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央行 金融学总结

栏目:银行工作总结发布:2025-01-07浏览:1收藏

第一篇:银行,央行 金融学总结

 银行,央行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1580年威尼斯银行.银行的性质:1.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特殊企业特征(特殊经营对象货币,特殊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特殊经营风险影响.),3.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更综合,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机构, 银行可以在不减少自身储备的情况下,增加贷款和存款.银行职能:1.信用中介(作为货币资本贷出者和接入者的中介,为其实现资本融通,收取当中利息差额,形成利润.具体: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集中小额货币成巨额资本,可把短期资本转化为长期资本,利润原则支配下,货币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调节),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4.金融服务.银行类型:按经营模式(职能分工型,全能型(混业经营)),按组织制度(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跨国联合制)

单一银行制特点:地方性强,经营自主灵活,便于鼓励竞争,可避免大银行吞并小银行,限制银行垄断,局限性:发展受限,业务集中在单一地区或行业,风险过于集中,与经济开放性发展存在矛盾,丧失竞争力

银行控股公司制特点:兼顾了单一银行制和总分行制优点.可避开单一银行制对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范围与业务区域所设置的法律限制,还有效地扩大了资本总量,但是容易形成垄断.银行主要业务:1.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各项存款,短期借款),2.资产业务(现金资产业务,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3.中间业务(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信托类,投资银行类,其他类)// 自有资本作用:1.顺利开战业务,2.增强公众对银行的信心,3.银行持续增长的保证.创新存款工具:1.大额可

转让定期存单,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3.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4.自动转账服务账户,5.货币市场存款账户,6.自动转账账户.短期借款渠道: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借款,回购协议,欧洲货币市场借款.现金资产业务: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在途资金.贷款业务分类:按贷款担保形式(信用贷款,保证贷款(第三方担保),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贷款),按风险程度(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以贷款,损失贷款).支付结算类业务:1.结算工具(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2.结算方式(同城结算,异地结算(贿款结算,托收结算,信用证结算,电子资金划拨系统),代理类业务: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央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表外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业务,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其余略.银行经营原则:盈利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央行类型:1.单一中央银行制(一元中央银行制,二元中央银行制),2.复合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由一家商业银行执行,1984年前的中国),3.准中央银行制(香港金管局,新加坡),4.跨国中央银行制(西非国家中央银行,中非国家银行,欧洲中央银行)

央行职能:1.发行的银行,2.银行的银行(办理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最终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简称存放汇),3.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充当政府金融代理人,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国家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执行金融行政管理,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哦,进行金融实务的协调磋商等,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指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按照性质划分:调节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中央银行业务经营原则:1.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2.不以盈利为目第,3.不支付存款利息,4.资产具有较大流动性,5.业务活动公开化,6.保持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业务:1.负债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准备金存款业务,经理国库业务,其他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再贴现和再贷款,对政府的贷款,证券买卖,保管黄金外汇储

备),3.中间业务(代理政府债券,提供清算业务).货币发行原则:垄断法性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弹性原则.提供清算业务:组织票据交换与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提供跨国支付清算服务.央行监管体制:1.分业监管,2.集中监管,不完全集中监管(牵头监管,双峰式监管,伞形功能体制),跨国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原则:1.依法监管原则,2.适度竞争原则,3.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4.综合性管理原则,5.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金融监管内容:1.预防性监督管理(登记注册管理,资本充足管理,资产流动性管理,业务活动限制,贷款集中程度限制,外汇业务限制,银行检查),2.存款保险制度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低资本金要求,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市场约束

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国际清算银行.

第二篇:金融学总结

第一章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2、货币流通规律

一般的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需要量规律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需要量由下列三个因素加以决定:商品量、价格水平及货币流通速度。其中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是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指同一货币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媒介商品流通的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M=PQ/V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

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币材

2、确定货币单位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第二章

1主要的信用形式:。按期限不同可分为短期信用、长期信用

按载体不同可分为口头信用、书面信用、证券信用

按信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民间个人信用。

2、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的方式所提供的信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品赊销赊购行为。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中的主体是企业

2、商业信用中的客体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是商品买卖和货币借贷两种经济行为的统一体。

4、在再生产周期的各阶段上,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3、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特点:

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及其他社会各阶层借款者

2、以货币形态提供,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

3、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2、从历史上看,商业信用是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的3、商业信用直接和再生产过程相联系,直接为企业资本的循环周转服务。

5、国家信用: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向社会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特点:

1、国家信用强调的是以政府作为债务人的借贷关系

2、国家信用的客体在一般情况下是货币

3、国家信用的动态与财政收支状况密切相关

6、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银行或其他机构(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特点:

1、消费信用具有特定的信用主体—消费者

2、作为消费信用的受信者,即接受信用的消费者,必须要有相应的消费行为,消费信用的提供总是消费品的销售紧密相连

3、消费信用的产生与消费者的收支状况密切相关

4、消费信用会使消费者形成提前消费的状态

5、消费信用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同步性,即消费信用的扩大意味着消费规模的扩大,即预示着经济发展景气度的提高,反之,当消费信用萎缩,出现消费不足时,即预示着经济前景的悲观

7.消费信用的作用:

1、消费信用的发展扩大了需求,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刺激了经济发展。

2、消费信用可以调节消费,调节公众在购买消费品时在时间上和支付能力上的不一致。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的矛盾。

3、消费信用的发展又为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造成物价上涨。

第三章

利率的种类

1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也就是说这种利率变动会引起其他利率相应变动。在利率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利率。(重点)

2、固定利率: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3、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4、市场利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5、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不考虑物价变动影响。

6、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

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第四章

1、金融期服务业的特点

2、金融机构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

2、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机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交易中的融资成本,通过规模

经营和专业化运作,可以合理控制利率,节约融资交易的各项费用支出,使交易成本得以降低。

3、提高融资效率。促进资金融通,加速资金周转,简化环节,节省时间

4、给社会提供支付机制。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电子划拨的支付工具(支票、银行卡)提供了支付便利

3金融机构的体系构成:一般构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4、中央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和主导,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

行。对内它代表国家对整个金融体系实行领导和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实施宏观金融调控,是统制全国货币金融的最高机构;对外它是一国货币主权的象征

5、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业,并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

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6、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政

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

第五章

1、商业银行的类型:按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

2、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充当支付中介。

3、变社会各阶层的储蓄和收入为资本。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3、商业银行的业务:

负债业务:即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主要是存款和借入款。

资产业务:即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主要是放款和证券投资。

中间业务:即商业银行不运用自身资金而替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佣金的业务

表外业务:指未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2、流动性即清偿力: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3、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性越高,获得利润的能力越强

5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安全性流动性是前提,盈利性是目的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原则既有联系又有

矛盾。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成正比的而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

商业银行要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其中,安全性是经营的前提,是实现盈利性的基础;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盈利性的提高又会促进安全性

第六章

1、中央银行的产生的必要性: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在资本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从众多的一般银行中逐渐分离出一家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

2、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

3、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

4、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务的需要

3、中央银行的类型:

(一)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三)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四)准中央银行制度

4、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清算

3、国家的银行

第七章

1、金融市场的功能:

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

2、实施借贷资金转换的功能

3、引导储蓄转向生产事业的功能

4、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的功能

5、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2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1)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市场。

特点:交易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大。

交易目的:解决长期资金周转需要。包括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中长期借

贷市场。

(2)货币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市场

特点:偿还期比较短,流动性比较高,风险比较小。

交易目的:满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包括票据市场(贴现、承兑)、拆借市场、定期存

单市场(CD)、短期债务市场、短期借贷市场、国库券市场

3、证券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

1、发行市场:(初级市场,一级市场)

(1)定义:是组织票据或证券等金融工具最初发行的市场。

(2)特征:1筹集新资金的场所,因而也被称为资金创造市场,是实现融资的市场。

2无固定集中的场所。3新证券的发行或由发行者自行组织,或由证券发行

中介机构提供发行服务

2.流通市场:

(1)定义:是对已发行票据或证券等金融工具买卖的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为金融资产提

供流动性

(2)特征:1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因此也被称为资金流动市场,不能

提供新的资金。2其主要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但也有场外交易。3证券交易

活动的主要操作者是经纪人和证券商。

4、证券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关系(重点)

 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之间具有的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对金融市场

来说缺一不可。

(1)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的前提。

(2)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八章

1、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2、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3、货币供给的影响

(1)、居民持币行为(1)居民持币行为――通货比率C/D――货币供给量(2)对居民

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比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

金融危机;非法经济活动

(2)、企业行为(1)经营的扩大或收缩。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扩大货币需求与

供给。(2)经营效益高低生产规模不变时,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资金周转快,会减少对货 币供应的压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能促进货币供给的合理增长

(3)、商业银行行为:(1)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

越小,货币供应量越小。(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第九章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

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按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上型 成本推动型 供求混合型结构型预期型

(二)按程度不同可分为:

1、温和的通货膨胀(爬行的通货膨胀、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2、快步或小跑式的通货膨胀

3、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奔驰的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三)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1、隐蔽的通货膨胀(压制性的通货膨胀、被遏制的通货膨胀)

2、公开的通货膨胀(开放式的通货膨胀

3、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1、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 

2、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抽紧银根的政策,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压缩社会总需求 

3、实行工资—物价管制,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实施供给政策

5、收入指数化方案

6、进行货币

7、国际紧缩政策

4、通货紧缩:指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

念)

5、通货紧缩的类型: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严重通货紧缩

6、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

2、改进汇率机制,真正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3、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4、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

5、定期和及时地向社会披露财政货币政策信息,主动引导和影响公众对经济走势的预期

6、继续深化改革,为促进需求扩大和改善供给而清除制度障碍

第十章

1、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

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

标,也称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稳定币值)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保持

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稳定

币值的关系,把经济发展速度掌握在适度的范围内。

3、防止单纯数量

型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要有侧重点。

3、三大法宝的含义、特点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

具,也称为“三大法宝”

法宝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

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2、调节过程为:紧缩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放松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3、作用:可调节货币供应量。

4、优点: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5、局限性:对经济的振动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会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不易把握货币政策的效果 法宝

(二)再贴现政策: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 率的办

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2、包括两个方面:再贴现率的调整;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3、作用:1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2可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3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效应,影响公众的预期4可

以防止金融恐慌

4、优点: 1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2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3局限性:其告示效应是相对的4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权不完全在中央银行5再贴现率的调整有一定的限度

法宝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政策目标。

2、用于操作的对象有:政府债券、商业票据、中央银行的债券、外汇,存单等

3、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即保卫性目标。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即主动性目标。

4、作用:

1、可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5、优点:

1、操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

2、不会对经济产生过猛烈的冲击

3、可进行经常性的、连续性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可迅速进行操作6局限性:

1、作用细微,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弱。2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第三篇:金融学总结

金融学总结

第一章.货币概述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于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的产生。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货币的类型:实物货币(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但实物携带不便、不能分割易磨损)、代用货币(一般形态是纸质的凭证亦称纸币,成本低,避免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降低运送成本)、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通常由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期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

3.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4.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亮的大小事,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③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④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单反方面转移时,执行者支付手段职能。⑤世界货币。随着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5.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6.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造的铸币。特点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磨损公差。

7.辅币的特点:限制铸造、有限法偿、自由兑换

8.无限法偿: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有限法偿: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辅币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可以拒绝接受。

9.“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10.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1.现代货币制度主要特征:

各国的本位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在本国范围内有无限法偿

不和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不能兑换成任何贵金属

纸币通过信贷程序发放

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金,也包括银行存款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1.信用:已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

2.信用的特征:价值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3.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4.商业信用:主要类型有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贷款,补偿贸易。优点:调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5.消费信用方式:赊销方式、分期付款方式、消费贷款方式

6.国际信用类型:出口信贷、银行信贷、市场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7.信用的经济职能: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状。

8.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自金融同时所欠发的、证明债券或所有权的各种据偶法律效用的凭证。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①票据:商业票据(商业期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票据(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支票②信用证③信用卡④股票⑤债券(政府债券(公债券、国库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信用工具的价格:①股票价格:股票行市=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②债券价格:债券转让的理论价格=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

9.金融衍生工具: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信用工具。其功能有:转移价格风险、形成权威性价格、提高资产管理质量。

10.利息的分类:①按计算日期不同: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②按计算方法不同,单利、复利③阿爸性质不同,名义利率、实际利率④按管理方式不同,固定利率、浮动利率⑤按形成方式不同,官方利率、市场利率⑥按所处地位不同,基准利率、市场其他利率

11.费雪效应:当语气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储蓄减少而投资增加,如果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受控制的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果是利率上升;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储蓄增加而投资减少,结果则是利率下降。这种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因其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称为费雪效应。(纯实物分析)

12.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变动。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拍你好冬季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用L1表示交易需求,L2表示投机需求,则L1(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L2(i)为利率i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可表示为L=L1(Y)+L2(i)。然而,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是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问题。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险种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

13.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当投资于储蓄相等时,实体经济部门达到均衡。即I(i)=S(Y)①以IS曲线代表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Y)与利率(i)点的组合轨迹,则IS曲线上任一点,实体经济部门均处于均衡状态。②以LM曲线代表货币供求均衡时收入(Y)与利率(i)点的组合轨迹,则在LM曲线上的任一点,货币部门均处于均衡状态③只有当实体经济部门和货币部门同时达到均衡时,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在IS曲线和LM曲线向教室,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同时被决定。

14.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①宏观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调节收入分配)②微观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

第三章 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特性: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交易价格具有一致性;交易活动具有中介性;交易双方地位具有可变性。

2.金融市场的分类:①短期/长期②直接/间接③一级/二级④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⑤现货/期货⑥有形/无形⑦综合/单一⑧国内/国外。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初级市场)通过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以融资的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流通市场)通过买卖现有的或已经发行的融资工具已实现流动性的交易市场。

3.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供应主体、需求主体)、交易对象(货币资金)交易工具(信用凭证/信用工具/金融工具)、交易价格(资金价格、证券价格、外汇价格、黄金价格)

4.金融市场的功能:资本积累、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反映经济

5.货币市场:短期借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回购市场、CDs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6.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村头调剂的市场(狭义);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广义)。特点:进入市场的主体有严格的限制;融资期限较短;交易手段比较先进;交易额较大;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

7.回购市场:按照交易双方的协定,有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卖给买方,同时承诺若干日后将该种证券如数买回的一种方式。

8.CDs:是商业银行改善负债结构的融资工具,其流动性为它的发行和流通提供了有力保证。特点:不记名,课转让流通;金额固定,起点较高;必须到期方可提取本息;期限短,一半在一年之内;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

9.资本市场:①股票市场:股票发行市场、股票流通市场。股票的特点:长期性、流动性、风险性、投机性。②长期债券市场。影响长期债券发行价格的因素:市场利率、市场供求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支状况、货币政策、国际间利差和汇率的影响。股票的价格=奶奶收益/市场利率;中长期债券价格=本本利和/(1+市场利率)n

10.金融工具的特点: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11.证券的交易方式:现金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第四章 金融机构

1.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存款机构、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于恶性的储蓄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

2.金融机构的功能:接受存款、经纪和交易功能、承销功能、咨询和信托功能

3.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四种形式: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二元的~、跨国~、准~),商业银行,各类专业银行(特点:专门性、政策性、行政性)(主要种类:开发银行、投资银行、进出口银行、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住房信贷银行),非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退休或养老基金、投资基金、邮政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外资、合资金融机构。

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信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章 商业银行

1.善业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

2.商业银行性质:专门经营货币信贷的赢利性的金融企业。

3.商业银行的职能:①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 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济活动特征的职能)②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我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③信用创造④信用中介⑤金融服务

4.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①建立原则:竞争、稳健、适度。②形式:单元制、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制。

5.商业银行的业务:①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其他资金来源),各类存款(火气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长、短期借款。②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③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6.银行资本的作用:①吸收银行经营的意外损失,保护银行正常经营②提供经营启动资金③为银行拓展新业务提供资金④有助于公众树立对银行的信心

7.银行资本的类型:股本、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补偿性准备金、附属债务

8.商业银行经营原则:①盈利性:银行利润=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其他支出—税收。②流动性原则。③安全性原则。(衡量盈利水平的标准: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 银行利润率=净收益(净

利润)/总收入;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本盈利率=净收益/资本总额。衡量流动性的指标:现金资产率=现金资产/流动资产(储备资产);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贷款/存款;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贷款)的比率=流动性总产/全部负债(贷款总额);超额准备金;流动性减易变性负债;资产结构比率=流动性资产/非流动性资产; 存款增长率减贷款增长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银行,央行 金融学总结

第一篇:银行,央行 金融学总结 银行,央行世界上最早的银行:1580年威尼斯银行.银行的性质:1.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主…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