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唐诗十首
第一篇:精选唐诗十首
精选唐诗十首 五言绝句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五言绝句
王维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五言绝句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七言绝句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七言绝句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七言绝句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五言律诗
王维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五言律诗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言律诗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七言律诗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二篇:最受欢迎的十首经典唐诗
最受欢迎的十首经典唐诗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简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游子吟》全诗翻译赏析>>
2.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简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杜牧《清明》诗歌深度赏析>>
3.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4.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析】
鹳雀楼,故址在当时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建在高阜上,共有三层,站在这座楼台上,前望可看到莽莽的中条山,下瞰可观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诗的前两句着力渲染登楼所见的山水壮观,绘下了极其壮阔的境界。但是诗人兴犹未尽,他接着用如椽大笔,饱含激情,写下了千古佳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若要穷极千里之遥,让全部的山河之美尽入胸怀,就需要不断前进。这虽然写的是当前实感,却已隐约地表现了诗人的胸襟抱负。由于前两句作了很好的铺 垫,后两句既是诗人深邃思想经过感情浓缩后的结晶,又与前面的景物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从而就使全诗的境界大大拓宽,构成一幅表兮独立、逸乎凡响的登楼远 眺图。
5.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简析】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谿,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6.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简析】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7.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简析】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8.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简析】
《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个的农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的对象。这对于两首小诗来说,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诗篇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9.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简析】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10.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简析】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第三篇:唐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第四篇:唐诗
唐
诗
引
言
中国两千多年诗歌史,唐代长达二百八十多年,留下的诗篇统计如下(载《东方杂志》第四十卷第八号)
体载
时期数量
五言古诗
初唐663
盛唐1795 中唐2447 晚唐561 七言古诗
初唐58
盛唐521
中唐1006 晚唐193 五言律诗
初唐823
盛唐1651 中唐3233 晚唐3864 七言律诗
初唐72
盛唐300
中唐1848 晚唐3864 五言绝句
初唐172
盛唐279
中唐1015 晚唐674 七言绝句
初唐77
盛唐472
中唐2930 晚唐3591 浩浩乎五万首唐诗,泱泱乎诗河中潮头。
概
述
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意理胜。
大唐气象与诗美超胜其他任何一个时代。
例比: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一.生活美——诗意般的生活
1.感受自然的诗意
张若虚、王维、孟浩然
2.感受离别的诗意
王勃、王维、高适、王昌龄„„ 3.感受边塞的诗意
岑参、王昌龄、王维„„ 4.感受爱情的诗意
白居易、李商隐„„ 5.感受战乱中的诗意
王翰《凉州词》
二.精神美——丰富博大的精神家园 1.建功抱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崇高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3.广阔胸襟: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
4.豪情伟魄:欲穷千里目,一览众山小,前不见古人„„俱怀逸心壮思飞„„ 5.李白式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杜甫式忧人: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日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独死亦足!
7.王、孟式隐逸: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8.高岑式向往边疆:君不见少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9.孟郊式恋母情结:慈母手中线,„„ 10.贺氏告老还乡:少小离家老大回,„„
11.科场获胜狂态:春风得意马蹄疾,„„ 12.女子的羞羞答答:千呼万唤始出来,„„
13.苦恋的忠贞:春蚕到死„„,衣带渐宽终不悔„„
14.宗教的情结: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15.坦率与执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16.失意的倔强:天生我材必有用„„
17.慷慨壮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18.革新的呐喊:沉舟侧畔千帆过„„
唐诗昌盛之因
1.唐代是一个健康、富有活力的时代。富有理想、志在功业,胸怀开阔、热情豪迈是时代的风貌。
2.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儒释道之教兼容百包,百花齐放,精神生活自由活跃而广阔。
3.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形成了豪气与刚健特质:刚强、雄健、尚勇、侠义。
分类撷要
一.初唐蕴蓄:
代表诗人四杰与陈子昂。王、杨强于卢、骆。高倡风骨,书写性情,与宫廷诗的绮靡告别。
①开朗热情、富有进取,有功名追求,但缺少宏大社会理想和人生抱负,难名胜“浮躁浅露”。
②青春少年式的情调与内质稚弱正相表里,即主体精神不足。
③较多承袭六朝藻绘习气。
陈子昂,有风骨意识而缺性情充实,感染力不强。二.盛唐气象
(一)总特点:
笔力雄壮:造句朴实而有力度,雄词健笔,无委靡、纤弱之气。
气象浑厚:精神豪壮(个人追求与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密切结合),美得深厚自然,无雕琢痕迹。
盛唐诗人潇洒浪漫,写边塞,写山水,写友情,歌咏有诗意的题材。其一,景物本身的特质所赋予的特定文化内涵。如 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
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等,多用于传递孤独惆愁; 杨柳、舟船、长亭等,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 高山、奔流、上天、入海等,多用于歌咏豪情壮志; 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藉此抒发闲情逸致;
其二,景物本身的色、形、动态等暗示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善于识别,并借助想象与联想,充分挖掘。
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停车坐爱”的细节,“红”的色彩,均折射出诗人爱秋颂秋的思想感情。动词(尤其是活用的)是传情的诗眼,尤其要就此突破,揣摩诗人的思想情感。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咽”、“冷”二字化静为动,绘声绘色地显示出幽静的景象与孤寂的感受。
其三,直抒胸臆的点破明显着爱憎态度,如叙事诗(古体诗尤然),要善于用足用活。
例一: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例二:1.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例三:1。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笙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两类:
1.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功立业。
① 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②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③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王维《不遇咏》)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⑤ 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李颀)⑥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高适)
2.理想与现实矛盾,抒发哀怨,依然意气有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三)三大诗人
1.个性李白——集天才气质与奔放飞扬人格于一身
① 对大自然满腔热情: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风凰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眺楼)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② 对理想执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俱怀逸心壮思飞,欲上九天揽月明()
③ 对自由追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叫我不得开心颜。(梦游„„)④ 对友情追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2.悲情杜甫——逆境中永不衰竭的忧国忧民
①每饭不忘君(自京赴奉先具咏怀五百字)②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日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
④ 星垂平野阔,月诵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3.淡远乐天——平易近人馨香久远
①讽谕诗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②感伤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③闲适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云泉)
三.中唐变奏
盛世尚同而衰世尚异,如人老中年,思考多了,风华少了。贴近生活,贴近世俗,缺乏盛唐高雅气派。
① 以意取胜,元气不及盛唐自然充沛。
② 题材上适度避开盛唐写熟的诗题,多写日常生活,社会事物,除韩、白外,多贴近世俗,缺高雅大气。
③ 中唐两大派:韩孟奇险,元白平易。
(一)韩孟奇险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张水部„„)
(二)元白平易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
(三)革新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旧时王射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鸟衣巷)
四.晚唐绮艳:(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主)
1.对心灵世界的开拓,刻意表现“伤春伤别”是晚唐典型的心理,心象融铸物象。
2.艳体诗的开拓:
①爱情,②宫怨,闺怨。
④ 脂粉气息的写景、咏物,注入情爱的内涵。
③ 雍陶《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④ 美人香草式的托寓,继承《离骚》借美人香草寄托政治遭遇的传统。⑤ 风格:悲怆(笼罩浓重的悲剧色彩如忧伤气氛),绮丽、委婉(内心世界自然品味)
(一)小杜风格俊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虽红于二月花。(山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二)小李伤春伤别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厚)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凤声。(附特色诗人诗作:
一.王孟韦柳山水田园诗
1.孟浩然:写故乡襄阳,隐逸味较浓;写吴越旅游所见,带有孤寂的客愁,总特点:平淡中见淳美,韵致高远。
2.王维:一类:雄壮阔远《终南山》为代表:一类短小精练,自然浑成与孟同,但静中有动,富有生机和意趣、画意;也有带禅意,表现安宁、静谧,清静和谐的艺术境界。
浩然清而旷,常建清而僻,王维清而秀,柳子厚清而峭。
二.边塞诗
1.初唐边塞诗,继承北朝民歌与建安风骨,健拔雄浑,表现献身精神,感人至深。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卢照邻“须应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战城南》),以陈子昴为代表,两次随军北征。
2.盛唐边塞诗,以岑参、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盛唐诗人几乎都写过边塞诗,主题多表现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思亲别情,丰富多彩。
3.中唐边塞诗,以李益、卢纶为代表,感伤情调较浓,浪漫豪情让位于现实精神。4.战士之歌,高适前期最有价值的作品可视为战士的自白。
⑴壮气凌云,豪迈乐观,直抒为国捐躯的荣誉感,表现盛唐时代民族精神的蓬勃高涨。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其二)
“黄金百战穿金甲,石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⑵怀念、思考、推求、批判精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二)
对征戍的意义进行推求,对将帅不得其人的深为不满。
第五篇:唐诗
七言律诗大全
1、《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客至》 唐·杜
精选唐诗十首
本文2025-01-10 02:22:08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