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摄影课心得体会
“怎么感觉这个老师像位过去的举人”
故事,从这里开始。跟随杨老师学习的旅途,也伴随着这奇怪的第一印象,揭开了序章。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那得从见到杨老师的第一面开始说起了。初相遇,杨老师手执折扇,双手后背,仰首挺立,体态没有同龄人的老态龙钟,眼里也是写满了洒脱与从容,在他的眼神中,我似乎看不到现代人的疲惫,感受到的,是一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士人之气。像是一位举人,腹中有墨水,眼中有江湖,胸中有山壑。
这样的老师,讲起课来应该有趣而生动。
让我给猜对了。
“我们南京啊,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你们学拍照也是一样,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那样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来。”别开生动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墓穴文化开始讲起,无论是孙中山、蒋介石还是朱元璋、宝志和尚,杨老师都说的头头是道,简直如数家珍,如果抛开现实性,我甚至一度以为杨老师历经了每一场变迁。我很震惊,震惊一个人是怎样如此详细的记住这些历史,震惊之余,便是钦佩。当然,还有一种兴奋,兴奋什么呢?——发现了榜样。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觉得人一生的学习要跟随师者的脚步,一步一步踏实的走,一步一步踏实的学,方才能有所建树。所以我开心能遇到一位良师,况且杨老师不吝赐教,教我们“十八般武艺”。我也由此得以“贪婪”的从杨老师身上汲取成长的养分,有关摄影,有关生活,有关态度。
有人可能好奇了,明明是广告摄影课,讲什么墓穴文化呀?这一开始是源于一个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个老兵牺牲,被埋在了不知名的乡村,然后另外一个老兵时常带着酒去扫墓。杨老师让我们仔细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第一遍,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这个广告拍的怎么样?”全班同学一致好评。老师点了5位同学,结果同学们也都是大加赞赏。老师默默的点开广告,又让我们看了一遍,再问,我们有些茫然。然后杨老师说,“那大家来找找这广告有什么美中不足。”带着这个目的,我们看了第三遍,结果还是没说到点子上。杨老师微微笑道,“来,先听我说说,说完你们就懂了。”于是,杨老师便接着讲起了墓葬文化,“来看这张国家地理的图片,大家都知道灵谷寺的萤火虫吧?美国人拍的可不是这萤火虫,而是他背后的这个墓穴……”从佛教文化到宝志和尚再到朱元璋,杨老师生动将他想表达的意思藏在了故事里,终于,我们在老师的良苦用心之下,发现了广告的美中不足——哪有墓穴盖在山头上的呢!导演为了追求美却忽视了这一个文化上的通识!我们恍然大悟,是啊,无论是拍照还是拍广告,都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那样才不会贻笑大方,才能拍出真正经得起推敲的作品。
顺着这个话题,杨老师说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解决了我心头多年的困惑!杨老师说,“你们要想走的高啊,基础一定要打的牢,基础打得牢,就要做到广而全,像金子塔一样,底下够广了,上面才能垒的高。而不是只学习专业的知识。只学专业的知识,你的基础不牢,也就垒不高。”也许这在别人看来是随口一谈,而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信仰的支撑和坚持的理由!我喜欢看书,但是看的杂,而且喜欢学习捣鼓各种东西,所以不仅是别人,我自己甚至都会以为自己“不务正业”。但是,通过杨老师这么一指点,我明白了,学习怎么可能只是指专业课的学习又或者指书本的学习呢?生活就是一个大的课堂,万物皆可为吾师,只要想学、认真学,我所学的东西就都没有白费。是的,我看的历史书、经济学的书和古近代小说,考试都不考,但那有什么呢?我自己真正学到了东西!学到了本领!
那一天我下完课回去,感觉天气特别晴朗,自己的心也是,甚至什么都可爱了起来。于是,我开始期待了下次开课,想想自己又能学到什么本领,或者是,又能解决自己认知方面的某个小难题。终于啊终于,第二次课开始了,感觉自己像个饿了几天的狼一样,而老师讲的知识就像羊,我连骨头都不想吐。因为在此之前,我拍了老师留下的作业“我是谁”和“疫情反思”。我知道杨老师一定会就这些作业和拍摄来谈写什么,而我也正有一个相关的困惑——摄影的主观记录和客观记录方面的。因为我时常觉得自己的作品很空洞,缺一种“表达”,也就是,我为什么拍这张照片?我要表达什么?仅仅是记录吗?我千方百计想拍出一张满意的作品,但是我又总能找出他们的诟病。像杨老师有次笑谈说道“一个摄影师有一张伟大的作品作为代表作就够了”,当时杨老师给我们看的是谢海龙老师拍的“大眼睛”,还有凯文·卡特拍的一张苏丹饥荒的照片,我当时颇为震动,想要拍出一张满意的作品来,然而我当时想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得获得杨老师的称赞。所以我每次拍摄作业可以说都是“丧心病狂”式的在拍照,拍“疫情反思”时,我大概把玄武区、雨花台区、鼓楼区有关疫情防控的地方都逛了个遍,但是回去导入到相机里面,又觉得都差点什么东西。别人对于疫情防控的措施,怎么能算上自己反思呢?于是我用一份水果收买了室友,让他协助我拍摄一张“脸上带了很多口罩,凝视着火的消毒液的照片”,拍了2个多小时后,我从140多张照片中,选了一张角度特别的交了上去,但是说实在的,那个作品我还是不满意,但是那时才刚刚步入杨老师的课堂,十八般武艺还没有学通,因此确实在技术实现能力上要欠缺很多。
谈起杨老师传授的十八般武艺,同学们也是赞不绝口。不过确实,有很多在杨老师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外面真的学不到。“你们知道保持精度的五个小窍门嘛”“三脚架,低感光度,小光圈,拿掉uv镜,快门线或者定时拍摄”。“同等曝光下,小光圈拍出的照片要更为细腻,但是光圈不用太小,16就够用了,不用调到22,那大多是商家的噱头”。像这样精细的指导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在杨老师的课上记笔记都很少是完整的话,真的是因为干货太多了,值得学习、值得记录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几乎都是记住关键词,然后回来稍微补充,反正定期都会拿起再看,不过唯一的缺陷就是,可能我的笔记也就自己能完全看得懂。但是这样的笔记也给我带来一些好处,那就是,记录的要点并不是完整的知识点,我孩可以再这些关键词上面进行扩展延伸,每读一遍,都可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也就是这样,我从一开始拍照的时候,问自己“曝光正确吗?白平衡调好没?有没有偏色?对焦有没有问题?”慢慢的,我会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的深一些,“构图有没有太满?画面平衡吗?有没有太堵?包围拍摄会不会有更好的角度?”
除了一些拍摄方面的小技巧,杨老师也教我们如何熟悉自己的器材,他说“要对自己的相机有感情,爱护好它。”这一点确实我也确实深有体会,我还记得有次在斜坡上拍一个小朋友时,注意力在相机上,一不注意脚空了,在坡上滚滑了几圈,我没想到我跌下去的下意识就是护着相机,爬起来第一反应也是看看相机有没有受伤 就好像这个相机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样。那该如何了解自己的这“一部分”呢?杨老师给过一个很好的回答——多看看说明书。“不是刚买来的时候翻一遍,而是隔一段时间去翻一下,每翻一遍,你都会有多一分了解。”
在杨老师的建议下,我还特意把说明书中英文版的都看了一遍。发现确实有很多第一遍没有在意的使用说明,比如每次相机拍摄结束后出现的“清理感应器”具体在哪里、怎么清理 以及AF-ON对焦的妙用等等。不过提起相机,我就想到了杨老师讲到设备和镜头时 拿来的一大袋设备,哈苏,徕卡,大光圈定焦镜头,各个品牌的全幅机。看的我是两眼放光啊,虽然我不是一个纯器材党,但是好的士兵看到好的
广告摄影课心得体会
本文2025-01-08 00:41:13发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65709.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