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营销工作盘点
第一篇: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营销工作盘点
货好更要会吆喝--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营销工作盘点(2002-08-09)
俗语说:“酒好不怕巷子深”。过去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常常可以坐等客户 上门,不愁没人要。而最近有一则消息透露,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亲自出马组织 对10家大企业客户的营销,成为全行职务最高的“首席客户经理”。今年上半年,营销也成为各国有商业银行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简单说,商业银行的营销是指商业银行运用自身经营性资产,通过贷款、买卖债 券、市场资金融出及各项代理、中间业务、加强服务等手段,积极主动地扩大市场份 额而从中争取利润最大化的组织活动。商业银行积极组织营销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从20世纪60年代的“银行零售革命”到目前的“银行再造”,西方商业银行的市 场营销不仅引发了银行价值观的革命,而且带动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改造 运动。营销之所以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大热点与当前经营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联 系。
2002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全球 经济不景气,产业升级和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许多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经济决 定金融,经济环境变化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从经营环境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国内同业目标客户趋同,价格竞争比较激烈等等制约因素日 益显现;从客户需求看,企业“脱媒”现象明显,客户忠诚度下降,呈现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复杂化等局面。
面对这样的形势,各国有商业银行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在经营理念上依然按照过 去“等客上门”一类的经营方式是无法应对新的形势变化的。因此,各家行今年不约 而同地通过转变观念、转变机制、调整结构,大力强化和组织市场营销则成为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
中国工商银行今年确立了信贷营销的六大目标市场,即顺应经济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竞争和扩大基础设施和重 点基础产业贷款市场,开拓多种市场;工行面向市场需求,全面调整五大结构,即调 整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期限结构。中国农业银行则把营销管 理提高到总揽全局的战略高度,要求全行把“五大观念、三大意识”落实到实处,切 实提高市场经营能力。中国银行在建立良好公司机制的大背景下,通过改变各项业务 营运方式,坚持结构调整,特别突出了营销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建设银行则把营销作 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牛鼻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市场调研工作,瞄准市场与 客户,抓关键、抓重点搞营销。
抓营销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各银行在狠抓转变观念的同时,把劲用在实处,其 中增加有效贷款需求是一个重要手段。从上半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增长情况看,工行同比增长943亿元;建行公司客户贷款同比增长264.56亿元,比去年同 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中行零售贷款增287.52亿元,公司贷款新增410.3 5亿元,总增长697.87亿元,尤其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外汇资产的营销近两年来
首次出现正增长,比上年末增加17.07亿美元;农行同比多增66亿元。金融市 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动出击,不仅较好地适应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的需求,而且也为自身带来较为可观的利润。
突出重点是各国有商业银行上半年营销的一个共同特点。建行在年初就由总行行 领导带队,主动拜访大客户进行高层次营销,仅1月下旬的一周内,行领导就先后拜 访了20多家重点大客户。工行普遍推行了客户经理制,由总行牵头在全国范围选定 了300户大型优质客户组织营销,根据不同层次目标客户的市场需求特点实行分类 营销,提供差别服务,尤其对重点客户还采取“度身设计”金融服务方案等新营销方 式。中行紧紧围绕优质客户和国家重点项目,重点抓住垄断性国内大型集团公司、正 在步入国际化经营的国内大公司、优质上市公司、在华国际跨国公司等客户组织营销。建行则继续加大对电力、公路、邮电、石油石化、铁路、电子、城市基础设施等重 点行业的投入。农行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积极组织对重点行业和优质企业的营销,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营销体系建设上,各行也采用了很多新办法。比如,中行的营销体系已经形成 以客户为源头,以产品为平台,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一个营销整体。“上下联动、左右 联动”的方针使中行在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为了保障营销体系的有效运转,中行在 管理体系上,明确全辖公司业务系统授信业务管理的职能、责任和工作重点;明确客 户经理职责,实现前、中、后分离;积极探索资源配置的新模式;确定明确合理的经 营目标。通过内部资源集中配置及科学决策机制的形成,使客户享受增值服务和达到 银行利润最大化。在核算体系上,中行积极推动分产品、分客户核算工作,为本行营 销、管理体系提供了有效支持。
在营销手段上,各行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千方百计地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比 如,建行充分利用自身网络优势,开发出重点客户服务系统,目前建行已经协助60 多个企业集团建立了资金结算、销售网络和企业终端清算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集团客 户内部资金管理问题。
由于营销的力度加大,各国有商业银行还十分注重风险的防范。工行从完善内部 工作规范,强化业务管理,抓好涵盖营销管理、客户管理、经营计划管理、贷款管理 和客户经理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严格、系统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中行在行业结构上,加大了在传统行的退出力度。2002年第二季度末,在商贸、轻工、纺织等3个传统行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占比为25.98%,较去年末下降了1 .82个百分点。在客户信用结构上,A、B类客户大幅度增加,C、D类客户大幅 度下降。建行继续贯彻“百、千、万”的方针,退出部分低质企业,集中支持优质客 户,使信贷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
此外,各国有商业银行还积极推出多种新的金融及金融衍生产品,努力扩大中间 业务发展空间,通过代理、咨询、银行卡等非信贷资产的盈利水平大幅度上升。有人 预计,这种金融服务性的营销,将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外 营销的主渠道。应当承认,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目前只是处于起步的水平,各行 发展水平不尽一致。比如从整体看,受经营环境和经营者理念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 当前营销层次还比较低;经营结构有趋同的现象;营销体系不够健全;各项业务与中
间业务有脱节;为客户提供整体服务的能力和综合营销能力还不强;客户维护和客户 风险监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但是这些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营销发展中的问题,不难相信,通过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深化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未来一定能为 社会提供更新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探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探析
[摘要]银行业是典型的服务业,服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经营方式、最主要的效益来源、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商业银行产品形象的集中展示。作为营销新观念,服务营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向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面对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顺应世界金融发展趋势,及时导入服务营销机制,以全新的服务营销模式替代传统的经营方式,把金融服务推向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服务营销;国有商业银行;顾客满意
[作者简介]王杰芳,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河南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9)04-0004-0003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银行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服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经营方式、最主要的效益来源、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商业银行产品形象的集中展示。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融资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作为营销新观念,服务营销已成为银行同业竞争的有力武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融入世界金融发展潮流,必须引入并大力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服务营销机制,提升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服务营销要义
(一)服务与服务营销
服务业泛指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其社会覆盖面相当宽阔,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知识性服务业及社会综合服务业等。服务具有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和不可贮存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服务营销与实物产品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服务营销以提供无形服务为目的。无形是服务最明显的特点。如果说有形产品是一个物体或一样东西的话,那么服务则表现为一种行为、绩效或努力。由于服务是无形的,顾客难以感知和判断,服务质量取决于顾客的感知。
2.服务营销以顾客为核心。服务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服务产品的消费与服务产品的提供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服务的消费者要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并与服务提供者密切配合,顾客成为服务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服务绩效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服务者的素质,也与顾客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3.服务营销时间因素的重要性。由于服务的不可感知形态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时进行,从而使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是由顾客同服务提供者面对面进行的,服务就必须及时、快捷以缩短顾客等候服务的时间。服务营销中的时间因索对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顾客对服务的评价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4.服务分销渠道的特定化。在现实生活中,分销渠道概念并不囿于实体产品的分配,服务领域同样存在分销渠道。由于服务产品的不可分离特性,使得企业服务不可能像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那样通过批发、零售等物流渠道,把服务产品从生产地送到顾客手中,而只能借助特定的分销渠道推广服务产品。可供服务企业选择的分销渠道有:直销、经由中介机构销售、租赁服务、特许经营和综合服务等。
(二)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特定内涵
银行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在现在的买方市场情况下,也必须关注服务营销。服务营销内涵与传统营销不同,其营销组合要素由4P调整为7P,即除了价格、产品、渠道、促销外,扩充了人员、过程和有形展示三个要素。银行是通过一系列服务来获得收益的金融机构,银行营销就是服务营销,提高服务质量是银行服务营销的关键。
银行服务营销是指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可赢利的银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销售给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实现银行赢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它通过研究确定客户的金融需要,规划新的服务或改善原有服务,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银行服务营销具有如下特点:
1.注重品牌营销。由于银行服务的同质性,各银行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在营销过程中,在宣传功能的同时,应注重建立银行品牌。客户接受银行服务往往不是被银行服务的功能或金融产品所能带来的赢利所吸引,而是被熟知的品牌所吸引。
2.注重全员营销。银行员工在与客户接触沟通、为客户办理业务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在客户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金融产品推销出去。银行的一线员工在生产金融产品的同时直接面对消费者,能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二线员工须积极配合一线员工,为一线员工提供方便。
3.注重整体营销。银行往往是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将金融产品和服务推销给客户,即客户只有在对商业银行认同和信任的基础上,才会接受其所提供的服务。因此,商业银行较一般企业更应注重自身的全方位整体营销。成功的整体营销若能为客户所接受,能对银行相关服务产生正迁移作用,使客户自然而然地接受其他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4.注重直面营销。直面营销具有指向性、针对性和渗透性。鉴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复杂性,直面营销策略成为银行营销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广泛设立经营机构与营业网点是银行扩大业务、占领市场的传统策略。近年来以电话、网络为基础的新型直面营销方式开始出现。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
1978年以前,我国银行机构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经营不需要担心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更不计赢利。因此,也无需考虑如何改善服务、提高经营效益,更谈不上开展服务营销了。
改革开放之后,在金融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服务营销的新观念。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竞争的和发达的现代银行体系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对银行业提出的要求。在银行体制改革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除四大专业银行转型为国有商业银行外,我国又相继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商业银行,主要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地方性城市合作银行,在各自区域的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成。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借鉴外国银行的服务营销经验,努力探索银行服务营销新方式,不断完善适合自身的银行服务营销模式。
1.对国内金融市场十分了解。与外资银行相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近60年的经营运作,十分了解中国消费者,有能力针对客户需求开发适宜的金融产品;能够与客户进行较好的沟通,挖掘其潜在需求;对我国的金融政策非常熟悉。
2.服务品种多样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商业银行应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即要求商业银行服务日益多样化。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保险证券买卖、个人理财服务、代理支付、信息咨询等服务,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品种。
3.拥有庞大的分销渠道。在直面营销渠道上,与外资银行在中国大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分支机构相比,国内各大银行通过在各城市广设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直面营销网络。在间接分销渠道上,自国内银行于1987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1994年设立第一台ATM以来,2008年上半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迅速增长至2亿张,银行系统拥有ATM近5万台、POS25万台,银行的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95%以上。
4.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中,与国内企业已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形成了广泛的客户群体,国内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这种银企关系在短期内仍不容易被打破。目前,我国银行仍占据了金融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外资银行的客户群体相对较集中于外资企业,这种市场格局将保持一定的时期。如果我国银行能积极改进营销手段,不断提高营销水平,仍可以继续保持与国内客户的原有关系,并在国际市场上开拓新的业务。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拥有熟悉国内金融市场、具备庞大分销渠道和客户群体等方面的优势,但与外资银行相比,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金融调控手段不健全、金融法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的制定与选择,导致其服务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服务营销观念缺失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越来越重视服务营销,但却难以克服长时间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文化,不管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把服务营销孤立看待,仅仅把服务营销等同于产品推销,主要考虑的是领导的看法,很少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考虑适宜金融产品的开发。国有商业银行较少考虑客户的需求,尚未真正确立“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营销观念。
(二)营销服务模式单一
国有商业银行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相继推出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然而对这些金融产品有比较全面了解并且能够熟练使用的客户却不多;大多数客户对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特色不清楚。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单一,各家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银行营销服务模式缺乏差异化。
(三)服务营销人才匮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我国银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才的竞争居于首位。金融业需要的人才有三类:一是熟练的技术操作人员;二是复合型人才即能够在银行不同岗位工作的通才;三是管理型人才。最后这类人才在我国原本就稀缺,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对优秀金融人才包括优秀的商业银行服务营销人才在内的金融人才的需求缺口将日渐凸显。
(四)顾客忠诚度不高
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规范服务已经许多年了,但目前在商业银行网点中,常常是ATM机不好用,POS机出问题;排队办业务需较长时间的等待,有的网点客户只能站着办理业务;自助银行存在没有安装门禁系统的现象,对客户的安全保护措施考虑不足;换取零钱需要预先打招呼,等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服务的不完善。各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在微笑服务的基础上设立导引服务、站立服务、挂牌服务、承诺服务、坐堂服务、查询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以及包括借用文明伞在内的其他专项服务,向客户承诺提供超值服务,但却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导致顾客忠诚度不高。
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探析
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服务营销认识不到位、服务营销模式单
一、服务营销人才缺乏以及由此导致的顾客忠诚度不高等问题,要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水平,以达到不断缩小与外资及其他所有制银行的差距,就必须从以下方面不断寻求创新:
(一)强化服务营销观念
随着银行采用最新的技术、硬件新设施的不断提高以及客户的理性和成熟,银行在争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用心为客户服务,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不断提高服务品质,以优质的服务留住客户。加强服务意识、服务技巧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一线员工服务的专业水平,以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赢得客户,实现双赢目标。要在服务的每一个层次上都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着客户需求开展。商业银行不仅应把客户从进入网点办理业务直到离去的整个过程称为服务,甚至还应延伸到非营业时间提供的电子产品、辅助设备服务方面,即不仅前台的服务效率、态度、规范属于服务范畴,甚而包括网点的便捷性、门面的档次感、监控设施的完备性、门面空间大小、服务信息、咨询问题时得到答案的及时性与确定性、辅助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管理者在公众场合的形象等方面内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借鉴外资银行的服务营销先进经验,促进服务意识的职业化。以客户可感知的服务硬件为依托,通过变无形服务为有形服务,以幽雅的服务环境、和谐的服务氛围、便利的服务流程、人性化的设施、快捷的网络速度以及积极健康的员工形象等传达服务特色和现代化的服务理念。
(二)差异化营销策略
所谓差异化营销,是指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所有客户均提供相同的服务,而是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包括企业形象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品牌的差异化等。顾客需求是千差万别的,银行服务的模式也不应是单一的。应当是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向顾客提供成熟、可信赖和友好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差别化,在客户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只有用战略的眼光来分析客户的潜在要求,开发独特的具有差异性的金融产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具有品质差异性的特征,这种差异性特征归根到底是由顾客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引起的。要缩小这种差异性就要根据国有商业银行所处的环境以及经营的业务种类,从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入手,消除国有商业银行职员与顾客以及职员之间在语言、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顾客对银行的信任感、认同感。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服务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顾客满意度考核制度化,提升顾客忠诚度
服务行业的规律是只有做好较低层次的工作才能做好较高层次的工作。顾客忠诚度是综合评价银行信誉、实力和总体服务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它建立在顾客满意度的基础上。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指标有期望和实际感受。银行要赢得客户的满意,其经营理念要体现诚信、人性化和个性化。在建立顾客满意度考核制度化方面可以适当引进制造业的质量控制原则、时间与动作研究、标准化原则等来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对银行服务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定期考核,借助外力形成银行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银行服务培训制度,以提供高品质服务为基础;在银行的软件建设方面,应从员工素质抓起,打造一支高素质、精业务、敬业爱岗的员工队伍,提高员工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这是赢得顾客满意度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二版[M].陆雄文,庄莉,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宗志远.论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策略[J].经济经纬,2008,(6).[3]毛雯雯.银行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金融,2008,(4).[4]韩冰,于洪志.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J].企业家天地,2008,(1).[5]任倩,杨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策略[J].时代金融,2007,(12).[6]邓德胜.银行服务营销特点及其营销组合扩展策略[J].经济问题,2006,(8).[7]唐海燕.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J].经济经纬,2006,(4).
第三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从几年来审计机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
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四是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
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风险,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
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行为,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目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可概括为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等。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
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特别是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在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障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
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2)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观念陈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目前还不够完善,内控的权威性不足,董事会还没有真正起到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活动实际上由经营层主导,内控优先的原则在一些业务领域没有充分体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4)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仍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
(6)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外部
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营销工作盘点
本文2025-01-07 12:56:25发表“银行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21543.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