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69(修改版)
第一篇:爱莲说教学设计(修改版)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背诵课文。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
(一)、莲的美丽形象;
(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在古人笔下,莲花,天真纯洁、清高脱俗。对莲的喜爱,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源远流长。宋代有一位哲学家——周敦颐,他尤其对莲情有独钟。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了解体裁,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说”体裁 :
(抽生回答,什么是“说”)“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因此,《爱莲说》就是抒发作者喜爱莲花的感想。
2、抽生读标红的词语或短语:
甚蕃、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噫、鲜有闻、同予者
3、抽生读重点句段,检查断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仔细聆听录音,在书上标注断句符号。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生自由练读之后抽生读)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的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抽生读第二段的排比句,再齐读第二段)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师: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请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自己小声地翻译全文,有问题的做上记号。
2、请学生全体起立,大声把刚才翻译的难句说给你的同桌听,3、抽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答疑,老师做补充。
我们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同学们互相帮助,把问题一一解决了。
4、教师抽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掌握情况。
重点理解:蕃、甚、予、而、染、濯、清涟、蔓、枝、植、亵、隐逸者、君子、鲜、宜、众
(五)品味莲花之美(君子之德)
1、这是一朵怎样的莲,会如此博得作者的喜爱呢?课文哪句话对此做了说明? 齐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抽生答:通过朗读,你知道了这是一朵怎样的莲?(洁净的、站立得笔直的、香气四溢的……)(板书:莲)
3、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仅仅是为了要写对莲的喜爱吗?不是,他要写的是爱莲一样的人。这类人称之为——君子。何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师:课文当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莲就是君子。哪句话?(齐读:莲,花之君子者也。)没错,这句话也是我们全文的主旨句。师:课文当中,哪里写出了君子的特点呢?(抽生答)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句子都来源于这段文字。(略)
4、师:我们一起找找,这段文字中,有哪些字词着重写出了君子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些重点字词写出了君子的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下面两位同学一起讨论。
5、通过写莲,写出了君子的美德,看似写物,实则写人,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板书)
(六)品析菊和牡丹的作用
1、师:作者除了写莲,还写了两种花,它们分别是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又有什么特点呢?(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菊就是花中的隐士啊!就像那些不愿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写菊是为了——衬托莲花,莲花也是如此的纯洁和高尚。(2)分析“牡丹”衬托的作用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作者写世人爱牡丹同样也是为了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七)感悟作者情怀
1、作者对这三种花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请同学来读相关
2、再次齐读第二段第一句,体会对莲的极度赞扬。的句子。
2、我们读到了作者对这三类花或者说三种人,有什么样的感情?
老师提示:在那个社会中,更多的人去追求名利了,所以作者对这类人是怎样的?(鄙夷、讽刺)对君子是(赞美的)。对隐士是(尊敬的,惋惜的)。
3、齐读这段话,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注意:文中有一个叹词“噫”,表示叹息,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4、师:刚才,你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还感受到了什么?能否读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真正的意图?(叹息、希望、遗憾)
5、师:“同予者何人?”为什么不说“同予者无人”?这里边还有一种坚持。何人?还有谁啊?它是一种召唤。召唤世人像君子一样洁身自好、美名远扬。
(八)背诵全文 最后,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这朵美丽的白莲花,试着背诵全文。
(九)作业布置:
写写你心中最美的那朵花,写完之后和同学相互交流。
第二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莲美丽的形象、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
(略)
2.比较文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二、导入
描写莲花的诗句有哪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今天,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莲花,去感受莲花身上那种特殊的品质。
三、探究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
香远益清――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品质风度
3.在莲花身上看到哪些君子之德(小组合作探究)
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豁达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尚纯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受人尊重
这种通过写物来寄托作者志向和意愿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
4.深入理解文章
作者为什么要先写“菊”和“牡丹”?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
菊花,迎寒开放,清高避世。牡丹,颜色艳丽,雍容华贵。把菊花比作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者,写菊花是为了正衬,写牡丹是为了反衬。
5.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
1.列举古今中外像莲一样清高、正直、洁身自好的君子
2.列举托物言志的诗作
3.小练笔
仿写《爱莲说》。
读范文:《爱草说》。
五、小结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被君子身上那种清高、正直的品质所感染,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表达对君子的这份敬意。(齐读)
(责任编辑 冯 璐)
第三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熟读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一时
一、导入新:
欣赏图片导入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三、赏莲------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朗读
2、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补出省略成分;
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品莲----分析阅读体会形象
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五、悟莲---讲解阅读品味意境
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第四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
“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
爱莲说69(修改版)
本文2025-01-07 21:09:58发表“教学设计”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52422.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