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从小抓起.(养成教育研讨会总结)[大全]
第一篇:良好习惯从小抓起.(养成教育研讨会总结)[大全]
良好的习惯从小抓起
——一年级养成教育研讨会活动总结 2013 年 9 月 11 日,我校召开了“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专题会议,一二年级教师以及校委会成员参与了会议,会议由张丽梅主任主持。
会议上,张丽梅主任实行了讲话,强调了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二年级的任课教师传经送宝,做了精彩的发言,几位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宝贵的方法。同时,一年级的任课教师结合本班的情况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方向。
会议上大家各抒已见,总结了切实可行的做法。大家一致认为:养成教育应该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并善于改变自己,示范教育尤为重要,并教会孩子学会倾听。一定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家长的配合,才能充分做好孩子的养成教育工作。会议的最后由王占华校长做了方向性的引领。
此次活动实效性强,内容充实,教师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从细小处入手,持续提升工作的水平和水平,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2013 年 9 月 12 日
所有参会老师在认真倾听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马丽楠老师在介绍经验
王校长在实行专业指导
第二篇:从小抓起
从小抓起,修得一支生花笔
四川陶小琴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语,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就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从读图开始,到图文并茂,最后到读字。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兴趣是基础,操作是关键,接受为目的”。
如果不关注阅读,一个民族就会落后。将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多学科相结合,还需广大家长和教师努力,家、校、社区的促进,为培养更优秀的一代儿童而努力!让我们从小抓起,让祖国的花朵,修得一支生花笔!!
第三篇:诗意从小抓起
诗意从小抓起
——小学语文中的现代诗教学
研修过程:
1、查阅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大量古今中外的诗歌篇目。
2、交流现代诗教学的看法。
3、上一节公开课,讨论交流现代诗教学时该注意什么 研修成果: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诗的教学往往被忽视。有教师甚至认为古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丰富深远,教起来有味道。而对现代诗,由于不喜欢,觉得太浅白,或觉得含蓄朦胧难懂,更由于对现代诗的诗质、诗意、诗韵、诗形和诗境不很了解,就觉得没啥可教的。因而造成师生与现代诗的隔膜。但是仅二年级上册选用的现代诗就有《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株紫丁香》、《欢庆》、《假如.》、《“红领巾”真好》、《四季的脚步》等等,大大超过了古诗的数量,由此可知,现代诗的教学已被重新提上语文教育的日程,孩子的诗性也开始受到重视,诗意应该从小抓起。
当代诗是我们现在每一学期开学以来遇到的第一课,开头的第一课讲好与否,会影响到孩子这一学期语文学习的心情。而且当代诗的讲解有难度,想把当代诗讲好,一定需要技术和准备。
现代诗的讲授会有很多的误区。在今天学习王文林老师的一片论文的时候,他就指出了会遇到的种种不足。下面,我先总结一下这些误区:
一、目标的单一
为了强调孩子去读好一句不到位的话,总是说:“你能读得更美吗?但是孩子读来读去还是读不好,但是老师却好像没事似地开始下面的讲解。
二、意境的破坏
笔者举了《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节课中的一个例子:“伟岸和高洁”。有的老师就是强制孩子去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但是孩子理解来,理解去,还是说不好。其实当孩子点出伟岸就是形象伟大,高洁就是高尚纯洁的时候,这已经到头了,如果还想要孩子从中理解到一些什么境界,那是非常困难的。
三、思维容量的不足
笔者在举这个例子的时候,列举了《长江之歌》中的“巨浪荡涤着尘埃”。孩子的理解五花八门,甚至理解到长江是一个洗衣服很便利的场所,因为长江的水量大,可以洗去很多的尘埃。
这就是在现代诗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深有同感,毕竟自己的教学中已经遇到了很多类似于此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去有效地解决呢?我现在感觉,就应该返璞归真,回归简单。
现代诗中存在很多的的难点,很多句子有深刻的含义。面对这样的问题,不能一味去引导孩子进行剖析,那样孩子只会说的五花八门,偏离教学目标的航线。还是举上一个例子,“梅花的高洁”,如果让孩子分析为什么用高洁这个词去形容梅花,能答道点子上的很少。但是如果只问这个词的意思,很多孩子就会答道“高尚纯洁”。我感觉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可以了。就如“巨浪荡涤着尘埃”,孩子能理解什么啊?他们的回答只会向卫生方面胡扯。所以,理解荡涤就可以了,就可达到我的目标。
其实现代诗的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这些疑难的词语和就句子不好分析。与
其让孩子胡扯八道,老师找不到解决的途径,还不如避其锋芒,让孩子理解其中的境界就完全可以了。
现代诗的创作在打破了格律诗的“格律”之后,着意于“意象”的创造和情感的渲泄感染。“意象”也只是情感的影子而已,有时并不具实在的“意义”,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此,现代诗极易与孩子的情感世界产生相遇,诱发情感意义的构建与诠释。
所以,现代诗的教学核心是激发、诱导、张扬小学生的情感智慧。用富有童心情趣的话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在情绪化的学习中把学生引向与文本的对话,与文本的作者对话。通过情绪化的文本建构逐步意义化的语文学习过渡。在“无知”“无真”的情意活动中完成求善、求美的价值观取向。
归纳现代诗的教学,注意好几个方面:
首先,以读为主,渐入文本
现代诗虽然和古诗不太同,但是还不能缺少指导孩子的朗读。指导孩子多读书,不仅仅是读准字词,读通句子的要求,更是对孩子学习的一种升华。孩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就会慢慢进入到文本当中。“无知”“无真”,不是说现代诗的教学拒绝“求知”、“求真”,可以无视文本的意义价值,而是要求把文本的意义价值置于人的审美视野中加以适当的解读,赋予其审美的、情感的元素。如《归来》一诗的第一自然段:“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这里的“春天”早已因情感的激越跳动而失却了自然的意义——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也不是与“春天”相关联的具体物相——鲜花、鸣禽。它深切地传达了海外游子踏上故土时如春天般明媚、温暖的心情。再如《大海睡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诗中的大海、风儿、浪儿、月儿、星星等物事,都凝聚了浓浓的亲情爱意。在孩子的心早已幻化作“我”,幻化作母亲。作意义上的解构诠释多此一举。诗的气质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彰显和培养。现代诗的教学宜在此着力。诵读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标。教学时,首先应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把一首诗读“顺溜” 了,诗的大意也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之后,并不是“理解”,老师应帮助学生继续诵读,帮助他们读好,读出情来,读出美来。主要包括诗的节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等。更高层次的如诵读的修饰——颤音、滑音(注意不是关于它们的知识,而是学生切身的体验行动。),在变化着的诵读中体验不同的情感意义。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诗末节:“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如在诵读时逐步加强,可以读出少年儿童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迈;如读得坚定有力,则又可以读出一种力量在召唤他们去投身植树造林的光荣行列。现代诗确实不需要讲的,也不能讲。一讲便失去美感,一讲就失去了多元解读的基础。
其次,避其锋芒,该放就放
这一点就如我刚才的理解一样,一些困难的句子和词语就做一定的放弃,让孩子在轻松中去达到教学的效果。模糊思维中,有一个留粗去细的原则,语文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要用文字本身来表达美,以模糊思维为原理的以诗解诗是较为理想教学的方法。
再次,拓展阅读,畅谈感受
现代诗其中蕴含着很多作者的情感,所以在教学的结课处一定要引导孩子做这一方面的完善。即使是新教材,一学期也不过让学生见识几十首诗,这样的接触量是不足以普遍提高学生的“诗意”的。语文教学不同于科学分析,大量的研究、实践以及常识告诉我们,语言的学习规律,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举多胜少”。这也正符合了模糊理论的精神,模糊思维正是通过对事物多方面的模糊认识的集合,来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思考认识问题的方式。因此,阅读数量的积累,语言例子的极大丰富,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最首要的前提条件。新版教材也特别指出“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由此可见,语言的精粹――诗歌的学习,必须是在“不求甚解”的量的积累中,在不断的熏陶中寻求质的突破,以典型的模糊思维方式,最终达到对诗境的“感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当然,这里的量不是无选择的堆积,也不是游离于教材的标新立异.漫无目的,而是既有重点、统一点,又有涉猎广度的点面结合。
现在的学生是幸运的。诗性的天赋的一脉相承给了语文教育一个多么好的契机。我们并不奢望培养诗人,我们只希望能在纯真的童年里留住美好的诗情;在未来的挫折岁月中让心灵有所依托。在整个社会趋向急功近利的今天,让诗在孩子心中留住精神的自由与纯净。
第四篇:文明礼仪从小抓起
文明礼仪从小抓起
1“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心有礼则心泰。” 礼仪,是礼节,礼貌和仪式的总称。
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文明、懂礼貌历来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常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 青少年良好
行为习惯,不仅是 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在日常
生活中,大家经常见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或者由于家庭的溺爱,表现出不尊敬师长、不团结同学,打架,骂人,讨厌劳动,随地吐 痰,穿暴露服装、染发、烫发等等,这些状况让人十分忧虑。因此,强化礼仪教育迫在眉睫。这些状况让人十分忧虑。
因此,强化礼仪教育迫在眉睫,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
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3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
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
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4丰子恺是名人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
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躬身,表示谢
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
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于是,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
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
应,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人家?;
人家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成了有出息的人。
5通过礼仪教育,不仅能够满足个体的尊重的需求,积极看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个
体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更加受欢迎,形成一个和谐的人际世界,人只有在集体、朋友、亲
人为其提供人道的、值得信赖的人际世界里,才可能挺身反抗自身的消极力量,形成健全完
整的人格。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
到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
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
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
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
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6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
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
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总结2个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
良好习惯从小抓起.(养成教育研讨会总结)[大全]
本文2025-01-07 13:10:09发表“其他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23325.html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5-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5-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答案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5-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答案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答案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政治道德与法治02-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冲关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