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天津财经大学辅修)

栏目:银行工作总结发布:2025-01-07浏览:1收藏

第一篇: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天津财经大学辅修)

格雷欣法则:也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双本位制下,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熔化、贮藏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货币流通规律:指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关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货币需要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存量:所谓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流通中实际存在着的货币数量。

商业本票:商业本票是指由债务人向债权人签发,并承诺在票据指定到期日付款的书面凭证。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按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外汇市场指的是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包括同一市场各银行间的交易、中央银行与外汇银行间以及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活动,通常被称为批发外汇市场(Wholesale Market)。

一、试述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

答: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较多也较复杂,主要有:(详见教材296-299页)

1、社会平均利润率

2、资金供求状况

3、物价水平

4、银行的经营成本

5、国家经济政策

6、国际利率水平

二、影响股价的因素有那些?

一般认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股票市场以外的基本因素,第二类在是股票的技术性因素。前者对股票市场的长期趋势起决定性作用。后者影响股价的短期波动。

基本因素包括:

(1)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利率、投资、货币供应量、财政收支、物价、国际收支及汇率等。

(2)行业因素。行业因素将影响某一行业股票价格的变化。行业因素主要包括行业寿命周期,行业景气循环等因素。

(3)公司自身的因素。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该公司所发股票的价格。公司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利润、股息及红利的分配、股票是否为首次上市,公司投资方向,产品销路及董事会和主要负责人调整等。

技术因素:所谓技术因素,是指股票市场内部本身的因素,技术因素的形成,可以说完全是由于投机活动的结果。包括:

(1)股票的供求。股票的供求同其它商品一样,需求超过供给,股价就上升,反之股价则下跌。股票的供求,除了投资性的真实供求关系外,尚有投机性的假性供求关系,即看涨与看跌的对立关系存在。对股市变动中,看涨者会购进股票,看跌者会出售股票,双方赌行情变化,从中赚利。

(2)投机与操纵。股票的操纵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凭籍人为力量掀起股价的波动,以期获利;二是发行公司尽可能使股价保持高水准的价位,以利于增资。股价之所以能够被一部分持股人操纵,是因为大部分已发行的股票均在安定的、分散的持股人手中,而在市场流通的股票比例较小的缘故。

三、费雪的现金交易说与剑桥的现金余额说的区别何在(P141)

答: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是两个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但实际上两个方程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有: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

方程式则看中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人们称费雪方程式为现金交易方程式,而剑桥方程式为现金余额方程式。

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同时,若商品交易量和价格既定,也可在固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的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强调的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有哪些功能?

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它提供如下几种经济功能:

(1)转储蓄为投资的功能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转储蓄为投资,又可称为聚敛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的功能。

(2)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的配置,二是财富的再分配,三是风险的再分配。

(3)调节功能

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为政府实施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以金融市场的存在为前提。

(4)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睛雨表”和“气象台”,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其反映功能表现为:(1)金融市场是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2)金融市场所反馈的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3)金融市场有着广泛而及时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通讯网络,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已联成一体,从而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五、债券与股票有何不同?

尽管债券同股票一样为有价证券,是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筹集长期资金的重要工具,但与股票相比,还存在以下区别:

(1)股票只能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而债券的发行主体并不限于股份公司。

(2)股票的投资人即股东有权参加股份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分红派息,而债券的投资人则无权参加公司(即该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分红派息(债券到期后偿还的利息除外)。

(3)股票的分红派息政策一般是不固定的,往往由股份公司根据自己的盈利状况和分红派息政策而制定;而债券的利息则是固定的,在发行债券之时就已作了具体的规定。

(4)股票体现的是股东与股份公司之间的所有权关系,而债券体现的是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

(5)股票无须偿还本金,债券则必须偿还。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是什么?

1、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不同: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优惠利率

2、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的领域不同: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其根本特点在于,它是针对总量进行调节的,中央银行经常使用且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影响。

(2)选择性的调控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工具,它是一般性控制工具的必要补充。

七、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P108第三自然段)

答:

1、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

2、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

3、银行超额准备金率;

4、流通中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

5、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

第二篇: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已整理)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范围

一、客观题复习范围 货币制度概念P19: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组织形式。

利息率P39:简称利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可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商业信用P30:商业信用是在厂商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P185: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流动性P18: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且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资产证券化P108: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的行为。充分就业P329: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

短期市政债券P188:

可转让定期存单P186:是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券化存款凭证。

金融期货合约P200:实质上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与远期合约不同,金融期货合约一般在期货交易所交易。

债券回购P188:是指债券买卖双方在成交的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价格再进行反向交易。实质上是一种以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拆借资金的信用行为。

期权合约P202:金融期权合约是一种能够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当天)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基础金融产品的权利。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概念P266: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而引起的存款。

基础货币P269:是指中央银行能直接控制的,并可作为商业银行存款创造之基础的那部分货币。具体而言,基础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通货两大部分构成。

货币市场P177: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P190:资本市场是指交易对象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

按所交易金融资产的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乘数P274: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国际借贷P361: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一般为年底)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通货膨胀P286:通货膨胀是指,在不兑款纸币制度和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伴随着货币数量相对于真实产量的过快增加而出现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

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P121

根据共同基金发行的股份份额是否固定及可否被赎回,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它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旧股,但是,投资者购买股份后可以将他在二级市场上卖出,从而换回现金。

开放式基金:他的发行总额则不固定,可以视经营策略与实际需要连续发行。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购买更多的股份,或要求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赎回,以换回现金。

信用货币含义P12: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货币的职能及法偿能力P14,20: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职能。

本位币和辅币都有法偿能力。

我国金融改革的阶段P55—58:(1)“大一统”金融时期:1948~1979年;(2)金融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93年;(3)金融改革的调整与充实阶段:1993~1999年;(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金融体制改革。

商业银行的职能P72: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信用中介是最基本职能。

最早成为中央银行的是---P144:瑞典银行

凯恩斯关于人们持币动机P244:交易动机(首要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现代信用的形式P13:主要是现金和存款。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是目前正在发展中的信用货币形式。

短期信用工具P35:一般是指期限在1年以下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等。

一国的金融体系包括P52: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信用体系、法律体系等多个层次。信托业务的特点P80:(1)所有权与利益权相分离;(2)信托财产的独立性;(3)有限责任;(4)信托管理的连续性。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P131: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金融工具的构成要素P179:发行者、认购者、期限、价格和收益、偿还。

金融创新的动因P197—198:(1)技术进步论;(2)管制辩证过程;(3)规避风险论;(4)竞争趋同论。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P339:是指那些可被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控制或影响的变量。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秩序P49: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镇、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循序渐进。

格雷欣法则?其产生的基础P22:“劣币”追逐“良币”规律是格雷欣法则。产生基础:是在双本位制条件下。

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P10:足值货币。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P332:我国在1995年3月,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核心P345:利率

操作目标的内容 P344: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测量经济货币化的指标P12: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民生产总值、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人均实际货币量。

信用的基本特征P28: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P339:是指那些介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

金融工程的建构模块P200: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权合约、金融互换协议。中长期债券的类型P192:(1)政府债券和政府机构债券;(2)公司债券;(3)金融债券。

中央银行的职能P152:(1)宏观调控职能;(2)金融管理职能;(3)金融服务职能。

传统的中间业务P78: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

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P54:(1)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2)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3)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之间转移资源的功能;(4)管理风险的功能;(5)提供信息的功能;(6)改善激励的功

能。

二、主观题复习范围

(一)简答题:

1.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P86—88

(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流动性、稳健性和盈利性。简称“三性”原则。

(2)“三性原则”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稳健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稳健性也越高。但流动性、稳健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稳健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稳健性较差。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及其关系?P30—32

答: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性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其他货币资本所有者或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这一特点使银行信用较好地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在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在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 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但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银

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3.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P148—151

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主要表现在:(1)央行是全国金融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2)央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3)央行代表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4)央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中央银行的地位:(1)发行的银行(2)银行的银行(3)国家的银行

4.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来传导?P335—336

答:银行贷款渠道可能是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首先,我国现阶段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比重相对有限;其次,在金融市场不够完善、金融产品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储蓄仍以银行存款作为主要的选择;最后,从信贷市场的结构来看,我国目前的信贷市场具有明显的国家所有制的垄断性。所以,至少在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来传导将是比较现实的。

5.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哪些内容?P364—366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一般包括:(1)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和转移收支。(2)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3)平衡项目 :包括官方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净误差与遗漏

6.简述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P245—248

答: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货币持有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公众的收入状况;(2)市场利率;(3)金融业发达程度;(4)公众的消费倾向;(5)货币流通速度;(6)可供流通的社会商品总量;(7)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8)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7.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P384

答:从现实情况出发,影响汇率的因素极为复杂,但其主要因素为以下四种:利率、国际收支、价格水平和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8.什么是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P19,20—21

答:货币制度又称“货币本位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1)货币材料确定;(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4)发行保证制度。

9.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P39—43

答: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1)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3)预期通货膨胀率;(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5)国际收支状况。

10.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P5—6

答:一方面,金融是商品货币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成熟而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在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演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发展水平和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1.什么是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83—84

答:表外业务是指所有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就是指所有的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指构成银行或有负债风险较高的表外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习惯将广义的表外业务称为中间业务。

我们把将狭义的表外业务,即构成银行或有负债的业务以及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发生转化的业务,称为表外业务。

12.选择性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基本标准有哪些?P339

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通过对这些目标的控制和调节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基础货币(准备金、通货)和短期利率等。

中介目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长、短期)、货币供应量等。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 选择操作目标的标准与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是比较一致的。除了必须遵循以上三个主要的标准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的相互衔接。同时要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际上主要以现金和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目前则主要以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二)论述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20分,共计30分)

1.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有人将10000元现金存入一家商业银行,在没有任何“漏损”的假设下,试说明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的过程与结果P267—268 假设客户将10000元存入甲银行,该银行提取准备金1000元,并将剩余的9000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取得贷款的客户,又将这笔款项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提取准备金900元,并将剩余的8100元发放贷款。取得贷款的客户,又将这笔款项存入丙银行,丙银行提取准备金810元,并将剩余的7290元发放贷款。

上述题目中,R=10000元,r=10%,所以D=R/r=10000/10%=100000。

可见,存款总额由10000元扩张到了100000元,其中,10000元是原始存款,90000元是派生存款。多倍扩张将存款总额增加到了原始存款的10倍。

2.请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央行如何运用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通货膨胀?P333-335 答: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或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作“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表现为: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所谓“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的一种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给; 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市场利率;再贴现率的变动具有“告示效果”。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给,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将使基础货币增加,利率下降,故属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将使基础货币减少,利率上升,故属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3.请举例说明我国“成本推进论”通货膨胀及治理方法?P293—294

其主要观点是: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致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成本推动是侧重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

根据成本推进论的观点,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有:(1)工资推进。(2)利润推进。(3)生产要素推进。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为前提。

4.请联系实际阐述通货膨胀治理的对策主要有哪些?P299—301

答:由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对症下药,从其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需求政策。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各国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即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供应政策。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式来改善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以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收入政策。主张成本推进论的经济学家主张采取收入政策,以法律手段或说服办法阻止价格、工资、租金、利润率等的上涨。

(4)指数化政策。指数化政策是指各项收入按照物价指数进行自动调整,使收入得到保障,让预期因素加剧通货膨胀的作用得以排除,同时又能继续保持价格的信号功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债券(存款)指数化、工资指数化、税收指数化等。

第三篇:货币银行

货币银行学

简答:

1、货币制度及内容: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

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包括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2、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

3、信用工具:

含义: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特点:偿还性: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在到期时要求承担偿还责任的特征。

流动性:信用工具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有者带来收益。风险性:是指信用工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的安全保证程度

4、利息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结果:

(1)利息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提高了银行聚集借贷成本的能力,银行调整利息率对借贷资本的积累规模有很大影响

(2)利息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利息率对银行信贷规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贷款利率的高低与企业收益率成反比)利息率也是调节信贷资金结构的杠杆。

(3)利息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4)利息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

(5)利息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5、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银行的最基本职能。

(2)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积蓄为资本: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3)充当支付中介:对于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的周转具有重要意义。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银行券和支票。

6、中央银行经营业务的原则

(1)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2)不以盈利为目的(3)不支付存款利息

(4)资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5)业务活动公开化

7、金融市场的功能

(1)充当资金融通媒介从而配置资源的功能:实现了经济资源跨时间、跨地区、跨行业的再配置

(2)风险管理的功能:为国民经济提供风险管理机制也是金融市场重要的功能之一

(3)信息处理的功能:一是生产信息,服务于各种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决策;二是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弱化信息需求。

(4)公司治理的功能:出资人要确保自己资金被有效利用并获得必要的收益。

8、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1)汇率的决定:

从本质上说,货币所具有或代表的价值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评价。

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的基础是购买力平价。

(2)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①一国的经济状况,支撑汇率的最主要因素

②一国的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

③一国的货币流通状况对汇率变动也有重要的影响。

④一国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汇率也将产生影响。

(3)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①汇率变动对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②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③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④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⑤汇率变动对国际债务的影响

⑥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金融关系产生的影响

9、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1)经济周期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周期性,在经济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国际收支可能会受不同的影响。

(2)经济结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间对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果该国不能相应地调整其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引起贸易和国际收支失衡。

(3)货币流通状况对国际手机的影响:通货膨胀可能造成国际收支逆差,通货紧缩可能造成国际收支的顺差。

(4)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汇率上升,国际收支可能发生逆差。本币汇率下跌,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顺差。

10、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1)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不是为生产、产品流转所需要的,是过多的货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2)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当信用的扩张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出现信用膨胀

(3)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积累基金规模过大,建设规模超过了工农业生产所能承受的能力,或消费基金规模过大,超过了消费资料的供应能力,商品供不应求。

(4)外债与通货膨胀:一些大量举借外债的国家,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发展的迟滞和难以应付的还本付息负担而造成的财政赤字,导致通货膨胀

(5)国外通货膨胀与国内通货膨胀

由于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发展,通货膨胀往往经由种种途径由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通过价格途径,需求途径,国际收支途径,示范作用途径。

1、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性质:⑴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监督管理金融活动的特殊机构

⑵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⑶中央银行还以所拥有的经济力量来对金融领域以及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控制和调节

⑷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

职能:(1)按照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划分

①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②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③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2)按照中央银行性质划分:调节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作用:⑴调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

⑵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⑶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⑷促进国际金融联合,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2、资本市场之股票市场:普通股的特点:

⑴不带有固定的定期收益和本金偿还的承诺

⑵普通股股东享有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参与权。

⑶普通股股东具有优先认股权

⑷普通股股东有权享有红利

⑸普通股股东具有剩余索偿权

优先股的特点:

⑴有约定的股息

⑵具有优先分配股息和清偿资产的权利

⑶表决权受到限制

3、通货膨胀的对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⑴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⑵提高利率:一方面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另一方面提高存款利率

⑶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或市场手中出售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 ⑷中央银行规定基础货币指标,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⑸道义上的劝告。

紧缩性财政政策:

⑴增加税收,压缩支出,缩小财政赤字。

⑵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⑶实施供应政策

⑷发行国债

⑸保持经济低速增长

⑹进行货币改革

⑺国际紧缩政策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的。

(金属本位制度:以金属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区域货币:亦称地区货币,是货币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协调分布问题。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信用形式: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

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以国家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即国家以债务人身份举债和以债权人身份有偿使用财政资金两个方面。

消费信用:就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直接信用:不经中介机构做媒介而由资金需求者和供给双方直接协商所进行的资金融通。

间接信用: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资金融通,由金融机构先进行筹资,再将资金加以运用。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商业票据: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记载商业信用债权债务的一种凭证。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利息率: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之比就是利息率。

利率管理体制:是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策、方法和制度的总称。

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多种业务的金融企业。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干预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专业性银行: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除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及中央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政府参股、创立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贯彻政府政策,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

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交易的一种组织机制。

货币市场:金融工具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又称短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金融工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外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

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地记录一个国家一个时期内全部国际收支项目及金额的统计报表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超过需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低于货币需求量,引起商品流通阻滞,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滞胀: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状态。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第四篇:货币银行

商业银行汽车信贷风险的防范

会计79胡雯佳3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稳定的发展,中国人民迎来了消费的升级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需求越来越高,汽车业也进入一个普及化的快速增长阶段。而我国商业银行作为汽车产业重要的金融支持者,自开办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却经历了起步,发展,降温,复苏的曲折历程。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自身还缺乏一整套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与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等,风险问题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瓶颈,该项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汽车消费贷款自诞生以来,就倍受人们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天津财经大学辅修)

第一篇: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天津财经大学辅修)格雷欣法则:也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双本位制下,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