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中学一行赴广东考察学习心得一(精选5篇)

栏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南周中学一行赴广东考察学习心得一

南周中学一行赴广东考察学习心得(一)

感受中山精神,展现现代素质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校园文化一瞥 初二年级组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翠亨村,有一所在广东乃至全 国很有影响的学校 ——中山纪念中学,我们这次的教育考察之行,其中 的一站就是到这里来学习。

刚刚踏入学校便被那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所吸引,一时 间仿佛时光穿梭,带我回到那个危急存亡的时代,先行者掷地有声的 呐喊,让我在历史的气息中感受到了民族的责任感。

漫步校园之中,感受那在远山映衬中的小桥流水悠闲,体会那厚 重古香古色建筑背后的文化内蕴,同时也在古韵中,看到了学校向前 迈进的时代风貌。

考察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纪中独特的校园文化已在我的 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校园占地三百余亩,环抱寿屏山,校舍依山就势,层层而上。

园中古树参天,花草遍地,楼堂轩昂,如公园,如园林,如一座 现代化的学府。

校园中弥漫着古朴而清新,传统而又现代的氛围,走进校门,我 们不难发现:中山精神洋溢在中山纪念中学的方方面面。

.校门印象:校园老区是校园的主体,她以校道笔直向寿屏山上 延伸为中轴线,然后东西展开。

具有中山纪念中学最大特色的主建筑,全压轴而建。

中轴线上的第一道建筑是老校门。

老校门由中轴线上一座主牌坊门楼,加上一道长廊贯穿而成。

校门下建红色方柱,上盖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高低有致,庄 严美观。

主牌坊上方,宽长的白额之上,闪耀着宋庆龄亲笔题写的六个金 色大字中山纪念中学。

中山纪念为纪念孙中山之意。

巍峨而富民族色彩的校门和宋庆龄题写的校名显示出,此校是为 纪念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伟人的学校,它意味着,这所学校负有将这位 伟人的宝贵的精神遗产继承发扬开去的重任,负有以中山精神为动力,培育出现代建设高素质的后备人才的历史重任。

可以说中山纪念中学的校门为中山纪念中学的校园文化定下了基 调。

校门西接皓东堂,东连寿屏堂,这两所建筑均为教学楼,两堂一 左一右既陪衬着校门,又像有力的双肩,它似乎在意味着:今天在这 里学习的青年将担负着历史赋予他们的发扬光大中山精神的重任。

.中山塑像印象穿过正门,走过这层平地,登上二十一级宽宽的 台阶,一尊汉白玉雕像巍然耸立在眼前。

这,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形象。

孙中山先生那深沉远望的眼神,高耸宽长的眉宇,坚毅紧闭的嘴 唇和那浓密高翘的胡须无不显示出他那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

这一精神就是中山纪 念中学校园文化的主题。

.逸仙堂印象登上台阶,便来到了校园的一块平地。

在这 层平地的中轴 线上,赫然高耸 着一座气势 宏伟,风 格别 致的 仿古建筑逸仙堂。

逸仙是孙 中山先生的号,以先生的号为 名的建筑当然是校园中的 主题 建筑了。

中华 民族文化传 统认 为,纪 念伟 人的地方其主题 建筑应 为至尊,所以逸仙堂处 中山纪 念中学最高位置。

逸仙堂除了比其他楼堂规 模更大外,建筑风 格也格外别 致,飞 檐 临空,四角高啄,每角之下悬 吊一枚铜 铃。

檐下四周尽绘 彩图,凭楼仰望,如临 空飘 逸的仙境,有几分飘 逸 入仙的神韵,与中山先生之号甚是相吻合拍。

加上背后苍 翠的寿屏山山峰相衬,更家显 示出先生丰功伟 绩之长 存,人格魅力之巨大,叫人崇拜,叫人纪 念,叫人深受启迪。

⒋校园道路广场 等建筑印象为 了创 造更好的育人环 境,学校没有 忘记 道路广场 园林流水塑像等文化含量。

如环 寿屏山山腰米大道为 中山路,环 新区外围 余米新路叫庆 龄路,还有皓东 路鹤 龄路幕贞 路等等。

老校门 前的广场 叫中山广场,逸仙堂侧 的叫逸仙广场,挹翠园前 的叫寿屏广场。

四个园林中,一个是中山公园,一个是寿屏广场 ;另一个叫挹翠

第二篇:赴景安中学考察学习心得

一位校长、一群老师、五百学生,谱写着教育的乐章

——赴如东市景安初中学习心得

2016年12月14号

11月25号,学校组织大家去景安中学参观学习。出发的前几天就把课务早早调好,上午第一二两节课上完,已经 9点20分。再批批作业,差不多10点20去食堂吃中饭。因为学校通知的是10点45分准时出发。学校特别提醒要带好听课笔记。学校也一再叮嘱虽然是出远门,乘车,但绝不是旅游,是一次难得的工作培训,业务学习,是转变思想,学习先进理念的南通之行。思想上着实有些压力:生怕浪费了国家的钱财,白跑一趟,走马观花,一样学不到,甚至连一点痕迹都留不下。

车子真得准点10点45分离开熟悉的校园,多少让人奇怪并惊讶。按一般惯例,说10点45分开车,10点50分出发已经算很准时了。可见当批出去的这些同事们是很守时的。一会就驶离陆桥地界,但并没有从最近的华西上高速,而是到新桥服务区。原来,还有兄弟学校新桥初中和华士初中也是那一天组织去景安学习参观。这说明江阴的教育系统还是很谦虚,很好学。大家英雄所见相同地选择隔江的同一所学校为楷模。

车过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就是长江上的苏通大桥。虽然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好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从苏通大桥上过。这说明苏南和苏北的交流并不频繁。

车上就在回想2001年那时候去泰兴市的洋思中学学习“洋思模式”。15年过去了,洋思经验渐渐没人再提起。而那一次的学习情景一直深刻地留在脑海里。“先学后讲,老师只准讲15分钟。”这是固定模式。可惜我是一点没法照搬照套。一堂课讲解半个小时都不够,别说15分钟了。这次去的如东景安中学又会是怎样的套路模式呢?学习参观,有时不是增强自信,反而是对自信力的重创。自卑的思想总是恐吓着虚弱的我:为什么他们那么轻松,那么高效率;我为什么那么吃力,那么老套。

边想着问题,边透过车窗捕捉着外面的景物。车下南通高速出口,公路两边矗立的大型宣传牌,展示着这座城市的业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双拥模范城,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首届中国最美丽城市,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特色魅力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星级慈善城市,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世界长寿之都”,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这些响当当的称号,随意挑一个都令人羡慕呀,要知道经济百强前三甲的江阴还在创建着文明城市哩。

车到景安中学,下午1点多。下车之后才发现,来自各地的取经的学校很多。影响力可见一斑。

上课之前在校园里转了转。整个校园是长方形。一条中央大道(被校长称之为文化长廊),进校园左手是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右侧是运动场。教师宿舍和学生公寓在最后面。校园并不大。

大道两边,建筑物的墙侧,都是各种宣传展示。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这样老式的教育资源也被放在墙上。走到哪里,都是图片、文字的视觉冲击。教育者(决策者)对受教育者的用心不可谓不深。走进他们的食堂,里面也是各种有关饮食营养,餐饮的礼仪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饭桌上贴的,对分发食物,收拾餐盘,吃光盘内食物的要求,细致、明确。

路上遇到学生,他们很有礼貌地对我们这些陌生的访客问好。不管是老师强调的,还是发自学生的习惯,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也反映出校风的淳朴。

课前,我走进了初三(5)班教室。教室里没有老师在,同学们都站立着,跟着校园音响唱着“阳光总在风雨后”。讲台前有一位领唱的同学。这是一首比较长的歌。后来听校长的报告,这是他们学校的每周一歌。年底要挑选出来进行汇演比赛的。功夫在平时。喜爱音乐的人,或长期被音乐熏陶的人,内心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没有老师在场,秩序井然,佩服他们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也折射出班级管理者的平时的管理水平之高。我这种保姆式的班主任看着真是心有惭愧。

歌声结束,进课堂的是一位数学老师。学生们从自己的座位上围坐到讲台周围。没有上课的口令,没有常规的仪式,课程就开始了。白板上的课件、例题,同学们的举手回答,黑板上的板演。因为教室里没有提供听课老师的凳子,我和另外几位听课的老师都是站着听课。教室里,有各种张贴。既有学校统一的标牌,也有班级里的动态资料。英语默写的记录,历史政治考试的成绩,同班同学之间的点赞,一些励志的心灵鸡汤。教室里比较干净,学生的课桌的东西也比较少。感觉课堂比较轻松,师生活动有序,活而不乱。我所听的那节课,很平常的一节初三数学课:老师给例题,学生讨论,举手回答,老师讲解。几乎也是从头到尾的传授。学生不是固定在自己的课桌那,是围坐在前面的区域。

听课结束后,去报告厅接着听他们校长的讲座。校长微胖,整个演讲语气平缓,时不时幽默诙谐一把,跟我们学校的隋老师风格很像。隋老师是如皋人,跟如东邻县,都属于南通大市。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

景安初中只有500来人,学校虽小,但这位校长并没有降低追求。也许,他所做的,并没有刻意期待轰动,只是他真正在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做,为了学生的前途在做。做出了成绩,引起了关注,被树立为示范的标杆。他介绍的所作所为,就是以“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教育行为。

给我印象深刻是学校名字的由来:刘景安,是一位烈士的名字,作为学校的校名,别人都能忘记刘景安,我们学校的学生不能忘记;不仅不能忘记,还要每年去纪念他。

报告说:去西湖游学,学生做足功课,晚上,几百景安学生在西湖畔的岳庙齐声朗诵《满江红》。

他们校长说;贴出来的宣传材料,即使别人不去看,但是,材料的主人肯定会去看。一次活动,哪怕能正面影响一个人,也是成功的。

校长的报告可能是千锤百炼的优质产品,但是,质朴的语言道出的都是教育的小事,量变最终就会发生质变。

报告结束的时候,出来天色已晚。恰逢他们放周末假,家长们和学生们提着大大小小的包,校园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没有归心似箭的急迫,没有吵闹与喧嚣,还是那么秩序井然。想想我们的学生,无论是早晨进校门的时候,出操的路上,去饭堂的路上,哪里不是嘈杂?班主任们一再声嘶力竭地叫嚷着;不要讲话,不要讲话。效果还是那么微风吹大楼般地毫无作用。想起他们校长报告里说:学生周日都盼着回学校。什么魔力让他们喜欢校园?这难道不是很多人在抱怨的:“现在的学生懒惰,不要听课,不要学习,不要做作业的” 的有力反击吗?

虽然总共只有短短的一个下午,但是,给我的教育与启发是深刻的。

第三篇:赴广东东莞考察情况报告

东莞

东莞,世界制造业之都。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足见其经济外向依存度之高。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海外市场严重萎缩,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批量倒下,打工者纷纷返乡,GDP出现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莞的情况又是如何?从考察的情况看,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磨砺后,东莞的步伐反而更加稳健了:一个面积中等规模的地级市,却拥有16家五星级、25家四星级酒店,形成了中国最集中的酒店产业集群,五星级酒店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东莞长安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前三强,出口创汇第一镇,不仅经济繁荣,而且环境优美、街道整洁、秩序井然,处处绿叶眩目、浓荫盖天,文体休闲设施应有尽有,大家参观后,脱口发出“长安美如画”的赞叹;咸西莲花村,一个标准的现代化别墅新村,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这样的新农村,令人向往;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科技共山水一色,人才与产业齐飞,生态与开发共荣。给我们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这样几个方面:

1、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东莞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次东莞之行,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东莞人解放思想力度大,观念更新快,善于抢抓机遇,更善于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在不同时期都能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和突

破口。东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三来一补”起步,以加工贸易入手,在全国率先引进外商投资,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用短短的20多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用100多年、亚洲“四小龙”曾用4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过去的两年,东莞一直处在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外向型经济受到了直接影响。但东莞人坚信,只要世界经济不再出现大幅下调,东莞经济最坏的日子已过去;通过金融危机的大浪淘沙后,东莞一定会展现新面貌。习惯领跑、习惯被学习的东莞,把压力当作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拿出“四个忍得住”的勇气:忍得住暂时阵痛,忍得住速度暂时放缓,忍得住收入暂时减少,忍得住社会非议,开展向新加坡学习产业升级、向浙皖五市学习发展民营经济、向深圳学习自主创新“三个学习”活动,先行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勇当广东转型升级急先锋,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发展。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只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才能加快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民营经济发展独具特色,是东莞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东莞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由外商独资、控股的加工贸易不是支撑东莞经济的长久之策。他们把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镇村经

济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一个新的亮点。一是底子厚、主体多、潜力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东莞民间资金雄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00多亿元,个体私营企业资产2000多亿元;每年都有十几万劳动力进入东莞,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高达几百万,民营经济从跑龙套起步,到今天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末,该市个体工商户40.3万户,私营企业7.4万户,个私经济实体比2000年增长3倍多,占全市各类经济实体的90%以上,注册资金增长5倍多。二是园区建设起点高、环境好、吸引力强。我们参观的松山湖科技园区,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域,环境独一无二,上班就像逛公园;坚持高科技产业集聚、高门槛招商选资、高水平自主创新,坚持“不做子弹、炮弹,而是要做核弹”,产值呈几何爆炸式增长,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就达100多家,成为一个孕育奇迹、挥洒激情、催生梦想的地方,被评为“中国最美、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区”。三是产业发展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东莞已形成电子、服装、家具、毛织、五金、模具等众多以内资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专业镇、专业村和产业集群,拥有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实施“四大文化名城”战略,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建设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娱乐业、传媒业、印刷复制业、文化旅游业等诸多行业,力争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坚持品牌带动,全市拥有

步步高、金正、以纯等20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306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走出了一条“无牌—贴牌—创牌—名牌”的发展道路,跻身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东莞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从外源式为主向外源内源并重转变,才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内源式发展的核心就是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

3、城乡差距小,农村经济强,是东莞快速持续发展的新生动力。在东莞,一般人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所到之处,城乡面貌浑然一体,城乡身份日益模糊,城乡经济交融相汇。其主要做法是:本地人外地人、城里人农村人一视同仁。破除身份壁垒和体制制约,没有“外来工”,只有“新莞人”;没有农民,只有居民。成立全国首家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推行新莞人服务卡,以“服务无限”的理念,不断增加社保、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服务,逐步成为新莞人的“东莞身份证”。保障新莞人的政治权利,从新莞人中选拔政协委员、党代表和领导干部。社保告别城乡差别,医疗保险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惠及513万新莞人,养老保险覆盖全市71万农(居)民,是目前全国唯一真正在全市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地级市。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强、农民收入高。村村都有直属集体企业,户户都有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从单一的物业租赁起步,转向投资型、服务式、多元化发展。在农村,集中了全市2/3的户籍人

口、经济总量和工业企业。2009年底,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1150亿元,净资产889亿元,可支配收入超亿元的村有19个,超5000万的村有59个,超1000万的村有405个,来自集体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做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能为全民创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三、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创业,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东莞的实践再次证明,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现在的盐城正面临国家两大战略叠加的新机遇,步入实力提升的新阶段,站在转型升级的新起点,“非公经济新36条”,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

2、坚持走园区经济与民营经济交相呼应、互为支撑的发展路子。松山湖科技园的经验告诉我们,创业需要一个平台,平台层次有多高,发展的水平就有多高,创业的成效就有多好。我们要坚持把创业园区作为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快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贡献率,真正把创业园区打造成创业者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3、坚持产业配套和培大育强并重,增强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强大的产业配套,是东莞的主要竞争优势;但缺少大项目、大企业,也是制约东莞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借鉴外地经验,提升民营经济水平,应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既要有铺天盖地的“凤尾”配套,又要有顶天立地的“龙头”带动。引导众多中小企业接收外包、参与配套,向“专、精、特、新”发展。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长、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不断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4、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产业创新,推进民营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延伸,从工业制造向“文化智造”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南周中学一行赴广东考察学习心得一(精选5篇)

第一篇:南周中学一行赴广东考察学习心得一南周中学一行赴广东考察学习心得(一)感受中山精神,展现现代素质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校园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