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叙写规程的创新(精选五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叙写规程的创新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叙写规程的创新
1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量的教学效果;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大量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来代替教学目标,而“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变化结果;即使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但学生的能力以及整体素质是否发生真正的变化,能否经得起测量和检验,还不是很清楚.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空泛模糊、照搬教师教学用书、割裂三维目标、行为主体混乱、评价手段不合理、操作性弱等问题.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明确,才能减少课堂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增强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达到教学过程切合实际、学习主体学有所获、教学效果可以测控的高效境界.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先从叙写物理教学目标开始.2物理教学目标叙写的基础和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凭空想象的,虽然课堂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体系中的最下位层次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教师在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首先应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立足的基础,要考虑三个基点即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和教学媒体条件的分析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目标的设置科学、合理.物理教学目标叙写还应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第一,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确定合适的教学“最近发展区”,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而自由地发展.第二,系统性原则.教学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整体上把握,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而是要“学科课程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逐层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关联这样才能明确每一个目标在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具体性原则.所谓具体,就是要求我们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即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共同基础、长处、短处,以及兴趣、习惯等,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同时还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第四,可操作性原则.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要求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可操作,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同时还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要熟悉各学习目标水平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最大限度地克服教学目标的陈述模棱两可现象.3物理教学目标叙写的方式
物理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一是教学任务分析,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和教学媒体条件的分析,结合物理课程目标,对有关内容的教学要求进行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本单元学生掌握的新知识和技能,并确定其重点和难点;二是知识学习水平确定,要根据物理课程的内容标准确认知识学习水平;三是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要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的语言将其完整的表述出来.常见的目标叙写方式有这样的几种:三环节法,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可以按照三个环节进行,即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起点的确定→确定教学目标;美国着名学者马杰的三因素说:“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的基本模式;台湾学者郭生玉的五因素说: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情景、行为结果和行为标准5个基本要素以及四因素说与教学目标ABCD编写模式等等.当下四因素说与教学目标ABCD编写模式是最流行的目标叙写方式.我国学者张祖忻等人提出教学目标ABCD编写模式即明确教学对象(A),说明学习后应能做什么,即行为(B),说明上述行为发生的条件(C),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D).这四个基本要求构成一个ABCD结构模式.本文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对照、绘制、解决”等.课程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有这样的一些,如表1: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图示……、看完全文后……”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计算器”;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给出一张中国行政地图能标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十分钟内完成”;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行为标准——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生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全对”、“完全无误”等.4物理教学目标叙写的规程
本文以当下最流行的四因素说与教学目标ABCD编写模式,举例谈一谈物理教学目标的叙写规程,大致的步骤如下图1.首先,教师要研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读江苏省物理高考的考试大纲,研读教材,通过文本研读,形成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即教学内容之间的组合形式和活动程序 ,明确物理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其次,教师的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最近发展区与学科知识的逻辑发展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合理地分块或拓展,使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体系,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考虑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学到,而不是我要教什么.再次,教师通过教学任务的分析,形成三维一体的学习目标表述即行为性目标的叙写.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具体学习结果(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如物理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认知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在转化为教学目标时可作为行为性目标来叙写,并且尽可能满足:Audience-Behavior-Condition-Degree即“ABCD”的要求.这类目标的叙写的句式为:
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程度标准+行为结果
(C)(A)(D)(B)
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为: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传统目标中的知道、理解等词属于学生内部心理变化,老师课堂很难监控学生的达成度,而叙写目标应叙写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包括允许使用的辅助手段、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目标叙写解决的问题:通俗的讲就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重要的就是陈述清楚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如何观察、测量这个变化.这里就需要我们明确教学目标主体是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发生了行为或思想上的变化,而且还要求明确指出学生学到了什么,明确学习的结果.教师要抓住课程标准中的关键动词,进行剖析,使动词的行为外显指向更明确,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名词进行拓展,使其内涵更清楚,将上述几个传统的教学目标进行叙写如下:(1)学生能说出什么是机械能,能辨别哪些能量属于机械能,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具体情景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如何相互转化.(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推导出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学生能指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3)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能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比较相关的实例,从而说出判断守恒的几条途径.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单个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可能并不到位,但是整个备课组的老师的力量是巨大的.让目标叙写成为集体备课的抓手,在集体备课之前,每个老师将教学目标进行叙写,交给主备者.主备者备好课后,再上传到网络备课系统,组织组员讨论,并根据备好课的内容再确定最终的目标.这样设定的目标更有有针对性的,实效的.同样,物理教学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确定,某个知识点需要用哪几道典型例题来突破,教师每人选几道自己认为具有典型性的习题,将备课组教师的习题汇总后再筛选,最终确定上课选用的例题,做到集众人之力,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最后,教学目标的叙写是为了课堂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实效,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反应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叙写的目的就是将心理活动的名词通过辅助手段转化为可监控的行为动词.课程标准中的“知道”通过预习、实验演示、观察等辅助手段变为说出,写出,描述出等动词;“理解”通过学习变为能证明,推导,计算,分析等行为动词,在具体的题目或情境中测量出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如何测量和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成为教学目标叙写之后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用学生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互评、互助合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具体怎样的评价方式更为有效还需研究论证.5小结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是全面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但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受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多方面的条件制约,关注知识建构中的心理过程、学习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潜能等等如何进行测量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篇:教学目标叙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感谢教研室为我们大家提供的这个共同学习的机会,我也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教学目标叙写事宜。一.教学目标叙写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又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正是由于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关键。而目标虚设或目标错位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有时会造成低效甚至负效。目标虚设等同于目标缺省,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目标错位就是标准误导,由此导向、调控的教学,其结果也是偏离方向的。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叙写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教学目标叙写方式的变化,会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到目中有人、关注学生,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基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展开,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也会因此具有明确的标准与依据。二.教学目标叙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三维目标曲解。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标要求不是三维目标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维度一个目标,这也是三个目标啦?这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三维目标指的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目标,更不是三件事。如果把三维目标整合在一起,它的表述应该是“在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之下,通过什么样的过程,以何种方法,获得何种知识技能,塑造何种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结果,不是说教,不是过程,过程和方法是习得的目标但也是过程,知识与技能也应该是学习的结果,是生成的。这样的教学目标本身已经很清楚地指明了教学不是以宣讲、说教和灌输的方式来实施,如果那样施教,势必会将知识、方法、态度割裂开来,而那样的做法恰好是新课标要求中要避免的、摒弃的不良教学方法。
2.教学目标主体错位。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行为已经不再是教师作为主体,而是学生作为学习行为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应该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以往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通常以教师作为行为主体,有的是把教师和学生合在一起,极少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大致用以下相同的方式来叙写教学目标,如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To help the students„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但是通过教学目标我们还是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教师还是把自己作为学习行为的主体,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现在我们已经逐渐在改变这种状况,绝大部分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已经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To know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o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related to „;To learn how to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3.教学目标太宽泛。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常常是抽象概念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要熟悉学习目标水平及相应的行为动词,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理解、懂得、体会、欣赏等这些词语是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本身就无法检测观察。所以,我们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要尽可能设想到怎么去落实操作,尽量使用行为动词,而且行为动词要细化,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不能是模糊、抽象、不可测的。举例说明:有个目标这样写道:品味朴素而含有深长意味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这条目标的核心思想是想表明“品味语言和体会作者心境”但是这两个化简后的目标都是动宾短语,只描述了行为,对实现程度没有量化。也就是说有几个概念还没有澄清——例如品味语言,什么是品味?怎样品味?品味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无法清晰描述的和无法量化的概念,那么这个所谓的目标该如何判断它是实现了还是没实现呢?类似的例子还有如“整体感知、感受、体会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用一些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比如说出、背诵、列举、复述、整理、归纳、总结等来叙写我们的教学目标。三.怎样进行教学目标的叙写
1.依据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确定了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建议等,他理所当然应成为拟定教学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同时课程课标中都相应的写明了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单元内容目标,他们是课时目标需要看的上位目标,应该据此制定课时目标。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本节内容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2.设计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制订的方向。教师要通过日常教育理论及英语课标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前提和条件。在设计教学理念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灵活处理教材,有机进行整合,让教材为教学服务。但整合教材要注意课时的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原则,注意授课内容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要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系统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法渗透,让学生有意识地体会如何“学会学习”,形成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真正迈入学习英语的大门。(3)注重学生自身价值的发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命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与教师在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教师的着重点是在“育人”,而不是单一的传授。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景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
3.依据教学内容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研教材。我们制订教学目标,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要努力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一篇文本选入教材,它便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外研版教材以模块为单位整合话题,我们需要明确模块在整个教材中所起的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以旧引新,新旧交替,达到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
4.依据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的班级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特点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过高或过低。目标过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目标过低则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学目标叙写的主要类型:新课程提倡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有两种描述类型:
一种是采用结果型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后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维度,也可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我们在课堂目标叙写的过程中多采用此种方式。例如:在外研版七年级上册Are you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中我们可以叙写教学目标之一为:依据现在进行时结构描述自己的同桌或者朋友正在做的事情。
另一种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的是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也可用于“过程与方法”维度。因为能力或情感是内化于学习者自身的,并不一定通过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这类目标我们通过描述外在行为来描述学习者的内在变化。如“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这一目标比较内隐,不好观察和评价。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外在的行为的方式来体现这一目标:因此此目标我们可以重新叙写为:在小组交流中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目标叙写需要注意的四要素:根据布鲁姆、马杰等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简称ABCD式: A---Audience(行为主体),一般而言就是学生,在叙写教学目标时从学生角度出发,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B---Behavior(行为动词):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动作或者做事的结果的预设,这种行为或结果必须要细化,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不能是模糊、抽象、不可测的。如说出、背诵、列举、复述、整理、归纳、总结等等。C---Condition(行为条件):即在何种条件下学生做事或开展活动。行为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因素。对行为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词典与辅助工具,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英语词典”;二是提供相关信息或提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 5 分钟内,能做完 „„”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 „„ 要点”。
D---Degree(表现程度):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在八年级下册Module3unit2 We haven’t found life on other planets yet.中目标之一表述为“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包含现在完成时的5个句子”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根据ABCD原则,在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1unit2 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阅读部分时,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电子邮件的文本材料,结合上下文猜词,朗读并记住glasses, jeans, nervous, fair, pretty, proud, be proud of, stranger, message, hobby, at school, mark等词汇,并用它们进行造句活动。
2.找出文本中描写外貌和感受的句子,大声、重复朗读它们并能背诵出来。3.依据文本中描写外貌与感受的句子,口头或笔头描述自己同桌或朋友的外貌与感受。四.总结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是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的,甚至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来研究都是不过分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在于对国家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特点的分析,对学情特点的把握。课标是确定的,教材是熟悉的,学情是变化的,所以即便是针对相同的教材,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并非一成不变,是需要设计的。教师应不断地研究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科学地设置,正确、规范地叙写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以上就是我对教学目标叙写所表达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多多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第三篇:目标叙写文档
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阐明的方法及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通常情况下,在确定了一门学科的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硇定为完成总目标所必须的单元学习内容或学习模块。在确定了单元学习内容或学习模块的基础上,我们又需要进一步确定每一单元或模块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及确定达到单元学习目标所需的知识点。因此,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以线性的方式将它们截然分开。因此,以下介绍的1L种方法既可用于目标分析,也可用于学习内容的分析。它们是归类分祈法、层级分拆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棋型法(lSM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主要用干分析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所以,只需直接对达成目标所需的信息进行分析。对言语信息进行分析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以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以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分类等。确定分类方法后,可用图示或列提纲的方式,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比如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叙写规程的创新(精选五篇)
本文2025-01-07 20:52:30发表“叙职履职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5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