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栏目:乡镇工作总结发布:2025-01-07浏览:1收藏

第一篇: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建设生态家园,打造古风 ——乡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

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

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

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2010年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

1500米、宽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

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打造“古风”,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

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

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 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2015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

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乡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0日

第二篇: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篇: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2012年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第四篇:xx年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xx年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建设生态家园,打造古风

——乡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五篇:枫坪乡生态乡创建工作总结

枫坪乡生态乡创建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枫坪乡毗邻龙泉和遂昌,辖区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5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2.5万亩),耕地面积6979亩,活立木蓄积27万立方米,共有17个行政村,人口8431人,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农业乡。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6-17℃,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为1月。降水量1500—1700毫米,降水日数161天,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85—105千卡,年日照时数1840小时,年无霜期236天。土层深厚,工业污染少,生态环境优越。香菇和笋竹林是我乡的两大支柱产业,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水平在全县名列前茅。2002年,全乡完成了小康创建工作,是全县第二批小康乡镇之一。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054万元,实现农村济济总收入6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8元。

松阳县枫坪乡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山区乡,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经济状况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比起发达地区来说,经济发展还是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第一篇: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建设生态家园,打造古风 ——乡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