梦想的“跋涉”呢?每一次课堂的师生共同学习和收获都是这趟梦想征途上独有的风景,我愿意且思且行!
《行路难》教案4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师:上课之前我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
多媒体:
xxxxxx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白板:刮奖刷)
师: 同学们猜一猜,杜甫笔下这一位酒仙的名字? 生:李白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看来李白“酒仙”的称号可真是深入人心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来自诗歌界泰斗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多媒体:课题及教学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要做两件事,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学了他老人家多少名篇名句呀。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学生齐诵李白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月下飞天镜,去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通过李白的诗这些诗歌,你认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学生自由介绍李白,师作板书并补充。)
(白板书写: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师补充:大家的发言让我想到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三)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1、首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你手中的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请一学生读课文,其它同学纠正读音。
重要字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 歧qí路(白板:诗歌原文,用书写功能标注拼音)
3、生齐读。
4、分小组,自主合作探讨,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5、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6、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
(1)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2)
6、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诗歌大意: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四)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根据诗歌内容,再齐读诗歌。
2、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3、是啊,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因为--------。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
前途艰难
相信希望
悲愤呼号
充满信心)
4、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5、教师小结。过渡到指导朗读。
是啊,在诗歌当中,诗人的心情可谓起起伏伏。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苦闷的诗句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前途艰难的诗句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此人生失意之时仍不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诗句是?诗人从梦想中回到现实发出悲愤而痛若的呼号的诗句是?在这一切矛盾的心理过程之后,诗人并不自甘沉沦,仍然自信执著的诗句是?、(在教师的提示中,学生再一次回顾课文)
(五)朗读并背诵诗歌。
1、诗人的感情在诗歌中跌宕起伏,我们要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诗人丰富的感情呢?
(根据你对诗歌感情的理解,把自己假想成李白,自由大声练习朗读。)
2、请学生范读。可以读全诗,也可以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生互评)
3、请1-2个学生范读全文。(配乐)(生互评)
4、竞读。男女生比赛读。(配乐)
5、全班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
《行路难》68[合集五篇]
本文2025-01-08 00:58:03发表“教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69344.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