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母亲教子感悟:教育孩子是完善自己的过程
第一篇:优秀母亲教子感悟:教育孩子是完善自己的过程
优秀母亲教子感悟:教育孩子是完善自己的过程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取得成绩,孩子在学业或者某方面比较优秀,父母和孩子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想通过教育个例和故事,来发现他们的做法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给有家庭教育困惑的家庭一些启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你的孩子,所以,不能照抄照搬,但是,有些思想和智慧却是可以学习的。
杨震宁简介:
男,17岁,现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小学和中学一直就读于济钢鲍山学校,由于学习成绩优秀,2010年5月作为推荐生,被山东省实验中学提前录取。小学、初中、高中都被评为济南市三好学生,初中三年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现任实验中学学生会安全部部长。
父亲职业:工程师母亲职业:教师
□本版撰文记者 王文杰
1、教育孩子有担当
杨震宁的母亲杨凤霞是一名小学老师,从教二十多年的她见识过无数的孩子,看到现在一些独生子女不愿意干值日、不做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现象,她认为这不是小问题,这关系到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家长必须重视。
因此,从杨震宁六岁开始,就让他承担家庭的一部分劳动,必尽的家庭义务是扫地和倒垃圾。上学后,周六周日帮助大人准备早饭。从一开始的下面条、蛋炒饭、煎馒头片、煎鸡蛋,到现在的蒸饭、炒菜、包水饺等,杨震宁都不在话下。杨凤霞对儿子说:人是要生活的,连自己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幸福生活?还谈什么为社会做贡献?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责任感从哪里着手培养呢?杨凤霞的主张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杨震宁刚上一年级时,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杨凤霞都是只签字从不检查作业的对错。杨震宁有错题后就回家哭诉:“妈妈,你为什么没检查出我的错题,别的小朋友都是100分。”杨凤霞对孩子说:“作业是你的,不是我的,你要对自己的作业负责。”几次哭诉无果后,杨震宁学会了自己检查作业,也能在考试时认真检查试卷,好的自查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责任心也从这里开始孕育。
2、教子最难的是做好自己
不少家长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难事,有一位妈妈感言:世界上最不容易做好的事就是教育孩子。杨凤霞觉得教育孩子最难的是做好自己。她说:“中国有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记录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不必刻意地观察,就感受到大人太多的态度,不必刻意地学习,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言行。所以,教育孩子最难的是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少家长觉得跟孩子沟通难,一讲道理,孩子就反感。杨凤霞说,家长跟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不能发现问题就说,要用点“心计”。
她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段时期孩子放学回家就喊“烦死了,又要背政治”“烦死了,作业那么多”。我想他带着这种心态去学习,学习效率一定很低,压力也会很大,怎么办呢?有一天,我下班晚了,回到家就坐在沙发上休息,孩子放学回家,看到我就问:“妈妈,你怎么没做饭啊,是不是不舒服?”我就说:“烦死了,学生不听话,工作又太多,明天不上班了!”
“妈妈,你不上班,你班的学生怎么办?”“是啊,心情好也要上班,心情不好还要上班,为什么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呢?就像你的政治题,高兴也要背,不高兴也要背,也许高兴时记忆能力更好呢!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努力过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关键。”自此以后,孩子就再也没喊过“烦死了”之类的话。尤其到了高中,我看到孩子有时作业特别多,就问孩子会不会觉得学习很烦,孩子总是笑笑说:“没有,我觉得学习还是很有意思的。”
4、孩子的兴趣点就是教育的支点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以,很多家长都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杨凤霞更是如此。她认为,孩子的兴趣点往往就是教育的支点,家长要根据这个支点,去发挥孩子的优势,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很自觉的去研究,从不觉得苦、累,而且收获也会很大。小学时,有一阶段,杨震宁迷上了做化学实验,总要收集一些瓶瓶罐罐,把牛奶与碱面混在一起,把各种饮料和小零食放在一起,还有醋、油等等,混放在不同的小瓶中,有的还要加热,说是要培养什么细菌、微生物等。那一时期,家中霉味、臭味不断。杨凤霞真想把他的瓶瓶罐罐都扔掉,可她知道,孩子的兴趣,就像破土而出的小幼苗,需要家长耐心呵护、引导,才能长成大树。于是,给他借来了初三的化学书,买来了几本有趣的化学书,爸爸开始给他讲一些化学反应原理。从此杨震宁迷上了化学,初中时就把高中化学全部看完。
5、教育孩子要讲“策略”
不少家长都感到为了孩子付出很多:要花钱给孩子买这买那,要花时间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上辅导班等等。杨凤霞在教育孩子方面,付出最多的是心思。
在孩子不同的成长时期,她根据孩子的心智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育策略。
幼儿期是启迪。例如:在数感方面,从孩子很小就有意识的培养,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每次抱孩子上楼,都要数数,从一楼数到六楼;给孩子吃东西,也数着个数给他,就这样孩子喜欢上了数字,喜欢上了数学。
儿童期是兴趣。杨凤霞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如果孩子对那一学科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例如孩子喜欢数学,她就经常给孩子出一些生活中的智趣题,与孩子一起玩24点游戏等,既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又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少年期是自信和目标。初中和高中,兴趣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让孩子有自信、有目标,并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这个时期她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6、父亲就像船长
在当今社会,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忙于应酬,顾不上教育孩子,在杨震宁的教育中,杨凤霞夫妻分工不同,共同上阵。
杨凤霞负责孩子的生活和语文数学的学习,其他的都由父亲来完成,父亲就像船长,在每一个关键时期,总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特别是杨震宁小时候的启蒙教育大多也是由父亲引导的。父亲和儿子一起拼图游戏,锻炼孩子的耐心和推理;一起玩《大航海》游戏,丰富孩子的地理知识;一起和孩子玩小电路积木板,让孩子初步感知物理常识;一起饲养动物;一起种植辣椒、蒜、丝瓜等,让孩子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涉猎到。杨凤霞说,早期的启蒙教育,对杨震宁的初中学习有很大帮助,使他对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等都很感兴趣。“尽管我是老师,被人认为‘很懂教育’,但是,父亲的教育有他的特质——刚毅、坚强、理性等等,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母亲替代不了的。”杨凤霞说。
7、帮助别人,幸福自己
中国的教育现状,使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一些家庭里,“成绩是考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只要孩子学习好,家长什么都可以满足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则。杨凤霞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必须做个好人,要诚信、有修养、尊重别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在父母这种要求下成长的杨震宁从小在班级具有很高的威信,在学校的优秀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中,他的选票数总是遥遥领先。“独生子女中不乏有学习中的佼佼者,但他们的自私、骄纵、冷漠,都使他们享受不到优秀成绩带来的幸福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幸福自己,这是我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在生活中,我引导孩子去感受这种幸福。丰富的知识储备能为追求卓越开启一扇便利的大门,而良好的品德能为自我发展开启一片广阔的天地。”杨凤霞说。
■ 杨凤霞教子感言
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一篇教育智慧的文章中曾看到这样一段话:“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所以,我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 记者手记
拿什么启蒙你的孩子
杨震宁是个非常全面的孩子,各门功课都很优秀,数理化列年级前茅。他对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等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杨凤霞认为,是早期的启蒙教育为孩子的兴趣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孩子的智慧之门,使他对知识的渴求有无尽的动力。我们看到,杨震宁的启蒙教育中有做家务、拼图游戏、玩小电路积木板、饲养动物、种花种菜、培养微生物、做各种实验等等。
儿童的吸收能力非常强,常常大人还在无意间,他已经学会了。你拿什么启蒙他,他就吸收什么。
前两天同事聚会,同事5岁的儿子懂得的知识让在座的人惊异。小朋友会背《弟子规》,而且很会用,不时地用弟子规对在坐各位的所作所为进行点评,而且特别恰当。他的地理知识也相当丰富,智利、巴西位于哪个州,巴拿马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说得准确无误。有人问,孩子懂这么多是怎么教的?同事说,没有刻意教,平时孩子就拿地理拼图玩,没事的时候,教他读两句弟子规,不知不觉间,他就都会了。
孩子在幼年、童年时,有大把的时间,玩是主要任务,玩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教育,更是启蒙,玩对了,孩子会受益终生。
所以,家长要有慧眼,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要有慧心,知道哪些启蒙对孩子的成长和人生有益。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在他(她)的兴趣里流连,帮助孩子扬起兴趣的风帆。
第二篇:母亲如何教育孩子责任心
母亲教育孩子如何有责任心
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勤劳的家庭,桑博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那年他只有8岁。每天早上上学前,桑博的母亲都会用甜美的声音叫醒桑博和他的哥哥姐姐:“早上好,孩子们,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孩子们起床后,就到屋外做母亲给他们安排的家务活。家务活很繁重,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做,尤其是桑博。
在孩子们做家务时,他们的母亲在厨房里准备早餐。吃完早餐后,孩子们匆匆赶往学校。放学后,他们又匆忙赶回家里,做下午应做的家务。
一天早上,母亲推开桑博房间的门,像往常一样说:“早上好,我的孩子,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桑博没有起床,他仿佛没有听见母亲的话。母亲再次说:“起床啦,桑博。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桑博答道:“妈妈,今天不会是美好的一天。今天是糟糕的一天。我想待在床上。”母亲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好的,桑博。你就待在床上,因为今天是糟糕的一天。”桑博得意地笑了,继续睡觉。他的哥哥姐姐没有劝桑博,而是偷偷地笑了。
一个小时后,哥哥姐姐吃早餐时发出的笑声吵醒了桑博。他听到自己的肚子“咕咕”直叫。他一骨碌爬了起来,然后走下楼,来到厨房,在哥哥、姐姐的身边坐下。但是,当他拿起一个大煎饼正要塞进嘴巴时,母亲阻止了他:“桑博,你在做什么?”
“吃早餐呀,妈妈,你不知道我有多饿。”桑博说。
母亲却说:“哦,不,桑博,你回到你的房间去,继续睡觉。”
桑博露出一副可怜的样子看着母亲说:“但是我饿了,妈妈。”
母亲不为所动,“记住,今天是糟糕的一天,桑博。”
桑博空着肚子慢慢走回他的房间。一整天,桑博都饿着肚子待在房间里。好不容易,他等到哥哥姐姐放学回来。看到哥哥姐姐换好衣服准备去做家务,他赶紧跟了上去。母亲却在门口拦住了他。她说:“桑博,你去哪里?”
“做我的家务活,妈妈。”
“哦,不,桑博,今天是糟糕的一天。现在回到你的房间去。”妈妈说。重新回到房间后,桑博忍不住哭了起来。
晚饭时间到了,桑博慢慢走下楼梯,看看能不能拿点儿东西吃。在餐厅里,他碰到了母亲。他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母亲,但母亲仍然说:“桑博,今天是糟糕的一天,你必须回去睡觉。”
桑博回到房间,又哭了起来。几分钟后,母亲端着饭菜走进桑博的房间。
第二天早上,母亲像往常一样叫醒桑博:“早上好,桑博。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桑博跳下床,高兴地对母亲说:“是的,妈妈。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老蔡评说:
碰上调皮而蛮不讲理的孩子,这一招是不管用的。桑博其实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当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点,在孩子变“坏”之前,必须坚持原则,不放纵,让孩子承担起责任。
第三篇: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
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
[日期:2005-12-13] 来源:作者:骆春英 [字体:大 中 小]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在《写给年轻妈妈》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没有责任感,这个社会很难有凝聚力;一个国家的下一代没有责任感,这个国家永远不会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母亲没有责任感,这个民族注定要灭亡。”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孟母教子”、“陶母责子”、“岳母刺字”的故事就是千古流传的典型代表。作为母亲,我懂得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因而,从儿子懂事起,我便抓住一切时机教育儿子长大要有作为,要让祖国和妈妈为有你这样的儿子而自豪。早在儿子呀呀学语时,我就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我的诺言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学习中教育提高自己
1988年3月,我幸福地成为了母亲。丈夫从众多的古书典籍中取其精华,为儿子取名为:王通人。通人者,博览古今之谓也!我和丈夫寄希望儿子能成为博古通今、知书达理、有所作为的人。我暗下决心:打铁先得自身硬,要教育引导好儿子必须从教育提高自己做起。
首先,从阅读入手。我的手提包里天天装着书,开会前、午休时、晚饭后、出差中,只要有时间就读;平时工作不忙时也抓紧读;休息日做完了家务照常读;每天早晨我都早起,争取阅读半小时。17年来伴随着儿子的成长,我先后订阅了《家庭育儿》、《少年儿童研究》、《家教博览》、《家庭教育活页文选》等家教读物,还购买了卢勤的多部家教专著、《母亲的榜样》、《关键时刻的提醒》、《做个立体的人》、《孩子是问路的客人》、《中华家训》、《傅雷家书》、《哈佛女孩刘亦亭》等近千册家教和启迪人生的书刊。其次,从点滴学起。跟着电视学,我最喜欢的电视广告语言是:沟通与理解从交流开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些我都与儿子共同分享,并从中得到很大启发。向同事学习,在与同事聊天时,经常会谈及孩子成长的话题,我常常能从他们的经验教训中预见到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向儿子的老师及同学的家长学习,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其他孩子的优缺点,并科学地讲给儿子听,起到了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作用。点点滴滴的学习,经过日积月累,让我成为了一个处处留心的人。第三,从岗位拓展。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儿子的视野带到哪里。把每次外出都当成打开窗户向外看的机会,看人家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先进程度等,回到家就一一向儿子描述,让儿子有身临其境的感受。1996年8月,单位组织去革命伤残军人特等功臣朱彦夫家走访,我便带上一本《名人名言情操卷》,请朱老用残肢签上名字,回家后把书送给儿子,并把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讲给儿子听。
通过学习,我悟出了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业余事业,孩子是自己的更是国家的,为国教子是母亲的责任,更是国家赋予母亲的使命的道理;并悟出了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其方式方法。于是,我和丈夫商定了治家格言和原则,格言是:人是家的灵魂,书是人的精神。原则是:家庭需要学习;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做现代化的家庭成员。这使我们家形成了不仅孩子努力学习,家长同样学习,两代人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全面提高的家庭氛围。2005年市妇联表彰我们家为“淄博市学习型家庭”。
通过学习,我做到了工作家教两不误、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我当教师时运用“学习进步法”使一批后进生赶上了先进;用“课前5分钟演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才,用“阅读课文求异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还在工会女职工工作岗位上工作过12年,在对全市女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把家教融入其中。我认为提高女职工的素质就是提高母亲的素质,提高母亲的素质就是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孩子的素质就是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国民的素质就是提升国力,国力强则国家兴旺发达。我撰写的论文《试论女职工素质的小康化》就是从这个角度谈提高女职工素质重要性的。我多次被评为“岗位明星”、“山东省先进女职工工作者”,还获得了“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同时,我既是《家教博览》杂志的编委又是淄博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还是淄博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2005年,我获得了山东省“十佳齐鲁好家长”、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称号;另外,我兴趣广泛:读书、写作、演讲、家教是我的业余爱好,唱京剧是我的拿手戏;如今,我正利用业余时间着手写作我的教子手记《与儿子一起成长》。
在顺境中引导提醒儿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我玩味了千百次,终于从中体味出家庭教育的真谛: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大都成长在顺境中。逆境成才是在压力下实现的,顺境成才则需要讲究方法。良好的家教就象细风和雨一样,在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关键期,不失时机、不露痕迹地播洒在孩子的心田里,孩子就会象禾苗一样茁壮成长。于是,我开始探索让儿子顺境成才的良方。
六教六引导。首先,教儿成长,引导儿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儿好学,引导儿子从小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第三,教儿会做,引导儿子从小确立用双手创造一切的美德;第四,教儿上进,引导儿子从小坚定天天向上的信念;第五,教儿自强,引导儿子从小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第六,教儿有为,引导儿子从小树立为国出力的思想。这里突出了六个“从小”,意在体现家教开始得越早越好,就象孩子一出生就要打预防针一样,等到病毒入侵时,孩子早已具备了抗体。我对儿子的教育引导正是如此。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从儿子的呀呀学语到儿子的一颦一笑,从儿子书写的圈圈点点到儿子数出的1、2、3、4、5、6、7„„,从儿子的课堂学习到儿子的业余生活,从儿子的荣誉称号到儿子的奥赛成绩等等,我都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儿子1岁了,我对他提出一个要求:不管上公园还是逛商店,只许要一样东西,要了吃的就不能要玩的,要了玩的就不能要吃的。有了这条规矩,每次外出小家伙都转着一双大眼睛,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搜索着选择着,久而
久之,一种选择购物的好习惯养成了,至今儿子从不随便要东西,珍惜每一分钱,最爱去的地方是书店。儿子从小到大,我喜欢坐在儿子身边,娘儿俩边读书或看电视边交谈。儿子小的时候是我讲得多,现在是我听得多。读了《毛泽东传》,我告诉儿子:“毛泽东为了锻炼自己不怕干扰的能力,到集市上去读书,能读得根本不知道身边有人。看来,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首先需要战胜的是自己。”和儿子一起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吕布戏貂禅”时,我感叹:“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儿子答:“过不了美人关,说明不是真英雄啊。”
构建家庭平等对话的平台。任何教育都不能靠生硬的说教达到目的。我对儿子的教育引导是通过与丈夫、儿子一起平等对话实现的:一本书、一则新闻、一个观点、一个故事、一道习题、一篇报道、一个电视剧、一个人物专访或传记、一个科学发明等等都能够在我们的餐桌上、散步时、电视机前、床头或书橱旁引发关于内政外交、国内外局势、科学教育,工作、学习、
优秀母亲教子感悟:教育孩子是完善自己的过程
本文2025-01-10 02:18:37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4980.html
- 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三上外研版)17
- 下载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15
- 下载优质课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
- 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下载13
- 三上外研版英语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12
- 三年级上册外研版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11
- 外研版英语优质课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10
- 三上外研版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下载
- 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三年级上册外研版)
- Module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ppt课件下载7