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学习状况128
第一篇:高中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关于教学,新课改的其中一个要求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这次的调查活动,就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作为出发点的。最终,希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通过调查研究,对高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高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高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在邯郸市滏春中学高一的学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在高一年级随机选取二个班级的同学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9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回收率为99.4%,有效率为97.5%。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
㈠学习生物的态度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喜欢学习生物,有5%不喜欢学习生物,从这看同学们对于学习生物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只有少部分的人对于学习生物不感兴趣。在上生物课时,有99%的学生喜欢做生物实验,他们都认为实验比较有趣不至于向在课堂上时没有自己的动手能力,看着老师在表演,自己也想过过演员的梦。所以同学们都较喜欢上生物实验课,但从我与几个在一线的生物教师交谈中发现,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大部分都没有做,都进行了口头实验。这使得同学们对实验的向往。
㈡ 学习生物的方法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都不预习,只有11%的学生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 2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
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而能主动预习的只有5%。在这能在课前去预习的同学的预习方法中:有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2、上课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20%的人能在生物课堂上认真听课大约10分钟左右,30%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47%的学生能集中30分钟左右,甚至有些学生整堂课都没听讲,自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上课做笔记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在课后的情况
完成作业的情况:90%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8%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10%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复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经常复习;65%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2%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三)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我仅仅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常说习惯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方法是学习的重要助手,所以我们
应该充分利用习惯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认为应该:教师一次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一般提供一个好的习惯或方法给学生就可以了,太多了反而无法兼顾。教师在提供一个好的习惯或方法之后,要多给时间、机会让学生重复,直到学生将习惯和方法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当提出第二个习惯或方法时,要“主抓提出的这一项,兼顾以前提出的其它项”,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提出要求时,自觉的学生会遵照执行,不自觉的学生则当耳边风,所以教师要有检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股威慑力,使那些不自觉的学生也能遵照执行。老师检查完后,必须将检查得到的信息以具体的形式反馈回去。例如:当学生养成某一良好学习习惯时,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反馈能对当事人以及其他的学生形成强烈的暗示和刺激,在不断的暗示和刺激下,习惯或方法才能保留下来,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附:调查报告
高中生物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为充分了解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现状,进一步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拟定本问卷调查。希望同学们如实回答。
班级:姓名:
1、你对生物这一学科的整体看法:()
A 很喜欢B较喜欢C一般D 不喜欢
2、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影响B 家庭影响D 老师影响C 自身意识
3、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动力来自:()
A有兴趣,方法得当B 实用,有必要学
C教师教学水平高,上课是一种享受D 教师严厉,不得不学
E其他,如
4、你在生物课上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
A 背书B 做题C课上综合学(听、说等)
D 其他,如
5、你喜欢什么样的上课环境?()
A 多媒体教室B普通教室C 无所谓
6、你认为怎样学生物效果好?()
A自学为主,同学交流,老师辅导B教师讲授为主
C 大量时间投入,多记,多背,多练习D 无所谓
7、你认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明显的弊端是:()
A课件花哨,分散注意力B板书不完整,不利于整合知识
C不利于记笔记,难于消化D过程不错,但效果不好
E 其他,如
8、结合自身情况,你认为生物这一学科的内容:()
A 太难B 较难C 一般D 容易
9、假如你是生物老师,你会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你还有什么建议?
第二篇:中学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7级生物科学
学号:071004010044
姓名:孙启飞
一、调查概况
关于教学,新课改的其中一个要求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这次的调查活动,就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作为出发点的。最终,希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在麻江杏山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在初一和初二年级随机选取二个班级的同学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9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回收率为99.4%,有效率为97.5%。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
㈠学习生物的态度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喜欢学习生物,有5%不喜欢学习生物,从这看同学们对于学习生物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只有少部分的人对于学习生物不感兴趣。在上生物课时,有99%的学生喜欢做生物实验,他们都认为实验比较有趣不至于向在课堂上时没有自己的动手能力,看着老师在表演,自己也想过过演员的梦。所以同学们都较喜欢上生物实验课,但从我与几个在一线的生物教师交谈中发现,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大部分都没有做,都进行了口头实验。这使得同学们对实验的向往。
㈡ 学习生物的方法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都不预习,只有11%的学生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 2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而能主动预习的只有5%。在这能在课前去预习的同学的预习方法中:有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2、上课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20%的人能在生物课堂上认真听课大约10分钟左右,30%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47%的学生能集中30分钟左右,甚至有些学生整堂课都没听讲,自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上课做笔记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在课后的情况
完成作业的情况:90%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8%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10%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复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经常复习;65%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2%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三)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我仅仅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常说习惯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方法是学习的重要助手,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习惯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认为应该:教师一次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一般提供一个好的习惯或方法给学生就可以了,太多了反而无法兼顾。教师在提供一个好的习惯或方法之后,要多给时间、机会让学生重复,直到学生将习惯和方法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当提出第二个习惯或方法时,要“主抓提出的这一项,兼顾以前提出的其它项”,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提出要求时,自觉的学生会遵照执行,不自觉的学生则当耳边风,所以教师要有检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股威慑力,使那些不自觉的学生也能遵照执行。老师检查完后,必须将检查得到的信息以具体的形式反馈回去。例如:当学生养成某一良好学习习惯时,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反馈能对当事人以及其他的学生形成强烈的暗示和刺激,在不断的暗示和刺激下,习惯或方法才能保留下来,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第三篇: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xx中学
调查对象:xx中学高二文科生
调查方法:抽样问卷
调 查 人:xxx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对于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也是一个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对xx中学高二文科班学生进行了“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分析。结果从三方面(课堂听课、课后学习、学习反思)调查分析表明: 文科生缺少独立思考,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多数文科生数学课堂学习存在严重不足;文科学生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并针对这些现象给出几点改善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的教学建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缘由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高中数学课程也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数学素养作为未来社会的人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将对一个人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为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我国所有中小学生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至高中阶段,即使是学习文科的学生也必须学习数学。
我在XX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我担任高二文科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在此期间,我发现文科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上课能听懂,但是不会解题,这也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很多文科学生都知道成败在于数学,要想在高考当中胜出必须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都必须落实到让学生学会解数学题上来,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文科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现状。于是,我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
二、调查方法及结果
1. 调查方法及其说明
(1)调查采用抽样问卷方式,以选择题的形式提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课堂听讲、课后学习、学习反思等方面的学习状态,学生根据自己现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完成问卷。
(2)问卷中试题采用五点一记分,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基本符合,D:不太符合,E:很不符合,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五个等级上做出选择并赋予5,4,3,2,1不同的分数,分数越高表明被试越倾向于该现象或原因。为保证调查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作答。
(3)调查对象选取在校高二年级文科班共180人中的120人为调查对象,在选择调查对象时还考虑到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以及学生的层次的差异,此次调查共发出答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2. 调查结果与现象成因分析
(1)文科生课堂听讲学习状态
文科生缺少独立思考,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关于文科生课堂听讲问题,从1题至第3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文科生在课前很少有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中注意
力不集中,听课过程一般跟随老师的思路,以听老师讲解为主,很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多数文科生数学课堂学习存在严重不足。从第4题至第7题调查说明文科学生在课堂上作笔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抄写教师的板书。文科生的学习方法习惯于上课记笔记,在课后复习时也是先看笔记再翻书,具体到课堂的笔记究竟该怎么记?记些什么?多数文科学生都不清楚。
(2)文科生课后学习状况
文科学生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讲课时多数文科生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她们的听懂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课堂练习的时间又少,所以做作业就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了,但是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学生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的重要性,和学生谈话发现虽然多数同学能够按照教师要求书写作业,但质量另当别论,往往是自己思考的少,碰到问题时就和同学讨论解决或者问完就抄写,不管做的是否正确就直接把同学的答案照搬下来,之后就是等待转天上课听教师的讲解,把作业当作负担,急于完成任务,那么她们在做作业时,也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解题方法、逻辑推理过程不够重视。加之她们基木上没有重做错题的习惯,错误的想法、算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长期这样的错误意识就会根深蒂固,严重影响她们的后续学习,导致她们经常重犯做题中的错误。
(3)文科生课后学习反思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生很少在课后进行学习反思。在他们进行课后练习巩固的时候,他们掌握知识点的方式方法单一。从问题12:对一些自己不是很理解的题目,会反复看,争取记住这种模型,累积79.8%基本上是这样做的;问题12:对一些自己不是很理解的题目,你会回顾解题过程,分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在何处的累计只有32.4%;问题14:解决一个典型题或综合题后经常思考是否有其它方法,争取一题多解的累计有19.6%;问题15:能经常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后再思考一下的累计有11.7%;
所以大多数文科生没有反思的习惯,也不知道怎样反思。文科生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就会缺乏对解题方法、题解中反映出的数学思想、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等的概括,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类似的问题出现时还是有能表述大概意思,觉得会做但不能给出完整的解答,或者写的对而不全面的现象发生。
三、改善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的教学建议
1、增强信心
让文科班的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必须从知识辅导与心理启迪双管齐下。通过揭示数学问题以及解题的本质,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把数学问题趣味化、基础化、生活化。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文科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探索,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深入阅读,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会学习,会分析问题,怎么把知识应用到解题上的能力。
3、加强概念课的教学。
讲授概念前教师准备丰富的典型事例,或者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在活动中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各事例的共同属性,经过概括后再抽象出数学概念,运用直观对比的方法引入概念,以旧知作为铺垫引出新概念,讲解要点,通过正例反例相结合揭示概念的本质,结合练习题深化学生的理解,辅以符号语言或者图形语言,去伪存真,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教学注重变式训练。
讲题时不就题论题,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相关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目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变方法、变己知条件、变结论等方面训练,加强问题的前后联系,总结解题规律,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训练文科生的逻辑思维。
5、抓基础,起点要低,减小坡度。
把例题习题都作适当的分割,减少每一步的推理难度,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尝到甜头,体验数学成功的满足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循序渐进,多次反复,这样,她们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加深理解,直至完全掌握。抓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提高质量。
6、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
高中生物学学习状况128
本文2025-01-10 02:20:37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