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有感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3月)

11信管2班贾伯灵《古文观止》这本书是在管理课上老师介绍看的,他在第一节课就说:“我对你们有两个要求:1.练好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果你们表达能力不好就这样,一个月内读完《古文观止》,在第二个月内被送完它,第三个月读一些报纸,2.练好自己的字”。鉴于说老师它这么有魔力我也就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结果发现它确实很好。

就拿先秦文来说吧,它主要讲了一些古代人说的很有说服力,很有见地,很有哦哲理的话。有目光长远的宫之奇,有敢于反驳昏庸襄公的子鱼,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狱中能说服梁孝王的邹阳……各种各样的贤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处以宫刑之后对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报任安书》里说:“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意思是:所以,祸害没有比贪利更悲惨了,悲哀没有比伤心更痛苦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难堪了,而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巨大了。受过宫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并论。在如此环境下司马迁而能著出《史记》,那我们健全的人更应该发奋图强了,不说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至少也要不愧于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让人生的旅途留下遗憾啊。

我还知道了虔诚遵循“礼“而一丝不苟的态度。曾子卧病于床,病势已经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席,问道:“华而睕,大夫之箦与?”曾子听到后,吃惊地睁大眼睛说:“然,斯季孙之赐

也。”然后要求换掉床席,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席上死。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姑息。”坚持要求换掉它,结果换掉没多久,曾子就死了。人都要死了还坚持不能破礼,要遵循道德。而现在社会的人有些简直是以无耻为荣,和古代人的坚守礼的思想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狱啊。

从《寺人披见文公》中我领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晋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杀,第二次被斩断一只袖子。可是经过寺人披的一番话,马上改变态度,放弃前怨,接受意见,才能免除一场杀身之祸。

读书能找到心灵的宁静,读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读书能陶冶情操。古人云:“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彦如玉”。所以多读书绝对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第二篇:读《古文观止》有感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部书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评注的。它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上起东周、下至明末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古文观止》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 “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卷一周文中的《子鱼论战》它讲述了宋襄公不听司马子鱼的劝告,使得自己的军队全军覆没。我们在生活也是如此,要多听取别人的建议,然后在自己做决定。《古文观止》中的文言文虽然难读,但是自身蕴含这丰富的文学色彩。是我们所有学生的必须品。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读了一遍《古文观止》,我深深的了解这对于我远远不够,所以我还会更细更慢的咀嚼这部作品,让自己能体会到文言之美,开卷有益古人诚不欺。

《古文观止》,智慧的光芒!

第三篇: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四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古文观止》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这次有幸拜读《古文观止》这本书,是因为别人的推荐。其实初高中时学过很多的文言文都选自于《古文观止》。当时并不了解,现在再拿来拜读特别有感触。因为当初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把老师讲的重点背下来,记录下来。如今拿来看,觉得其中蕴含着生活中的许多哲理。

今年是我在胡家园小学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我站在讲台上的第四年。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韩愈的《师说》。《师说》是韩愈散文中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议论文,文章写了从师与有一个好老师的必要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好风气,体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文章中反复几次说明了“人必有师”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等观点,这让很多人感觉到教师在社会中特殊的地位,从而对教师这个职业重新进行定位。

早在唐代,韩愈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并对教师作了精辟的注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路人作用。他们不仅要从自己的教学行为当中发掘值得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欣赏这些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价值,而且还要陶冶学生的品德,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也没有人生来就能够在各方面都做到最好的,既然人不能够做到十全十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那么我们便应该虚心地向老师学习,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净化自己的心灵。

学习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行为,没有人或明文规定,学生就一定要向老师学习,后辈就一定要向前辈学习。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论是前辈或者是后辈,谁有道理,谁的知识渊博,谁在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我们就应该向谁学习。学习就是要不耻下问,学习就是要放下身份地位,从而专心地朝着学习目标奋发。

我认为一名老师的肩上所承担的职业责任是非常的重大的,他们教的不仅仅是一代人,他们还同时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与未来。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有了疑惑,就要跟从老师学习,所以老师为学生解除疑惑实在是天经地义。老师们也必须努力地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知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拓展自己的专业学科视野,因为只有老师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充足了,那么老师才能自信满满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我们的教学对象的学习主动性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我认为,无论教师的课程上得如何精彩、生动,这都是徒劳的。因此,学生们首先要学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所以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同事都能把自己的学生“领进门”,也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更高的成绩。

第四篇:读《古文观止》

读《古文观止》

钱钟书先生曾说,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古代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才慢慢地进化到现代;读《伊索寓言》可以增进我们对现代文明的骄傲,《伊索寓言》中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最近我重读了一遍《古人观止》,也觉到古人真是幼稚得可爱,那些正儿八经的散发着头节气的见解,如不加以纠正必“贻害”后人。因此,我以钱先生为榜样,拈出几则故事,作为反面教材,以警醒世人。

一、丧欲速贫。此言出自《檀弓》,意思是不作官了,应该迅速穷下去,以免别人误会他在位时是个贪官。只有儒家弟子才有这般迂腐!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君不见,高官下野大多暴富?只因在台上时,纵有千二八百万也不敢露财,下台了修高楼、泡包厢,又有谁管得着?在台上时生意不敢“做明”,与大款不敢傍得太紧,下台了正好利用旧日关系,以权易钱。昔日做官,今日为款,潮流每每如此。

二、如棠观鱼 鲁隐公想要棠地看捕鱼,臧僖伯为此发了一大通议论,反对隐公去。鲁隐公只好说:“吾将略地焉。”看来臧僖伯是个不识时务,没读过“下级学”的书呆子。领导有雅兴下乡钓鱼,他不备小车、不置钓具,积极陪领导锻炼身体,还要“称疾不从”,天底下有这样的傻子吗?奇怪的是,《古文观止》中这类角色还真不少,比方说里革,比臧僖伯还要恶劣,鲁宣公看着就要拉一大网鱼起来,他竟然挥刀割断鱼网——好在“适者生存”,这种人注定要“自然淘汰”。

三、民将筑台于夏氏 陈灵公是古代最著名的昏君。他与夏征舒的母亲有染,还要老百姓在夏家修个高台,以致于章子大摇其头,预言陈国必亡。看来,陈灵公吃亏在于他太老实,假若他生在现代,就决不会大张其鼓地修屋筑高台了,而是要大力发展“两非经济”、“路边经济”,今天“夜来香”,明日“康乐城”,不亦快哉!

四、杜蒉扬觯 晋平公与师旷、李调一起饮酒作乐,杜蒉进来让师旷喝了一杯,又让李调喝一了杯。平公觉得奇怪,问了原因,主动罚自己一“觯”。这就是“杜举”一词的来由。看来浪费人材的现象也是“古而有之”,象杜蒉这样善于劝酒的人材,当“公关”或是办公室主任,才真正物尽其材。甚矣!平公之无珠。

五、白珩犹在乎? 赵简子招待楚国客人,故意把身上的佩玉撞得丁当作响,并问客人:“你们楚国著名的玉器白珩还在吗?”看赵简子的举止,让我感叹那时真是落后——一块石头是什么宝贝?少见多怪!假若他有幸在今天混个一官半职,他一定会拿出手机说:“这是哥们才送一个,款式新,功能强,上网、发短信息、传真

样样搞定。你的呢?怎么那样老土?砖头似的!”

人生的百科全书幼年听家父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那时候,我对家父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都忘了。后来,等到年岁渐长,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些文章经天纬地,气壮山河,一下子就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读《古文观止》有感

第一篇:读《古文观止》有感读《古文观止》有感(3月)11信管2班贾伯灵《古文观止》这本书是在管理课上老师介绍看的,他在第一节课就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