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现状127[推荐5篇]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现状调研报告

堪称“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于1999年7月开工,完成总投资7486.3万元,年12月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然而,时至今日已过去了4年,笔者就此现状展开了调查,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结硕果

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年末全县7个乡镇110个村,乡村户数49644户,乡村人口155507人。通过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呈现出了“理顺了电管体制,改造了电力设施,增加了农村用电量、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新局面。

(一)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供电体制在农网改造之前非常复杂,县内除宜昌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两个主营供电企业之外,有宜昌天发集团所属的天福庙二级水电站、宜昌富磷集团盐池变电站,还有乡镇管理的郭家沟电站、苟家垭电管站、洋坪银星公司等,供电体制可谓是多家供电、网络交错。经过“农网改造”,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目前县供电企业只有宜昌供电公司和县供电公司两家。

(二)改造了电力设施。农网改造中加大了对农村供电设备改造资金的投入,淘汰了陈旧高耗的配电变压器设备,更换了非标准杆线,合理配置了变压器台区,缩短了低压供电半径。农村电网发生了“线路由细变粗,变压器由小变大,台区由少变多”的变化。“农网改造”新建台区70个,改造台区362个;新建10KV线路111.77千米,改造10KV线路375.74千米;新建380V线路300.91千米,改造380V线路651.82千米;新建220V线路228.53千米,改造220V线路1609.25千米.(三)增加了农村用电量。由于“农网改造”后全面实现了“三到户”、“四统一”(三到户即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四统一即统一电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发票)的用电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电费结算到台区,台区以下由各村电工负责到农户抄表收费,电价标准参差不齐,有的村照明电价高达1.80元—3.00元/千瓦时的现状,使农村用电量大大增加。年—年全县农村用电总量分别为3775万千瓦小时、5616万千瓦小时、8748万千瓦小时、12555万千瓦小时。4年来的用电总量逐年增加,年与年的1671.54万千瓦小时相比,农村用电量4年平均增长了65.55%。

(四)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电网改造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电压,户表改造换来了优惠的农村电价,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活方面已由老三样电扇、黑白电视机、电饭煲变为新三样空调器、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生产方面烘干机、精制粉碎机已成为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年,百户农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88台,比年增长87.23%;百户农民电冰箱拥有量16台,是年的5.33倍;空调器从无到有,连年增加;全县农村电动机总动力35225千瓦,比年增长25.05%,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动力19509千瓦,比年增加1201千瓦。

二、农网改造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网改造”虽然硕果累累,但现在看来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当前的,也有历史的。

(一)电网改造存在改造不彻底的问题。一是由于资金不足,旧线、旧杆续用普遍。二是由于过去供电管理体制问题,改造工程存在“死角”。如荷花镇区域过去有3家供电企业,但由于地域偏僻,架线成本过高,三家企业都不愿管,这些地方的“农网改造”都是单一的户表到户,形式上的“农网改造”。三是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农网改造”时电表该换的不换,该校的不校,导致电表老化。

(二)农网维护成本高,农村低压维护费出现亏损。

以县供电公司年—年的农村低压维护费的收支情况为例:

县供电公司年—年农村低压维护费收支情况

其亏损的原因:

1、山大人稀,管理区域大,农电工人数增加。以年为例,省核定我县农电工人数为211人,实际农电工人数为228人,相差17人。供电企业要支付17人的工资18.8万元、住房公积金1.8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1.84万元、职工福利3.43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1万元、工会经费1.44万元、基本养老保险3.6万元、失业保险1.3万元、工伤保险1.29万元、生育保险费1.18万元,合计支出36.26万元,人年平支出2.1万元。

2、山区海拔高,雨天、雪天相对频繁,导致线路损坏大,相应的线路维护次数增加,维护费用开支增加大。

3、县是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山多树多树障多,线路巷道清理维护难度大,维护费用增加。

4、山区县的农电工管理工作量与其收益不成比,出现农电工劳务入不敷出的现象。如县荷花镇杨柳村共90个农户,每月的电费收入只有500元左右,但实际支付农电工工资700元左右,工资缺口200元。但从工作难度看,此农电工的工作量要相当于平原村2000户的工作管理难度。

5、山区线路长,电损过大,按规定比例18%提取的线变损费用远不能弥补实际线变损费用的需要,导致供电企业低压维护费严重不足。如在对县荷花镇高峰村农网改造时,竟为了一个农户通电,电杆用了40根,所需导线也是正常用户的8倍。不仅导致电线实物维护费高,而且维护过程中消耗费用也相应增高。

(三)再改造资金缺口大。由于“农网改造”后农村用电量猛加,过去的设计能力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际用电需要,改造后的再改造已迫在眉睫。一方面过去“农网改造”过程中导线直径ф16线路较普遍,此导线只能满足过去用电量的照明用电,大部分农网线路需要“由细变粗”的改造,换线改造资金大。另一方面农村生产、生活电器的迅速增加,变压器必须实行“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的改造,否则不能满足农民需要。

(四)农村偷电现象严重,乱搭乱挂仍然存在。一方面山区县,山大人稀,农电工配备虽超过了省的标准,但究其工作量仍力不从心,不可能面面俱到,监管力度有限。另一方面电力部门不是执法主体,没有硬性措施来管理农村偷电现象。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分配农网维护费,费用标准有待调整。上述列举的各类问题,充分说明山区、丘陵和平原在农网维护管理过程中,工作难度、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都各不相同,农网维护费用的开支范围、开支额度也相差较大,应从实际出发,分平原、丘陵、山区三个不同地区确定不同标准,据调查测算山区标准应比平原标准高一倍。

(二)合理核定农电工人数。现在山区农电工人数普遍超过了省核定人数,建议在核定农电工人数时,分平原、丘陵、山区的三个不同的地区核定配备人数。据测算,平原按400户配一个农电工,丘陵按250户配一个农电工,山区按150户配一个农电工是合理的。

(三)对“农网改造”来一个“回头看”。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来一个“回头看”的督查力度,确保早部署、早动手。二是电力企业要组织专班,分门别类摸清来一个“回头看”的家底。三是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农网改造”先天不足和“改造再改造”的资金问题。

(四)科学制定线损指标。全省的线损指标统一标准为18%。笔者认为此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建议按山区、丘陵、平原三类不同地区确定不同的线损指标,山区提取线损比例数应高于平原提取的线损比例数。

(五)采取得力措施,切实降低农网低压线变损。一是电力企业要成立线变损管理领导小组,协调、指导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二是供电所也要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建立所长、职工、农电工三级线变损管理网,各负其责。三是供电企业主管科室要制定合理的线变损指标,下达到供电所、电工组进行考核。四是加强经营管理,实行同步抄表,杜绝农电工估抄、漏抄、错抄现象,抄表到位,不得随意更改抄表时间。五是重视线变损分析工作。供电所、电工组每月认真开展线变损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农网低压线变损。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执法机构,加大电力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目前,由于电力部门本身不是执法主体,存在检查与执法脱节的问题,监管不力的问题,建议是否在电力部门内部成立电监会,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力违法行为,从而缓解电力部门低压维护费的补偿压力。

(七)加大《电力法》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对农村电网巷道清障的协调配合工作;二是争取乡(镇)政府对农网保护工作的重视,齐抓共管,确保农网电力设施完好无损;三是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大局意识,杜绝或减少盗电现象,自觉使用电网露天保护器,切实保护高压网络。

(八)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农电工素质。整顿和降低农村电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涉及面广。因此,各级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定期对农电工培训,提高农电工业务素质,只有提高电管人员群体素质,才能把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电力管理制度得以赢利实施,确保农村供电质量和电价政策的正确执行。

第二篇:关于紫阳县农村电网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紫阳县农村电网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2年4月26日在紫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紫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马文毅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按照紫人办发[2012]06号通知要求,从3月初开始历时一个月时间,县人大常委会抽调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县人大代表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视察评议组,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分四个小组深入到城关、红椿、斑桃等十二镇和县电力局,采取听取汇报与实地查看相结合、交流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一般了解和重点掌握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县2010年以来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网改造工作基本情况

自国家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及电力部门抢抓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大好机遇,加速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升级。到2009年底,全县共计投资15320万元,新建及改造了双安、高滩、斑桃、江南变电站以及110KV向阳变电站,架设斑桃-江南、江南-双安、双桥-高滩35KV输电线路,有164个村

53000户实施了农网改造,到村网改率达到71.7%,到户网改率达到63.06%,全县农村供电质量有了明显提升。2010年我县启动了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两年来已完成投资3533.78万元,35KV向阳变电站增容改造、牛颈项电站改造、葫芦颈电站改造、35KV斑桃变电站改造、35KV江南变电站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35KV高滩变第二电源接入工程正在施工,新建及改建10KV线路76.18KM,更换变压器7020千伏安/59台,新安装变压器11599千伏安/107台,改造0.4KV及以下线路313.79KM,惠及54个村11096户农户,网改到户率提高了7.8个百分点。2012年计划投资8092万元,对部分变电站设备更新及48个村14681户661.34公里进行农网升级改造,网改项目已获批复,目前正在启动实施中。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提升了农村用电质量,对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将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视察了解,县政府及主管局在此项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编制网改规划。为适应农村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县政府及电力部门高度重视供电网络规划工作,积极协调省地电安康分公司,组织专人现场踏堪,深入分析,科学预测,编制完成了《紫阳县供电分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紫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做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积极争取项目。县政府及电力部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认真研究上级电力政策和投资方向,及时科学地编报资料,积极争取项目,我县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得到了省农电公司的大力支持。在2010-2012年期间,将先后投资1.2亿元,实施变电站、输电线路设备更新、电网升级改造等项目。

(三)注重工作落实。自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县政府及电力部门为改善农村用电质量,提高全县农村网改覆盖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网改措施。一是成立了县农网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得力人员充实了县农网改造办公室,负责全县农网升级改造日常工作;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制定了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加大工程监管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三是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严格落实“三个一”工作机制(即一

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责任人、一套完整资料),并要求各供电所做好农网改造协调配合工作,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四)狠抓工程重点。电力主网建设关乎着全县整体供电质量,更是农网改造升级的基础,县电力局将其作为网改工程实施的重点,集中精力,率先突破,加快了主网建设,带动了网改工程的实施。2010年投资299万元实施了35KV向阳变电站增容改造、牛颈项电站改造、葫芦颈电站改造、35KV斑桃变电站改造、35KV江南变电站改造等工程;2011年投资72万元实施了35KV高滩变第二电源接入工程;今年,将投资3151万元实施35KV江南变扩容改造、葫芦颈电站改建、罗家坪电站改造、35KV南牛线改造、35KV向阳、蒿坪、蒿堰、斑桃变设备改造和110KV双桥、向阳、毛坝等输变电工程。这些主网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大幅度地提升我县供电稳定性及电压合格率,提高整体供电质量。

(五)创新管理机制。农网改造前,由于供电管理体制问题,农村低压电网由农民自己建设管理,发生的电能损耗、运行维护费用和电工报酬,都要通过电价向农民分摊,使得农村电价高于城市,成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此,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进行的同时,县政府及电力部门加快农电管理机制创新,加强对基层供电所的管理,分村配齐电管员,明确其农村电网的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的职责,人、财、物纳入县电力局统一管理,实行一户一表,由供电所管理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实现了网改的地方城乡同网同价,有效降低了农村电价,惠及了广大群众。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我县农网升级改造工作中还存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我县的农网升级改造是在第二轮农网改造还未完全结束时开展的,而且两次改造国家补助政策是不一样的。由于没有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网升级改造政策,部分镇、村干部及农户搞不清农网改造如何改,补助标准是多少,哪些费用由国家承担,哪些费用由农户承担,导致少数村组在通过“一事一议”时搭车集资,提高集资标准,让一些群众误认为是电力部门为了行业利益,增加农民负担,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上访现象。

(二)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县农网改造领导小组今年元月成立以后,各镇未及时成立相应机构。二是电力部门系统内部未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今年以前的农网改造项目,实行的是电力部门工程公司负责管理,工程队施工,项目村组协助的模式进行的,缺乏与当地镇政府的协调和片区供电所的配合,导致电力部门、镇、村、施工队、供电所之间工作脱节,加之部分村组存在线路设计不尽合理、集资较大、进度缓慢、群众对网改政策不清楚等问题,不利于农网改造的顺利推进。

(三)施工进度太缓慢。调研过程中,所走访的镇村,普遍反映工程进度太慢。如红椿镇从2010年至今共改造13个村1800余户,能享受网改用电的仅310户,只占1/6。高滩、毛坝、向阳等镇反映,2010年实施的网改项目,至今都没有投入使用,村民有一首打油诗:“立项难,施工慢,一村一个组,新旧要三年”,形象的反映了农村电网改造的现状。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施工队缺乏。2012年以前全县只有3个施工队参与农网升级改造,今年增加了两支施工队,但仍然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二是工程物资由省公司分期分批统一采购,施工和物资供应脱节,常常是“坑坑挖好等电杆,电杆立好等电线,电线拉好等电表”。三是部分村施工过程中,当地政府和供电所未参与其中,用工、占地补偿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工程进度。

(四)规划设计待改进。一是网改设计起点低,标准不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网改设计只考虑当前实际状况,未考虑到城镇化建设特别是重点集镇建设、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等对用电需求逐步加大的实际,造成网改

刚结束,就出现冰箱、电饭煲等耗电量高的电器无法使用的问题。二是部分镇农网改造未与当地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网改规划设计时未征求当地镇政府、村组的意见,未考虑当地的长远规划、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因素。如向阳镇贾坪村,网改设计只考虑了线路总长,没有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户院落现状,致使该村有8处28户因低压到户太远而不能享受网改用电,群众意见很大。三是农网升级改造规划设计时,未实行整村推进,增加了镇村工作难度。如高滩牌楼村共6组,分三次才改造完毕,其中2组去年年底完成架线但未装电表,群众现在仍然用着晚上连电视都看不了,老百姓戏称“南瓜花”,电价却达到4.36元/度的电。

(五)队伍建设需加强。我县共21个镇210个行政村有8.4万用电户,但只有10个基层供电所,各所都只有正式职工1-2人,其余均为聘请的临时农电工。如毛坝供电所辖麻柳、毛坝、瓦庙、联合4镇12320个用电户,现有正式工1人,聘请临时工11人;红椿供电所辖红椿、东木、向阳3个镇23个村一个居委会8900个用电户,现有正式工2人,聘请临时工5人。这样的人员构成,加之临聘人员待遇低,基层供电职工队伍普遍存在着大局观念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农村基层供电职工队伍结构亟待改进。

三、建议和意见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民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我县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农网升级改造对于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用电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大对网改的宣传力度,使这一惠民工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关心、积极配合、各方支持电网改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夯实任务,及时研究解决网改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坚持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起点,修订完善电网建设发展规划,做到电网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移民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要有机衔接,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县电力部门作为电网升级改造的实施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加强向县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和与乡镇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取得多方支持和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电力企业为主体、群众参与、各方配合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格局。

(三)强化措施,加快进度。县政府及电力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同省、市电力部门的汇报衔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赢得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要及时向上反映基层网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网改物资及时到位。县电力局及供电所对网改项目村要有明确的工期要求,严格按照合同期限认真组织落实,确保网改工程稳步、高效实施;同时要抓紧做好对以前项目的户表工程的施工及已网改村的验收工作,保障群众早日享受网改成果。要切实做好对尚未网改镇村的项目申报和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近两年对未改造的村组全部改造到位,全面完成我县农村电网改造目标任务,使网改覆盖率达到100%,让这一民生工程惠及全县人民。

(四)加大投入,严格管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是继农村饮水工程、通村水泥路建设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又一大重要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网改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将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纳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范围,逐步建立由国家投资、财政补助、农民筹资和其他项目捆绑共同组成的网改资金筹措机制,为农村电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要严格执行中、省关于农村

电网升级改造的各项政策和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民户表工程筹资和有关收费管理,不得向农民超标准收费和搭车收费,农民出资应据实收费,单独建账,专账管理,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真正把农网改造升级这一惠民工程办实办好。

(五)抓好培训,提高素质。要进一步加强电力队伍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充实基层人员,强化对基层供电所职工和农村电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电力部门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农村电网改造后

农村电网改造后,县级电业部门对农村低压电网的管理延伸到家用电能表,其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农村人身触电伤亡与家用电器烧坏事故。如何把农村安全用电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农村触电事故的规律性和特点

从多年的运行经验得知,触电事故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

我国用电安全水平虽在逐年提高,可触电死亡事故率仍远高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触电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村触电事故是城市的6倍之多。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用电条件差,电气设备简陋且安装不太合理,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格,农民缺乏电气安全知识等。

1.2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

高压电网人们不容易接触;低压电网覆盖面大,电气设备多,因此人触及的机会也多;加之设备简陋,管理不严,人们思想麻痹、缺乏电气安全知识的人员接触机会就更多。

1.3触电事故季节性强

每年的6~9月是触电事故的高发季节,主要原因是夏、秋季多雨潮湿,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天气炎热,人们多不爱穿戴工作服和使用绝缘护具,且人体多汗,皮肤电阻下降。此外,正值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人们接触和操作电气设备的机会明显增多,各种条件的不利,加上主观上的麻痹大意,便成了触电事故高度集中的季节。

1.4触电事故点多发部位

单相触电事故多于两相(指相对相)触电事故,且事故点多发生在分支线、接户线、地爬线、接头、灯头、插头插座、开关电器、控制电器、熔断器等处。这些是人们容易接触的部位,又容易发生短路、接地和漏电。

1.5农村触电事故的原因

1.5.1设备不合格

低压架空线过低,对地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低压电杆拉线固定部位不合理,工艺不良,又无隔离绝缘子;用废铝线或铁丝作电线;接头不合格;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用绝缘层破损或老化的电线作进户线或电器引线;广播线与电力线安装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相互搭连;螺口灯头与灯泡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零线、相线接错,使灯泡金属螺口带电外露;单向开关误接在零线上,使灯头长期带电等。

1.5.2设备失修

接户线、引出线绝缘老化或破损;电杆拉线锈蚀,导线断股及接头老化,造成断线倒杆;电器受潮、绝缘老化;外壳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线断开;橡胶绝缘线护套、软电缆护套和绝缘层破裂,软电缆接头绝缘包扎物选用不当或松散脱落;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闸)、灯头及插座的绝缘护罩、护盖失落或破碎等。

1.5.3违章作业

带电搭接电源线或修理电气设备;未切断电源,带电移动有漏电故障的电气设备;在架空线下面建房或起吊器材又无安全措施;趁供电停电之机,擅自在停电设备上工作;违反安规,进行约时停送电等。

1.5.4私拉乱接,违章用电

装接一线一地照明;直接用导线挂、钩架空线用电;私设电网电鱼、电鼠;用破旧导线拖拉地爬线、拦腰线等。

1.5.5缺乏安全用电知识

赤手拨拉断落的带电导线,赤手拖拉触电者;将三孔或四孔插头、插座的保护极误接在相线上,造成电器设备外壳带电;爬登电杆或变压器;任意将刀开关放在地上运行;用非绝缘物包裹导线接头或破损处;将插头用导线直接接在电源线上;潮湿场所用电未采用安全电压;随意操作带电设备。

1.5.6不装漏电保安器或选用劣质的漏电保安器

农改前家用保安器安装率很低,漏电流较大的农网电路选用一般电流型总保安器误动作太多,且漏电流动作整定值过大,无法保护人身安全。农改后虽家用保安器安装率提高,可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涌入农网,农村触电伤亡事故仍不断发生。

1.6农村架空线、接户线、临时用电线路触电事故多

据统计资料分析,在农村架空线、接户线、临时用电线路上发生的触电事故竟达70%以上。在构成触电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仅有一个因素引起的触电事故不足10%,有

90%以上的触电事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知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应当指出,在农网整改的前后,触电事故的规律可能随之变化。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其规律,为制定和完善安全措施、搞好安全用电提供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现状127[推荐5篇]

第一篇: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现状调研报告堪称“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于1999年7月开工,完成总投资7486.3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