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第一篇:“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为他们提高安全的生活空间,建立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呢功能艰苦、幸福成长,既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活动不断增多,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安全工作,是一件涉及千家万户的的大事,我校响应区教育局推行安全教育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现对我校本周的活动进行小结:
1、消防演练和紧急疏散演练
在进行完对学生各老师的安全培训后,我们芳华路小学又于 6月22日下午进行了消防演练和紧急疏散演练。当天下午三点半,随着火警警报的响起,学校各小组随即进行紧急疏散的预案,在事先安排好的情况下,各位负责人迅速到达自己的岗位,在各位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之下,一至四年级学生直接撤离到学校操场上,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从教学楼上,按演练的规定有紧张有序地撤离,全体师生到达操场后,进行了灭火演练,由大队辅导员向全体师生又一次给师生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灭火演示,使全校师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消防知识。通过此次演练,当以后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全体老师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学生们明确了撤离的方法,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伤亡事件的发生。
2、“小手拉大手,安全进万家”活动
从6月23日开始,学校大队部号召全校师生,做“安全生产月”义务宣传员,走进社区、家庭。利用走亲访友之际,向社会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措施,同学们的热情和努力,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3、假期安全常识学习
由于暑假即将的到来,我们特制定了《芳华路小学暑假安全教育材料》,在放假前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并让学生们在培训完进行签字确认,一方面可以做到不漏下一个学生,另一方面也引起学生们的重视,从而对培训材料上的内容更加留心,以达到有效预防不安全事件发生的目的。
通过这三项活动,我们全面地对学生、老师进行了安全教育,相信可以使我们芳华路的全校师生更加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
芳华路小学
2012年6月25日
“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今年六月是全国第八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为“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持续、深入地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唱响“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主旋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抓好各类事故防范和控制工作,我校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本活动本着注重实效与本质安全的工作原则,按照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将组织实施一系列活动,提高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消除校园安全生产隐患,实现“平安校园”目标。现对我校本周的活动进行小结:
1、选用周一早上升旗上,孙玲玲校长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2、消防安全课,我校于 6月15日下午,以同一教研组为一个群体,集体准备了一节消防安全教育课,并写出详细的教案,经过教导处的审查后,于当日下午第三节课{周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由各个班主任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心准备的消防安全教育课。通过这一节课,使全体学生深刻地了解了火灾的可怕,让我们的学生懂得了如何有效地预防火灾,并且知道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自救。
2、安全教育讲座,学校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承担起保证学生安全的重任。于是在6月16日下午由孙素平校长为全体教师做了一次题目为《安全管理,重在预防》的讲座,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深刻地认识到“预防”二字的重要性,让我们了解到哪些不安全的因素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安全,并教会了我们如何预防这些这些事的发生,从而保证学生的安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受影响。
3、在学校显著、醒目位置,悬挂安全教育标语;在楼梯出入口,张贴“靠右慢行”等警示标志。
芳华路小学
2012年6月19日
第二篇:“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2012-06-29
今年6月是全国第11个 “安全生产月”,蠡园开发区按照锡滨安发„2012‟10号文《关于开展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围绕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主题,结合实际,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制订方案,周密部署。
按照滨湖区安监局的部署,蠡园开发区安委会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制订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园区、社区的工作职责,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周密部署。
二是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一)、加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1、开发区安监局联合工会等部门举办了宣传咨询活动,发放有关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
2、各社区、园区、直属单位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安全生产知识手册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活动。开发区安监局制作了宣传展板12套,制作宣传横幅30条,订购宣传挂图18份、安全教育光碟15套,内容涉及:作业场所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治理、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生产设备伤害预防、职业健康与职业病知识、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社区安全、火灾防范逃生与扑救、企业消防安全知识等。并组织展板到各社区、园区进行巡展。同时,组织《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新员工安全教育》等影像资料片到 1
重点企业进行巡播。同时联合区消防大队进行了《无锡市消防条例》的宣贯活动。
(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开发区安监局联合开发区工会组织开展了企业职工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对辖区内的企业发放《2012年班组建设安全知识专用试卷》500份,由企业组织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开发区安监局陆海峰同志代表滨湖区参加市安委会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并取得了三等奖。
(三)、开展执法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强化主体责任
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共检查单位11家次。为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开发区安委会组织各社区、园区、直属单位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印发了《关于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度信息报送制度的暂行规定》(锡蠡安发„2012‟9号),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自查月报表每个月25日前上报开发区安监局。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三篇:“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2010“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我部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主题开展了多项活动,且卓有成效,现总结如下:
1、根据文件精神细化、制定具体活动计划,责任落实到人。组织
全体职工学习文件精神,领会“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主题涵义,做到人人参与,个个皆知。
2、于此次活动,本单位全员相当重视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
参加此次活动总人数为106人;发放宣传材料5份;张贴宣传画20张;悬挂安全标语10条,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切实做到了人人知晓。
3、组织全员再次学习岗位规程和操作规程并进行统一考试;组织
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对规程进行梳理查规程的描述与职工的操作之间的符合性,不断完善规程。
4、对本部门的预案进行自查进行梳理及完善,在6月5日及6月
18日分别针对突发高温中暑紧急情况和空压机故障预案进行演练,消除了不安全因素,对查出的问题已落实整改。
5、活动中全员目标明确,通过进行多项安全检查活动强化了安全
责任意识,各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活动中安全检查为4次;检查人次86人,查隐患反馈11条;查出11处隐患已落实整改。收集合理化建议30条.6、在进行广泛宣传组织查隐患的同时,也组织了员工参加观看安
全月《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主题宣传片,提高了全员的安
全综合素质。结合宣传片的学习及事故的反思,写观后感。
7、本项活动正逢世峰会及世界杯的开幕,本单位领导在加大对员
工教育的同时组织座谈会,谈心等活动,主动关心职工动态,提醒督促全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安全生产。
8、组织人员进行机械维护,及时有效地做好了防暑降温工作,分
时段发放清凉饮料并提前分发清凉油、六神丸等解暑用品,对风机、风扇进行检修,使员工在高温酷暑中安全生产。本次活动在全员的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纰漏,现已落实整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禀承本单位的优良作风,吸取以往经验,去腐存精,不断完善。
附:201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统计表
201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统计表
填报单位:填报日期:2010.6.29
一、安全生产月宣传情况:
二、安全生产月检查情况:
三、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
第四篇:2016安全生产月小结
2016安全生产月小结
安全生产月小结
(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工齐心努力下,“安全生产月”活动真正做到了安全生产万无一失,没有发生过一起不安全事故,各项安全工作全面达到了上级的要求。下面就具体工作的进行和发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安全生产月”活动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局“安全生产月”的要求,围绕“一强三优、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落实全面、全员、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的监督力度,重奖重惩,确保“百安活动”和学校安全稳定运行。
二、成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月”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区教育局“安全生产月”的要求,我校在收到文件以后就立即展开了百日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首先,成立了以学校王凤德校长为组长,学校负责安全工作的王佃世任副组长,其他行政领导为组员的“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分别落实制定了目标和方案,为“安全生产月”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加大宣传力度
“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本文2025-01-10 02:42:32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