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各领域的教育建议
指南中各领域的教育建议
一、健康
(一)身心状况
具有健康的体态: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
*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 0~6 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
*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2.保证幼儿每天睡 11~12 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 2 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3.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如:
*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
*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4.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
情绪安定愉快: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
*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
*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1 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
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如:
*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二)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
*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
*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
*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
*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4.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
*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
*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2.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如:
*为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材料要足够大,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管、铅中毒等伤害。提供幼儿用安全剪刀。
*为幼儿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 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
*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 3 米左右的距离等。
4.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
*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2.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如:
*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 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 110、120、119 等求救电话。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二、语言
(一)倾听与表达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方言和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为幼儿创设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2.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
*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
*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
*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
*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
*结合情境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
*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如: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如: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
3.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如: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如:
*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
*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2.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三、社会
(一)人际交往
愿意与人交往: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
*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关心尊重他人:
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
*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
*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
*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如:
*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
*借助故事、图书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与母爱。
*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
*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二)社会适应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2.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 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如: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如: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表扬;幼儿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如:
*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
*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
*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
*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
*和幼儿一起外出,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等;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指南中各领域的教育建议
本文2025-01-07 20:05:13发表“学校管理”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4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