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充分就业工作总结
第一篇:乡镇充分就业工作总结
XX镇充分就业工作总结
创建充分就业工作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确保我市就业局势长期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级文件相关精神,并结合XX镇实际,我们积极开展工作,现将这阶段所作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
为有效完成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任务,街道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XX镇创建充分就业工作方案,确定了创建目标、长期规划及现阶段的工作任务。目前,我街道共有11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根据《XX镇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方案》,按照分批创建的计划,到2011年底,使居委会和全街道65%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村(社区)的标准;到2012年底,使全镇100%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村的标准,同时达到充分就业街道的标准。使全街道城镇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6%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2%以上,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农村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率70%以上的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使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
1、积极组织动员大会。我街道于5月5日召开动员大会,会议由主任主持,所有村社区村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XXX向各村负责人介绍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各村做好宣传工作,并对创建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2、落实劳动保障场地。十五里村、壁峰社区、玉龙村已落实村级劳动保障场所,并悬挂劳动保障室牌子,其中劳动保障室面积不少于20平米,已实现村实现窗口化服务。
3、确立创建村工作人员。各充分就业创建村于5月中旬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创建工作专兼职人员数人,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各村日常工作议事日程。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推动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见成效,各创建村根据自村情况,制定了相关工作细则,并将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实行上墙公布。
三、狠抓落实,积极创新。
1、深入走访,建立台账。各创建村组织人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调查,对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经过6、7两个月的排查,所辖区域已基本完成城乡劳动年龄段人员的基本调查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始建立村劳动者及就业情况台账,并及时进行电脑录入,截止至8月底,各创建村已完成基础台账的电脑录入工作。
2、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4050人员灵活就业申报工作,街道工作人员及时向4050就业困难人员宣传补贴办法,详细解答他们关心的相关政策问题,目前已为114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了社会保险补贴手续。于此同时,8个创建村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共在网上发布规范用工信息252条,网上职介成功率更是达到了16%;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各创建村已完成公益性岗位的设立指标,总计22人,这些人主要从事于各村的环卫或窗口服务等相关工作。通过公共就业服务的开展,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对不充分就业人员、实际失业人员、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安置帮扶。
3、定期检查,深入指导。创建充分就业村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对各村的创建工作采取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常抓不懈。街道积极落实充分就业工作资金,及时组织创建充分就业村的经办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参加充分就业市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议。此外,充分就业办公室还派遣专人对各村的经办人员开展多次培训,并定时上门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各村解决在操作方面遇到的问题。
4、开拓创新,在稳定中求突破。XX镇非常重视创建工作的开展,XX镇充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整合各村创建资料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想,与各村社区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充分提高创建意识。
第二篇:充分就业乡镇事迹材料
**市**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创建五星级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
单 行 材 料
**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市**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创建五星级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
**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地处县城以北城乡结合部,县工业园区所在地,是**县的北大门,也是**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总面积70.63平方公里,下辖37个行政村,1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72家企事业单位,11895户,51985人,(其中农业人口49361人,城镇人口1980人,园区人口134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
近年来,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镇劳动保障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挖掘地区资源,积极开展劳动保障工作,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提出了“创一流精神风貌,树一流工作作风,建一流干部队伍,干一流工作业绩”的奋斗目标,着力精心打造管理有序、运作规范、制度健全、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全面开创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先后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先进单位”、“劳务输出先进单位”、“促进就业先进劳动保障事务所”,被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评为“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单位”,“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历年考评名次位于全县前茅。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确保劳保工作顺利开展。镇劳动保障所于2003年6月成立,按照市、县统一安排,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选派5名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劳动保障工作,明确了镇主要领导亲自分
管。在刚成立时,5名同志共用一间仅15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用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政府决定租用靠近居民区、方便群众办事的街道民房46平方米,并落实了初期工作经费,配备了全新电脑、办公桌、档案柜及其它办公用品,从硬件上充分满足劳动保障工作的需要。2006年政府搬迁后,确定政府大楼一楼方便群众的大办公室作为劳动保障所办公使用。2008年全县乡镇机构改革中,在全镇范围内竞聘劳动保障所所长,采取自荐审查、民主评议、竞聘演讲、投票表决等程序,最后确定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同志担任劳动保障所所长。劳保所成立自始至今,就从“抓干部、带队伍、促工作”入手,以争创省、市级示范事务所为目标,制定和完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计算机管理制度》、《劳动力转移工作流程图》、《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规范》、《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承诺》、《工作日报表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度,坚持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预约办理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并统一制作成标牌上墙,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做到了机构、人员、编制、场所、经费、工作“六到位”,为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大宣传,强化引导,努力搞好全镇劳动力转移工作。近年来,我们针对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兴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加强扶持引导,有效的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镇常年在外务工的有6980人,加上季节性输出和县内就业,全年劳动力转移10942人,实现劳务总收入达到千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
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夯实责任。镇上成立了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的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及时研究提出了全镇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意见。并对全镇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摸底,掌握了我镇的劳动力资源、人员分布、文化结构状况。
二是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基础台帐,促进社会劳动力资源管理。为摸清辖区实际情况,镇政府统一部署,分别在37年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开展上门入户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劳动保障所建立起服务对象基础台帐,并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三是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在全镇37个村和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联络员,构建了镇、村劳务输出工作网络。
四是灵活形式,广泛宣传。一方面我们在镇政府所在地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立了就业信息宣传点5处和37年村的劳务信息公布栏,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存在的传统思想观念,用典型的人和事教育启发他们,深入进行宣传和思想发动,帮助群众进一步破除“小农经济”的旧思想,提高参与输出的积极性。使他们破除了“好出门不如呆在家”等旧观念的束缚,积极鼓励和引导富余劳动力,消除顾虑走出家门闯天下。
五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针对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没有一技之长,务工难的实际。我们把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一是积极
与西北农林大学、县就业服务中心、县成人技校等各类培训机构取得联系,进行劳动技能和劳务输出前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一门先进实用技术,为提高就业率提供了保障。二是通过组织村组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找差距、变观念”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在家务农与外出务工的收入差距,使富余劳动力勇于走出去,安下心,留下来,一年来累计组织各类培训班13批次,参加人数达到4200余人。
三、措施得力,服务到位,努力开创就业新局面。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狠抓就业政策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小额贷款五个环节,促进了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53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3人,占任务的10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96人,占任务的112%,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3人,占任务的120%,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年末完全就业,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一是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积极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办理。共为辖区城镇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失业证》16本、申办《再就业优惠证》15个,就业失业登记证办证人数5694人。在上级有关政策文件出台后,结合我镇实际,及时制定并转发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文件,并广泛宣传,以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扶持为重点,推动新政策的全面落实。全年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5本,为5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万元。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30多万元,其中当年减免14万元;累计为54名下岗失业人员兑现社保补贴11万元。组织城镇失业
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接受职业指导培训314人。
二是加大了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紧紧围绕国家有关就业方面政策,积极沟通,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重点依托地处县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加之地处城乡结合部,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和保洁保绿、幼教托管、家政等社区服务业空间较大,我们主动出击,与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沟通,与园区管委会、入区企业协商,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在适逢**世园会召开之际,全市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所积极介入,联系设立卫生保洁公益性岗位203个,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努力形成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三是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去年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不够理想,针对出现这种情况,积极同有申请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联系,征集办理过程中的困难和疑虑,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正确引导,帮助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统一组织参加培训,解决手续办理中的困难,同时加大贷款的回收力度,促使小额担保贷款取得良好进展。全年共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户,18万元,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贷款56户,177万元。
四是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按劳动力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全年累计组织各类培训班13批次,参加人数达到4200余人。一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抓好“创业促就业”活动,扩大培训的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创业成功率达到60%以上,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是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认真实施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计划。三是加强组织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
业人员参加上级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鉴定的范围、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
五是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以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为主要手段,其它方面开发的岗位为辅助,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名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努力把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安臵好,确保在全镇消除“零就业家庭”。
六是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活动。要进一步深化帮扶就业,特别是残疾下岗人员、高校毕业未就业人员,与这些弱势群体结对子、交朋友、促就业,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寻找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引导其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进就业活动,做好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完善的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在援助活动中,我们重点抓住就业培训和政策落实这两个关键,努力把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七是将劳动保障工作与低保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组织低保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培训,引导他们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树立起重新就业的信心,并在安臵就业中优先推荐低保人员及其家庭成员。针对低保人员文化偏低、技能单
一、年龄偏大、家庭负担重的情况,帮助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低保人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收入,改变现有生活状况。
四、广泛宣传,促进社区居民社会保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在县局开展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安排部署后,当天召开党委会,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15名工作人员。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印制宣传彩页12000份,做到了
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10月份开展工作以来,全镇共参保30652人,入库基金达320万元,60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完成,为早日发放养老金奠定了基础。
五、健全机制,优质服务,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基层劳动保障所创建群众满意窗口的精神,我们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第三批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把深入一线、服务群众、贴近群众做为工作出发点,以创建群众满意窗口单位为契机,努力做到“四个一流”,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服务需求,树立基层劳动保障队伍的良好形象。
1、实行办事公开,提高劳保工作透明度。劳动保障所作为政府的对外窗口,我们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开承诺和优质服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公开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将各项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上墙,重新修订了业务办理程序、服务质量承诺等内容,实行公开透明的办事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要求。
2、改善办公环境,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质量。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在2009年组建了政务大厅,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提出了政务大厅实行“酒店式”管理,工作人员就是酒店服务员,前来办事群众就是顾客。同时组织了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到**市经济开发区参加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学习经开区“高效化工作,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的先进理念。制定和实施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3、强化形象建设,创建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在工作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干部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时时处处将自身的言行与维护单位的形象结合起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软环境。我们对服务规范、服务承诺、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服务仪表、服务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将所有工作人员照片、分工、去向、联系方式全部公开上墙,公开办理程序,方便群众办事。积极推行“服务345,满意在窗口”服务承诺,即“三个一样”(生人熟人一个样、群众干部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颗真心相待、一腔热情相助、一个满意相送)、“五个心”(对待群众要热心、对待工作要细心、解答问题要耐心、听取意见要虚心、改进工作要诚心)。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预约服务制”和“责任追究制”等项服务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建立长效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的示范窗口。
通过几年的努力,劳动保障工作已经步入规范化、正规化、制度化、高效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我们将以每一天做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顽强拼搏,不断创新,争取在新的一年里,使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第三篇:XX乡镇充分就业经验交流材料
紧扣区域经济特色 创建充分就业之乡
劳动保障局局长 XXX
XX乡党委书记 XXX
DDD市XX乡地处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域内,总面积36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全乡现有人口6200人,其中城镇居民353人,城乡劳动力352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7%;城乡富余劳动力311人,占劳动力的9%。从事旅游服务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达3210人,就业率达到91.17%,率先成为DDD市充分就业之乡。
一、搭建就业平台 完善就业机制
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是关系到XX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乡党委、政府在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市”活动中,从乡情出发,借鉴外地建设充分就业乡镇的经验,坚持统筹就业的理念,从构建就业平台、完善就业机制入手,抓细抓实充分就业工作,为全乡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打牢基础。
1、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组织网络。在乡镇机构调整中,乡党委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组织建设,为劳动保障所配备工作人员3名,其中专职工作人员2名,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使劳动保障工作在乡机构中不空档,有位置。在村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在组设立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员,全乡共配备了村、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66名,形成了乡、村、组都有人抓劳动保障工作的格局,同时,上级劳动部门加强了乡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推行了劳动保障专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了对全乡劳动者的就业服务质量。
2、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信息网络。乡党委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资,建立乡镇劳动保障所与市人力资源市场之间的局域网,实现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与市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预测和信息公开发布对接,促进信息共享、职能延伸、就业互动,解决了因地域限制而造成XX乡用工信息闭塞难题,为广大农民开阔就业眼界、拓宽就业门路创造了条件。
3、完善就业工作机制。乡党委坚持市场经济的思路,直面劳动力市场竟争日益激烈的发展态势,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机制。从消除城乡劳动力就业有别的体制障碍入手,在全乡建立了统一的公平竟争、优胜劣汰、同岗同酬的就业机制。实行用工信息发布公开、用工单位与求职人员双向选择,为全乡每一个劳动者提供了平等竟争就业的机会。
4、强化宣传促进城乡充分就业。XX乡加强就业和再就业的宣传力度,在全乡范围内
乡镇充分就业工作总结
本文2025-01-07 13:05:49发表“乡镇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2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