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大作业形考任务网考试题及答案
考核说明:终结性考核为开放性考核,采取课程论文的形式,课程论文字数不低于2000字。
如何应当当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些规定明确说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意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动地、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世纪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就教师进行初步探讨。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存在很多疑虑和担心。这些观念上的问题不解决,学习方式是很难转变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于是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的教师,必须从自己面临的现实情境和客观条件出发,充分理解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更多专业关切,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适,使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过去的旧传统、旧观念转移到新理念指导下,适应新课程标准。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这轮课程改革先要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现时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其次教学重结论,又重过程。要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
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过去的教学观念陈旧,而且落后,认为我的学生考试非常优秀,优秀率高就是教的好,(实际上家长、社会甚至学校也确实是这样评价的)于是,我的教学观念就是我讲的清楚,明白,学生只要认真听,认真记,就一定能学好,考试成绩一定不会差,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在应试考试的考场上,我的学生也真是考的很好,于是我也就成了好教师。今天我反思之后感觉到,过去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只凭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抹杀和个性的摧残。
(二)教师要更新教学方式。
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课程理念中,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个人认为,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过程是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将知识系统地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听清楚、听懂,忽略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而现在提倡的是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三)教师要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是意味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本文2025-01-07 19:59:46发表“学校管理”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4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