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才招聘工作总结(★)

栏目:公司工作总结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公司人才招聘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公司人才招聘工作总结

**公司关于人才招聘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国资委:

按照市政府《研究我市国有资产监管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07]123号)精神,**公司正在搭建市属国有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市属可经营性国有资产市场化运作和资本运作,市属国有资产的收益收缴和推进区域性产权交易建设的重要

平台。为了更好地完成市政府、市国资委交办的工作任务,2007年8月,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高素质员工,现将此次招聘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优化和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为目标

原鼎力公司的功能定位,是专门负责成都信托资产处置的公司,业务较为单一,人员结构和人员数量都不能满足新**公司的发展需要。按照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对成都**公司的定位要求和公司自身长远发展规划,急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加盟,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公司员工整体素质。根据现有人力资源情况和工作开展的需要,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金融、投资、法律、财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进一步充实公司人才队伍。

二、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多轮筛选严格把关

为确保此次招聘达到预期的效果,公司专门成立了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招聘过程中进行严格把关。公司还邀请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士作为考评成员。为扩大选人范围,吸纳八方人才,我们在《成都商报》上两次发布招聘信息。按照10:1的比例,从270多名报名者确定了初试人员,经过笔试、面试和复试,确定预备人选,并组织人员到预备人选的工作单位,对其诚信度、个人表现进行了综合考察,最终确定新聘13名员工。

三、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大大充实了公司人才队伍

此次新聘的13名员工,无论是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还是工作业绩,都较为突出。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13人都是本科以上文化,其中博士2人,硕士8人(含两名留学硕士),本科3人。二是专业知识扎实,有注册会计师、项目分析师、律师、经济师等,在本行业中从事专业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三是工作业绩突出,新聘人员在各自的行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有不少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新聘员工的加入,使**公司员工整体素质得到了优化与提高,公司将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加强培训等多种形式,将他们逐步培养成公司业务骨干,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七年九月十一日

《公司人才招聘工作总结》来源于,欢迎阅读公司人才招聘工作总结。

第二篇:人事局招聘人才工作总结

人事局招聘人才工作总结

2004,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局领导的科学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推进“三大主题”,加快建成苏中“两个率先”先导区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确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形式和方式,最大限度地聚集、吸纳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人才工作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贴得更紧了,人才工作对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强了。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牢固确立科学的人才观

今年以来,我们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全局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初步确立了科学的人才观,为做好全年的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认真学习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作为全年学习的重要内容,采取集中宣讲、讨论和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加深对会议及文件精神的消化理解,自觉把全局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三个解放”研讨活动。根据省、市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以“解放人才”为中心的“三个解放”系列研讨活动,制定了活动计划,下达分解了调研任务,集中开展了两次交流研讨会。全局人员能根据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自觉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自由成长的观念,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体制,调整一切不利于人才创新的政策,逐步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大人才观等一系列科学的人才观,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人才工作的开展。

三是组织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今年7月,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了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会议对前三年的人才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党管人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今后几年的人才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还对9家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8名创新创业优秀人才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这次会议确立了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第一要务与第一资源、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工作氛围,对我区今后的人才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

2004年,我区共引进各类人才464名,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22名,接收本科生116名,分别完成市交任务的122%和136%。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满足我区沿江开发和支柱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积极与各地人才招聘会联系,主动出击,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先后组团赴泰州、镇江、南京、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参加人才招聘活动,为我区招聘了一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人才供需矛盾。

二是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我们一方面深入到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了解他们的技术难题,加强引进国外智力重要性的宣传,另一方面积极通过省、市外专局争取外国专家。2004年,我们共组织申报了3个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成为全市申报单位最多的市区,也是全市唯一圆满完成市交任务的市区。预计2005年将有3批外国专家来我区的鸿泰机电集团公司、花卉园林绿化公司、泰州市华民铝品厂等单位,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另外,我们还主动配合市引智办开展引智工作调研活动,配合区科协采集高港籍留学人员、海内外知名人士、科技人才等信息,为更好地引进国内外智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积极引导毕业生就业。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教育和引导广大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改变就业方式,鼓励他们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今年,我们成功组织了村干部招聘工作,经过笔试、面试、体检和政审等程序,正式招聘了6名高校毕业生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此举不仅为村级基层干部队伍充实了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为今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特别重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为两名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帮助办理各种证照,免费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一是成立了高港区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小组成员联系督查制度。研究制定了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步骤以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现在这些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正逐步落实到位。如:全区引进人才专项资金由往年的10万元增加到50万元;引进的两名高层次人才的家属由差额拨款转为全额拨款。

二是将引进人才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并将它纳入全区“三个文明”百分赛考核范围。下发了《高港区2004年人才工作考核办法》,把人才工作列入党政干部的任期目标加以考核,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推动的力度。

三是配合区政协开展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主动向区人大汇报了全区人才工作情况,提出全区人才工作的打算,听取区人大、区政协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港区“十一五”人才规划》(草案)。

四、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配置作用

一是加强有形人才市场建设。7月25日举办了第八届人才集市,到市场设摊的招聘单位有76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应聘人才达1000多人次,达成意向45人,签订协议76人。为了给广大用人单位、广大人才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还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8次为用人单位举办各类人才专场招聘会,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办好人才招聘会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人事代理工作,人事代理人员已由去年的558人增加到1340人,增长140%。特别是配合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为已实现经营权转移的许庄、田河两卫生院的115名原正式在编人员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白马人民医院、永安和刁铺卫生院的档案接转工作也已完成,为其实现经营权转移做好了准备。

二是加强无形人才市场建设。在办好有形人才市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发展无形人才市场,加强网上人才市场建设,完成了高港区信息中心“人才超市”栏目建设,与市、各市区和扬中人才市场实现网上连通,资源共享。人才网站的建立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网上招聘、网上求职服务,自网站开通以来我区实现网上招聘的单位有391家,在网上求职人才有近1000人次。

三是加强区人才流动服务中心自身建设。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我们在学习借鉴兄弟市区好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加强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建设的一系列措施。一是健全了机构,新充实了4名工作人员。二是修订完善了人才流动服务的办事规则和各项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三是添置了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对从业人员开展了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五、积极开展三项培训,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公务员应用能力培训。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公务员计算机、外语培训,参加培训考试的人数达101名,此外,与苏州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行政执法人员法律专业证书班也已圆满结业,39名同志考试合格,取得了专业证书。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我们按照《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的规定,认真开展继续教育,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审验工作。2004年,共举办信息化素质培训班7期,150多人参加了培训,近500人参加了考核。会同区卫生局对高港人民医院近300名专业技术人员2003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继续教育证书进行了登记、签证和验证,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相关人员加强学习,限期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与高校联合开展学历培训。我们与南京理工大学成教院联合举办了经济管理《专业证书》班和后大专班,为考生提供考前培训服务,组织了应用文写作、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及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工作。参加培训的考生近300人次,参加入学考试的人数达60多人,共验印专业证书103本,有效地提高了我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

2005年工作打算

一、坚持原则,更新观念,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才观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在区委和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科技“五大工程”,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党的各项事业上来,为实现区委提出的宏伟目标多作贡献。

2、确立大人才观。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思想,引导各用人单位突破原有的狭隘的以学历、职称来界定人才的方法,树立大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按照人人可以成才的要求,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3、制定好《高港区“十一五”人才规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人才观,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出发,修订完善《高港区“十一五”人才规划》(草案),以把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考虑,人才素质与经济运行质态同步提高,实现人才总量与经济总量、人才与资金、人才与项目的最佳协调、最佳结合、最佳配置为目标,制定好《高港区“十一五”人才规划》。

二、紧扣中心,加大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方法

1、加强人才队伍结构调整。以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实施人才资源战略重组,有效盘活现有人才,并改进增量结构。一是调整专业结构。突破以往“高层次人才”的界定范畴,着力引进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我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有一技之长的创新型人才,招商引资的特殊人才;二是调整产业分布。充实第一产业人才力量,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三是调整行业分布。增强企业吸引力,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使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四是充分发挥高港职教中心作用,培养我区企业急需技工人才。

2、强化载体建设。继续加大春兰式企业的培植力度,使规模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中坚力量;抓住沿江开发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关联度大、牵引力强、产业链长的项目及企业落户我区,加快科技创业园区建设和沿江开发,汇集项目、资金和人才,降低入园门槛,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高港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研成果提供“孵化器”。

3、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针对我区实际,尤其注重研究柔性引才的办法。确立人才为我所用重于为我所有的工作思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通过一人一策、一厂一策以及特殊的“引、聘、挖”等措施,广纳各类人才。努力做到以感情投入为基础,真心引才;以创业发展为纽带,事业培才;以知识价值为取向,待遇留才。力求迅速形成吸引各类人才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集聚优势。

三、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

1、完善人才政策奖励机制。组织对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步加快我区人才资源开发的若干规定》情况的调研,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人才资源开发政策,出台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政策,为我区吸引人才增强政策引力。召开科技人才表彰大会,对做出显着成绩、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重奖,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人才使用中引入竞争机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引导企业形成与之相配套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科研岗位实行项目招标承包,技术岗位量才聘用,管理岗位竞争上岗,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通过竞争使一批能人脱颖而出。

3、建立与人才价值相统一的分配机制。引导用人单位树立人才资本价值的观念,建立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实行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并根据个人贡献和业绩发放年终奖金。

四、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扎扎实实地搞好服务

1、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把解放思想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先导,在全社会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决破除轻视人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均主义、封建保守等陈旧观念。积极培养和推广人才工作的典型,引导用人单位确立“人才随项目来高港,事业让人才留高港”的理念,真正增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引才、用才、留才”的动力和吸引力。

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着力改善人才创业环境,充分释放他们的创业能量。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创业有成果的得到奖励。大力鼓励和支持一大批能创业的人才走出机关大院,领头闯市场、创大业、当老板,以此迅速提升我区民营企业的层次和水平。认真策划和组织优秀科技人才先进事迹、人才工作典型经验和人才资源开发相关政策的宣传报到工作,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3、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创新服务理念,针对人才随事业走,人才随项目走,人才随课题走的新情况、新趋势,主动与“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中新引项目、新建企业建立挂钩联系制度,采取区、镇、企三级联动,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研究和掌握人才流动的规律,搞好跟踪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有效服务,切实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扎根高港,献身高港。

4、营造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坚决贯彻执行人事部《关于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意见》,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管理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对现有人才市场,增加设施,以完善人才市场的功能,力创一流人才市场,提供一流人才配置。二是推进网络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市场的优势,使人才市场真正成为人才信息的沟通平台、人才交流的集散场所。三是加强区人才中心队伍建设,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迅速适应事业单位全员人事代理对人才中心工作的新的要求,使我区人才市场建设水平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第三篇: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总结

88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总结

受学校派遣,本人于2012年3月和2011年5月分别参加888组织的赴8888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由于两次招聘工作任务一致,工作内容和对象也比较接近,因此一并简单谈一谈体会:

一、积极宣传,扩大学校知名度

从客观上讲,88大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确实不够高,科研实力和学科基础在省内也不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宣传,海外人才已经对88、88大学有所了解,特别是在香港地区,88受欢迎度比较高,同时在美国也受到高层次人才较高的关注,较多的人才表现出了考虑到88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意向。随着海外人才对中国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熟悉程度不断提高,海外人才对我校与国内其他院校的对比也越来越客观和详细,这就需要我们以耐心细致的态度,以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服他们;在宣传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时,不仅要突出88大学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同时也要充分说明88市委市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并辅以其他的,综合的激励手段吸引人才。

二、提升学术环境与提高待遇并举,吸引人才落户

88大学的目前的学术水平和科研环境在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中的不利影响无须讳言。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投入,大力改善科研条件等硬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大量引进优秀的博士、学科带头人等优秀人才,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着力打造科研软环境。在与海外人才的交流中,了解到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最关注的是学术环境,其次才是薪酬待遇。人才最希望回国后能出顺利产出科研成果,如果对88大学进行全方位了解后,反而担心到88工作会因缺乏科学的学术环境和高水平的人才团队支持而导致创造力、创新能力的逐渐丧失---对科研人员来说,也就意味着学术生命的结束。那么88大学可能就会被海外人才首先从考虑的范围内去除。如果我校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软环境,同时又在政策上能为他们创造多种机会,相信88大学对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大提高。

88地处88一隅,地域偏远的不利条件显而易见,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一份具有相当竞争力的薪酬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如果能全职回国,落户88,不妨给予超常规的待遇和激励政策,例如可以考虑实行目标责任制,取得突出成果,实行重奖等激励措施。人才工作首先要能吸引到人才,才能谈后续的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问题。招聘工作接触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不少人在国外工作多年,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人脉和事业基础,收入丰厚,如果国内单位提供的待遇达不到预期,不会考虑全职回国。

三、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打破人才身份局限

在与海外人才的交流中,谈到阻挡海外人才全职回国的原因除经济因素外,海外人才不愿意放弃已有的事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再加上家庭因素等。尽管学校保证为高端人才全部解决配偶工作,但人才的配偶们一般并不愿意回国,如果子女处于中小学教育时期,考虑到回国后的学业问题,家庭阻力更大。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柔性或采用人才驿站方式引进人才,海外人才无须全职回国即可享受88教师同等待遇,只要能为88提升学科水平、科研实力和业绩做出实质性贡献,同样给予奖励和资助,实现双赢的效果。同时,如果学校能与人才所在的海外单位建立一定的专业合作关系,这样更便于人才长时间在国内开展工作,加强人才引进的效果。

另外,据兄弟院校介绍,即使在“千人计划”入选者当中,真正全职归国的人也很少,因为国内环境的限制和人才学术交流的需要,高层次人才很难全职在国内工作,学校可在相关机构帮助下寻找那些处于上升期、向上发展势头良好的人才,这样引才难度相对小,代价也小,但效果会比较好。

四、前期工作扎实,招聘人才有的放矢

开展海外人才招聘,工作成本相对较高,如果每次只能到海外去做一些一般性的宣传工作,难免事倍功半。因此,为提高人才招聘工作的效能,前期扎实到位的工作必不可少。平时要加强与88市海外人才联络站、旅美科技协会、各国留学人员社团等机构的联系,请他们牵线搭桥,互通信息。如能在出访前确定若干个意向性目标,再通过诚恳的面谈,消除人才的各种疑问,对于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次美国招聘会上引进了88博士及其爱人,实际上,人事处前期已与其本人多次联系,此次借招聘会之际,我代表学校与刘博士进行的坦诚的交流,向88刘博士表达了学校求贤若渴的积极态度,最终才引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公司人才招聘工作总结(★)

第一篇:公司人才招聘工作总结文章标题:公司人才招聘工作总结**公司关于人才招聘工作情况的报告市国资委:按照市政府《研究我市国有资产监…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