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第二课时68(推荐5篇)

栏目:教案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第二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练习用“居然”造句。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看看谁能猜出它是那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2.对,是花生。花生也叫“落花生”。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来学学这篇课文。3.板书课题:落花生。简单介绍作者。

二、指名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3.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四,五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妹妹说味美,哥哥说可以制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1)小组合作: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2)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同桌互助,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

(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底”“鲜红嫩绿”“悬在枝头上”“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

(3)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悬在枝头,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4)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在课文

中用横线画出

(6)出示小黑板,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________,不是________的东西。”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7)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要做怎样的人呢?现在就开办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请大家谈谈你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教师引导:正像同学们所说的,无论像苹果,还是像花生,做人最重要的是对社会有用。)

(8)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

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段。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夜阑,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

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六、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

大、体面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写?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

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作者这样写,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就叫:详略得当(板书)

七、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八、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伟

大、体面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1)扫帚:抓住它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整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特点。(2)橡皮:抓它见错误就擦的特点,写他勇于改错的品质。

(3)小草:用顽强的生命力还大地一片绿色,表现坚强、默默奉献的精神。

九、作业。

1.用“居然”造句。

2.背诵课文。

3、小练笔:用上借物喻人

板书设计:落花生

花生苹果 桃子 石榴

埋在地底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写作特点:详略得当 借物喻人

第三篇:最新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word文档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的话。

2、对话朗读。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准重点段。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文章的话。

3、理解体面、可贵、爱慕。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并学习了第一段-种花生。那么课文重点是哪一段呢?(第二段)哪几小节?(2—14)写什么?(谈花生)我们把这

第 1 页 一段又分成哪两部分呢?(生答、课件、板书)这节课重点来学这一段。

二、学习重点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2—11小节 思考:今晚的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看看有谁参加?

出示:。。。实在很难得。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父亲和孩子吃饭很平常为什么用“难得”?父亲回来只是为了尝我们种的新花生?)

简介当时背景。(作者父亲当时在广东当差,平时公务很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所以父亲这次回来实在很“难得”。那么父亲只是为了尝花生吗?我们学完就知道了。)

2、那晚父亲出了什么话题让我们说?(看课件)姐弟们怎么议论花生的好处?(板书)

3、父亲怎么说?出示父亲的话。齐读。

父亲拿花生和什么对比,分别用——画出写花生的词句,用——画出写桃子,石榴的词句。完成比较表。(见课件)

通过比较你觉得落花生有什么特点?-------藏而不露、朴实无华——这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吧!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可贵”的意思。落花生

第 2 页 最可宝贵的是什么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父亲拿花生与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是为什么呢?为了批评苹果。石榴吗?用意何在?

意在比喻做人。

朗读12----14小节。出示父亲的话。(课件)我领会父亲的话了吗?出示我的话。(课件)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呢?“体面”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呢? 联系实际举些生活实际来回答。

是的,父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你读懂了吗?齐读这两段对话。

完成填空。(见课件)

(三)是呀,小作者不光读懂了,而且牢牢记在了心上,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

是呀,父亲这次难得回来,不光是为了品尝花生,而且市郊于孩子怎样做人,作者正是深深记住了父亲的教诲,以致他今后为自己起笔名为落华生,来勉励自己做个务实有用的人,最终他成了受人尊敬的学者。来看。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小作者学习,长大做有用的人。(见课

第 3 页 件)

四、作业(见课件)

1、口头回答课后习题3。

2、书面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

3、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课后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第 4 页

第四篇:《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案(通用)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现在咱们就是家庭成员了。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一会咱们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

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十自然段)

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并做上批注。用时一分钟。

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一小组交流。生评,师指导。

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生答:截然不同等)。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色标出,师生配合读。)

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一句。

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以”一句。

10、在父亲眼里,怎样算是不好看?父亲由花生说到了(人)。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像花生这样的人?

11、“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引出“我”说的话。(出示这两句话。)

12、理解“体面”。

13、假如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再读感受)。

14、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花生一样的人。用上“_________像花生,虽然______,可是_______。”的句式表达。

15、那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等。)是呀,这就是“父亲”的“希望”。

(三)领悟写法。

1、你们说,咱们这一家人说来说去还仅仅是在谈花生吗?从花生谈到了什么?(生答:做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2、现在你能来说说,什么叫做借物喻人吗?(借一物比喻具有相同特点的人。)

3、结合本课来说,本课是借花生来比喻(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借蜜蜂比喻(勤劳)的人等,二生举例。

(四)深化感悟,了解作者。

1、学习最后一段,体会“印”字,读出这种感受。

2、情境引读,强化感受,根据填空背诵重点语句。

当作者青年时;当作者已为人父时;当作者为人师表时;当多年以后。

3、体会作者笔名的用意

(五)拓展练笔。

1、善于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拿起笔试试给自己取个笔名,并写下自己的理由,看谁写的即有意思,又有内涵,还能用的今天学的借物喻人。

2、全班交流。

(六)练习小结

1、小练习。

2、推荐书。

五、板书设计。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案2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落花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自读课文学习质疑

1、学生自学课文。问: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划一划,写下来。

2、同桌互读,相互讨论。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问:先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师记在黑板上)

⑴就词质疑:

如“居然”:

①“居然”是什么意思?

②“我们”辛辛苦苦种花生为的就是能收花生,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落花生》第二课时68(推荐5篇)

第一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2、分清课文的主次。3、有感情地朗读…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