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快速心理测试量表(共5篇)
第一篇:有效沟通快速心理测试量表
有效沟通快速心理测试量表
请在你认可的做法前的□内画“√”。
1.在沟通中,我与对方保持目光交流。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2.在我与别人说话时,我会让对方陷入思索中,对方也会对我说:“这真是个好问题。”□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3.对于一些问题,我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4.我认真听,即使我的观点被否定了。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5.在交谈时,我能够通过观察得知别人的态度。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6.如果其它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我能做到不心烦,特别是其它人没有我有经验时。□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7.当我批评人时,我确信我提到人们的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即工作中对事不对人。例如:我将会说:我不同意你处理孩子的方式,而不是说:你是一个坏父亲。□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8.我解决问题,能控制感情。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9.提供其它信息让对方明白,你很在乎这件事。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10.当下属的工作取得成绩时,我及时表扬他们。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11.对下属的沟通,我可以做到清楚且能很好地解释他们的想法。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12.当我不理解一个问题时,会提出需要解释。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13.我与对方交流时,给予对方反馈,尤其是在他希望有所反应时,避免对方有独白的感觉。□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14.当沟通出现争议时,我注意改变话题。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15.在给别人打电话时避免要求什么。
□从来不 □很少□有时 □经常 □大部分
好了!3分钟的时间已到,请大家进行统计,选择“从来不”、“很少”、“有时”、“经常”、“大部分”的分别有几项。
下面这张表格是沟通专家关于这项测试给出的评估和建议。
OK!我们来统计一下,选择“从来不”、“很少”中任何一项多于9个的,请举手!一个都没有,很好,你们与我的沟通能力差不多!选择“有时”、“经常”任何一项多于9个的,请举手!1、2、3、4、5„„占到了85%,说明大家应加强学习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也说明我们今天学习的东西是有用的、及时的!有没有选择“大部分”多于9个的,请举手。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掌握了部分沟通技巧,但通过今天的再学习,你们的沟通技巧将得到强化。
高效沟通的三原则: 明确沟通积极聆听
第一,谈行为,不谈个性。
通俗地说,就是对事不对人,它不仅是沟通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管理学中强调的一个管理原则。当出现一件事时,我们只针对这件事,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我们不去评价事情执行者个人怎么样。尤其是与上司打交道,你千万不能在一个上司的面前去评价另一个上司的人怎么样,当然更不能当着上司的面评价上司本人。可以给上司提出工作建议,适当时可以提出自己对上司决定的看法,但一定要记住不能因为上司某个决定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就去评价上司这个人怎么样。
为什么?我们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首先我们统计一下,现场已经结婚的请举手!好,谢谢你们,我跟你们一样步入了“被管理”的阶层。婚后,女人评价男人,经常就是对人不对事。争吵中可以经常听见女人这样说:“我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也不知道当时是哪块猪油蒙住了眼睛!”其实也许就是你今天上街没有给她买她已看中的衣服。男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女人的这种评价,夫妻争吵的大部分原因也是这样造成的。时间长了,男人也开始对人不对事了。在心里嘀咕:在谈朋友时,我怎么没有发现你是这样的人,也不知道是哪块猪油蒙住了眼睛!
只要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就明白对事不对人的好处。因为当别人用对人不对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时,自己的感觉就是没法沟通。
第二,明确沟通。
也就是说,我们每次沟通的主题明确,最好是一个。关于主题的内容、资料齐全并有说服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条理清晰。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去表扬下属:“小王,你今年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希望你明年再接再厉,更加努力工作!”你听到上司这样对你说,感受是什么?我的工作还是没有得到上司的认可,表扬的是套话。为什么?因为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沟通中,传递的信息是两个:一个是肯定与表扬,一个是希望,而落脚点是希望。这时表扬根本没有起到作用,相反还起了副作用!
我们来看明确沟通在与领导打交道中的运用,在向领导提议或说服领导时,一定要做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资料准确,说服有力。
选择恰当的时机提议
资料、讯息和资料极具说服力
质疑要有答案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微笑、自信,不伤领导自尊
第三,积极聆听。
经常我们听到这样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是让我们多听少说。但是听也有很多技巧与方法,我们来看聆听的五个层次:通过聆听的五个层次,我们对聆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我们每个人是听众时,都只愿意听自己喜欢的内容;当我们是演讲者时,我们都希望每个人认真地听自己讲的每一句话,因为这是一种尊重与被尊重。
但当我们作为一个聆听者在与领导进行沟通时,要专注聆听和设身处地聆听,不能听而不闻、假装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时而东张西望,时而托着下巴身体前倾,这样领导一看,就知道你没有认真地听,是对他的不尊重。你再说什么,领导也不会同意。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与领导的沟通,因为:
上级就是我们的管理者
管理者手中往往拥有一定的权力
道—---跟着首长走,理—---靠得大王近
我们再来看看,在沟通中听、说、问的运用,我们不能只强调聆听,在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懂得运用说与听。
记得有一家全国著名的企业,在招聘人时将考官融于应聘者中间,十人一组,进行讨论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于是大家有的说,有的问,有的一直聆听一言不发。考官进行记录,宣布结果是:光问的人出局,光说的人出局,光听的人出局。只有听、说、问搭配的人被聘用。因为只有边听、边说、边问的人在思考,在进行设身处地聆听,容易与其它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第二篇:创新素质快速心理测试量表
创新素质快速心理测试量表
下面是20个问题,要求应聘者回答。如符合他的情况,则让他在()里打上“√”,不符合的则打“×”。
(1)听别人说话时,你总能专心倾听。()
(2)完成了上级布置的某项工作,你总有一种兴奋感。()
(3)观察事物向来很精细。()
(4)你在说话,以及写文章时经常采用类比的方法。()
(5)你总能全神贯注地读书、书写或者绘画。()
(6)你从来不迷信权威。()
(7)对事物的各种原因喜欢寻根问底。()
(8)平时喜欢学习或琢磨问题。()
(9)经常思考事物的新答案和新结果。()
(10)能够经常从别人的谈话中发现问题。()
(11)从事带有创造性的工作时,经常忘记时间的推移。()
(12)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以及和问题有关的各种联系。()
(13)总是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14)能够经常预测事情的结果,并正确地验证这一结果。()
(15)总是有些新设想在脑子里涌现。()
(16)有很敏感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7)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从不气馁。()
(18)在工作遇上困难时,常能采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决。()
(19)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找到新发现时,你总会感到十分兴奋。()
(20)遇到问题,能从多方面多途径探索解决它的可能性。()
评价
如果20道题答案都是打“√”的,则证明创造力很强;如果16道题答案是打“√”的,则证明创造力良好;如果有10~13题答案是打“√”的,则证明创造力一般;如果低于10道题答案是打“√”的,则证明创造力较差。
第三篇:心理年龄测试量表
心理年龄测试量表及评分标准
1.下决心做某事后便小别大做: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c 2.往往凭经验办事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3.对任何事情都有探索精神。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4.说话慢而且啰嗦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是 5.健忘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6.烦心、怕做事、不想活动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7.喜欢计较小事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8.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C.否 9.日益固执起来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0.对什么事情都有好奇心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1.有强烈的生活追求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2.难以控制感情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3.容易嫉妒别人,易悲伤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4.见到不合理的事不那么气愤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5.不喜欢看言情小说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6.对电影和爱情小说日益失去兴趣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17.做事情缺乏持久性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18.不愿意改变旧习惯A.是B.介丁是、否之间C.否 19.商欢回忆过去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20.学习新鲜事物感到闲难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21.过分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A.是B.介于足、否之间C.否 22.生活兴趣的范围变小了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3.看书的速度加快。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4.动作不够灵活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5.消除疲劳感很慢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6.晚上不如早晨和上午头脑清醒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7.对生活中的挫折感到烦恼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8.缺乏自信心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2 29.集中精力思考有困难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30.工作效率低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题号 A B C 题号 A B C 题号 A B C 题号 A B 1 0 1 2 7 2 1 0 13 2 1 0 19 4 2 2 2 1 0 8 0 1 2 14 2 1 0 20 2 1 3 0 2 4 9 1 2 0 15 2 1 2 1 4 4 2 0 10 0 1 2 16 2 1 0 22 2 1 5 4 2 0 11 0 2 4 17 4 2 0 23 2 1 6 4 2 0 12 0
0 结果分析: 得分在75—76:你的心理年龄为60岁以上 得分在历66—74:你的心理年龄为50—59岁 得分在51—65:你的心理年龄为40—49 得分在31—50:你的心理年龄为30—39 得分在0—30:你的心理年龄为20—29
C 题号 A 0 25 2 0 26 2 0 27 2 0 28 2 0 29 2
B C 1 0 1 0 1 0 1 0 1 0
第四篇:当代常见心理测试量表参考
当代常见心理测试量表参考
第一、美国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量表第二版(MMPI-2)
1、MMPI量表是美国1942年制定,我所于七十年代修订的。美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其进行了修订,简记为MMPI—2。我所张建新、宋维真等教授于九十年代对MMPI—2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制定了中国常模,2003年完成手册编制及计算机化操作。它更加适应现代人的心理特征。目前美国已停止使用MMPI。
2、中文版MMPI—2修改和新增加的题目占总题量的三分之一,题目总数达567道。效度量表增加到7个,内容量表增加到15个、开发了全部附加量表和临床量表的亚量表等重要指标。它能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人的个性特征,鉴别和诊断人的心理疾病及精神疾病。MMPI采用的是线性T分,MMPI—2标准分采用一致性T分,更符合心理统计的原理。
3、MMPI—2的应用范围广泛。在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该量表不但可以帮助医生和心理咨询人员分析正常人的个性特征、个性偏离,还可以对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在司法领域可以帮助鉴别涉案人员是否有神经、精神疾病。在教育、职业选拔尤其在高级人才选拔方面,(如:运动员、飞行员、特殊兵种、高级管理人才等)也有广泛用途。
外籍专家:詹姆士-布契尔(James N.Butcher)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教授。曾任美国人格评估协会的理事,美国心理学会普心分会和测量及评估分会的执行委员。他一直致力于人格评估,病理心理,跨文化人格因素及计算机化的人格评估的研究。致力于MMPI应用,研究,修订及MMPI-2的创建与应用工作达44年之久,写作专著50多本,发表学术175篇,1970年曾创建国际人格评估大会。
张妙清(Fanny Mui Ching CHEUNG)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系主任,香港亚太研究所性别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文MMPI和MMPI—2的研究,应用及修订工作,并创建“中国人个性测查表”(CPAI/CPAI-2)。研究领域涉及跨文化人格评估、跨文化
有效沟通快速心理测试量表(共5篇)
本文2025-01-10 02:28:55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