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党员干部学习“七种力”心得感想(大全)

栏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青年党员干部学习“七种力”心得感想(大全)

青年党员干部学习“七种力”心得感想

心得一

开学第一课我们再次领悟“七种能力”重要讲话精神,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触。本期学员都是中国中铁各单位选送过来的优秀年轻干部,我来自中铁五局,能参加中国中铁首届中青班的培训,我深感荣幸,也倍加珍惜。借次机会,我谈谈自己对标“七种能力”的学习心得。

一深入了解当前所面临的内外部复杂形势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内外部复杂形势,是我们理解并提升“七种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知晓的大背景。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政府对华为封杀打击的背后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中印边境冲突绝非偶然,班公湖、洞朗地区的拉锯战充分说明解决领土争端的游戏规则依然是实力在主导;还有香港、台湾等地区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在伺机而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背后,是大国之间利益的博弈;今年的疫情已然成为影响全世界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在中国取得抗疫全局胜利的同时,世界各国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性对疫情的态度更是千差万别。

放眼国内,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经济内循环正式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更是进入到了关键时刻。用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越是艰险越向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党和国家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

二提高政治能力永远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如何理解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呢?我记得*月*日在清华大学领导力提升研修班培训时,清华老师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也曾提到政治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他说到一个观点,一个国家因为政治的失误而带来的灾难,远比一场自然灾害要严重得多,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同样,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如“一大”***名代表中,先后有脱党、叛变甚至还有当了汉奸的,最终坚持到了革命胜利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这充分说明了政治对于个人信仰方面的重要性。反面的例子也有,上世纪二十年代,顾顺章的叛变,对于当时我党地下组织的破坏程度之大,以至于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曾多次回忆起这件事仍唏嘘不已。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提高政治能力对于我们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性。1.增强“四种意识”里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是排在第一位的;2.党的“四条路线”里面: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政治路线”是排在第一位的;3.党的“六大纪律”里面: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政治纪律”是排在第一位的;4.“好干部”***字标准里面: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信念坚定”是排在第一位的;5.国企“好干部”***字标准里面: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对党忠诚”是排在第一位的;6.从我们国企的政治属性而言,“讲政治”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企的最大优势。心有所向方能行稳致远。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三提高调查研究和抓落实能力,二者重在务实

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

习近平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

我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抓落实能力放在一起来分析,是因为二者的共同点都重在务实。

我们先看看以下几段党史上的经典故事。

1.毛泽东曾于 1927 年*月*日至*月*日回湖南实地考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才有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的面世;

2.早在 1930 年*月,毛泽东为反对红军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

3.1961 年*月*日至*月*日,刘少奇带领工作组深入湖南农村基层探访民情,蹲点调查,一住就是 44 天。曾在宁乡一个养猪场的饲料室里住了六天六夜,目的就是为了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真实情况,为的是向人民群众负责。

4.毛泽东在 1941 年发表过一篇《改造我们的学习》,通过这段时间在党校学习期间,再次精读这篇文章,感悟更深。毛主席在文章中用了大量篇幅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指出:没有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就好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首要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如今在中央党校的开班典礼上再次强调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足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的重视,也反映了我们几代党的领导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对于中国中铁三级综合工程公司,我们又将以何种方式提高调查研究和抓落实的能力呢?

我们有部分领导仍然热衷于“现场”、“市场”四处奔波,每到一处只不过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看似很忙,其实就是“白求忙”。下到基层检查,走过场、搞形式,基本套路总结起来就是:“看一遍、说一堆、吃一顿”。如此调研,非但没有为基层减负,反而为现场添乱。

不光是领导干部,我们有些机关部门的同志去项目督导,也是来去一阵风,人云亦云。突然想起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的:“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八十年过去了,华而不实的作风依然存在,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如何破解这一怪象?我觉得关键要在“实”字上下功夫。

去年以来,我们中铁五局开始在全局范围内大力推行以“敦本务实、行稳致远”为宗旨的“实”文化,我们提出了:“立企诚实、发展求实、工作务实、导向崇实”的“实”文化理念。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做工作,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

同样在提高抓落实能力上,更要强调“务实”二字,强调执行力,在中铁五局二公司会议室的墙壁上有两幅标语:

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

=执行力

开会+不落实=零布置工作+不检查=零

这两幅标语在我们公司挂了很多年了,公司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大家都严格遵照执行,并把它与二公司的传统文化“拼搏、严细、求实、创新”紧密结合,当作了我们在工作中狠抓落实强化执行力的座右铭。

四提高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突的能力,重在学习

习近平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做到科学决策,首先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

习近平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

我把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放在一起分析,是因为二者的共同点都需要加强学习。

如何学习并通过学习提高这两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 20**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上的讲话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领导干部不管学什么专业,无论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把提高科学素养作为读书学习的重要目标,通过读书学***一步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使自己不断增加对本职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模范。”

“一些年轻干部文化水平很高,但领导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尤其是驾驭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不够强。要注意加强现代社会管理、危机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使自己的领导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我们这批学员中,不少是三级公司的正职。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科学决策对我们考验太多:市场开发、项目生产、人才引进乃至企业的宏观规划等等;说到应急处突方面,项目的安全施工、应对群体性上访、与地方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提高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突的能力,迫在眉睫。

五提高改革攻坚和群众工作能力,需要强化意识

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改革必须有勇气和决心,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

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我把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放在一起分析,是因为二者的共同点都需要强化意识。

一是强化担当意识。改革攻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之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越是艰险越向前,需要的是一种担当意识,敢于担当、勇挑重担。

改革攻坚不只说的是宏观层面,相对于我们中国中铁三级综合工程公司而言,同样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对于中铁五局二公司而言,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当前需要攻坚的困难很多:

1.铁路在建项目份额过多,目前我们在手任务中铁路项目占比超过**%,占用了公司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源;

2.公司市场布局不均衡、产品结构单一,过度地依赖于广西、湖北等几个传统的市场,任务来源压力巨大;

3.员工年龄老化、学历层次过低,同时年轻员工成长速度过慢,新型人才引进机制不灵活;

4.项目创效整体不理想,承揽的任务普遍利润水平低下,项目管理创新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面对上述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如何做到越是艰险越向前?前段时间,中国中铁召开了川藏铁路的动员会,我回到公司,居然有一个员工找到我主动申请上川藏铁路,且是深思已久的决定。这让我很受感动。然而,我们也存在一些同志,尤其是项目经理层面的,一听说公司想让他上铁路项目,条件相对艰苦,效益也不是太好,就开始推三阻四,提各种条件,过度爱惜自己的羽毛,哪有什么担当可言?

所以说,提高我们的改革攻坚能力,关键还是强化意识。

二是强化群众意识。大家都曾学过党史,“群众”二字在中共党史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面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里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四条路线里有“群众路线”、党的六条纪律里有“群众纪律”、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再次把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提到了更高的地位。

于党于国,“群众”真的很重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那么在施工单位,作为三级公司领导,我们也要树立一种“以群众利益为中心”的意识,我们的群众就是我们的广大干部职工。

群众工作也是最基层的工作,除了我们要有这种意识外,仍需要我们本着求

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尽可能接地气,讲基层员工听得懂的话、写基层员工看得懂的文章、发基层员工懂得如何执行的文件。过去的两年来,中铁五局二公司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充分征求基层员工意见,推行一系列惠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举措:在公司“两会”上公开承诺每年为职工办好“十件小事”、落实职工年休假制度、确保职工工资和“五险两金”足额按时发放、改善职工工地宿舍条件(尽可能为员工安排单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地文化活动、开展职工集体生日和集体婚礼等等,让公司对职工的关怀入心入脑,体贴入微。

针对每年见习生流失严重的情况,公司对 20**届见习生采取了新的“硬核”措施:一是公司党委书记亲自给大家上一堂《走进二公司》的入职培训课,并全程参与培训期间的所有活动;二是提高见习生待遇标准;三是见习生工资保证足额发放;四是尽可能把新来的见习生安排在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的工地,用 1-2 年时间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工地生活。

对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七种能力”的重要讲话,作为中国中铁第一期中青班的学员,同时也是中国中铁三级公司党委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七种能力”其实就是我们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历经风雨和磨砺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境界。

心得二

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月*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当今中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了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接续前进的承载者,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寻梦圆梦者,要积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最新要求,以新思路、新面貌、新举措,在成长磨砺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把握“知”和“行”,做学思见悟的践行者。“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的讲话强调了锤炼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标准、方式和路径,对各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尤其是对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年轻干部要始终以过硬的政治能力、开放进取的心态、厚植钻研学习的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弄懂做实,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思路、具体举措,落实到所面对的各类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中,用奋斗在最美的年华诠释最青春的誓言。

把握“稳”和“动”,做求真务实的奋进者。“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年轻干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想有效稳控局势、化危为机,就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在干事创业时既要善于观大势、顾大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好科学决策,又要善于接地气、察实情,要始终保持一线状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熟悉社情民情,通过调研谋路、试点探路、典型引路,在不断探寻实践中找出解题办法。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面临的问题也更深入复杂,年轻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方法,秉承创新思维,以问题为导向,以破局为动力,使各项改革协同有序推进,让改革巨轮破浪前行,用苦干实干燃

烧最拼搏的青春。

把握“谋”和“变”,做蹄疾步稳的开拓者。“善思则善行,善谋则善为。”年轻干部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难题,面对困难,要立足本职工作,深入思考、超前谋划、突出重点,涵养“有事不怕事”的底气,沉着冷静、快速反应,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要加强日常风险预判,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风险应对水平,打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战略主动战。要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务实者,以实打实干的姿态、用一以贯之的行动把身边事、日常事做好做实,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去抓好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涵养“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表里如一、严谨务实为青春锦上添花。

新时代当有新作为,年轻干部更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不断修炼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以创新实干、务实担当去破局求新,用初心使命来解时代与人民之需。

心得三

*月*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那么,如何提高这“七种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把准政治“定盘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青春力量,作为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题,要政治上过硬靠得住,守牢绝对忠诚的生命线,在党严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优党。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坚定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部长遴选分享)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不怕吃苦、主动吃苦,锤炼担当“铁肩膀”。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年轻干部要保持不怕艰苦、奋发向上的干事状态,要振奋精神、不甘现状,充分发挥年轻干部有活力、有干劲的优势,不断加压自省、勤恳工作,在事上磨炼,在心上下功夫,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素质。要增强抗逆力,多经敲打锤炼,主动到基层多墩墩苗,把农村基层当作战场和考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在基层这个“大熔炉”中夯实基础,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方能成长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优秀人才。要不畏约束、自我约束,筑牢作风“防火墙”。“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年轻干部面前,既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诱饵和陷阱。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多下一些苦功夫、笨功夫,不能总想着抄近路、走捷径。要常怀敬畏之心、律己之心、感恩之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

要以公仆之心对待权力,以平常之心对待地位,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本色,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严以律己、洁身自好,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树立年轻干部的良好形象。

心得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七个能

力犹如七把剑,七剑下天山,万夫莫敌。年轻干部正如同腾渊而起、鳞爪飞扬的潜龙,要蓄“七剑”之力,锻造成勇立潮头的青年铁军,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蓄“政治”之力,锻造象征防守的“青干剑”,在坚定信念中养定力。政治定力是根本,稳如泰山,方能屹立不倒。定力在于定心、定心在于信仰。年轻干部善于接受各种新思想、新思潮,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不被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就要时刻充盈思想之“钙”,把对党忠诚作为干事创业的“定海神针”,将人民至上奉为恪守政德的“为政之本”,方能以强劲的“政治定力”,始终站稳脚跟、守好防线,永葆干部队伍的本色。

蓄“调查研究”之力,锻造象征进攻的“游龙剑”,在主动出击中展功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建设的生力军,要练好用好这门功夫,在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时,提高工作本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中,既要坚持深入基层,去掌握最真实、最客观、最全面的情况;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剥离表象、直插本质,从而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掌握“发言权”。

蓄“科学决策”之力,锻造象征智慧的“莫问剑”,在运筹帷幄中增魅力。年轻干部初下“天山”,思维活跃、想法不断,倘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难免偏离中央大政方针、脱离基层实际。决策要务实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年轻干部而言,要深具战略眼光,遇到问题全面权衡、系统分析。要善于把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不算小账算大账,方能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在科学取舍中,让决策绽放智慧的魅力。

蓄“改革攻坚”之力,锻造象征希望的“日月剑”,在身先士卒中添动力。心态决定状态,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中最活跃的因子,切不可瞻前顾后、亦不能

当“撞钟和尚”,要满怀斗志昂扬、敢闯敢冒的心态,保持迎难而上、奋发创新的状态,见第一就抢、见红旗就扛,在改革攻坚中添动力、求突破。要既葆有干事热情,打破籓篱,释放改革“新动能”;也发扬科学精神,尊重规律,稳定民生“基本盘”,方能以新发展理念,砥砺于万千荆棘。

蓄“应急处突”之力,锻造象征牺牲的“竞星剑”,在施策拆弹中强魄力。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年轻干部大多资历尚浅,遇到应急突发事件难免心中没数、决策犹豫,要多当“热锅上的蚂蚁”、多接“烫手的山芋”,以化险为夷的牺牲精神敢于拆弹。要敏锐见事、见微知著,淬炼看清看懂海平面上“桅杆”的能力;要统筹兼顾、通盘谋划,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要灵活抉择、分类施策,透彻了解时与势,精准拆弹化危机。

蓄“群众工作”之力,锻造象征坚毅的“舍神剑”,在慎终如始中练毅力。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尤其需要沉得下心、耐住性子,以“滴水穿石”的态度做深做细,这对工作时间短、经验匮乏的年轻干部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年轻干部不能躲在办公室里当“盆景”、而要到群众中去当“雪松”,切忌遇事慌乱急躁、沉不住气,当面“使脸色”“乱发飙”,而要对群众的大事小情细细过问、着力解决,方能真正和群众“结成亲家”。

蓄“抓落实”之力,锻造象征平衡的“天瀑剑”,在真抓实干中抗压力。光有本领而不担责任抓落实,干在实处就是一句空话。年轻干部最富朝气,面对改革发展、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要勇于承担起最重的任务,自加压力,在压力与动力的平衡中撸起袖子抓落实、横下心来干事业。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以此作为自我磨炼的契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千方百计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中,成长为真正的新时代青年铁军。

来时尚有彷徨,归时心志已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既戳心又提气、是要求更是激励。年轻干部们,“七剑”齐聚、催人奋进,既然有了方向,剩下的就只管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吧!

第二篇:党员干部学习《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感想

党员干部学习《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感想5篇

【篇一】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该法分为总则、政务处分的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和复核、法律责任、附则等共七章,六十八条。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该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具体来说,为什么要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呢?政务处分是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的惩戒,是监察法规定的一项新制度。监察法对政务处分作了原则规定,公职人员哪些行为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给予什么样的政务处分,按照什么程序给予政务处分,都没有明确。虽然监察法实施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对政务处分的依据、程序作了规定,但政务处分关系公职人员切身利益,对公职人员有重要影响,需要由法律作出规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参照现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以及党纪的有关规定,对政务处分的原则、种类、适用规则、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及其应当给予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以及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的救济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政务处分制度,为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实现党纪与法律的衔接,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将对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政务处分与处分是什么关系呢?目前对公职人员的惩戒,既有政务处分,又有处分。在监察法出台前,我国对违法违纪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惩戒称为处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机关统一行使监察权,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现监察全覆盖,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政务处分和处分制度有分有合,并行不悖。所谓“合”,一是在适用范围上,实现公职人员全覆盖。二是违法情形上实现统一。任免机关、单位可以适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规定作出处分决定。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新的规定的,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适用。三是种类和适用规则上实现统一。所谓“分”,一是指名称上,监察机关作出的惩戒称为政务处分,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作出的惩戒称为处分。二是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但是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就是“一过不能两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篇二】

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政务处分法),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对处分谁、谁来处分、处分什么、怎样处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着力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构筑起惩戒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严密法网,将公权力关进笼子,对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处分对象“全面覆盖”。政务处分法采取“集成方法”,将散见于不同法律法规中的处分依据统一起来,把党政机关公务员、执法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以及村干部等各类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政务处分的适用范围,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体系,对有违法行为公职人员的惩戒实现全覆盖。通过把所有公职人员全面纳入政务处分的范围,消除死角和盲区,做到公权力行使到哪里,法律监督就跟踪到哪里,政务处分就覆盖到哪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向纵深发展,让公职人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成为中坚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处分情形“事由法定”。政务处分法坚持事由法定的原则,对现有关于处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整理,着力对各类公职人员科学、统一地设置处分的情形。参考党纪处分条例的处分幅度,根据行为的轻重程度规定相应的处分档次,同时明确从重、从轻或减轻、免予处分等规则,为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作为对违法公职人员的惩戒措施,政务处分法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体现纪法贯通,着力解决以往对一些公职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多头管、管不了”的现象,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从而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效衔接。

处分主体“双轮并行”。政务处分法规定,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对公职人员实行政务处分。一方面,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另一方面,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为明确监察机关和任免机关、单位明晰两类处分主体的职能定位,政务处分法对两类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从而督促两类主体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地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形成教育公职人员的合力,切实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处分程序“权威规范”。政务处分法本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要求,对调查取证、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宣布等程序作出详细规定,确保政务处分的原则不放松、标准不降低、结果不偏离。为保障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政务处分法对复审、复核后需撤销或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情形进行明确,对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公职人员的补救途径提出操作办法,既维护法律实施的权威性和政务处分的严肃性,又充分体现对公职人员人权的尊重。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注重实事求是,做到宽严相济,确保政务处分在法治轨道上操作规范、运行有序。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处分的目的在于教育。只有严格执行政务处分法,遵循政务处分的标准尺度,规范政务处分的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发挥政务处分法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引导公职人员树立和强化依法用权意识,激励公职人员在依法行使职权中尽职履责为民造福。

【篇三】

政务处分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为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全面掌握政务处法的特点,可以助推法治政府全面建设。

处分标准统一性。政务处分法出台前,关于公职人员处分的情形、适用规则、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散见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中,缺乏统一规定,制约了处分工作的规范开展。政务处分法的出台,改变了处分标准不统一的局面,有利于提升政务处分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适用范围全面性。依据监察法的规定,公职人员的范围包括: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政务处分适用范围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意味着除了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外,对比如法官、检察官、国企管理人员、村干部、公办的教科文卫体单位的管理人员等都可适用。政务处分解决了以往对一些公职人员的行为“政纪不适用,党纪管不了”的现象。政务处分法把法定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起了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

纪律法律贯通性。政务处分法对现有关于处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的违法情形中,概括出适用政务处分的违法情形,参考党纪处分条例的处分幅度,根据行为的轻重程度规定了相应的处分档次。比如,“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等行为,都被纳入政务处分情形,并规定了其适用的政务处分。这些问题,在近年来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具有典型性,将其纳入政务处分范围,体现了纪法贯通,有利于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效贯通。

监督执法常态性。制定政务处分法,进一步明确了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有职务违法行为的公职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分,对情节轻微的,可以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从而改变了过去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有利于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促进广大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

权益保护有效性。政务处分法对规范政务处分权行使,依法保护公职人员合法权利提出明确要求。政务处分法明确了政务处分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政务处分法规定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政务处分是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的惩戒,是监察法规定的一项新制度,关系公职人员切身利益。一方面体现出对人权的尊重,一方面也体现出对法律公正性、权威性的维护,确保政务处分权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篇四】

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青年党员干部学习“七种力”心得感想(大全)

第一篇:青年党员干部学习“七种力”心得感想(大全)青年党员干部学习“七种力”心得感想心得一开学第一课我们再次领悟“七种能力”重要讲…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