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范文大全

栏目:其他总结发布:2025-01-07浏览:1收藏

第一篇: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形成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时期。过去五年,高平镇党委政府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 政策措施,深入开展 活动,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农业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镇的农业发展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我镇农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点,以农技推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增强农业发展水平。粮食生产方面。年平均播种粮食面积7.3万亩,粮食总产3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8万余亩,高档优质稻办点示范和推广面积0.5万亩,推广优质稻品种8个,与农户签订专业化防治播种面积1.088万亩。林业方面。以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为主线,年平均完成人工造林2000余亩,完成义务植树15万株,聘选的3名公益林护林员和30名贫困生态护林员纳入镇考核管理,坚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动物防疫方面。为有效保障畜牧行业市场的平稳发展,我镇制定相关文件,成立领导小组,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落实养殖场行政、技术责任人,保障全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镇上共有22家新型经营主体与3343户农户签定了产业帮扶合同,利益连结覆盖率81.02%。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70.55万元。土地承包方面。经2016年的摸底登记、纠错改错,至2019年底将全镇应发17001户53037亩承包田全部颁证确权到每家每户,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产业发展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保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产业回归,是我镇产业发展的总目标。我镇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实现了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7家规模以上商贸企业的申报,其中工业企业以现代农业和箱包产业为主,商贸企业以批发零售行业为主。在全面防范小额贷款风险的前提下,共发放产业发展小额信贷335户1596万元,鼓励贫困户及各商户自主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现产业规模化,助力高平产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项目建设。完成危房改造1000余户,扎实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大排查大整改专项整治行动,对2013年以来实施的危房改造情况逐村逐户核实,特别是对2016年由建筑公司统建的394座房屋进行重点排查整改,对房屋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居住功能不完善问题立行立改,提升危房改造房屋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建立扶贫项目“一项目一档案”制度,落实扶贫资金专人监管,并实行扶贫项目包干责任制,确保每个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其中2019年148个项目1560万元资金全部安全运行。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治理清运机制,切实落实农村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机制,组织大型街道集中整治活动10余次。全镇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平台35个,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农村公路逐步完善,全镇到村部或学校道路全部硬化,高平共修通达公路32.6公里,通畅67公里,窄改宽34公里,到组公路实现通达,完成城区人行道、下水道改造及道路硬化380米。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镇改造2个规模水厂,新建9个单村供水工程,安全饮水率达到100%,电网改造全力推进。

•社会民生事业加快推进

按上级部门部署和总体要求,保障基本民生,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就业服务方面。一是通过公共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全镇贫困人员就业信息进行了两次集中采集,采集人数达7788人,每年根据人员就业和失业情况进行及时登记更新,为就业服务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

从2016年至2020年,通过系统数据管理解决就业人员达18000人次,申报在外务工贫困劳动力交通补贴人数达5147人,发放金额达189.95万元。二是通过组织59人次参加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镇组织创业培训、电商扶贫培训等多项技能培训,培训贫困户人数500人。依托本镇企业:山峰农业、挺威皮具、晶鑫箱包3家“扶贫车间”,解决劳动力就业620余人;

联系广东、深圳等用工单位招工,转移就业劳动力4726人。社保参保方面。通过对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与银行系统进行对接,从当时的票据收缴再录入系统到银行和手机app缴费自动进入系统,有效提高了参保缴费效能,2016年的录入对账参保金额为365.93万元,2019年的多渠道缴费参保金额为575.25万元,同比参保金额提高了57%。医保参保方面。系统优化升级后,从票据解款到微信缴费再到“湘税社保”app缴费,很大程度提高了缴费速度,并降低了缴费误差,2016年参保人数为65872人,2020的参保人数75569人,基本实现城镇全覆盖。加强贫困户住院“一站式服务”宣传,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8912人,贫困户购买扶贫特惠保全覆盖。福利公益方面。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健全特困供养人员生活保障制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春苗工程”公益教育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一、由公职人员、各村党员及村干部带头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自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新风正气的推动者,带动全镇各村参与移风易俗的行动中来,实现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10余例。

二、依托2018年隆回“讲守爱”活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动行为,评选“最美高平人”和道德模范,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镇发生重大事件中冲锋在前,做出重大贡献。

在过去五年的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主要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狠抓落实,净化全体党员干部工作作风;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坚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的强化深入,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

同时,我们也必须紧密关注、认真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方式仍然粗放,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采砂洗砂情况严重,石矿行业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

二是脱贫成果仍需巩固,担子不容卸下、责任不容松懈,防止新增贫困和返贫;

三是城镇居民卫生情况不容乐观;

四是重大项目开发建设进度略微滞后。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部署安排“十四五”规划的起始之年,高平镇工作思路总体如下:

镇村规划要先行。一是做好小城镇开发规划工作,开展镇村道路执法,避免乱停乱放,造成交通拥堵,突破交通瓶颈;

严格落实沿街商铺门前三包制度,确保城镇街面干净整洁;

规划农贸市场,取缔马路市场,杜绝违规乱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做好村庄规划工作,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持续加强对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管理,有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空心房和废弃旧宅基地拆旧复垦工作,避免出现空心房和违规乱建房现象。

基础配套要跟进。一是做好水网的持续提质和电网的全覆盖铺设,通达率达到100%的标准,保证全镇所有居民都通水通电。二是做好公路建设,配合罗洪至新邵、新邵经高平至七江、周旺至高平段三条省道的修建,提质改造好齐嵋、齐黄公路,新修镇内通组公路通达50公里,窄改宽72公里,通畅110公里。三是继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加强与中联重科公司的配合,联同社会各界力量,落实保洁员责任制,发动各级志愿者,全力改进高平镇卫生环境面貌。四是做好石马江流域及沿岸的环境保护,以石马江流域高平江未段为模板,强化石马江在全镇流域内的环境保护措施。

产业发展要及时。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是挑战也是机遇。一要继续做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发掘申报,依托现有12家规模企业政策宣讲,将高平镇内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做到应报尽报,扩大高平产业格局;

二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有序申报,完成现有37家合作社的信息收集,顺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落实资产股份制和股权量化,实现农业发展再提速;

三是鼓励老乡回乡发展创业,在不影响村级规划的前提下,由县工业园牵头给企业提供一定的土地、税收、金融、招工等一系列亲商政策,纳入工业园“飞地”管理,保障企业在高平生根发展。

脱贫成果要巩固。一是担子不容卸,要继续开办扶贫夜校培训班,强化脱贫攻坚队伍打造,防止新增贫困和返贫现象,继续做好未脱贫人员的帮扶走访工作。二是力度不容松,要继续推进联村领导包村制度,对驻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登记,片线进行不定期检查,每周开展工作述职,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讲评,让干部沉下去,让作风实起来。三是走访不容少。要继续积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在全镇干部中开展脱贫攻坚、综治信访大走访;

扶贫政策、信访条例、扫黑除恶、禁毒除害大宣讲;

召开院落恳谈会、民情通报会、贫困户感恩会,实现群众满意度提升。四是宣传加强。在镇主要公路干线新建4条宣传走廊,镇自然院落张贴宣传标语,在全镇营造“争当贫困户可耻、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基本思路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基本思路

发布处室: 发

布日期:者:

2003-04-07 作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计划委员会2000年9月12日)

“十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正确把握宁波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背景,理清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提出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制定“十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部署的重要基础。

一“九五”回顾

“九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带领全市人民提前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市九次党代会后,以港口建设、科教发展、城市化和对外开放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揭开了宁波现代化进程的崭新一页。

“九五”期间,我们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格局变化的影响,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年均递增13%。农业稳定增长,产业化进程加快;临港工业建设取得进展,扶优扶强和技术改造取得实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比重从“八五”末的28.8%提高到360。“九五”时期是全市基础设施投入最多、成效最显著的五年。交通的瓶颈制约基本缓解。以港口为龙头的交通集疏运网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内“一小时交通区”基本形成,港口吞吐量突破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接近百万标箱。通过实施大规模的!日城改造,城市形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沿海标准海塘和大中型水库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以乡镇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取得明显进展,企业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科教发展被摆上了突出地位,技术创新力厦加大,高标准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卫生、文化、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港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超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五千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进入小康初步宽裕阶段。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强势产业不突出,产业升级的人才、技术支撑基础薄弱,中心城市功能不强等。

二、发展背景

世纪之交,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既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面临着转折带来的新动力和新机遇。

“十五”时期是充满发展机遇的重要时期。我们已经走出“九五”时期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环境下的比较困难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国家将会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在推动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宁波可以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顺势而上,加快发展。

“十五”时期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融合的重要时期。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经济时代正加速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宁波在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中,通过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有可能缩短和跨越某些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五”时期是宁波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中国加入WTO、人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宁波有可能借助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十五”时期是宁波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加速创新和全面完善的攻坚阶段,分配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政府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将在开放的条件下进一步展开和完善,宁波可以发挥体制上的先行代科,继续加大体制创新,形成新的增长机制和新的发展动力。

“十五”时期是宁波港口建设、科教发展、城市化和对外开放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重要时期。“四大突破”是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宁波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是宁波发展的关键之关键。中国加入WTO和对外贸易的急剧扩大,港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技术和人才已上升为新时期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重要载体,对外开放是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实现突破,带动全面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们胜利地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一:步战略目标,率先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将在一个新的发展背景下,着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着力解决关系宁波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努力实现宁波的跨跃式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十五”时期,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深入贯彻市九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奋力开拓,以现代化统揽全局,立足加快发展,紧紧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线,把港口建设、科教发展。城市化和对外开放作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建成长江三角洲南里经济中心,建成宽裕型小康社会,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域市,成为最具活力、民主文明的地区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努力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GDP年均递增10%,按照2000 年价格计算,到 2005年达到 1950亿元,人均 GDP为 350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42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2%,2005年达到2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递增1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 45%。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的位次进一步提升。

一基本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依托现有港口、商贸基 础,构筑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建设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主体。到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

一基本形成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保持长江三角洲地区第M大贸易口岸地位,力争进入大陆口岸前10位,日岸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自营出回年均递增15%,到200.5年达到8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40亿美元。形成海关、商检、运输、仓储、信息等综合配套、高效优质的口岸管理和服务体系。

一基本形成区域性情思中心。建成以信息港、电信网。广电网为主体的宽带城域网,推进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建设,基本建成我国重要的国际通讯枢纽之一,推进全社会信息化,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

一建成重要的工业基地。建成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纸业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建设服装强市,提高优势行业或产品的竞争力,建设为跨国公司配套的生产加工基地。

一成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R&D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5%,企业R&D经费投入要占到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30%。

一基本形成现代化特大型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大幅度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中心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30万人。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心城市一副中心城市一中心城镇一一 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城化水平达到55%左右。

一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居民收入递增5%,恩格尔系数下降为 3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0平方米,人均预期寿命万岁,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85万、80万和邓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7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细%和6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人黜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构筑一流的发展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法制化,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和发展环境。

四、产业结构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正确发挥政府的引导,强化优势特色,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农业基本完成向特色效益农业的结构转换,工业基本完成按照国际分工重组产业的任务,服务业基本形成开放的、产业化的格局。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突破口,大规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重点发展经济林果、园艺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水产养殖和远洋捕捞、畜牧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快实施以种子种苗工程为重点的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和运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节本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力争在农产品良种选育、水产品育苗、养殖及防病技术、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抓好农村技术教育和培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利益共亨、风险共担的协作机制,促进农产品品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继续加强以标准农田、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发展临港大工业。石化工业要发挥镇海炼化公司的油化一体化优势和液体化工码头贮运优势,采取上游延伸和后向前推并举的方式,发展合成材料、基础化工原料,以及精细化工等下游特色产品。重点要加快镇海炼化炼油扩建工程,“十五”达到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争取建设太乙烯。白板纸生产能力争取达到200万吨。加快石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扩大不锈钢的生产能力,拓展产品深加工。继续发展粮油加工。创造条件,发展修造船。

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林化。新材料、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着重要在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两大领域形成产业优势。电子信息重点发展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网络设备、移动通讯等制造业,力求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上取得突破,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要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钛铁硼永磁材料。纳米及超细粉体、高分子材料、轻纺助剂、新型建材,推进新材料的广泛运用,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改造提升现有工业。发挥比较优势,重点支持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扩张,纺织工业要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发展中高档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发展规模企业。服装制造业要着重健全服装的设计、生产。营销、展示、教育产业体系,重点加快推广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和管理的应用,营造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全国性的“服装强市”。利用技术上“后发优势”,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日用家电、家用小汽车、输变电、塑料制品及模具、汽车零部件等优势特色产品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优势的骨干企业,提高现有产业的配套加工能力。要压缩和淘汰技术落后和过剩的生产能力。

优化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小型巨人”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发展壮大,培育具有行业整体优势和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继续推进城区传统工业的“腾笼换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向科技园区和保税区信息园区等重点区域的集聚。县(市)区要以中心镇为依托,相对集中,建设的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实现工业布局园区化。

加快发展服务业。抓住服务业开放带来的机遇,加快服务领域的体制创新,加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继续保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着眼于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业,促进内外贸和运输、金融的结合,积极引进跨国企业,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和新型组织形式。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旅游、文化、社区服务等行业,增加投入,矿大规模,加快产业化进程,尽快成为新的增长点。积极培育信息咨询、会计、法律、证券等智力型中介服务产业。

五、物流中心

要把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放在战略的高度,作为新背景下深 化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的具体体现,以集装箱、液体化工产品、煤炭、粮食、原油、矿石为重点,加快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化物流中心的硬件基础。加快港口建设步伐,重点建设国际集装箱码头和一批大中散货泊位。加快五大对外通道建设。重点是建设两金高速公路,争取建设甬金铁路,形成宁波至华中、西南地区的交通主通道;基本建成杭州湾大通道,加强与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北翼的联系;通过萧两杭宣线与在建的南京至西安铁路相连,形成一条新亚欧大陆桥;建成南温高速公路,争取建设而深铁路用温段,形成宁波至东南沿海的南北主通道;大力拓展海上远洋航线,成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结点。加快栋社机场改造,巩固扩展客运,积极发展航宁货运。加快机前运河的改造。发展管道运输。

以现有的EDI等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顺应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建立综合物流信息技术平台。重点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源配送信息系统。加强内外合作,积极培育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各种类型的物流经营主体。广泛吸引国际著名港口、船公司、贸易商和物流企业参与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进一步扩大揽货网点,培育发展航运、货运市场,加快集装箱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步伐,积极拓展货代业务,形成新型的物流经营网络体系。依托现有基础,科学规划,以北仑港区及保税区、镇海港区、铁路东货场为重点,建设具有货物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的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

六。开放型经济

抓住机遇,把利用外资当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中之重,把“引进来、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动全市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构建开放大环境。进一步提高全民开放意识,创造良好的万储氛围。加快建立公平公正、运作规范的法律、政策环境。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步伐,推动各类企业加强与外商合作和接轨国际经济。进一步完善宁波城市的口岸、信息、运输、文化、中介服务、人才供给、就医、保健、入学等服务功能,让外商融入宁波的社会生活,营造富两、便商、安商、亲面的良好环境。

全面革新招商形式和方法,完善外资投资服务体系,以扩大与跨国公司合作为重点,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积极引导外商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工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商贸、金融、教育等第三产业领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配套生产基地。

加快重点开放区域的功能开发。开发区要发挥吸引外资、出口加工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推进临港工业的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城市功能。保税区要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保税仓储,推进港区~体化,强化物流功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继续拓展招商引资,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建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区。科技园区要努力成为我市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树岛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开发步伐。省、市二级开发区要成为各地招面引资、发展高技术加工业的主要集聚区域。

继续实施大经贸战略,大力扶持各类企业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培育一批国际品牌。改善贸易方式,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优化外贸出口市场结构,加快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专业市场向境外扩展,多种形式开展跨国经营,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促进投资与贸易的有机结合。

加强区域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依托上海,加快制定接轨上海、借势发展的政策,主动接受辐射,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宁波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发挥港口、保税区及其基础产业优势,更好地为全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服务。

六、信息化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先导作用,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出发,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全面、高起点地推进宁波经济社会信息化。

加快建设面向新世纪的信息基础设施,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基本建成以信息港。电信网、广电网为主体的宽带城域网,构筑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并与国际出口和全国宽带骨干网连接。争取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从宁波登陆,使宁波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通讯枢纽之一。以城市网络公共交换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商务CA认证中心、银行卡管理中心和电子商务交换平台为重点,推进电子商各试点城市和“数字宁波”的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数据库。发展数据服务,软件服务、信息咨询等网络信息服务业。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信息化。要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程度。继续完善和加速政府专用信息网建设,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金融信息化,建设完善的现代化金融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发展银行卡、网络银行、在线证券交易等网络金融服务。加快信用制度、质量监督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重视信息网络在农产品交易、农技推广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面向居民生活消费,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增加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相关产业的结合。

八、城市化

“十五”时期是宁波形成城市特色、奠定空间构架、增强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形成中心城市一副中心城市一中心镇一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要遵循城市化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客观规律,从户籍管理、土地使用、行政区划、社会保障、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形成有利于城市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推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的集聚。要发挥各自优势,强化城市产业功能,努力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正确处理城市化与环保、资源利用,以及城市开发与改造的关系,提高城市质量,走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宁波中心城市及北部城镇连绵区,要处理好城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关系,努力发挥在全市城市化中的带动作用;象山港两岸城镇带和南部城镇点轴发展区,要加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慈溪、余姚、宁海、象山、奉化五个副中心城市,要扩大规模,强化功能,突出特色,争取用五至十年时间分别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好中心镇,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适当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引导新增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进生态城镇建设。

中心城市要扩大规模、增强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到“十五”期末中心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3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江北要以文化长廊和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市建设;海曙要完成旧城改造,突出中央商务区和行政区功能;江东要理顺管理体制,重点发展科技园区;镇海要合理规划,建设新城区:开发区、保税区与北仑新研镇统一规划布局,强化城市功能;三江片与北仑片、镇海片之间要规划建设生态林,并预留三片之间轻轨系统及江东沿江至小港滨江走廊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宁波的江、海、河、湖等资源特色优势,实施三江六律整治、中央商务区建设、城区绿化和城郊生态林的开发等重大工程,以三江口滨水核心区的拥划建设为主要载体,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展示港口城市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水与城融为一体的鲜明的城市特征和品位。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要贯通外环、拓展路网、顺畅枢纽;城市生态要重点建设近郊绿色生态防护网和市域大面积的风景林地;城市环境要以扩大污水接纳和处理能力为主,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污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系统,基本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截污率;要加快城市供水、燃气、公共交通、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区要逐步实现分级供水,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九、体制创新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积极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经济,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仅手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使其成为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深化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公司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竞争性企业一般改制为多元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新建企业要按公司制要求规范运作。大力推进企业经营者职业化、市场化,采取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形式,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产权为依托的职业经理阶层。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发展和兀善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清除市场壁垒和各种不必要的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劳动关系,形成市场化的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失业救济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全面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管理服务实现社会化。发展慈善事业。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建立政务公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业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经济调控体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十、科教发展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深化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和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和国民素质,增创宁波发展新优势。

加强以企业技术进步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引进或共建一批研究开发机构,增强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国内外合作,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基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投资机制。建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范文大全

第一篇: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总结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