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贵州考察重要讲话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第一篇:学习贵州考察重要讲话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学习贵州考察 重要 讲话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心得 体会
2021 年 2 月 3 日,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乡亲们说,“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期间,既看“脱真贫”“真脱贫”的实际情况,也指导决战脱贫攻坚之后如何接续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消除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 8 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结果,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随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我国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一次历史性转移。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 5 年
过渡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平稳过渡。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首先,在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防范和化解新致贫和再返贫的风险,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其次,在过渡期内要总结运用脱贫攻坚有益经验做法,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攻坚成果发挥更大效用;再次,在过渡期内要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是一项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切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走稳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担当作
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广袤乡村呈现更新更美的图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第二篇: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0篇
【篇一】
2020年是即将圆满实现脱贫攻坚工作收官,全面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步之年,近期中组部下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如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助推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紧扣“五大振兴”要求构建新的考核体系。
2021年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为重点的考核体系有效衔接和过渡,设置“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重点的综合考核+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面向产业大户等以奖代补为主导的专项考核新的考核体系。对镇乡村振兴支撑考核指标赋重分、出重拳;对部门体现单位职能差异化设置乡村振兴考核指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分解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形成“考核委领导、考核办统筹、牵头单位推进、责任单位落实”的一体化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全方位建立乡村振兴考核压力传导机制。二是狠抓“四项措施”提升乡村振兴考核质量。
首先要做实平时考核监督。逐季组织重点业务主管部门对乡村振兴指标开展排名通报,引导各责任单位把功夫下在平时,盯重点、抓关键、破难题,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指标任务完成。其次要加大群众评价分量。设置一定比例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社会调查评价赋分权重,扩大基础群众直接评价考核参与度,引导被考核单位眼睛向下,工作重心下沉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以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印证、核实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再次要完善考核方式方法。坚持一流标准,优化指标任务确定流程,提升指标任务下达质量,建立业务部门平时考核台账记录与考核组综合实地考核结果“双印证”制度,以务实的考核结果认定办法传导考核压力,树立重实绩,重实干的鲜明考核导向。最后要强化结果综合运用。坚持“优绩优奖”原则,强化乡村振兴考核监督和正向激励导向发挥,精准锁定乡村振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突出及时性、针对性重奖激励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党政干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硬约束。【篇二】
丁真的世界—理塘,位于康巴地区,属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康巴文化、游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岁的丁真那天和往常一样,去村口买个泡面,被摄影师拉着拍了一个十几秒的视频发布在网络上,没想到就真的火了起来。清澈而明亮的双眼,高挺的鼻梁,天然的黝黑肌肤再加上纯真无邪的笑容,无疑让人心动。但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甘孜理塘的蓝天、白云、雪山、冰川、草原、寺庙和白塔被看到了,人们看到了中国大地上还有这样的大好河山。在仅9天的时间里,四川甘孜州纳入监测统计的13家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了112.31%,某旅游平台目的地为甘孜州的旅游团订单量增长了66%。
丁真的笑容很美,但他身后的家乡—甘孜理塘更美。理塘曾经作为一个贫困乡村,他们的脱贫之路走得格外艰难,有太多的扶贫工作者为理塘的建设作出了努力。理塘今天的成绩虽是偶然却也是必然。其不仅曾是商贾云集的茶马互市重镇,还在革命战争年代书写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往事。除了理塘,还有太多乡村,太多的扶贫工作者在我们国家的各个角落为了自己的家乡努力着,还有更多美丽的乡村,美好的地方需要被看到。
丁真说,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我想就这样,待在我自己的世界里。他的那份纯真,那份质朴,那份对家乡的炙热情感,最打动人心。通过丁真的爆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乡村,关注到中国乡村扶贫系统的工程和那些在扶贫道路上洒下热血的人们。这正是丁真的世界出现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
希望通过丁真,我们能看到祖国更多美丽的地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乡村工作和生活,为乡村的发展献一份绵薄之力,让乡村建设越来越好!除此之外,我们更要关注国家的脱贫攻坚,以及关注脱贫攻坚的后续工作。按照中央部署,贫困县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而要做到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正是这样,百姓生活才能红红火火。
【篇三】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并举,用好人才“杠杆”,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让乡村涅槃重生,焕发勃勃生机。
输血加造血,立足需求“发力”。各级党组织要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原则,为农村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开展拓展渠道。一是着重从乡村产业发展出发,提供一系列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一批管理型、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紧缺人才。并加强与有意愿落地农村的企业合作,让有意愿返乡的青年和外来人才有工作机会。二是整合党校、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等资源,采取集中培训、项目参与等方式,对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等加强思想政治、政策法规、产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素质。既把村“两委”干部发展为人才,又把人才吸收进村“两委”中,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
平台加机制,筑牢用才“支点”。人才引进来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着力构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产业,为人才搭建政策扶持、创业发展、投资服务、融资对接等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有舞台、创新发展有空间。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做好统计分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寻求突破,探寻现有体制和机制中的不足并坚决破除,做到兴利除弊。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包容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在岗位上放开手脚,大胆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严管加厚爱,增加留才“砝码”。长期以来,基层面临着“引才容易、留才困难”的尴尬局面。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让人才留得住。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立足乡村全面振兴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突出不同职业、专业、岗位区别,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制定适合乡村人才实际和特点的评价标准。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让“庸者下能者上”,激起“一池活水”。多方位关怀人才“厚爱”,建立定期交流、走访慰问、集体谈心等制度,倾听基层干部队伍的意见建议,同时在人才的人文关怀上用心筹划,用真心为人才解决生活、工作、家庭各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人才真正能够感受到温暖。
【篇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我国下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一大顽疾。
“君臣佐使”是方剂学术语,指组方配伍的基本原则。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困扰我国下一步发展的顽疾开出的组方药。配好“乡村振兴”这方药,需从“组织、产业、文化、生态”四个方面,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抓准主次分明的四味药。
配好“乡村振兴”这方药,需抓准“党的组织建设”这味君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农村基层,农村党支部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与实践主体,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否敏感、毛细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能全面落实到基层。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将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中,定期滋养神经、清理血管,始终保持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敏感度、毛细血管通畅度,以此保证党支部在产业培育、文化复兴、生态保护等农村各项事业推进中始终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打牢组织基础。
配好“乡村振兴”这方药,需抓准“特色产业培育”这味臣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在市场资源配置上占有先天优势,乡村由于历史原因及区位原因在市场资源配置上处于天然劣势。在此历史背景下,乡村未来发展要做的不是与城市争夺发展资源,这既没有政策条件也没有落实空间;而须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的强项上做文章。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村级经济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回乡大学生、乡贤等有理想、有能力的创业群体下大力气培育传统文化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打牢经济基础。
配好“乡村振兴”这方药,需抓准“传统文化复兴”这味佐药。随着城镇化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传统文化发展面临“继承人”危机;伴随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产品大量涌入,逐步占据年轻人的精神空间,留给传统文化空间逐渐被压缩;传统文化日益被边缘化,面临“失根”危机。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培育乡村文化产业的基本前提。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文化复兴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宣传乡村传统文化,重建“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土”的象征,同时,大力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及其文化传承人,培养文化继承人,为“乡村振兴”打牢文化基础。
配好“乡村振兴”这方药,需抓准“生态环境保护”这味使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是新时代发展所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和谐共振,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培育乡村绿色产业的基本前提。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根据本地环境容量,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及绿色产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科学配置其他中间产业,坚决不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使整体产业布局建立在自然环境禀赋之上,为“乡村振兴”打牢生态基础。
上药为君,主养命;中药为臣,主养性;下药为佐使,主治病。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加强组织建设为根本,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关键,以复兴传统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方能主次有序、协调推进。
【篇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领。唯有大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服务农民,方能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各地要利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依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培养造就人才,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激励年轻干部下沉基层,当好乡村振兴“勤务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村容村貌改观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应该看到,部分农村发展观念还较为落后,一些干部工作方法偏向保守,与新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迫切需要一批头脑灵活、思维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干部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要树立服务基层鲜明导向,激励引导年轻干部以广袤农村为考场,以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为考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出台激励保障措施,从经济待遇、办公条件、健康保险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层倾斜,让年轻干部在农村能扎根、有盼头。
挖掘乡土人才兴村活村,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乡土人人才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农村村情及农业生产规律,且大多身怀一技之长,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金种子”。要充分重视和用好乡土人才,改变过去乡土人才发展“不温不火”“任其自然”的局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在“全国十佳农民”“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遴选资助项目上予以倾斜,让“土专家”“田秀才”在资金政策支持下脱颖而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要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特别是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让乡土人才的理论实践知识与新时代接轨,迅速成长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引回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当好乡村振兴“突击队”。部分外出能人产业发展理念先进,创业有成,回乡兴办实业、带动群众致富有着资金、技术和理念上的优势。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质较好、报效家乡意愿较强的外出能人返乡,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有效填补部分贫困乡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等掣肘短板。要大力扶持回归能人领办创办新兴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项目,壮大支柱产业,有效激活集体经济。同时,要在政治经济待遇、政策支持、后勤服务等方面予以保障,为能人在村安心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各类人才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不负时代使命和人民期盼,在广袤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
【篇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的重任,最直接最具体的执行者、推进者、组织者,就是农村党组织书记。村一级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村可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村支书就是这个社会里的“领头雁”。所以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个村的“灵魂”和“掌舵人”,村党组织书记要下大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本领,切实成为带领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雁”。
一是要提升学习能力。
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政策性比较强,大家要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干出一番事业来,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眼界、开阔视野。不要觉得自己是个村支书,学了也没用。只要学通了、看准了,一句话就可能得到启示,就可能有一个好项目。不要觉得学习没用,近几年陕西省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就需要考试。如果不学习,知识更新慢,选拔也考不上,个人就会失去很多机会。二是要提升发展能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个村的带头人,不抓发展,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在解决发展问题上,必须解放思想,转换脑筋,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要结合本村实际做好发展规划。这几年准备干些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达要到什么效果?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并逐项分解到每个,细化到每个季度,落实到每个环节,确保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三是要提升协调能力。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村内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纠纷,这就需要村支部书记从中协调。过去的农村干部“一靠辈份高,二靠嗓门大,三靠脾气大”,致使群众不欢迎,工作推不动。作为新时代的村支书,必须学会用法律约束人,用制度管人,依法依章办事。同时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变化,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变直接指挥为出谋划策,变命令为服务引导,用情感交流的方法贴近群众,用平等协商的方法组织群众,用权衡利弊的方法说服群众。党支部是村上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四是要提升自律的能力。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向基层延伸,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村支部书记由于经济不清、自身不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教训非常深刻,大家一定要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近几年上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支部书记的补贴待遇不断提高,并且也在着力解决离职后生活保障的问题,如果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贪小便宜就一定会吃大亏,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惩处。【篇七】
2020年在数学上是一串数字,在时间轴上是公元纪年,在人类史上却是写入历史的一年,中国这一年同样也是跌宕起伏。2020年在面临新冠疫情爆发,社会生产生活受到重创的困境之下,中国拿起这份沉重的答卷之时,已经以大国水平向中国人民、全世界答出一份满意的答案。
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大趋势之下,半个月前的11月23日,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以看得见的成绩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迎来了收官之战,到达的却不是终点,赫赫成绩的背后,将是乡村振兴的起点。
下一步乡村振兴要牢牢把握“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建设农业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升国家现代化程度,着力剖析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深层次原因,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实现完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篇八】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疑问时说的一句话。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广大干部需要将“无我”当成一种信念,敢说敢做敢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人民群众做事实、谋福利。
坐上群众的“热炕头”,熟悉乡语知难题。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说道,“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的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是:衡量对错的标准,应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习近平当初从北京到梁家河插队时,由于陕北的口音很重,语言和农民不通,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他同一道的知青,学老百姓的方言,常走到群众中、坐到百姓的炕头上,与他们拉话、聊家常。过了一两年,他就成了梁家河的自家人,百姓有什么难题、疑问都会问他,村里有什么矛盾也会找他去调节,每次都能把事情办得稳稳的。农村矛盾多如牛毛,各地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基层干部不能将自己束之高阁,要真正将群众装进心里,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那样才能更好地出谋划策。
躺进农村的“土窑洞”,务实高效推工作。“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梁家河村民张卫庞这样形容习近平,大家都爱去他住的窑洞串门。习近平说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从来不说过头话,对那些表现不积极的社员,他没有吹胡子瞪眼,反而身体力行,从行动上感染着村里人,大家也都开始踏踏实实的工作。在习近平当年离开梁家河去上大学时,在县城住的那一晚都没有合眼,不断的嘱咐村里的工作以后怎么干、怎么安排,从大搞农田基建、山洪问题、口粮问题等各个方面细致地传达给社员。现在的很多干部,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机械式地传达各项任务,造成很多百姓不服管,间接地破坏了干群关系,百姓也被当做“刁民”。其实农民是非常实际的,他就看你能不能做事,能不能公道。你给他们做工作,必须让他们思想上能接受,思想工作做通了,那么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干部要敢说敢做敢担当,脚踏实地将村里的工作做好。
修起利民的“淤地坝”,创新方式便百姓。习近平当了支书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社员们在村里的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由于村里人多数思想比较保守,认为老祖宗没干成的事,自然有没干成的道理,所以都持反对意见。为了能够让梁家河子子孙孙受益修起这个淤地坝,习近平在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基础上,挨
学习贵州考察重要讲话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本文2025-01-08 00:44:41发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66423.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