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9.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了解休渔期设立的意义。

(2)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2.科学探究

(1)通过讨论交流设立休渔期的意义,了解需要合理开发海洋资源。(2)通过调查,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形式。3.科学态度

(1)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树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观念,具有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为什么要设立休渔期 讨论休渔期设立的意义。交流、分析 活动2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形式 收集、整理、归纳

3.活动指引

生活情景: 在沿海很多渔船都停在了港口。琪琪提出这么多渔船为什么不出海捕鱼,彬彬回答说是休渔期内,不能捕鱼。波波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休渔期?”

产生问题:从199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在休渔期内,不能捕鱼。由于每个地区的休渔期不同,学生也没有生活经验,因此对休渔期的意义不了解。问:为什么会有休渔期?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30.网络课堂: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了解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生物的重要性。2.科学探究

(1)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分小组、分主题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2)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3.科学态度

(1)感受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2)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责任。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选定主题 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 交流、分析 活动2 收集资料 根据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收集、整理、归纳 活动3 上传资料 上传整理好的整理到小学科学网 计算机操作 活动4 分享交流 互相阅读上传到小学科学网的相关资料,分享交流不同主题的信息 计算机操作、交流 2.活动指引

生活情景: 在动物园或者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同学们看到大熊猫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波波提出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妍妍补充到: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就是为了大熊猫而建立的。对此,琪琪产生疑惑: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

产生问题: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动物园也经常看到它的身影。学生也经常接触到大熊猫的信息,但是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怎么保护大熊猫? 问: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怎么保护大熊猫?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31.变废为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2)知道对垃圾进行分类有一定的标准。2.科学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一些垃圾回收后可以被重新利用。(2)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3.科学态度

(1)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回收垃圾的良好习惯。(2)具有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为什么要分类 知道一些垃圾回收后可以被重新利用制成有用的物品 交流、收集

活动2 给家里的垃圾分类 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探究、观察 3.活动指引

生活情景: 在小区或者学校的分类垃圾桶旁,琪琪提出旧报纸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 产生问题:垃圾回收已经被提出了很多年,很多地区也使用分类垃圾同回收垃圾。但现在还有人没有按照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现象。小区或学校的分类垃圾桶通常分为三四种,那么家庭积累的旧报纸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内?

问:旧报纸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为什么要分类?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32.绿色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了解一次性用品对环境的危害。

(2)知道有哪些绿色行为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能创造绿色生活。2.科学探究

(1)通过收集并分析资料,了解一次性用品对环境的危害。(2)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有哪些绿色行为。3.科学态度

(1)养成绿色行为的良好习惯。(2)增强绿色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纸巾与手帕 了解一次性用品对环境的危害 交流、分析 活动2 我的绿色家园 知道有哪些绿色行为 交流、分析 3.活动指引

生活情景:小朋友们去爬山,妍妍大汗淋漓。妍妍用手帕擦汗,琪琪就问为什么用手怕擦汗而不用纸巾擦汗?

产生问题: 纸巾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次性物品,现在很多人都用纸巾擦汗。纸巾使用起来比手帕要方便,因此极少人在用手帕,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用手帕擦汗呢? 问:为什么用手帕擦汗?

三、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谈学习收获。

第二篇: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案 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学方法

第1课《杠杆》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杠杆的组成和作用。“杠杆”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杠杆上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认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杠杆的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1“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让学生了解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活动2通过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对杠杆的组成产生初步的认识;活动3则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用杠杆做“起重机”,加深对杠杆知识的理解;通过对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特点的讨论,结合实际应用杠杆知识,为进一步探究杠杆做好铺垫。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机械会有这样的认识:机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具,人们利用机械可以大大地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可以使工作进行得更为迅速更为准确。可是,大型机械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它总是由几种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组合起来的,这就是简单机械。因此,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机械知识,改变自己的日常概念。

本课的任务驱动页从妍妍要打开巧克力罐盖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起了“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的研究。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应该也曾经有过实际经验,但是很少会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种现象。因此,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包括“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用杠杆做个‘起重机’”,逐步揭开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和探究杠杆的知识。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 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媒体:出示课本图。

任务:根据杠杆原理搭建一架简单起重机搬运重物,并研究支点的位置变化与省力情况的关系。

材料:提供搭建起重机模型的必要材料。

要求:各小组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起重机”研究:改变支点的位置(从靠近动力作用点慢慢移动到靠近阻力作用点),测量力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各组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交流: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全体同学对各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质疑、补充、梳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小结: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费力,动力大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费力杠杆;相反,杠杆的支点越远离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省力,动力小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讨论: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找一找身边常见的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

五、课堂小结。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的平衡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 2.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方法

第2课《杠杆的平衡》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在第1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杠杆的原理,知道怎样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认识杠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杠杆的平衡”,了解怎样才能使杠杆和天平保持平衡。教材还安排学生“制作简易小天平”、“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寻找使用杠杆的事例,并尝试设计实验和开展科学小制作,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跷跷板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本课的任务驱动页,就是通过波 波与小胖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引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身材矮小的波 波和小胖如何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甚至小胖反而能被波 波撬得老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1“研究杠杆的平衡”,让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调整杠杆尺上挂钩码的位置,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活动2“制作简易小天平”,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小天平的活动,加深对杠杆知识的理解;活动3“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则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找出各种杠杆的支点的位置。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实验观察——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铁架台和横杆、钩码、透明塑料罐、大小一致的瓶盖或塑料碟子、棉线、夹子、回形针、大头针、白纸、钳子、指甲钳、镊子、剪刀、起子、开瓶器、筷子。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小胖和波 波在玩跷跷板,波 波为什么能把小胖撬起来呢? 讨论:小胖有机会反败为胜吗?可以怎样做? 跷跷板运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思考:跷跷板是一种杠杆,你能找到它的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吗?

二、活动一:研究杠杆的平衡

导入:我们试一下改变波 波和小胖的位置,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媒体:播放“跷跷板” Flash动画。

问题:改变了波 波和小胖的位置,跷跷板的平衡就改变了。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理由。媒体:出示课本图。

指导:我们利用带孔眼和支架的尺子,以及质量不同的钩码,模拟跷跷板游戏,看看其中有什么奥秘。

演示:利用铁架台和横杆搭建一个杠杆尺,研究秤杆平衡的问题。问题:如果在杠杆的左边挂两个钩码,右边应怎样挂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

是不是在横杆的右边随便挂两个钩码就可以使杠杆尺平衡? 讨论:小组讨论,设计杠杆尺研究实验和记录表。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各自的实验设计,全班师生对方案进行梳理和完善,确定实验和统计的方法。

任务:进行杠杆尺研究实验,收集数据,找出使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活动:根据实验记录表的提示,分小组研究杠杆平衡的问题,并填写实验记录。

讨论:小组讨论,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媒体:播放“研究杠杆的平衡” 视频。

小结:当杠杆尺左侧的长度(可使用固定的格数表示)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与杠杆尺右侧的长度(可使用固定的格数表示)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三、活动二:制作简易小天平

导入:当杠杆尺左侧的长度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与杠杆尺右侧的长度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是杠杆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吗?

设计: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简易天平。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全班师生对各方案进行思考和完善,选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媒体:出示课本图(天平的制作)。

指导:教师指导,强调制作中的注意要点。

活动:学生选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分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天平。

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作品。其他小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拓展:用自己制作的小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指导:教师说明在使用小天平过程的注意事项: 1.先调节小天平的平衡。2.注意用小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正确方法。

四、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杠杆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你见过这些工具吗?你觉得它们属于杠杆吗?

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理由。

活动:小组活动,在课本图中指出这些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工具的支点所在位置。

媒体:播放“生活中的杠杆” 视频。

交流:各小组进行交流,更进一步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轮轴与齿轮

内容标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齿轮、滑轮等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滑轮、轮轴等; 2.了解滑轮、轮轴和齿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教学方法

第3课《滑轮、轮轴与齿轮》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认识杠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其他的简单机械——滑轮、轮轴与齿轮的知识,了解滑轮、轮轴和齿轮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本课通过让学生亲历体验简单而容易操作的活动,对滑轮、轮轴、齿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有所了解,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7个活动。本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任务驱动页:主题人物在工地上,思考着有关吊车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紧接着,活动1 “几种奇特的轮子”,让学生从外观上对滑轮、轮轴和齿轮进行初步的感知;活动2“研究滑轮的作用”,让学生利用滑轮和绳子等简单材料学习滑轮的连接方式,认识滑轮,了解滑轮的作用;活动3“制作小吊车”,则在了解滑轮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组装滑轮组,制作小吊车,从而进一步认识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4“拔河比赛”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加深对滑轮作用的了解。以上4个活动都是关于“滑轮”的探究活动。活动5和活动6则是研究轮轴的活动。其中活动5 “寻找生活中的轮轴”通过寻找轮轴的活动,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6“研究轮轴的作用” 在通过分析轮轴中的轮与轴,进一步加深对轮轴特点和作用的了解。活动7是研究另一种简单机械——齿轮,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齿轮的作用和特点。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观察——分析交流——搜集信息——拓展应用 重点难点

通过对研究主题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滑轮、轮轴和齿轮的特点。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滑轮、轮轴和齿轮、铁架台、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螺丝、钩码、测力计、绳子、汽车方向盘的模型、木板、垒球棒、四驱车模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在工地上,大吊车正在轻松地把大捆的钢材吊起来。问题:吊车的力气真大!是什么让吊车能轻松地吊起沉重的钢材呢? 媒体:出示吊车的图片。

质疑:观察吊车图片,吊车上的轮子到底起什么作用?

二、活动一:几种奇特的轮子

导入:为了研究轮子中蕴藏的科学道理,我们就要找出身边常见的一些轮子。

媒体:出示课本图

一、课本图

二、课本图三。

讨论:这些轮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 交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对答案进行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的轮子。

媒体:播放“滑轮” 视频、“轮轴” 视频和“齿轮” 视频。小结:认识三种不同的轮子。滑轮:轮子的边缘带有槽。

轮轴: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通常是把手)带动小轮(转轴)转动。

齿轮:轮子边缘带齿。

拓展:这三种轮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我们还能找出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活动二:研究滑轮的作用

媒体: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

导入:这是两个滑轮的图片。大家能找出这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吗? 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小结:

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动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

问题:这两种连接方法不同的滑轮在使用中作用是否相同?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小组活动。利用常见的材料设计实验。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梳理和完善,强调制作中的注意要点,并选定最佳的实验方案。

指导:介绍测力计,引导学生利用测力计进行数据测量。

活动:小组活动。学生根据小组选定和优化的实验方案,分小组利用滑轮、钩码和测力计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分别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吊起相同重物时,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有什么不同。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观察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从数据的分析中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媒体:播放“滑轮” 视频。

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可以省力。拓展:在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动滑轮和定滑轮?

四、活动三:制作小吊车

教具:出示铁架台、钩码、两个小滑轮、绳子。

导入:这里有一些实验用的材料,大家能不能把这些材料组装成一个可以搬运重物的滑轮装置呢? 活动:分小组动手制作一个符合要求的滑轮装置。

汇报:请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设计,引导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完善小组的滑轮装置。

问题:这个滑轮装置在搬运重物中,有什么特点?是不是省力滑轮? 讨论: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原因。

活动:小组活动。各小组学生利用测力计测量本小组设计和制作的滑轮装置,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表格中,并进行分析。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实验数据和发现,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从数据的分析中发现滑轮装置的特点。

小结:动滑轮和定滑轮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如果合理组合利用,就能设计一个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装置——滑轮组。

最简单的滑轮组是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使它们互相搭配,就能充分发挥滑轮的各自优点,组成一个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装置。

五、活动四:拔河比赛

导入:琪琪和波 波进行拔河比赛,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交流: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问题:如果琪琪和波 波利用定滑轮进行拔河比赛,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媒体:出示课本图。

交流: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引导学生从定滑轮的作用特点去分析。

问题:如果琪琪利用动滑轮与波 波进行拔河比赛,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交流: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引导学生从动滑轮的作用特点去分析。

小结: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省力,所以波 波比琪琪力气大,波 波赢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所以虽然波 波比琪琪力气大,但是琪琪只需要较小的力气就可以拉动波 波了。

六、活动五:寻找生活中的轮轴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可以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不同特点来设计工具,使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更为方便。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轮子”,也是我们工作中常用的简单机械。

媒体:播放“轮轴” 视频。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这些工具中,哪里藏着轮轴?请尝试把它们找出来。

讨论:小组讨论。轮轴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把轮轴设计成这种结构?

交流:请各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想法和意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认识轮轴。

小结: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通常是把手)带动小轮(轮轴)转动的轮子就叫轮轴。

拓展:生活中常运用轮轴。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轮轴?这些轮轴起到什么作用?

七、活动六:研究轮轴的作用

导入:不借助任何工具,仅用双手能把螺丝拧进木板里吗? 媒体:出示课本图。

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引导学生理解使用工具能更省力、更有效率。思考:选用什么工具能更省力、更轻易地把螺丝拧进木板里?

引导:使用螺丝刀能更省力、更轻易地把螺丝拧进木板里,这是因为螺丝刀的柄和杆起到了轮轴的作用。螺丝刀的柄相当于“轮”,螺丝刀的杆相当于“轴”。

活动:分别把钳子、扳手、螺丝刀和钉子伸进带环的螺丝中,比较哪种工具使用起来更容易、更省力。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从轮(钳子、扳手、螺丝刀和钉子旋转时的圆周)和轴(螺丝的杆)的大小去比较和分析。

小结:轮轴中的轮子越大就越省力。媒体:播放“轮轴” 视频。

拓展:准备一个垒球棒,请两个力气明显不同的同学,力气大的握住垒球棒细的一端,力气小的握住垒球棒粗的一端,大家向相反的方向拧,看谁能把棒子拧过来。

思考:为什么握住垒球棒粗的一端比较容易拧过来?引导学生从轮轴中的轮子越大就越省力的角度去比较分析。

八、活动七:研究齿轮的作用

媒体:出示齿轮图片。

导入:除了滑轮、轮轴以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轮子——齿轮。媒体:播放“齿轮” 视频。

问题:齿轮的边缘都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齿。齿轮有什么作用呢? 任务:研究齿轮的作用:

动力是否可以由一个齿轮传递到另一个齿轮? 齿轮的转动方向有什么不同? 不同大小(齿数)的齿轮,转动速度有什么不同?

活动:学生分组研究齿轮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齿轮的作用和特点。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发现。引导学生分析齿轮的作用和特点。小结:在相互咬合的大小两个齿轮中,动力可以由大齿轮传递到小齿轮,也可以由小齿轮传递到大齿轮;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小齿轮转动速度快,大齿轮转动速度慢。

九、拓展:齿轮传动装置

导入:除了普通齿轮以外,还有各种形状的齿轮。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这些齿轮是怎样传递动力呢?

引导:引导学生分析各种齿轮传递动力的特点。

小结:动力可以从一个齿轮传递到另一个齿轮,并改变运动状态。

十、课堂小结。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面

内容标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的使用。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教学方法

第4课《斜面》是《简单机械》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是在之前学习了杠杆、滑轮、轮轴和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斜面的知识。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着重是让学生对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有所了解,知道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提高工作效率。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许多好处和便利。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利用一块木板做成斜面来搬运货物,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种斜面其实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本课的任务驱动页就是通过工人利用斜坡往卡车搬运机器的事例,引发对斜面作用的思考。然后,通过活动1“研究斜面的作用”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斜面的活动,了解斜面的特点和作用。接着,活动2“变形的斜面” 巧妙地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把用纸做成的斜面卷到铅笔上,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变形的斜面,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3“斜面的应用” 指导学生研究变形的斜面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斜面,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应用斜面的事例,加深对斜面的了解。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利用斜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木板、测力计、绳子、卡纸、螺丝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工人在搬运重物上车。没有重型机器的帮助,他们只是利用一块木板就轻松地把重物搬上了汽车。

问题:这块搭成斜面的木板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认识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活动一:研究斜面的作用 导入:人们从低处把重物搬运到高处时,常常会在高低处之间用木板架设一个斜面。

问题:这些斜面有什么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设计:设计探究斜面作用的实验。

引导:利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观察同一个重物在垂直提升和沿斜面提升时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按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尝试改变斜面的角度,分别测量同一重物的重力,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按改变斜面角度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交流:请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找出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作用。

小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但是经过的路程就越长。

媒体:播放“斜面” 视频。

拓展:当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时,斜面便垂直于水平面。这时还能省力吗?

三、活动二:变形的斜面

教具: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卡纸。

导入:这是一张三角形的卡纸,如果把它卷到铅笔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活动:把三角形的卡纸卷到铅笔上,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变形的斜面。讨论:这种“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有什么特点? 媒体:出示课本盘山公路图。

引导:在卡车车厢与地面之间放一个平直的斜面,搬运重物时就可以省力;但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与山脚之间就不能放一个平直的斜面了,因为距离太远。

山顶与山脚之间的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汽车利用这个变形的斜面来爬坡就可以省力,但是就要行驶更多的路程。

拓展: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种“卷起来”的斜面?

四、活动三:斜面的应用

媒体:出示盘山公路、飞机货舱输送带、商场的自动扶梯、登山旋梯、高层停车场的斜坡、大桥的引桥的图片。

导入: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设施,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是利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讨论:分析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斜面的认识和了解。目的:了解人们怎样利用斜面,懂得解释斜面的作用。拓展:寻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自行车

内容标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验证;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教学方法

第5课《研究自行车》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教材利用研究自行车中的简单机械,把前几课所学习的有关内容综合起来,对所学的简单机械进行综合的观察、认识、应用,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的应用无处不在。

自行车是人们综合应用简单机械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本课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自行车,寻找隐藏在自行车里的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并且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在任务驱动页里,主题人物围绕着一辆变速自行车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活动1“自行车中的简单机械”中,鼓励学生在自行车中发现简单机械的应用,加深对简单机械的了解;接着,活动2“变速自行车中的秘密”,从变速自行车的传动部分入手,了解自行车传动装置,研究变速自行车前后齿轮的搭配,对简单机械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篇: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9.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1)了解休渔期设立的意义。(2)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