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春景》68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破阵子·春景》教案

一、走近诗人

二、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解释字词,了解诗词大意,齐读译文

四、何为“斗草”?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五、回顾“白描”

六、分析文章内容

1、此词写的是什么时节?从哪里可以看出?

仲春时节。从“新社”、“清时”可以看出。

2、上片写了些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上片主要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柳絮等。一句一景,典型地刻画了仲春时节的景物,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写景为主。

3、下片写了些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下片写人,生动地刻画了“东邻女伴”斗草游戏的欢乐场景,点缀着一派春光更加绚烂多彩,充满了活力,以叙事为主。

4、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

①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②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③场面描写:斗草。

5、东邻女子的个性如何?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

6、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给人一种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即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7、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七、品味美感

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

2、“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3、上片写景,美在何处?

(诗词之美,美在画面、情感、语言、哲理等。此词上片美在画面和语言。)起句由写燕子、梨花捎带出春社、清明节日,莺飞燕舞,落英缤纷,展现出一派美妙春光,用笔显新巧。

三、四句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碧苔、黄鹂,充满了画面感,富有意境;运用似实实虚的数词“三四”、“一两”,恰如国画的“点染”技艺,使整个显得浓淡相宜,动静有致,充满意趣。

4、“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5、“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表现了东邻少女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6、下片写人,具有怎样的生动效果?

下片写人,生动地刻画了东邻少女的笑声。词中两处出现“笑”字,让我们感受到少女们的兴高采烈,一路有说有笑,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撒在春野,更添春光的美好。特别是“笑从双脸生”一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少女美丽如花的笑靥,再联系昨夜梦境,更让我们体味到一种微妙而不可言说的少女情怀。

八、总结

1、诗词风格:明丽清婉,秀美明丽,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等均可

2、内容总结

第二篇:《破阵子春景》教案

一.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词文赏析: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

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C场面描写:斗草。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4.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5.风格: 温润秀洁。

6.总结: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第三篇:破阵子春景

破阵子•春景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与晏殊。

2.掌握意境分析题与手法鉴赏题的技巧。3.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重点难点

1.掌握意境分析题与手法鉴赏题的技巧 2.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教学方法

诵读——情境——探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导入语:以辛弃疾同题《破阵子》导入,认识到两种风格的不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两大宋词流派影响深远,“豪放”大方高歌,气势如虹,有一种撩人心绪的进取美;“婉约”和婉细切、疏隽细腻,亦不失绵绵婉转阴柔美。东坡、易安居士名传千古。其实宋词流派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词人为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北宋初晏殊和欧阳修即是,他们的婉约词以抒闲情、离愁为主,和婉细切、理深旨远,开有宋一代词风。

②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死谥元献。江西临川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要职,三朝元老,当时的名臣范仲淹、欧阳修等多出其门下。其幼子晏几道亦是著名词人,并称“二晏”。其词风承袭五代,受冯延巳影响较深。作品闲雅清幽,语言婉丽,音韵和谐。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③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

“情长”:柳永

二、检查预习1.字音识记 2.词语理解

三、诵读赏析 1.内容理解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后,清明节在望。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的清水,树叶底下传来一两声黄鹂的啼叫。只见那柳絮在漫长的春日里四处飘飞。

在采桑路上邂逅娇笑着地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晓美梦,原来是今朝和同伴们斗草得胜的吉兆,不由得脸上生笑。

(①此词写的是什么时节?从哪里可以看出?仲春时节。从“新社”、“清时”可以看出。)2.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上片主要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柳絮等。春光融融、生机盎然、清新明快、闲情雅趣

组成了一幅春暖花开、燕语莺声的美丽春景。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光融融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欢愉之情。

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两句有什么作用?

①点明季节。②用“燕子”“梨花”两个典型意象渲染出秀美明丽的春景。③奠定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为下片人物的出场和“斗草”作了铺垫。

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从视觉,听觉上描写了春天的景色。“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绘声绘色。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5.池中碧苔只有三四点、叶底黄鹂的叫声只有一两声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是实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三四点”写出了碧苔的稀疏,“一两声”突出了黄鹂声音的若断若续。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又有生机的意境。

6.写飘来飘去的柳絮是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以动衬静,写出春日的幽静。

“别恨”:晏殊

“愁宗”:李煜 7.此词是从那些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燕子”、“梨花”两句是从空中鸟写到树上花,从高处到低处;而“池上”、“叶底”两句则由水中草到树上鸟,由低处到高处。前两句重视觉,重色彩,后两句则视觉听觉并用,色声俱现。

句式上,“池上”、“叶底”运用对仗,显得很工整。

词人选景的位置采用高低交错的笔法,色彩则用黑、白、碧、绿、黄相杂的方法,自由灵活,读后使人感受春色处处,色彩斑斓,如莅其境。

8.下片塑造了怎样的闺阁少女形象?

①下片塑造了闺阁少女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纯洁无暇的形象。

②写斗草活动,却有意避开了对斗草场面的的正面描写,通过神态、心理、和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

③形象生动充满青春的欢乐气息。

9.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 ①神态描写: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②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10.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11.试分析本词中景物与人物的关系? 以秀美明丽的春景烘托青春活力的少女。

四、艺术赏析

1.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哪些代表性的事物描写春天的不同时令的?

词人首句用“燕子来”,二句用“梨花落”,和时令“新社”“清明”相连,写出了春的前进脚步,人们自然也会想到,春将匆匆去了。

然而,词人并不直说“春来”、“春去”,而是精心选取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让可感的、具体的形象来说话,使读者对形象色彩、时空感受都体会得十分具体真切。

2.下片在塑造少女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白描手法,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选取相逢、疑怪、斗草、笑等几个典型动作,从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场面(斗草)几个方面表现了女孩活泼天真的个性。虚实结合手法:实写少女在路上相遇;虚写春梦和斗草的游戏,展示了少女纯洁的心灵,洋溢着一种欢乐地气氛。

五、总结

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这首词不仅描绘了初春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还刻画出古代少女的生活片段,反映出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 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独具特色的田园风景画,还是一幅与古代劳动妇女生活有关的地方风俗画。

六、合作探究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的写景之妙。

提示(1)“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2)“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色绘声绘形,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致。

2.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中是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这首词则纯用白描,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的。

提示 本词写了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过了花期,柳絮却已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回来,初闻黄鹂叫声,初现池边碧苔几点,天气也就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去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几句私语竟笑成一朵花。作者就这样纯用白描,写景写人,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段,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3.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请作简要赏析。

提示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做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七、拓展延伸 1.考点链接 联 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想象是 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作为古诗中的联想,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相似联想: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诗人在这里,就用了相似联想。

(2)对比联想:如“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代陈陶《陇西行》)。此诗运用联想进行了四个对比:一者动与静,“誓扫匈奴”与“五千貂锦”;二者生与死,“不顾身”与“丧胡尘”;三者前方与后方,“无定河”与“春闺”;四者人与鬼,“梦里人”与“河边骨”。

(3)相关联想:如“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代章碣《焚书坑》)。与“坑灰未冷”相关的是秦始皇,与“山东乱”相关的是秦始皇、刘邦、项羽等人。这里用相关联想,意在抒发议论、感慨。

(4)逆反联想: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王维《使至塞上》)。“孤烟”的淡色与“落日”的彩色,“直”的劲拔与“圆”的柔美,形成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诗画结合,绘景开阔鲜明,气势雄浑,成为千古名句。

(5)因果联想: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杜甫《春夜喜雨》)。这里由果推因,春雨好在哪里,一是“知时节”,她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二是默默奉献,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 晏 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1)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__________这个意象可以得知。秋天(初秋)金风(梧桐)(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雍容闲雅、略带闲愁的士大夫形象。上片写词人的醉眠状态,“绿酒初尝”即醉,浅醉即“浓睡”,可以想见词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懒;下片写词人眼中所见的“斜阳”“双燕”等,表达了词人淡淡的哀愁和孤独落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此词,完成“文本拓展”题。

2.自读《踏莎行∙候馆梅残》,做好“诵读”与“悟读”。3.预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认真诵读,感知内容。

第四篇:破阵子春景全词翻译及诗词赏析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出自晏殊《破阵子·春景》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①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⑥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⑦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⑧双脸:指脸颊。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创作背景】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赏析一】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赏析二】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赏析三】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第五篇: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1

破阵子·春景

晏殊〔宋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碧苔:碧绿色的苔草。飞絮:飘荡着的柳絮。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破阵子·春景》68

第一篇:《破阵子·春景》教案一、走近诗人二、朗读课文,纠正字音三、解释字词,了解诗词大意,齐读译文四、何为“斗草”?斗草:古代妇女…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