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生态33
第一篇:创建国家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省XX镇创建国家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镇位于XX省XX西北部,东倚XX和XX河,分别与XX县、XX镇和XXX为界;南邻XXX;西和XXX乡、XXX镇接壤;北同XXX镇毗连。全镇国土面积291.71平方公里,下辖2个社区居委会,24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委员会,199个村民小组,170个自然村。2007年底全镇总人口44529人,11937户,其中农业人口34115人,9334户;城镇人口10414人,2603户,占总人口的22.91%。境内居住着彝、回、苗、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共1224人,占总人口的2.75%,其中彝族1010人,回族174人。
2008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的目标后,我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和谐XX、魅力XX”和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立足 生态立镇、绿色兴镇和富民强镇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全民发动,完善措施,主攻重点,一级抓一级,一届接一届,一任接一任,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和谐共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园林、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考核指标达到了全国生态示范区二类地区标准,实现了 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
一是合理规划,科学创建。规划是基础、是龙头。为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地编制环境规划,2008年我镇委托XX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聘请生态环保专家为我镇规划编写组同志进行生态环保知识培训,采取理论与实际、专家与群众、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开发保护并重、协调优化、机制创新原则,编写组在反复调研、详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大纲和报告书两个环节编写、两次征求意见、两次组织专家审查,2008年9月完成了《XX省XX镇环境规划》。2010年10月根据XX省环境保护厅转发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X环发【2010】89号)由XX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修编。《规划》在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功能分区等各个方面对生态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定位和划分,突出了我镇工、农、林、土地、城镇、文化、旅游等各业的生态特色,明确了3大环境功能区,即白锡腊、黄水箐、汤丹老街等处设立重点生态建设和修复区;菜园和大坪地社区设立集镇建设区;在其余地区设立农业区。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经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建设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全市各镇、各部门依据总体规划制定了本部门生态建设计划和年度生态建设目标任务。《规划》是我镇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符合汤丹实际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规划系统、详细地分析了XX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全镇环境综合方案,结合实际,在规划中突出了生态环境、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的保护。根据发展需求,在省、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科学指导下,全镇详细建设规划覆盖率已达到100%。把发展生态农业、创绿色品牌、保护自然资源、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完善镇村环保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项目纳入了规划,为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强化宣传发动,全民参与。生态乡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把全镇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创建工作上来,我镇十分注重创建工作的宣传 和引导,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创建宣传,普及环保生态知识,树立创建先进典型,较好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生态乡镇建设情况,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清洁生产方面的知识;在主要交通路口和生态示范点设立环保宣传牌;召开环保大会,邀请专家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给干部群众作环保、生态知识讲座,举办企业负责人环保培训班;在全镇中小学开设环境课程,组织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每年结合植树节、爱鸟周、全国土地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广泛开展环保演讲、环保知识竞赛等各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环保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环保“四进”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消费方式。通过大力宣传,统一了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全镇上下参与生态创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创建工作积极性和参与能力,营造了人人保护生态环境,个个参与生态乡镇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和思想基础。
(二)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形成生态创建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制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责任部门密切协同、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生态创建和环保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定期在党政联席会上听取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意见方案,召开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建设动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镇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党委、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社区)两委书记、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领导全镇生态创建工作,并从成员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创建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处理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调度创建进展落实情况。不论政府换届还是成员调整,始终保持机构不变、人员不减,做到任务有人领、责任有人负,形成生态创建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处处有人干的工作局面。二是强化责任考核,狠抓落实。为保证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出台了《汤丹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将生态建设目标纳入全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把环境保护、生态创建、污 染减排等目标任务列入各村(社区)、各部门行政目标考核和重点企业责任书,把生态创建目标任务和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单位,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逐级逐条逐项抓落实,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评考核内容,从而在创建工作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生态创建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三是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抓调研、抓部署、抓考核,分管领导深入一线,狠抓督查抓落实;镇人大认真履行法律、民主监督,多次听取环保和生态保护工作汇报,组织环保视察活动;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推动科技创建、联合创建、综合创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清洁生产、绿色消费、节能减排、美化家园等有利于环保和生态的文明活动,建立了城乡联动、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相互协调、有序推进的运作机制,形成了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三)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1、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积极发展生态产业
结构偏重、布局分散,是我镇生态创建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转变发展思路,认真落实调高、调优、调轻措施,坚持以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产业升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集约防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协调共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良性互动。在结构上,一方面大力发展交通、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提升三产比重,调整三次产业比例;另一方面,强化招商选资,施行分类发展政策,鼓励发展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轻污染项目,限制发展化工、冶炼等高污染项目,禁止发展电镀、水泥等污染重、资源条件不允许的项目。控制现有重污染行业及其产品产能,加大淘汰关闭力度,及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环保标准和准入条件,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在布局上,我们一方面积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鼓励工业集聚、污染集中治理,为第二产业搭建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镇辖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和工业进园入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扶持发展污染小、能耗物耗小、效益高的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督促企业落实清洁生产的各项措施,限期实现治理目标。
2、加强重点生态建设和修复区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
1.对私挖乱采,过度开采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白锡腊、黄水箐、汤丹老街、桃园等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了部分禁采和有效治理。对现有水源保护范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抢救措施。
2.开展中山坡地生态系统改造。对于坡度为15-25度的坡耕地,选择规模成片、交通和水利条件好的进行坡耕地改造。对镇内的荒山荒坡进行水土保持林建设,规划水土保持林9000亩,其中近期造林3000亩,远期造林6000亩。
3.对矿山废弃地生态实施恢复。露天开采区植被恢复:在露天开采区开挖育林通道,育林坑道,育林坑道的布臵按每隔20米开挖1条,坑道截面为1平方米。塌陷区生态治理: 在矿山塌陷区实施封山育林和复垦等措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地点主要为本镇开采区。
3、继续强化工业污染整治
自2008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汤丹镇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建立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管理制度,实行挂牌督查、限期整治、动态管理。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在达到整治目标前,暂停许可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查确定一批重点监管企业,实行跟踪督查,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整治措施,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落实产业政策,坚决取缔、关闭“十六小”、“新六小”企业,淘汰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污染物等不法行为。自2008年以来汤丹镇累计关停了违法排污或重污染企业四家。
严格新建项目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保准入。对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不符合国家及省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达标排放 要求,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不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许可建设。在生态恢复区、水系源头地区和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严格禁止新建有污染项目。辖区内各企业建设主体工程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项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对不依法执行行政许可程序和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凡属国家明令淘汰或未履行环保手续的建设项目,由镇安全环保站依法提请政府予以关停。
2、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集中控制能力
工业经济总量占汤丹镇经济总量“大半壁河山”。汤丹镇通过加快推进污水循环利用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固废暂存、收集和处臵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厂区绿地建设这 “三个加快”使工业经济成为汤丹镇环境保护方面的“排头兵”
首先是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汤丹镇明确;企业投入生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必须要建成投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企业排放的废水,必须达到接管标准,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截止至2010年10月,汤丹镇已建成各类配套管网25公里。二是加快推进固废暂存、收集和处臵体系建设。汤丹镇 统一规定主要固体废物合理去向,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所有项目均制定并落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臵计划,并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汤丹镇辖区内现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尾矿库四座;三是加快推进绿地建设。编制绿地建设规划,并纳入集镇绿地系统规划。做好企业绿化工作,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工矿企业,必须规划相应规模的防护林带,并与企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验收
3、以新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汤丹镇以规划编制管理为龙头,完善城镇布局,加紧编制汤丹镇集镇和中心村的规划。结合建设需要及时做好城镇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和工业园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各中心村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汤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总体规划正在进行当中;菜园社区已建设了400套廉租房的小区,其余1000套廉租房建设即将启动;汤丹古铜园林文化广场、古铜文化一条街正在规划设计中。汤丹镇进一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提升汤丹工业城镇的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能够切实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镇,推动汤丹工业城镇建设协调发展。
XX镇进一步规范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统规统建,严格 实行规划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在新建道路两侧规划控制范围内审批建设农村住宅,擅自建设的,发现一起,拆除一起。镇辖区内的各类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从源头上遏制监违建设的滋生。加强对村镇住宅建设的指导,结合汤丹镇实际,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汤丹大力推广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建设小康住宅,逐步扭转以往杂乱无章的建筑布局,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逐步实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布局规范、街区美化达标、生活环境清新、文化广场亮丽、配套设施齐全、城镇管理有序,生态化、科学化、现代化中心城镇目标。
5、深入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强力推进净化工程。XX镇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管辖谁保洁”的原则,与沿街商家、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段包干、责任到人;从空中到地面、从主街到小巷、从房前到屋后进行彻底整治,无卫生死角;在沿街商家、住户门前设臵垃圾箱或垃圾桶,严格做到谁的门前脏谁治理,谁的门前乱谁管理;建立起健全流动保洁队伍,及时清扫,长期保洁,做到了街道与小巷一个样、机关与农户一个样;积极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治理脏乱差现象,自觉监督不卫生不文明行为,对乱扔垃圾、乱摆摊点、乱停车辆、乱贴广告等行为,形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汤丹镇严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居委会干部的作用;科学选择垃圾处理场地,建成垃圾池85个、2975立方米。
二是强力推进美化工程。汤丹镇强力整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坚决取缔沿街叫卖、马路市场、无证经营,确保行商归区、坐商归店、农贸归市。规范了城乡街道车辆停放,加强对乡镇临时停车点、停车场的建设管理,严肃查处乱停乱放和沿街揽客现象。城建办加强对标语、广告、吊牌、灯箱进行规范管理,对陈旧破损的组织相关单位和业主迅速翻新,对违章设臵的强制拆除,坚决清除城镇“牛皮癣”。
汤丹镇切实加强对建筑物和建设工地的规范管理,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乱堆乱码建筑材料,截至至2010年10月汤丹镇共建成路灯、景观灯、霓虹灯等美化亮化设施80余盏,不断提高城市光亮工程的品味。
三是强力推进绿化工程。集镇是脸面,道路是名片。汤丹镇紧紧围绕“城在林中、路在树中”的目标,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大力开展引绿入镇、植树护路行动,让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绿,加快建设山水生态园林集镇。汤丹镇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全民动手绿化,深入开展绿色城镇、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 高城乡绿化水平,切实抓好干环线和乡村公路绿化,着力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截至至2010年10月,汤丹镇在集镇范围内共栽植乔木千余株,各类园林景观灌木二十余万棵。
四是强力推进素质工程。在创建活动过程中,汤丹镇提出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是集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举措和关键所在。通过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讲卫生、讲文明的荣辱观念,彻底改掉“动脚不动手”的陈规陋习,使卫生意识深入人心,使讲卫生成为老百姓的一种习惯,使爱护环境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并积极开展环境整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社活动,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卫意识和卫生意识,着力营造“千家万户爱卫生、人人参与治环境”的良好氛围。
6、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水平
坚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将农业的无害化、产业化、标准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促进“三农”增产增收增效,改善生态环境,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向绿色生态农业过渡。一是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农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关于“建设高效农业百项工程”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经济林果种植、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三大主导产业”和核桃种植、洋芋种植、规模养殖“三个特色产业”。初步建成了以元宝、望厂等村为主的经济林木基地;以石庄、大地坡为主的高山野菜种植基地;以杉木、新寨、竹山等地为主的规模养殖基地。
二是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绿色汤丹”。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核心,突出抓好山区造林、农田林网建设,全面提高绿化造林水平。全镇有林地7497.4公顷,经济灌木林6018.6公顷,总面积达13516公顷。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为45.4%建设绿色通道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辖区内交通线路两百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经济林基地工程。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大力推广林农复合栽培模式。全镇干鲜果经济林基地2万亩,其中果树面积稳定在1万亩。形成了以望厂为主的水蜜桃种植基地,杉木为主的核桃种植基地。建设山区绿化工程。累计投资1000万元,完成坡地造林面积5万亩,新寨、新塘、江西、达朵等村的荒山绿化已经初见成效,大大改善了丘陵岗地地区的生态恶化问题。建设新农村绿化工程。坚持以生态型建设为 主,大力发展重点村庄绿化示范,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培植和壮大了金凯丰野菜种植有限公司、新寨养殖合作社等企业。目前,全镇农产品产业化企业 11
家,其带动农户四千余人。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个,带动农户600多户。
四是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定、认证工作。建成绿色食品基地一个、通过无公害基地产地认定 一个,认定面积 300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三个。
五是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生产条件。近年来,全镇水利累计投入资金2100万元,突出抓好洒海、达朵灌区改造、小清河、黄水箐、达朵流域治理、洼地治理、县乡河道疏浚、山区水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整治村庄河塘1100方,疏浚河道完成土方三多方,修建水窖三千余个。围绕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丘陵山区三大开发重点,全镇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二千余万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立体种植、生物链养殖等生态农业实用 技术,氮肥施用量逐年下降,农业物质消耗得到较好控制,单位面积产出率不断提高。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编制实施《云南省汤丹镇环境规划》,鼓励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清洁生产、绿色消费,通过资源能源串级使用、转化利用等技术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农业、生活“联姻”,推动产业链、产品链的延长和相互链接,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降耗,促进增产增收增效,实现节能减排。在农村、农业方面,通过推广高效温室大棚、小型沼气等实用技术,把种植、养殖、农民生活与沼气设施链接,实现了资源能源充分利用;通过“一池三改”技术,实现了农民生活、家庭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取得了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和清洁田园的良好效果。在工业方面十四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淘汰生产线十八条,累计投入资金两亿元,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8、加强农村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以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作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四创两争”和“六清六建”工作。突出抓好 “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五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实施河道环境整治,清理河道3条,整治村庄河塘800个,完成土方二千四百立方米,农村河道基本达到“底清、面洁、岸净”要求。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自来水普及率98.6%,饮用卫生水4万余人,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完成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4120座,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95.7%。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养殖,推广 “猪-沼-菜”、“猪-沼-果”、“鸡-猪-菜”等生态循环技术。同时,按照雨污分离、干湿分开、种养结合、农田循环的原则,加强畜禽养殖业管理。对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进行集中整治,实行以有机肥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源化工程,逐步实现养殖业污染无害化。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完成“一池三改”两千余户,农民生活用上了自产的清洁能源。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全镇5个行政村达到了省、市、区文明村镇标准。3个行政村开展新农村试点建设。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 变,农村脏、乱、差现象获得根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9、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把环保法制工作列为依法治镇重要内容,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出台环保规范文件,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社会环保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整治违法排污。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环保、经贸办、监察、工商、安监等部门齐抓共管,组织各类环保专项执法活动近二十三次,处理5名违法排污责任人,每年检查企业一百四十多厂次,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排污企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污染反弹。
三是落实环境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全镇和重点企业环境安全应急处臵预案,落实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环境安全措施和管理责任,组织企业环境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全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加大地表水水质、水情巡查监测频次,加强水利、环保等部门之间和上下游地区之间环境信息沟通 传递,及时与上下游地区沟通出入境水质状况,防止发生污染事故,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二、创建成效
经过三年的努力,汤丹镇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82%:70.3%的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2%:91%的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达到9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2%: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40公斤/公顷.年: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为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2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了96.3%丘陵区森林覆盖率为45.4%: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占到了农产品种植总面积的60.7%。
通过国家级生态镇建设,环境立镇、生态强镇的理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得以强化,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重视,一大批生态工程相继建成,有力推动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和经 济社会快速、和谐、可持续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生态创建促进了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好转。汤丹镇坚持把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核心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发展,把生态资源作为“资本”来运作,以生态为载体和依托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其实践充分证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完全可以有机统一,甚至环境效益还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结构渐趋合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通过科学统筹,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治理,着力把汤丹建成活力之镇、生态之镇、魅力之城、品质之镇,努力实现低碳、生态、绿色发展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汤丹镇正呈现出各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健全,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二)社会效益明显
生态创建促进了我镇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文明程度、思想观念、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质 量明显增强,城乡居民自来水、电视普及率大幅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魅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扩大了汤丹的影响力,提高了汤丹的知名度。
(三)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生态创建促进了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环保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科学发展、环保优先、生态文明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群的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生态创建促进了环保效益的提高,城乡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污染防治和“三废”综合利用能力明显增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明显下降,污染源达标排放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创建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环境质量达标率提高明显,城乡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分别达到了水域功能区和噪声功能区标准要求。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保护好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工作重点继续放在致力于营造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生活环境、法制环境、生态环境上来,加快实施《云南省汤丹镇环境规划》,在全镇进一步组织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生态保护水平,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构建生产发展快、经济实力强、综合竞争力优、群众生活富裕程度高、生态环境良好的新XX。
第二篇:创建国家生态乡镇经验材料
创建国家生态乡镇经验材料
自XX年初全区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镇始终把生态创建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推进新镇区、新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旅游产业区、老集镇商贸服务区和盐龙湖生态区等六区建设,全力打造盐城西花园,建设幸福新龙冈。XX年,我镇成功建成江苏省生态镇。全镇所有村均已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今年,我们自加压力,排找差距,以必胜信心、决战之势,全力创建国家生态镇。
一、产业转型支撑创建。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转型升级,为创建提供支撑。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发展率先更注重生态优先”,把引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项目作为创建国家生态镇最重要的支撑工程来抓,构建低消耗、低排放、清洁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态经济体系。重抓百斯特科技、腾达环保等企业技改扩能;加速特大容量变压器、余热锅炉等成果转化,加快企业“退二进三”、“退镇进园”步伐,打造一流输变电和节能环保装备特色园区,把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要求的新特产业尽快成为主导产业,做强做特产业、叫响生态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五个二”工程,即:新建两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培植XX户规模大户,苗木基地超2万亩,新建 2万平方米 智能温室大棚,新增2个以上设施观光农业项目,强力推进现代农业高效化,全镇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品种植面积比重达75%。积极开拓生态旅游。利用华都森林公园、盐龙湖生态风景保护区和“三胡”故居人文景观,使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与南水北绿相得益彰、联动互促,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同步发展,把龙冈打造成为盐城人休闲的“西花园”。
二、夯实基础提升创建。紧扣国家生态镇创建5项基本条件和15项建设指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强补弱点、严把节点、打造亮点,确保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一次性通过国家考核验收。重抓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以保障大市区饮用水安全为根本,以盐龙湖生态风景区建设为契机,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着力解决影响蟒蛇河水质安全的突出问题,水源地沿线两岸实现无排污口,无圈网养殖,无畜禽养殖场、无垃圾集中堆放、无生活污水排放,打造龙冈“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清水走廊。重抓绿化造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500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9000亩、新植树木保存总量达40余万株、新增集镇绿地 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12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以上,全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6月底完成集镇污水处理厂管网接入高新区苏水污水处理厂联通,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以上,全面完成集中供水、户用改厕、道路硬化等建设任务,确保镇村环境有一个质的 提升,公众对环境现状的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健全机制推动创建。顺应“五位一体”布局的新要求,健全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创建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主要负责人确保精力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做到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发动,亲自解决问题,亲自督促检查;分管负责人确保重心放在生态创建上、履职负责;各部门单位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抓,及时解决创建中的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一班人”示范“一层人”带动“一群人”,使全镇上下倾心国家生态镇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一线工作法”,咬定创建标准,倒排日程、挂图作战,靠前指挥、调高要求,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确保万无一失。要建立督查、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加强督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盲区死角,迅速落实整改,确保创建内容一个不缺,建设工程一项不少,创建标准一个不降,限期确保完成创建各项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创建国家生态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德政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以争创一流的豪情、以只争朝夕的作风,真抓实干、强势推进、志在必得,为盐都“三区两地”建设和“双新”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XX年5月
第三篇:国家生态乡镇创建情况汇报
开佛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
情 况 汇 报
中共开佛乡委员会 XX人民政府
(2012年6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非常感谢对我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的精心指导,下面,我就开佛乡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开佛乡位于宜宾市XX北部,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50亩,林地面积17937.5亩。辖9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和1个社区居委会,共5002户17438人。拥有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XXX,是四川省十佳乡村旅游线路之一。2005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乡,2006年被省农业厅命名为IPM示范区,2011年创建为省级卫生乡镇、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乡镇。
自被列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以来,我乡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环保局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宜宾市生态保护纲要》的要求,结合我乡资源优势和特点,精心组织、编制了《开佛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并按照《规划》内容,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绿化造林如火如荼开展:2010年完成造竹造林1000亩,2011年-2012年全面完成造竹造林4500亩,全乡森林覆盖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1%。
2、生态细胞建设卓有成效: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1个,市级生态村7个,县级生态村2个,完成40户生态家园,2所绿色学校和一个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全乡完成200户中央补助农村改厕示范户。
3、农村能源建设全面开展
创建国家生态33
本文2025-01-07 13:44:41发表“乡镇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27411.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