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中的缺失及改进对策
第一篇:高中作文教学中的缺失及改进对策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缺失及改进对策
贵州省铜仁一中双燕华
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批阅本班学生习作外,也接触到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许许多多学生的习作。这其中,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优美、书写工整的作文有不少,但更多的作文给我的感觉是立意大同小意,内容千篇一律,语言平淡乏味,层次模糊不清,书写潦草不工。
从读到的学生作文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大多数写作总体水平不高,距离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作文能力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其实学生的习作水平与我们老师的平时作文教学指导息息相关。学生习作的总体水平不高,说明我们老师平时作文教学出现了缺失。
作文和阅读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的环节。然而在现阶段,考试指挥棒指导着老师们的教学重点。因为阅读理解在一张试卷中答案要点清楚,评阅有依据。而作文的评阅,主观性强,尺度不好把握。有时甚至会出现平时作文能力较出色的同学,考试时的作文分数还不及作文能力一般的同学。平时作文很一般的同学,考试时他那移花接木式的作文反而还取得了高分。这种现状,严重挫伤了老师们作文教学的积极性。所以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重视阅读教学,而对作文教学关注不够。
而且,作文教学不象阅读教学那样,每一单元知识点、能力点的传授和训练都很有序列性、计划性。所以,我们很多老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并没有一个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多数情况是每上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后,就随意写一篇作文。
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方法不变。一般是几句简简单单的套话评语,再加上一个分数。认真负责的老师,还能够帮助学生修改错别字,修改病句,也能够把学生写得好的语句和段落加上波浪线,甚至作上眉批。这样的批阅方式,学生第一次拿回自己被老师批阅的作文,可能还感到很新鲜。但第二次,第三次呢?学生对老师这样的批阅恐怕就不感冒了。
评讲作文呢?那方法就显得更加陈旧了。一般是老师先概括一下同学们在本次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告诉学生改进缺点。然后是读一两篇写得比较好的范文让同学们学习学习,至于学生是否真的学进去了,老师也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的评讲方法和过程,对于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效果恐怕微乎其微了。
从写作文、批阅作文到评讲作文,如果我们老师不改变一下套路,学生当然就很难写出鲜活的作文。学生的习作水平不能达到课标设定的标准,这不仅是老师的问题,还有学生的问题,许多学生平时写作搜肠刮肚,抓破脑壳,就是搜不到需要的材料。下笔成文,语言干瘪,没有一点文采。这种现状,也可以看出我们许多学生平时不观察生活,很少阅读课外书籍,不去积累语言材料。学生对于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认识肯定很肤浅。其实,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老师指导不到位,督促不力而造成的。
为此,首先老师要像重视阅读教学一样重视作文教学,要能够放远眼光,不为高考所束缚,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而着想。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时,应有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作文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分解成审题、立意、组材、结构、语言、书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训练点,每一次作文,应该突出某一方面的训练点。并且,在学生写作时,要告诉学生本篇作文主要从哪个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样,每次训练目的明确,学生在一系列的作文能力点训练结束之后,作文的综合能力自然就会整体提高。
在批阅评讲作文时要善于解放自己,要善于创新方法。比如在讲清楚评阅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互相批阅作文。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评阅作文的方法,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批阅别的同学作文时,学习到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提醒自己不要犯其他同学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相互取长补短,批阅一篇作文,可以达到写一二篇作文的效果。
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必须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优秀书籍,特别是文学名著,并能做到读书笔记,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二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写好日记。三是要引导学生多背一些古今中外优秀文学名篇。这样一来,有了写作素材,有了方法,有了能力,学生就不愁写不出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来了。
第二篇: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及对策
一线的政治课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新课改的实施,一轮又一轮的新课程培训也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刷新,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生态场上依然存在着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趣的客观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有效性缺失。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也曾说道:“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
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影响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主要因素分析
作为课堂教学两大主体,“学生投入”和“教师投入”是影响有效教学的两个变量。而教对学的影响相对而言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此想重点就“教师投入”对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缺失进行归因。
1、教学观念的有效性缺失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
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
在今天的政治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主宰”等专制式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很多时候教师仍然是讲坛上的圣人,是信息的权威拥有者。学生的学习还是被桎梏于概念、原理、政策、法律条文的框架内,不管是否正确、喜欢与否,反正记忆是第一位的,而“遵守纪律”则是教学质量的第一保证。在这种教学理念的驱动下,学生不能也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往往只是教育活动的被动接受者,是“奴化教育”的对象。而教师自身则成了知识的“传送器“、“复印机”、“搬运工”,一旦学生在上课时思维不集中或调皮捣蛋,教师就会“三分怒气,七分杀气,没有一点和气”,让“道德停留于口头,品德停留在笔头”。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丧失全面性和有效性,流于形式,失去生命力,成为制约学生思维,阻碍学生发展的障碍。
2、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失
在今天的政治课堂上,仍能见到不少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后果远不只是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它实质上是一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讲解、轻互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群体、轻个体,重课堂、轻实践等诸多特征,没有真正注重教学实效。
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问也是经常的。但遗憾的是,在问题中经常存在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思维活动的现象。“牵牛式”的提问有余,“开放式”的设计不足;“自以为是”式的课文解读有余,“举一反三”式的能力训练不足。在教师的提问中或许能看到自己的“苦心孤诣”,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能看到学生在琐琐碎碎的问题“轰击”下,“频频应招”,却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
3、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缺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它促使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枝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转变。政治教师只要用妙手轻点鼠标,家事、国事、天下事皆汇于屏幕之上。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政治课
教学中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活动的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但有些政治课教师过于依赖课件,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上。上课时教师忙于展示课件,体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很难派上用场,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缺少对学生需求的有效解读。学生则忙于观看课件,忙于解答那些教师预设的和课件上展示的问题。尽管课件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而且内容也很多彩,但学生的思维却被课件所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根本谈不上发挥主体地位了。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分析、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做有效教师,营造有效课堂之策略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师。“有效教学”,对教师来说,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对学生来说,则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只有深刻改变课堂教学之策略,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将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等新课程要求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
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1、以人本观念引领教学
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倡导平等、合作、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放下“尊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分享知识,主动构建,鼓励学生多与老师切磋、探讨,并多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
走”。
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对每个学生充满期望。我们对学生充满期望,就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了自我效能感,学生就会将老师的信任转化为对自己的信任。这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因为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一旦他们在你的课堂上得到肯定,就能提高政治课的自我效能感。我们给学生以期望,学生就会给我们以惊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因某一领域取得成绩而产生自尊、自信、自豪,这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动力,他能推动人在其它方面也达到理想的成就,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成为有特长的人才。”
如果我们的政治课教师能在课堂上用“爱”、“微笑”和“冷静”筑就教育的城堡,用“尊重”、“保护”和“激励”关爱学生的灵魂,用“明净”、“高尚”和“神圣”装点自己的职业,那他就是世界上最爱学生和最值得学生爱的人。学生则会“亲其师,信其道”。
2、为学生成长设计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利弊相间。政治课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为学生的成长精心设计教学。这种设计不仅包括“教的设计”,还包括“学的设计”。设计时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认真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
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就教学內容设计而言,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不断更新的关系,以书本知识为主要载体,把国内外时事、党的方针政策,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等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所授内容充实丰盈,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其次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将思想性与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再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合理的梯度、恰当的知识落差,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以从整体上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有效性。
就问题设计而言,设计的问题要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在把握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突出主导性和开放性,围绕一个中心,引出多个问题,把要教的东西转化为学生要学的东西,并进行多向交流。而课堂提问方式要突出趣味性、挑战性、延展性。“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和探究。”所以在教学中要杜绝那些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讲究在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追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就课后作业设计而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样性。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如演讲赛、辩论赛等。二是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例如可以布置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等作业。三是合作性,如以小组为单位,做课题研究、进行课堂讨论等。四是实践性。要把学生政治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家庭特点与需要,制定家庭投资方案、消费方案等。五是自主性,可以让学生自己给
自己布置弹性作业,自主选择练习内容。
3、用适当手段辅助教学
比尔.盖茨曾有这样的比喻:国际互联网是一个浪潮。它将淹没那些在这一浪潮中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人。教师也不例外。作为素质教育主要阵地之一的政治课堂教学,正亟待着多媒体的渗入、融合。不可否认,在今天的政治课堂上,多媒体是政治老师的得力助手,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使知识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使信息传输多层次、多方位,极具延展性和交互性。它可创设出悦耳、爽目、怡情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
然而,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体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定位应该是在“辅助”两字上,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一个原则:适用、适量、适当。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也不是每课都要面面俱到。教师应该根据授课的内容、学生的需求、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演示有关教学内容,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多媒体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拓展课文内容,弥补教师、学生及传统语言教学的不足,延伸学生思维空间。
4、凭厚实素养提升教学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要给学生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成为学养丰厚的专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政治课教师除了在平时要苦练教学基本功,如:锤炼“讲”功,美化“语”
境、研究“问”法,激化“心”境、坚持“导”用,升化“意”境、琢磨“教”艺,优化“情”境。更要厚实自己的素养,让自己成为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这条河流的“水质”要冰清玉洁,“水量”要取之不尽,“水韵”要五彩缤纷,“水源”要奔如泉涌。
这里的“水质”是指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灵魂需要高尚的灵魂来塑造。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只有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的治学态度、非凡的人格魅力去净化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体格和谐地融为一体,做一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心理健康的人。
这里的“水量”是指教师拥有的知识量。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教师。教师首先要具备精湛的业务知识,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石。而心理学、教育学等条件性知识则是教师成功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保证。但仅有这些还是美中不足的,因为政治学科有着广阔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所以,政治课教师不仅要让自己成为“行家”、“专家”,还要让自己成为读书的“杂家”,让自己多接触一些优秀的书籍,多读一点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量”,才能使课堂教学犹如疱丁解牛,游刃有余。
这里的“水韵”是指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顺性而为,用智慧和方法让课堂成为一次次让人难以忘怀的“知识之旅”。在这“知识之旅”中,教师只是一名“导游”,甚至可以是一名“偷懒”的导游,或是一名“麦田的守望者”。尽管自己少有举动,但可以让自己的教育智慧成为学生能力成长和生命发展的支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在反复实践和屡遭挫折中体味“发现的喜悦”,体会“创
造的魅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和优化。
这里的“水源”是指教师要不断学习、敢于创新。叶澜老师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有这样的阐述:没有教师生命质量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所谓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为了使学生既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能够学会筛选、学会分辨,学会吸收、学会抵制,“学习”就成为教师心目中最紧迫的一件事。今天的教师不能再满足于“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桶论”,而应学会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创造,不断学习,敢于创新,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池水”、“一江水”,甚至是“源头活水”,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善于将学生引到水源边,把“取水”之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汲水和取水。
总之,政治课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追求有效,是政治课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在三尺讲坛上与学生一起用心品味、和
谐共舞,让生命在课堂中诗意地栖居
第三篇:初三作文教学缺失性及其对策研究方案
初三作文教学缺失性及其对策研究方案
初三语文教学的复习阶段,是初中语文整体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整理,强化、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技能的有效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特别是这个重要的环节,需要直面中考,直接事关三年学业的总结性评价。因而,反思这个环节中的问题,就很有必要。目前,初三语文复习教学中存在着不尽人意的问题。从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和考试评价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主要有:
1、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停留在识记层面的多,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面少。
2、阅读理解忽视“解文”,重视“解题”。阅读教学贪量多,求质少;而且,常常有教师琐碎讲解取代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特体验。
3、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复习随意性多,计划性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和阅读指导开展不够,依然埋在题海里苦不堪言。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就现状而言,初三写作复习教学有很多缺失的内容,老师的教学存在明显的参差高低,学生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也颇为有限。而写作在语文学习和测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重视这个问题,具有深远的语文教学的战略意义,也具有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升的长远意义。尽管语文教学内容千头万绪、包罗万象,但是抓住作文教学这个重要内容,就是抓住了有综合意义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初三作文复习教学的缺失性及其对策研究,提出我们的方案。
一、现状分析:初三作文教学缺失了什么?
审视初三作文教学的现状,坦率一点说,是很不尽人意的。这里面有纠缠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教学因素。我们有时会面临一种无奈和无助。但是,如果把目光聚焦在教师的教学理念、行为和教学评价上,我们认为,初三作文教学的以下缺失方面,可以引发我们自身的反思。
1、正确理念和正常心态的缺失。
《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到了初三复习阶段,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左右,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常悄然退席,以至于有些课堂出现了以下几种状况:
(1)不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1 只感兴趣“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语文课程标准》,以下同)。
(2)不注重引导学生“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热衷于让学生模仿范文,熟记能赢得高分的写作套路。
(3)不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办法,而只在各类题型应对上下功夫。(4)教师自身缺少写作实践经验,便不懂得对学生写作兴趣、才华的激发、认可、保护、欣赏和鼓励,不能循循善诱、不厌不倦地耐心引导,等等。
以上情况都在某种层面上制约了初三学生写作素养的真正提高。
2、有效训练和有效指导的缺失。
从实践层面看,初三作文复习教学目前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是:(1)缺少足够的重视,常因其他内容的复习挤占了写作教学的时间。
(2)没有系统性、计划性,跟着大大小小考试跑。考题考什么,作文就教什么。(3)重练习,轻讲评,一味忙于灌输学生怎么写,而缺少示范性、针对性的点拨,缺少以面批等方式对个别学生的写作引导。
(4)各校备课组对于作文复习教学的研究也不够充分,等等。
如此教学的现状,反映在学生写作中,就自然显出了初中毕业生的写作水平尚不尽如人意的一面。
3、教师的科学评价标准和合理阅卷把握的缺失。
教师对中考作文阅卷标准的把握,无疑会对日常作文教学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也有制约教学的缺失性因素。
(1)对评分标准的“执行力”不够。
目前的作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中一般都会附设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评分量表,比较适宜于平时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在真正的作文考试中,由于要避免学生套作和抄袭,一般作文题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阅卷教师往往在是否跑题上作出准确判断,而在实际的评分过程中不会使用评分量表。
(2)阅卷教师的心态不一,眼光不同,甚至水准不同。
不少教师对阅卷标准把握不准,对文章优劣的判定水平也良莠不齐,有时会出现或怕担责任,打保险分,使文质兼美的精品遭埋没;或略读头尾,打印象分,使颇具匠心的佳作蒙草菅;或仅凭好恶,打偏私分,使不合口味的文章受冷落,或脱离实际,打苛责分,使略带瑕疵的好文被降格等现象,以至影响到日常的作文教学。
从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理念的落后与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学生学做人与学作文都不 利,师生在中考复习中往往过多地关注考场作文的写作,故意与阅卷教师斗法,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随意盲目的教学行为也易带来学生学习写作的不良习惯。而教师在阅卷中对评分标准的把握不到位更可能造成对考试信度的直接影响,以至给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应对策略:如何弥补初三作文教学的缺失?
我们认为目前当务之急需要研究的是教师观念的变革、作文复习的有效指导、作文评分的最佳原则和操作办法,这将对中考作文复习教学乃至整个作文教学起正导向作用。
1.促进教师更新中考作文复习教学的理念。
以观念更新促行为改进,这是极有必要的举措。让正从事初三作文复习教学的教师明确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鼓励、呵护、激发学生的考场写作热情为根本,以理解、尊重、体恤学生的现实生活感受为依托,以支持、帮助、欣赏学生有创意的思考和表达为手段,以扎扎实实的写作训练为途径,才是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办法,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观念更新:
(1)不用看文学作品的眼光教学并评判学生作文。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生成熟程度是有不同阶段的,我们的评价应该以一般学生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和成熟程度为参照系。
(2)作文80分不一定算好成绩。打破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教师教学与评改的心理定势,不以70分为基准,80分定佳作。要号召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最佳的写作水平,并满怀热忱的予以赞赏和鼓励。
(3)选材新颖,不是不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事。要让教师从注重学生作文形式的怪圈中走出,动员学生放胆写好身边人、身边事,写真实生活和真情实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取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述说真情实感,表达独特的感受。要教育学生关心生活(学校、家庭、社会),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对此类作文作出正确的评判和引导。
(4)文章立意不能脱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认知能力。要让教师明确不能一味引导学生为了立意高远而说假、大、空话,要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行为的必然性,尊重学生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
(5)内容充实,行文朴实,也是好文章。要纠正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对作文形式的判定好恶,让质朴与华美的文风同样受到尊重和青睐。防止写作教学走入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
2、促进教师改进作文教学的行为。(1)加强作文复习教学的计划性。
初三阶段各方面复习都要加强计划性,作文复习尤其要注意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引导教师在初
一、初二文体写作教学的基础上,系统进行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行文的总结和加深训练,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2)加强作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复习教学要针对学生写作的实际,尽可能分层次提要求,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必须提出具体可实现的目标,传授实在可操作的写作方法。要加强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积累感兴趣又有价值的材料,发现自己“最熟悉”和“最动情”的写作素材,进而帮助学生处理材料、安排结构、新颖立意、真情表达,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3)加强作文复习教学的全面性。
让初三语文教师明确,各种命题形式的作文、各种文体写作都要训练,切忌猜题押宝。教学中,要进行严格的规范文体写作训练,写什么要像什么。让学生明确,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应扬长避短,写自己最擅长的、最容易写好的文体。(4)加强作文复习教学的适切性。
作文教学必须与作文测试的实际紧密结合。初三阶段的月考、期中、期末考和各项模拟考试,都要密切关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及时纠偏,做到适时、适量地进行教学补偿。另外要强化审题的指导和训练。因为历年中考中,都会出现考生不注意认真审题或不会审题的现象,令人惋惜。
3、加强教师阅卷专业能力的培训。
针对教师在作文阅卷中主观评判所产生的误差,本学期将加大教师阅卷专业培训的力度。方法是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点面结合,二是专家引领与教师参与相结合,三是案例研讨与实际操练相结合,力图有利于提高作文测试评改的公允性,也有利于促进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4、研究、制定更科学的考试作文评分标准。
如何能减少主观评判所产生的误差,研究控制考试作文评分误差的新方法,使作文评分能更趋于合理、公平,借“考试作文评分误差的控制”研究成果来改变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方式,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具体内容为:
(1)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与初一二作文评分标准异同的分析;(2)考试作文评分误差产生的未知原因;
(3)考试作文评分误差控制的应对性策略及实践操作中的信度与效度等;(4)考试作文评分误差控制研究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5)结合课堂教学的评分标准的制定和研究。
在这里,做一些特别说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备受关注。近年来,各地教改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发现,初三作文复习教学和初三阅卷者的水平亟待提高。作文是主观性试题,仅从阅卷赋分的角度,应该有客观性的一面,应该有一种主流的价值尺度,这种尺度不应是以个人的审美爱好作为褒贬的基本或唯一的标准。因此,加强作文阅卷的改革,必将弥补作文教学的缺失,使中考改革更进一步。
三、行动安排:弥补作文教学缺失的行动方略
1、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步骤
思路和方法: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缺失及改进对策
本文2025-01-10 04:21:23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7966.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