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
第一篇:2019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我院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此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自接到上级有关文件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作了安排部署,并由后勤处和学生处共同制定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内容。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高度重视此次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院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此次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使宣传周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广播、宣传版面、宣传单等媒介做好防灾减灾活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在学院办公区、教学区、学生公寓悬挂宣传条幅营造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氛围;并组织各系以班为单位召开“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主题班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真正的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也走进学生的头脑之中。
三、开展演练,增强意识。
5月6日课间操时间,我院组织全体在校学生在教学楼进行了紧急疏散应急演练活动。在疏散演练之前对各班级的疏散路线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认真的部署,最大程度避免了在演练过程中出现事故。此次演练过程中,全体师生积极配合,服从命令,安全有序,3分半的时间内,师生全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而有序地撤离到指定集合地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此次演练活动推动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不断增强了全体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安全排查,及时整改
后勤处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通过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认真查找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在教学楼、图书楼、实验室、学生公寓等人群集中场所开展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问题专项检查并进行整治,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今后,我院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校园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态化,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院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创建“平安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第二篇:“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
学校2013“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
在国家第五个“防灾减灾日”期间,是海南省“防灾减灾宣传周”宣传教育时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的有关要求和有关指示精神,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周”宣传教育,全面深入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活动,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管理。
学校领导对本次宣传活动高度重视,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负起学校安全教育的领导责任,切实把安全教育摆上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还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关于“防灾减灾”的有关知识,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防火突发事故应急疏散小组”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防火突发事故应急疏散演练预案”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方案。
应急疏散小组(防灾减灾宣传周)组织机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 成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防灾减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处,并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周密部署,认真落实计划。
学校认真根据今年的“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安全教育主题,紧密结合本校实际、结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主题教育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目标、组织领导机构、教育活动措施、实施方法步骤等,确保主题教育有人抓,不脱节。围绕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特别是针对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排查,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积极宣传,营造教育氛围。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宣传栏、横幅标语以及班会活动等方式,积极地向学生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1、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这一宣传阵地,通过学校电视台,每周播报一次有关地震、火灾等灾害的防灾、自救、互救知识。
2、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定期展出地震科普知识图片、防震避险常识、火灾的预防及自救等。以多变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吸引广大师生,从而学到更多的防灾减灾知识。
3、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进行专题宣传,全校每个班都要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并进行交流评比活动,使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4、充分利用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师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学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切实达到了普及科普知识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教育目的。
5、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举办一次防灾减灾的讲座,以生动的实例使师生更加切实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
总之,我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防灾减灾常识和教育活动,使防灾减灾教育真正进校园、进课堂。
四、开展一次“消防逃生及灭火演练”,提高师生的避险自救能力。
学校在扎实抓好主题教育的同时,还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X月X日下午,学校开展了“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全校师生积极配合,服从命令,安全有序,在4分多钟的时间内,我校4000多名师生全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分别从各幢教学楼,快速而有序地撤离到操场中央,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在疏散演练结束后,邀请消防大队的官兵为全校师生演示了如何使用灭火器灭火的过程,接着师生均踊跃亲身参与灭火过程。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而且也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此次疏散演练,我们有幸请到消防大队官兵亲临学校进行了指导。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广大师生对灾害的防御和自救互救知识、增强了对防灾避险科普工作的意识,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应对灾害的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
自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关心、指导下,我校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脚踏实地、认真细致地工作,使得我校的防灾避险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再接再厉,群策群力,在学校组织下努力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实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
第三篇:“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
中心路街道盛世社区
“防灾减灾宣传周”科普教育活动总结
为认真做好5月12日全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盛世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在中心路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防灾减灾法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努力增强辖区内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居民群众抵御地灾的能力,在辖区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成立了以社区书记杨志斌为组长、社区主任王荣君为副组长的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到各居民小区,有计划有组织的宣传防灾减灾法相关法律法规,使辖区内居民对防灾减灾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精心组织、做好宣传
社区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宣传活动方案,传达学习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和准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精心组织,积极实施开展宣传工作。组织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党员、观看防震减灾宣传片,观看60余人次;于5月12日上午在盛世广场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利用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展板、悬挂条幅,发放防震减灾90份(册)图册资料,大力宣传认识
2019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
本文2025-01-07 14:02:30发表“其他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29422.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