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68[精选合集]

栏目:学校管理发布:2025-01-07浏览:1收藏

第一篇:【精品】小学数学教案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七)八五十六

56÷7=(8)七(八)五十六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5、6、7、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具、学具准备:

毛线11组,纸条11组;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学生文具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2、比较长短:

(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指

名发言)

(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才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短)

(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自由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3、比较高矮:

(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如果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

(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6)练习一7、8、4、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 科 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师用出示题目,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随机抽取几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根据13×2=26,快速说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上台板演,说说计算方法,展示正确的书写格式及得数。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5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提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计算,集体交流算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你能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吗?想想它们能算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评讲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指明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提问:要求“买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么求?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复习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复习,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第一单元即将结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1题。

让学生先口算,再说说口算方法。

师小结:

(1)两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先算0前面的数的乘积。然后数一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并注意进位。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计算引导学生归纳出: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个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个位;再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十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十位。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引导:计算时,你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3题。

指名估算,并引导学生回忆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一般是先找出两个乘数的`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完成一题,再互相检验,看看和估算的结果是否接近。

4.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8题。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

5.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0题。

(1)出示第一组题,先让学生计算,再组织对比,交流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2)出示第二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对比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3)出示第三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上下两题的联系。

6.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1题。

(1)出示第一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4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说说表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单价×数量=总价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5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懂题意。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种,第一种是48元,48×19大约是1000元,超过800元,可能是第二种38元的篮球,38×19大约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种是28元,28×19大约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种篮球。

追问:买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7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说说要求“电视机多少台”需要先求什么。

4.完成教材第17页“复习”第12、13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先确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讲。

5.完成教材第17页“复习”第15题。

让学生先根据学过的方位知识,弄清图中几处地点的相应位置关系。然后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在平面图上指一指或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4 5 3

× 1 1 × 1 14 5 34 5 36 4 5 8 3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

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4)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

(5)试一试:59×11 67×11

2.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

让学生试着出题。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在设计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咬文嚼字,比如书上是这样写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在品味这段话时,有些学生会注意到“一般”这两个字,从而提出“为什么一般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不用质因数去除行不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向别人求教、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数去除,不过习惯上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一字一句均需斟酌。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4能()12,12是3的(),3是12的()。②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③10的约数有()。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一个数的约数,现在来看两个数的约数。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8、12的约数来。

(2)观察并回答。

①有无相同的约数?各是几?

②1、2、4是8和12的什么?

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几?知道叫什么吗?

(3)归纳并板书

①8和12公有的约数是: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

②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1 34 6 12和12 的公约数

(4)抽象、概括。

①你能说说什么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吗?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6页里有关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7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2.学习互质数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约数来: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这几组数的公约数有什么特点?

(3)这几组数中的两个数叫做什么?(看书67页)

(4)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质数是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的关系)

3.学习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复习的第2题,我们已将18和30分解质因数(如后)18=2×3×3 30=2×3×5

(3)观察、分析。

①从18和30分解质因数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约数吗?

②18和30的公约数就必须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

③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④18和30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是哪些?(1、2、3、6(2×3))

⑤最大公约数6是怎样得出来的?

(4)归纳板书。

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6是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

(5)求最大公约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为了简便,我们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如: 18 30

让学生分组讨论合并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

④为什么不把商也连乘进去?

(6)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讲每步是怎样做的,最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8页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四的1、2、3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十四的12*题。

课后反思:教学“求最大公约数”,课本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及一个“做一做”,教学时,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之后,让学生讨论质疑其它二例时,学生A就提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差。”教师问:“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说:“按照课本的三个例题: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90和72的最大公约数是18;24、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做一做40,60和80的最大公约数是20。”还真是呀!学生们很惊讶,教师了解到学生错误结论的由来,但不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首先肯定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接着又向学生指出:“是巧合呢,还是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学生为了验证,纷纷举例演算,就连平时较少开动脑筋的学生,也算得很起劲。过了一会,小B第一个发现象36和28,90和68的最大公约数就不是它们的差。教师又及时把这一信息交给学生,学生的研究热情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下课了,大家的讨论还在继续着,并且乐此不疲。他们为了探求“规律”,愉快地做了几十道求最大公约数的练习,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在教师创设的途径中,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孜孜以求,为学业成功更努力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思维发展目标:在学习估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估算,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教学例题:

师:小朋友们,叶老师刚帮了新家,要去商场买东西。你们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们各是多少钱呢?(电话机、取暖器、自行车、电饭锅、电风扇)

师:每样商品各接近几百元呢?

师:现在我要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把商品拿出来)请你帮我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几百元?你是怎样想的呢?

1)206+292=498(元)

498元接近5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买这两样商品需要的总钱数,再看它接近哪个整百数是吗?

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约需要500元。

师: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200 300

(板书:200+300=500)

我们就说206+292大约就是500元。(板:206+292 500元)

师:(如果学生出现了第一种)比较这两种估计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估算起来比较简单)(我也觉得这种方法估算起来更比较简单,给这种方法打颗星)

师:(指206+292 500(元))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约等于500元,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它就是约等号。(板书:约等号)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表示估算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我是怎样写约等号的?(两条边都先向上弯一弯,再向下弯一弯)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样长,一样弯)

我们一起来写个约等号。(竖空)

师: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这道算式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约等于500元)

师:约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206看作)

二、试一试

师:说得真好。如果我想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将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列式,说想法

师:算式怎样列?

师:这儿为什么要用约等号?(因为得数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计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如果我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对,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们的和就应该比800元多,所以我带800元是买不回这两样东西的。)

师:请你帮我任意挑选两样东西,估计大约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指名汇报(23个)

(当学生说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买回这两样商品吗?为什么?

(对,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们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够买回这两样商品)

(如果学生说到305+195500)这儿能用约等号吗?为什么?(因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号)

师:还有的同学想说。就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结:二(1)班的小朋友真棒,会把要买的商品的价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就能得出买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这就是加法估算。(板书课题:加法估计)要想进行正确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数所接近的整百数。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第1题。

你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吗?503、492、695、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说接近的整百数)

同桌说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 第2题

师:说得真不错。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来活动了。(点电脑)

师:能解决吗?动手连一连

指名汇报。(直接说出接近500的数)

3.想想做做 第3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顺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数所接近的整百数。继续看,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示第3题 说明题意:用约等号表示计算结果)

独立计算。

汇报。校对(如有错题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师:把两个加数都看作整百数的加法估算咱们小朋友都会了,你瞧

(出示 498+344 498+344)

师:(指498+344)这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也都能看成整百数吗?

师: 哪个不能?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间,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师:(217+356)这道算式中那个加数接近整百数?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怎样就能很快地估计出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

(217+356:把217看成200,加上356肯定是5百多)

指出:是的。在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的算式中我们只要把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加上另一个加数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小朋友你们会了吗?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4.示想想做做 第4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小于700?在□里画

445+198 □ 596+145□ 413+268 □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校对

根据学生错误进行分析:

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结果还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

413+268:413接近400,加上268还是600多。

596+145:把596看成600,加上145得数大于700。

5.想想做做 第5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

299+185 □ 136+398 □ 67+414 □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指名汇报 校对(针对错题讲解)

师:想一想,怎样就能很快地比较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比几百大还是比几百小?

(把算式中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和另一个加数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大于几百还是小于几百)

师:那天,我还看中了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题)

电脑显示要求

师:能解决吗?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里交流。好,开始。

四人小组活动。

指名汇报(23)(板书)

师:我身上有1000元,买哪些商品大约需要1000元呢?请你帮我算一算。

交流:195+404+302+961000(元)

404+302+2981000(元)

195+404+298+961000(元)

四、总结

本届可你学会了什么?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加法估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板书设计

12÷3=4(元)4×5=20(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的情境和活动,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具体情境下,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4.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后,由教师自行设计的一节综合应用课。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个内容对只有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重庆的学生来说,离生活实际比较远(重庆是座山城,人们在生活中不常用东、南、西、北来表述方向),学生对方向的意识不强,学起来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情境。但当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描述方位比较好,但在现实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于是,我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下面这节综合应用练习课。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动物园这一情境,把纸上的动物园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开,摆上好看的动物园各馆区的图,让学生去当道路询问员,并看实景画出地图。这样,就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方向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四、课堂实录

学具准备:课件、大景点图、小景点图、固体胶、漂亮的不干胶贴画。

(一)创设情境

1.你们能在这间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吗?回忆一下,早晨太阳从哪方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其余方向各是什么方向?

2.小游戏:师说生转

面向东、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这个环节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下一环节的基础。)

(二)实践活动(动物园)

1.课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动物园。走到门口,看见好多小朋友围在那儿看什么。明明上前一看,原来他们在看一则招聘启示。我们一起看看要招聘什么。

2.招聘启示

随着重庆市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到重庆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多。本动物园接待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外地游客的游览,本动物园准备招聘一批各馆区的道路询问员。要求:能用普遍话为客人提供道路咨询服务。年末将评选最优询问员,发给本动物园的贵宾卡。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规律的教学设计

定林小学 周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的相等关系,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并概况法用。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授法

归纳法等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师:为了欢迎听课的老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精品】小学数学68[精选合集]

第一篇:【精品】小学数学教案【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