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本站推荐]
第一篇:《苏东坡传》读后感[本站推荐]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阅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苏东坡传读后感2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苏东坡传读后感3最近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力作,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原著为英文写作,书名为《The、Gay、Genius》,我读的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振玉先生的译本。该书考证史料十分充足,文学色彩又很浓厚,以苏东坡一生的命运轨迹为主线,从执政、文学、诗词、书画、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书中还能不经意就见到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洵等历史大家的影子,仿佛坐着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跟着作者穿越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透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在风雨人生中不屈不挠、坚毅前行的身影,这是我感受到的苏东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极度的戏剧色彩,是苦与乐并存的一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不过如此了。他才气横溢,一生为官,但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和党派斗争,几度升迁、贬谪,从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最高官职与宰相职位仅一步之遥,期间也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琼崖岛,最终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执政以“民为邦本”处处念及老百姓的苦忧,为老百姓造福谋福利,致力于兴修水利、种茶、治病、扶贫济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思想。尽管在遭受迫害时,他也生出“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但他与生俱来的浩然正气,坚毅、进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他酷爱陶渊明,甚至认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潜,在他流放为农夫的期间,也创作了不少经久流传的田园诗,更是簇就了他文学上的登峰造极。“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尽显洒脱、超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此人重情重义,对兄弟、伴侣、朋友皆如此。苏轼、苏辙兄弟俩性格相异,但两人感情非比寻常,在患难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苏轼的诗篇中,不少以子由为题,甚至往往为了子由,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如“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读来令人不禁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间想念不能见面的子由而写下的。苏轼情感淳朴、真挚,为悼念亡妻王弗,他写下了“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尽的哀思跃然纸上。除却妻兄外,苏轼一生中也是广交友,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处处有友人不顾朝廷施压给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顾。有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均是苏轼与友人共同游玩时而写下的,与友人对话佳句连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充分展现了他豁达的哲学人生观。而我十分喜爱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是苏轼与友人张怀明夜游承天寺留下的小记,人生有三两知己足矣。
苏东坡这一生,伴随着其在诗词、书画、哲学等方面的登峰造极,他的很多执政理念与行文风格在现代看来也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时代性。那么,东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林语堂先生作了这样的概括:“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诗人……”。嗯,这些还不够,在我看来,苏东坡身上还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有着人性的力量,有着迷人的魔力,有着一股强大的浩然正气,能催人奋进,乐观前行。“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这就是他。他所具备的这些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光辉璀璨,让世人一直无比钦佩,怀念。即便东坡已离去多年,但读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快乐与力量。
第二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
小鱼
背景:
作者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存心给他写本传记的念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那时作者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或是翻译些他的诗文。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全书概要:
卷一——童年与青年
苏东坡在儿时和弟弟苏子由都受到了很良好的教育。苏东坡更是第一次应试就中了高第。苏东坡的妻子也很贤惠。父亲也终于金榜题名。
卷二——壮年
苏东坡在朝为官,反对王安石变法,尽力挽救弥补,可惜被贬。被贬期间,信奉了佛教,注重了养生,滋润灵魂。
卷三——老练
苏东坡年轻时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静平和的心态。两耳不闻窗外事,与朋友对酒当歌,生活顺心如意,倒也滋润。后来重新当朝为官,致力于挽回王安石变法的后遗症。
卷四——流放岁月
苏东坡的一生终于了尽,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是永垂不朽的。
摘抄及点评:
摘抄:
苏东坡此人,是不可预测的。在诗的开端,习惯上总是出之以轻松自然,随之用一两个历史上的典故,再往后,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出现,诗人他自己更是不知道。有时,他笔下写出虽不相连贯的东西,却构成了惊人的妙文;一首毫无用意的歌,记载刹那之间奇特的印象,然后忽然一变为苛酷、为讽刺、为育有深意的讥评。他不愧为诗文大家,动气笔来,真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他的风格是属于那全任自然一发不能自已的一类。
点评:
苏东坡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直言无隐、玩笑戏谑,没有什么禁忌。在作者“行云流水”的刻画下,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苏东坡诗歌的放荡不羁,豪放自由。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他的诗歌,很难找到固定情调,他总是随意的发挥,文豪之“豪”字也由此而来。
评价: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苏东坡的的刻板印象就是一个天才的诗人、词人,然后就没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我的观点原来是这么的浅显。苏东坡的文章虽然名扬天下,但是仕途坎坷艰辛,四次被贬,屡遭迫害。但是他却始终不改他乐观爽朗率真的天性。这“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他身上具有的浩然正气,让所有骗他、在背后说他坏话的阴险小人自愧不如,只能以贬官的方式贬离苏东坡,却暴露了他们自己的龌龊。在黄州,在岭南,在海南岛,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都能苦中作乐。“酒足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人。”如此悠哉游哉,比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洒脱,有过之而无不及。眼前皆美景,只因心中有阳光!
在官场上,他是勇敢的战士,治病的医生。谴责卑劣的政治手法,主张广开言路,废止青苗贷款法,他单枪匹马向朝廷之腐败无能进军,无情抨击“官官相护”的虐政。这样敢于为了百姓而战的人,在那个乱世真的不多见。
如果你没读这本书,你永远只记得宋朝那个“苏轼”名字,却不会记起他真正的这个人和那个一心报国的“苏东坡”!
说话需要谨慎当心,切不可向一切人谈论自己的心事。也不要一发现什么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要了解说话的对象,不能跟所有人都畅所欲言。否则就有可能像苏东坡一样,空有自己的才华,却无人帮忙施展,还要一次一次关入监狱。
第三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记得曾看到一篇文章,题曰《黑色阅读》。说起作者酷爱着读陀斯妥也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鲁迅、张爱玲等人的作品。陀氏无疑是一个用心灵拥抱黑暗的天才;帕氏可谓最伟大也最卑劣的时代里的哈姆莱特;鲁迅则犹如一个不带一点干粮和饮水进入沙漠的旅者,抱着九死而不悔的决心,又好像是播种煮过的种子的庄稼人,原本就不怀有收获一颗一粒的希望;而张爱玲,则在惘惘的时代背景中,从女子的内心感受出发,洞穿了人性中所有的局限与悲凉。作者说他喜欢‚在咬着牙进行的黑色阅读中,不停地与‘黑色天才’们猝然相遇‛的痛感,喜欢那种即使在炎热的夏夜里也深入骨髓的丝丝凉意。也许这种‚黑色阅读‛的方式,有利于我们冷峻地切入现实人生。然而,当我读到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某些时候更乐于热爱神祗的笑容。
诚然,无论在哪一个时代,真诚、善良、崇高等高贵的个性品质似乎都难逃被黑暗、丑恶摧残或吞没的厄运。但是,还是会有人,在苦难、悲哀的人生际遇中,以他的智慧、仁爱与伟大的悲悯,冲出了重重黑幕,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留下了一些烛照后世的、不可磨灭的宝藏。这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奇迹,苏东坡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奇迹之一。
林语堂先生在序言里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
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酥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这无疑是对于苏东坡的最为精妙的概括。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苏东坡的才华和学问都要高出别人很多,政绩又不错,小人们想陷害他,就想方设法用他的诗文来为他定罪。他们硬说他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和皇帝的不满和不敬,把他诗中的很多语句和意象上纲上线,促使神宗皇帝在将信将疑之间不得已地判了苏东坡的罪,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乌台诗案‛。他因此被关在牢中四个月零十二天,后来以一个近乎流放罪犯的身份来到湖北黄州这样一个荒凉的小镇。他是因了诗文而获罪,可是在从狱中出来的那天晚上,竟然又开始大做诗文:‚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这些句子又是可以供御史们拿来告他不敬皇上的,他写完这首诗,丢下笔杆说:‚我真是无可救药。‛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人,令爱他的人担心,却又阻挡不了他。他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他说自己生性不耐烦,遇到看不顺眼的事物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他具有着天然的大无畏的勇气,这种力量也许由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存在于他的身上,直到死亡逼他合上嘴巴,才有可能停止。
他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无论是反对派当权,还是自己的党人得势,他过得都很‚失败‛。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欢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可是他却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生活在屈辱中。然而,他以天真无邪的心灵到处捕捉这在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诗意的片刻,化为永恒,使我们大家都充实不少。
他享受在黄州的惩罚和拘禁生活,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以及‚承天寺夜游‛等绝妙好文,那两篇月夜记游赤壁的文章流传千古,短短几百字就道出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又说明人在此生可以享受大自然无尽的盛宴。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到这些文字,都会生出新的人生领悟。
他在人生的晚年时期被贬谪到岭南,爱了这里的‚岭南万户皆春色‛,他是一个平民,像在黄州时期一样自己建造房屋,并学了酿酒的秘方,刻石为记,藏在罗浮铁桥下,说‚只有寻仙的人能找到‛。他自以为可以定居惠州,不料60岁的时候又得到了移居海外(海南岛)的命令。热带小岛的夏天湿热难当,他常坐在槟榔树下数日子,等候秋天来临。秋天多雨,船只因为气候关系都不再南行,食物短缺,岛上连米都买不到。‚食无肉,病无药‛,老人的身体实在吃不消。但他不屈的灵魂和人生观使他从未失去生活的乐趣,也许是真正掌握了自己,至少他从未失去幽默感。他曾经对他的弟弟说:‚我上可以陪
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他如今和默默无闻的穷学者、农夫交往。家里一天没有客人他就不自在,别人不来他就出去拜访邻居。他缺衣少食,却似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有一天他头上顶着个大西瓜,一面唱歌一面穿过田野。一位七十岁的老农妇说他:‚内翰昔日的富贵,有如一场春梦。‛从此苏东坡就叫她为‚春梦婆‛。……我总是容易被一些细小的事情深深吸引,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使我对苏东坡充满热爱。我爱他身上所有的那种绝对醇美、完全成熟的人生态度,那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容的幽默感。我始终相信,只有完全舒展、自由的心灵,才可能盛放出幽默的花朵。这是慷慨的天才馈赠给我们的近乎神祗的笑容。我热爱这些,如果有人问起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回答只能是:‚正因为我喜欢。‛林语堂先生作《苏东坡传》,算得上是‚酒逢知己‛、‚棋逢对手‛。虽然就品性和才华而言,林语堂先生还够不上苏东坡的风华,但在二十世纪诸多第一流的文人中,他无疑是最为接近苏东坡的人。前不久我在旧书店淘到一本名为《林语堂与廖翠凤》的小册子,看着大受感动。不免想到鲁迅先生,更主要是想到那个凄苦一生的名叫朱安的旧式女子,朱安的悲剧是谁之罪?我说不出答案,但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不可能发生在秉性接近苏东坡的林语堂先生身上。我还想到,也许人的秉性有诸多天然的分别,有的适合做朋友、师长,有的人天生就是最出色敌人或对手,鲁迅先生就只能属于后者。林语堂先生也曾投身于火热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北大和北师大任教时,站在学生的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带头朝军警扔石头和砖块。他似乎和苏东坡一样,一
度活在党派夺权和文人纷争的中心,后来逐步退向边缘,直至黯然去国,但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并始终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他写的《苏东坡传》是一本‚
《苏东坡传》读后感[本站推荐]
本文2025-01-07 21:51:09发表“读后感”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55631.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